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走近细胞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复习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走近细胞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7 11:09:58

文档简介

第1讲 走近细胞
 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2.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考点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2.建立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1)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
(2)细胞学说中关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3)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3.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几位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1.(必修1 P3“思考·讨论”)施莱登和施旺在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的基础上,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且这一结论是可信(填“可信”或“不可信”)的。
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3)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的。
(4)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繁殖,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病毒,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病毒属于生物。
2.(必修1 P6“旁栏思考”)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填“是”或“不是”)一个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统,其理由是一个分子或原子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它们不是生命系统。
1.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
提示: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为细胞一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 )
提示: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生物界的多样性。
3.细胞学说不涉及原核细胞、真菌和病毒,仅涉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 )
4.生命系统是由生命物质组成的,不可能含有无生命的非生物成分。( × )
提示: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无机环境属于非生物成分。
5.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中只有细胞这一个层次。( × )
提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个体层次。
下图是某种冠状病毒和T2噬菌体的模式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病毒的生活方式为寄生。
病毒结构简单,没有为其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的结构,其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能量来自宿主细胞,导致其生命活动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
(2)冠状病毒比T2噬菌体的变异性更大,原因是什么?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冠状病毒的最外层有脂质的囊膜包被,且有多种蛋白质,据此推测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什么?
胞吞。
(4)T2噬菌体是专一侵染大肠杆菌的病毒,如果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该如何操作?请写出基本思路。
先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指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C.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D.细胞学说论证了植物界和动物界的统一性
B [细胞学说并未指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A错误;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但没有论证,D错误。]
2.(2025·广东肇庆模拟)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了其主要内容
B.细胞学说认为生物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较好地阐明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的认知过程
D.魏尔肖总结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A [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在建立学说过程中都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A正确;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B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器官、组织、细胞水平的认知过程,未到达分子水平,C错误;魏尔肖总结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未提到有丝分裂,D错误。]
 细胞学说中的三个“未涉及”和两个“统一了”
“未涉及” 未涉及原核细胞;未涉及病毒;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统一了” 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均来自老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在下列人体结构中,不属于器官这一结构层次的是(  )
A.皮肤  B.血液 
C.小肠  D.胃
B [皮肤、小肠和胃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血液属于结缔组织。A、C、D错误,B正确。]
 不同生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单细胞生物由单个细胞直接构成,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结构层次。
(2)高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3)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及应用
4.女性的宫颈被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日后可能会引发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引发罹患宫颈癌。下列关于人乳头瘤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和酵母菌一样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是一种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
C.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病原体
D.科学家可以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
C [人乳头瘤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人乳头瘤病毒寄生在人体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B错误;人乳头瘤病毒能使人患上宫颈癌,因此,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病原体,C正确;人乳头瘤病毒的个体非常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D错误。]
5.下列有关病毒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灭活的病毒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B.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基因工程中常用噬菌体转化植物细胞
D.经灭活或减毒处理的病毒可用于免疫预防
C [促进动物细胞的融合除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A正确;病毒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备单克隆抗体,B正确;基因工程中常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农杆菌的特点是其细胞内的Ti质粒上的T-DNA片段能够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C错误;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的病毒可以作为免疫学中的疫苗,用于免疫预防,D正确。]
 病毒相关知识整合
考点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
1.图1属于原核细胞,图2属于真核细胞。(均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2.图1代表的细胞与图2代表的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图1代表的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类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写出图1大肠杆菌细胞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拟核;③细胞壁;⑤核糖体;⑥鞭毛。
