第七章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09: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课时 乙酸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化学
1.通过从元素、原子的微观角度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通过实验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判断有机物断键的形式,在微观层面上认识酯化反应的实质,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乙酸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
重点:
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酯化反应。
难点:
酯化反应的实质。
学习重难点
知识回顾
1.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并标出羟基(—OH)的位置。乙醇中羟基的氢原子活泼性如何?

2.比较下列物质的酸性强弱(用“>”连接):碳酸、水、乙醇。
乙醇结构式:CH CH OH,羟基连接在乙基的碳原子上。
羟基氢活泼性:较弱(酸性弱于水和碳酸)。
碳酸 > 水 > 乙醇
自主预习
1.乙酸的熔点为16.6℃,据此推测常温下乙酸的常见状态,并解释其别称“冰醋酸”的由来。
2.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如何通过此现象证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3.酯化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常温下为液态(温度低于16.6℃时凝结为冰状晶体),故称“冰醋酸”。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CO 气体),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乙酸能置换出碳酸中的CO ,说明酸性:乙酸 > 碳酸。
条件: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加热。
浓硫酸作用:催化反应,吸收生成的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导入新课
漫天飞舞的雪花为人们带来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一场大雪过后,道路上堆积了厚厚的雪,如果不及时清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清除地面上的积雪?
【醋的由来】
山西有位酿酒高手,名为杜康,他的儿子黑塔也学会了酿酒。在从山西迁往镇江的途中,黑塔觉得将酒糟扔掉很可惜,于是把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尝起来味道酸酸的,烧菜时放一些,十分鲜美,这就是食醋。食醋中含有的乙酸量为3%~5%。
课堂探究
环节一:乙酸的用途及其结构
请同学们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感受乙酸,并将乙酸和水倒入同一个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乙酸和水互溶,说明乙酸易溶于水。当温度低于乙酸熔点时,乙酸就会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
课堂探究
环节一:乙酸的用途及其结构
乙酸分子式为C2H4O2,观察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写出乙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课堂探究
环节一:乙酸的用途及其结构
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COOH)
将一枚生鸡蛋浸泡在浓的醋酸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鸡蛋壳逐渐变得轻薄,最后溶解,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醋酸具有酸的通性,能够与碳酸盐CaCO3 反应。
课堂探究
环节二、探究乙酸的酸性
能喝点醋将鱼刺溶解吗?
不可以。虽然鱼刺的主要成分也是 CaCO3,醋酸可以与之反应。但食醋中的醋酸含量较低,软化鱼刺需要长时间浸泡,喝下去的醋显然只是匆匆咽下,与鱼刺来不及反应。如果摄入的醋过多,还会出现灼烧口腔、咽喉和食道,还可能使鱼刺扎深的部分更深入,疼痛加深。
课堂探究
环节二、探究乙酸的酸性
我们知道乙酸是一元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试着说出乙酸发挥酸性进行的反应。
(1)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课堂探究
环节二、探究乙酸的酸性
请写出乙酸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这个反应中的断键位置是?
2Na+ 2CH3COOH ═2CH3COONa + H2↑,断键部位
是①
课堂探究
环节二、探究乙酸的酸性
乙酸、碳酸、水、乙醇的分子组成中均含有羟基氢,它们有相似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它们也呈现不同的性质。将4种物质分别置于4支试管中,并编号①水、②乙醇、③碳酸、④乙酸,各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对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进行比较。
课堂探究
环节二、探究乙酸的酸性
操作 现象 结论(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
四种物质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两滴 ③、④变红,其他不变红 ③、④>①、②
在③、④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④中产生气体 ④>③
在①、②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 ①产生气体,反应迅速,②产生气体,反应缓慢 ①>②
西湖醋鱼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道经典名菜,其色泽红亮,口感软嫩。烹饪时,通常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既可去除鱼腥味,做出来的鱼又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是为什么呢?
课堂探究
环节三:探究酯化反应及其机理
【实验】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 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 乙酸 ,再加入几片碎瓷片。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入饱和碳酸钠液面之上 ,观察现象 。
观察现象:碳酸钠液面分层,上层有无色油状液体 ; 可闻到香味。
查阅资料发现生成的无色油状液体是乙酸乙酯。官能团为酯基:
或写作—COOR,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酯化反应的定义是什么呢?
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就是酯化反应。
1.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2.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
3.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溶液里?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5.在该反应中,反应物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吗?
1.催化剂、吸水剂
2.防暴沸
3.防止倒吸
4.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5.不能,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进行不到底。
【思考与交流】
酯化反应中酸和醇分子中的化学键是如何断裂的,请说出你的猜想。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H─C─C─18O─H



H
O
H
+ H-O-C2H5
浓H2SO4

CH3COOCH2CH3+H218O
同位素示踪法
乙酸
乙醇
乙酸乙酯

反应机理: 酸脱羟基醇脱氢
【女儿红的故事】
女儿红是浙江绍兴的一种黄酒。有位员外命人酿造二十几坛黄酒用于女儿满月宴。酒席过后,把剩下的黄酒埋在了桂花树下。18 年后,女儿长大了,定亲当天,员外命人将埋在地下的黄酒取出。酒坛开封后,香气扑鼻,喝起来味道醇厚。为什么酒越陈越香?
课堂探究
环节三:探究酯化反应及其机理
放置时间长的酒里面会有酯类物质产生,酯类物质具有特殊的香气。
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了解我国食醋的酿造工艺,绘制食醋酿造的流程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