4.图1蓝细菌中无图2细胞中的⑥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5.上述细胞在基本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有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二、常见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归类
 ①蓝细菌 ②衣藻 ③发菜 ④硝化细菌
⑤酵母菌 ⑥大肠杆菌 ⑦链球菌 ⑧眼虫 ⑨沙眼衣原体 ⑩支原体  变形虫
原核生物:①③④⑥⑦⑨⑩;真核生物:②⑤⑧ 。
(必修1 P12“拓展应用”)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无细胞壁。
三、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体现及原因分析
2.细胞的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1.蓝细菌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 )
提示:蓝细菌有核糖体。
2.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 )
提示: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细胞内有催化有氧呼吸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
3.发菜、颤蓝细菌、绿藻的变异来源都只有基因突变。( × )
提示:绿藻是真核生物,变异的来源还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4.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 )
5.只有真核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 )
观察下列几种单细胞生物,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从进化角度看,你认为合理的解释是什么?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和动物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
(2)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
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3)原核细胞基因突变的频率明显高于真核细胞,原因是真核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遗传物质受到蛋白质的保护;原核细胞的拟核DNA是裸露的,没有受到蛋白质的保护,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突变。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关于单细胞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外无细胞壁,置于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C.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D.眼虫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 [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但一般是需氧型生物,具备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可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原核生物只有支原体没有细胞壁,B错误;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没有染色体,C错误;眼虫细胞内有叶绿体,是自养型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正确。]
2.螺旋藻是一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多细胞蓝细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螺旋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B.螺旋藻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是自养需氧型生物
C.螺旋藻含有人体必需的Fe、Ca、Mn、Zn等微量元素
D.螺旋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 [Ca是大量元素,C错误。]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四点辨析
(1)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其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4)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通常都是细菌。        
考点3 (探究·实践)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显微镜的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区分目镜与物镜的方法
(1)物镜需拧在转换器上,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盖玻片距离越近。
(2)目镜没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1)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少,视野越暗。(2)使用高倍镜或者观察颜色深的材料时,应先调节光圈(用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规律
(1)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虚像。即物像与实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将物像旋转180°后与实物的位置相同。
(2)装片的移动规律:装片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相对于视野中央,物像偏哪个方向,装片就移向哪个方向,即“偏哪儿向哪儿移”。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
(1)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呈反比。
(2)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呈反比。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应该转动下图中的(  )
A.②   B.③  
C.⑥   D.⑦
A [题图分析,①为目镜、②为转换器、③为物镜、④为载物台、⑤为反光镜、⑥为粗准焦螺旋、⑦为细准焦螺旋。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可以安装物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应该转动图中的②转换器,A正确;③为物镜,其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作用是放大物像,物镜需要借助转换器移动,B错误;⑥为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在高倍镜观察过程中不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其旋转过程中不会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C错误;⑦为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在高倍镜观察中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但高倍镜的转换不需要借助该结构,D错误。]
 
(1)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比较项目 物像大小 观察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2)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①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②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课时分层作业(一)
1.下列有关蓝细菌与小球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C.只有小球藻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D.DNA转录出的RNA都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C [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不会进行有丝分裂,分裂方式为二分裂,B错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因此核糖体的形成不与核仁有关,只有小球藻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正确;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孔,D错误。]
2.(2025·广东惠州模拟)红花湖是惠州西湖的活水之源,这里草木繁茂、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林不染而滴翠,水不深而澄清”的景区特色。下列有关景区内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湖水中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
B.湖水中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C.湖水中蓝细菌与衣藻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根据细胞学说可知景区内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统一性
B [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A正确;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有叶绿体,B错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衣藻是真核生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存在统一性,D正确。]
3.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 400~3 500 m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
B.大熊猫的成熟红细胞和发菜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竹茎、竹笋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D.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B [大熊猫是多细胞动物,需要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A正确;大熊猫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也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竹茎、竹笋都属于植物的器官,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C正确;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正确。]
4.幽门螺杆菌(Hp)通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分泌的尿素酶在胃内水解尿素产生氨,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胃炎等疾病的发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p的遗传物质RNA中有控制尿素酶合成的基因
B.Hp在宿主核糖体上合成尿素酶的过程中产生水
C.Hp分泌的尿素酶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D.Hp通过水解尿素产生氨以适应胃部的环境
D [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A错误;Hp合成尿素酶是在自身的核糖体上完成的,脱水缩合的过程中产生水,B错误;Hp为原核生物,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而无其他细胞器,C错误;Hp在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尿素产生氨,以适应胃部的强酸环境,D正确。]
5.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某些支原体和细菌感染可导致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支原体都不具备细胞核和细胞器
B.支原体和流感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C.细菌和流感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均无效
D [细菌和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A错误;支原体有两种核酸DNA和RNA,水解以后有五种碱基,B错误;细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均无效,D正确。]
6.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
A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20÷22=5(个),A正确;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B错误;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还是逆时针的,C错误;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弱光照,用较小的光圈,D错误。]
7.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有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乙在结构上不同于丁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
(2)甲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此生物是自养生物,因为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草履虫是________________层次。
(4)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戊中7 mm、0.5 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戊中镜头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里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填“A”或“B”)观察。
②己是某同学用显微镜(10×目镜,40×物镜)观察到的一个视野,向________(填方向)移动载玻片可使箭头所指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解析:(1)根据题图分析,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有甲、乙,乙在结构上不同于丁(草履虫)的显著特点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甲、乙)和真核细胞(丙、丁)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2)甲(蓝细菌)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蓝细菌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4)①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里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即图中A)观察。②己是某同学用显微镜(10×目镜,40×物镜)观察到的一个视野,根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放大的、倒立的虚像),要将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就应该按照“偏哪儿向哪儿移”的原则进行移动。图中物像偏右,所以向右移动载玻片可使箭头所指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1)甲、乙 乙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写两点即可) (2)藻蓝素 叶绿素 (3)细胞层次和个体 (4)①A ②右
8.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馆使用了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厕所,全程不用水且无臭无味,经过降解的排泄物可变成有机肥料供农业种植使用。这项黑科技中硝化细菌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和豆科植物互利共生
B.可以进行细胞呼吸
C.DNA位于细胞核中
D.加工蛋白质需要内质网
B [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是根瘤菌而不是硝化细菌,A错误;硝化细菌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中存在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因此可进行细胞呼吸,B正确;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且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D错误。]
9.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原核生物,其黏附于宿主细胞膜表面后可模仿宿主细胞膜结构,逃逸机体的免
疫应答,引起慢性感染和无症状携带。下图为支原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支原体中含有RNA的细胞器是______(填序号)。
(2)广谱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的增殖,但支原体对其并不敏感,推测青霉素对细菌的作用位点为______________。作用于核糖体小亚基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可抑制支原体和细菌的增殖,却不会抑制人体细胞的增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P与流感病毒结构上最大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有学者认为,MP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抗体也会引发脑、肝、肾等脏器组织的损伤,人体抗体基因表达过程与支原体中基因表达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支原体中含有RNA的细胞器是④核糖体。(2)支原体与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区别在于支原体无细胞壁,据此推测青霉素对细菌的作用位点为细胞壁。人是真核生物,作用于核糖体小亚基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可抑制支原体和细菌的增殖,却不会抑制人体细胞的增殖,是因为真核细胞(人)和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菌)的核糖体(小亚基)不同。(3)MP是原核生物,流感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二者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支原体有细胞结构,而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真核生物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区分,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可以边转录边翻译,即支原体是边转录边翻译,人体内核基因是先转录后翻译。
答案:(1)④ (2)细胞壁 真核细胞(人)和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菌)的核糖体(小亚基)不同 (3)有无细胞结构(支原体有细胞结构,而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 支原体是边转录边翻译,人体内核基因是先转录后翻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作业(一) 走近细胞
1.下列有关蓝细菌与小球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C.只有小球藻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D.DNA转录出的RNA都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C [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不会进行有丝分裂,分裂方式为二分裂,B错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因此核糖体的形成不与核仁有关,只有小球藻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正确;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孔,D错误。]
2.(2025·广东惠州模拟)红花湖是惠州西湖的活水之源,这里草木繁茂、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林不染而滴翠,水不深而澄清”的景区特色。下列有关景区内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湖水中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
B.湖水中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C.湖水中蓝细菌与衣藻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根据细胞学说可知景区内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统一性
B [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A正确;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有叶绿体,B错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衣藻是真核生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存在统一性,D正确。]
3.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 400~3 500 m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
B.大熊猫的成熟红细胞和发菜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竹茎、竹笋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D.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B [大熊猫是多细胞动物,需要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A正确;大熊猫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也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竹茎、竹笋都属于植物的器官,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C正确;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正确。]
4.幽门螺杆菌(Hp)通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分泌的尿素酶在胃内水解尿素产生氨,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胃炎等疾病的发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p的遗传物质RNA中有控制尿素酶合成的基因
B.Hp在宿主核糖体上合成尿素酶的过程中产生水
C.Hp分泌的尿素酶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D.Hp通过水解尿素产生氨以适应胃部的环境
D [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A错误;Hp合成尿素酶是在自身的核糖体上完成的,脱水缩合的过程中产生水,B错误;Hp为原核生物,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而无其他细胞器,C错误;Hp在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尿素产生氨,以适应胃部的强酸环境,D正确。]
5.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某些支原体和细菌感染可导致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支原体都不具备细胞核和细胞器
B.支原体和流感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C.细菌和流感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均无效
D [细菌和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A错误;支原体有两种核酸DNA和RNA,水解以后有五种碱基,B错误;细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均无效,D正确。]
6.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
A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20÷22=5(个),A正确;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B错误;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还是逆时针的,C错误;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弱光照,用较小的光圈,D错误。]
7.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有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乙在结构上不同于丁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
(2)甲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此生物是自养生物,因为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草履虫是________________层次。
(4)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戊中7 mm、0.5 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戊中镜头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里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填“A”或“B”)观察。
②己是某同学用显微镜(10×目镜,40×物镜)观察到的一个视野,向________(填方向)移动载玻片可使箭头所指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解析:(1)根据题图分析,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有甲、乙,乙在结构上不同于丁(草履虫)的显著特点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甲、乙)和真核细胞(丙、丁)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2)甲(蓝细菌)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蓝细菌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4)①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里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即图中A)观察。②己是某同学用显微镜(10×目镜,40×物镜)观察到的一个视野,根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放大的、倒立的虚像),要将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就应该按照“偏哪儿向哪儿移”的原则进行移动。图中物像偏右,所以向右移动载玻片可使箭头所指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1)甲、乙 乙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写两点即可) (2)藻蓝素 叶绿素 (3)细胞层次和个体 (4)①A ②右
8.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馆使用了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厕所,全程不用水且无臭无味,经过降解的排泄物可变成有机肥料供农业种植使用。这项黑科技中硝化细菌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和豆科植物互利共生
B.可以进行细胞呼吸
C.DNA位于细胞核中
D.加工蛋白质需要内质网
B [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是根瘤菌而不是硝化细菌,A错误;硝化细菌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中存在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因此可进行细胞呼吸,B正确;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且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D错误。]
9.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原核生物,其黏附于宿主细胞膜表面后可模仿宿主细胞膜结构,逃逸机体的免疫应答,引起慢性感染和无症状携带。下图为支原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支原体中含有RNA的细胞器是______(填序号)。
(2)广谱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的增殖,但支原体对其并不敏感,推测青霉素对细菌的作用位点为______________。作用于核糖体小亚基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可抑制支原体和细菌的增殖,却不会抑制人体细胞的增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P与流感病毒结构上最大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有学者认为,MP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抗体也会引发脑、肝、肾等脏器组织的损伤,人体抗体基因表达过程与支原体中基因表达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支原体中含有RNA的细胞器是④核糖体。(2)支原体与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区别在于支原体无细胞壁,据此推测青霉素对细菌的作用位点为细胞壁。人是真核生物,作用于核糖体小亚基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可抑制支原体和细菌的增殖,却不会抑制人体细胞的增殖,是因为真核细胞(人)和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菌)的核糖体(小亚基)不同。(3)MP是原核生物,流感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二者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支原体有细胞结构,而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真核生物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区分,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可以边转录边翻译,即支原体是边转录边翻译,人体内核基因是先转录后翻译。
答案:(1)④ (2)细胞壁 真核细胞(人)和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菌)的核糖体(小亚基)不同 (3)有无细胞结构(支原体有细胞结构,而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 支原体是边转录边翻译,人体内核基因是先转录后翻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第1讲 走近细胞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课标要求 1.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2.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考点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______发育而来,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____________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_________分裂产生的。
细胞
细胞和细胞产物
相对独立
整体生命
老细胞
2.建立意义:揭示了_______________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_________的统一性。
(1)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____________,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
(2)细胞学说中关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______水平,并为后来进入______水平打下基础。
(3)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____________,也为后来_______________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动物和植物
生物界
结构基础
细胞
分子
个体发育
生物进化论
3.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几位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1.(必修1 P3“思考·讨论”)施莱登和施旺在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的基础上,利用_______________法提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且这一结论是______(填“可信”或“不可信”)的。
不完全归纳
一切动植物都
是由细胞构成的
可信
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3)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生态系统是由______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的。
(4)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_________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繁殖,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病毒,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病毒属于生物。
细胞和生物圈
单细胞生物
种群
群落
不属于
2.(必修1 P6“旁栏思考”)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___(填“是”或“不是”)一个系统,______(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不是
一个分子或原子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它们不是生命
系统
1.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提示: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为细胞一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
提示: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生物界的多样性。
3.细胞学说不涉及原核细胞、真菌和病毒,仅涉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
×
×

4.生命系统是由生命物质组成的,不可能含有无生命的非生物成分。(  )
提示: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无机环境属于非生物成分。
5.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中只有细胞这一个层次。(  )
提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个体层次。
×
×
下图是某种冠状病毒和T2噬菌体的模式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病毒的生活方式为寄生。
病毒结构简单,没有为其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的结构,其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能量来自宿主细胞,导致其生命活动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
(2)冠状病毒比T2噬菌体的变异性更大,原因是什么?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冠状病毒的最外层有脂质的囊膜包被,且有多种蛋白质,据此推测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什么?
胞吞。
(4)T2噬菌体是专一侵染大肠杆菌的病毒,如果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该如何操作?请写出基本思路。
先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1.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指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C.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D.细胞学说论证了植物界和动物界的统一性
1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B [细胞学说并未指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A错误;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但没有论证,D错误。]
2.(2025·广东肇庆模拟)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了其主要内容
B.细胞学说认为生物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较好地阐明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的认知过程
D.魏尔肖总结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A [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在建立学说过程中都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A正确;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B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器官、组织、细胞水平的认知过程,未到达分子水平,C错误;魏尔肖总结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未提到有丝分裂,D错误。]
细胞学说中的三个“未涉及”和两个“统一了”
“未涉及” 未涉及原核细胞;未涉及病毒;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统一了” 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均来自老细胞)
3.在下列人体结构中,不属于器官这一结构层次的是(  )
A.皮肤  B.血液 
C.小肠  D.胃
B [皮肤、小肠和胃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血液属于结缔组织。A、C、D错误,B正确。]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不同生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单细胞生物由单个细胞直接构成,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结构层次。
(2)高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3)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4.女性的宫颈被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日后可能会引发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引发罹患宫颈癌。下列关于人乳头瘤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和酵母菌一样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是一种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
C.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病原体
D.科学家可以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
3
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及应用

C [人乳头瘤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人乳头瘤病毒寄生在人体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B错误;人乳头瘤病毒能使人患上宫颈癌,因此,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病原体,C正确;人乳头瘤病毒的个体非常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D错误。]
5.下列有关病毒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灭活的病毒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B.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基因工程中常用噬菌体转化植物细胞
D.经灭活或减毒处理的病毒可用于免疫预防

C [促进动物细胞的融合除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A正确;病毒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备单克隆抗体,B正确;基因工程中常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农杆菌的特点是其细胞内的Ti质粒上的T-DNA片段能够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C错误;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的病毒可以作为免疫学中的疫苗,用于免疫预防,D正确。]
  病毒相关知识整合
考点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
1.图1属于____________,图2属于____________。(均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2.图1代表的细胞与图2代表的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3.写出图1大肠杆菌细胞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图1代表的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核糖体
拟核
细胞壁
核糖体
鞭毛
4.图1蓝细菌中无图2细胞中的⑥_________,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细胞在基本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绿体
其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都有细胞膜、
细胞质、核糖体,都有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二、常见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归类
①蓝细菌 ②衣藻 ③发菜 ④硝化细菌 ⑤酵母菌 ⑥大肠杆菌 ⑦链球菌 ⑧眼虫 ⑨沙眼衣原体 ⑩支原体  变形虫
原核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核生物:____________。
①③④⑥⑦⑨⑩
②⑤⑧
(必修1 P12“拓展应用”)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
物。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____________。
无细胞壁
三、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体现及原因分析
2.细胞的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1.蓝细菌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  )
提示:蓝细菌有核糖体。
2.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
提示: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细胞内有催化有氧呼吸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
3.发菜、颤蓝细菌、绿藻的变异来源都只有基因突变。(  )
提示:绿藻是真核生物,变异的来源还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4.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
5.只有真核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
×
×
×


观察下列几种单细胞生物,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从进化角度看,你认为合理的解释是什么?
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和动物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
(2)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
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3)原核细胞基因突变的频率明显高于真核细胞,原因是
真核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遗传物质受到蛋白质的保护;原核细胞的拟核DNA是裸露的,没有受到蛋白质的保护,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突变。
1.关于单细胞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外无细胞壁,置于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C.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D.眼虫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D [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但一般是需氧型生物,具备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可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原核生物只有支原体没有细胞壁,B错误;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没有染色体,C错误;眼虫细胞内有叶绿体,是自养型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正确。]
2.螺旋藻是一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多细胞蓝细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螺旋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B.螺旋藻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是自养需氧型生物
C.螺旋藻含有人体必需的Fe、Ca、Mn、Zn等微量元素
D.螺旋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 [Ca是大量元素,C错误。]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四点辨析
(1)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其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4)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通常都是细菌。
考点3 (探究·实践)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显微镜的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_____放大倍数与_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____的放大,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目镜
物镜
长度或宽度
3.区分目镜与物镜的方法
(1)物镜需拧在转换器上,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______,距盖玻片距离______。
(2)目镜______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______。
越大
越近
没有
越小
(1)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少,视野越暗。(2)使用高倍镜或者观察颜色深的材料时,应先调节光圈(用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规律
(1)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虚像。即物像与实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将物像旋转180°后与实物的位置相同。
(2)装片的移动规律:装片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相对于视野中央,物像偏哪个方向,装片就移向哪个方向,即“偏哪儿向哪儿移”。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
(1)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呈反比。
(2)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呈反比。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应该转动下图中的(  )
A.②   B.③  
C.⑥   D.⑦

A [题图分析,①为目镜、②为转换器、③为物镜、④为载物台、⑤为反光镜、⑥为粗准焦螺旋、⑦为细准焦螺旋。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可以安装物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应该转动图中的②转换器,A正确;③为物镜,其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作用是放大物像,物镜需要借助转换器移动,B错误;⑥为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在高倍镜观察过程中不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其旋转过程中不会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C错误;⑦为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在高倍镜观察中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但高倍镜的转换不需要借助该结构,D错误。]
(1)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比较
项目 物像
大小 观察细
胞数目 视野
亮度 物镜与装
片的距离 视野
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2)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①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②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