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17讲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突破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17讲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突破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7 11:12:32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突破
1.玉米是雌雄同株单性花的二倍体植物,其种子的甜味和非甜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显隐性关系未知。现有非甜玉米(甲)和甜味玉米(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让甲、乙相互授粉,收获并种植两植株结的种子,二者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不同
B.让甲、乙杂交,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一定能判断出种子甜味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
C.让甲、乙分别自交,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一定能判断出种子甜味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
D.若非甜对甜味为显性性状,则根据甲、乙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能判断出甲的基因型
D [让甲、乙相互授粉,收获并种植两植株结的种子,二者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相同,A错误;若甲或乙是杂合子,二者杂交后,不能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判断出种子甜味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若甲和乙都是纯合子,分别自交后,子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不能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判断出种子甜味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C错误。]
2.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玉米是异花传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Aa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B.Aa的玉米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Aa的概率先减少后不变
C.Aa的玉米连续自交N代和随机交配N代,二者子代产生配子A的概率不同
D.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每代都淘汰aa,则Fn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2n+1)
C [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相当于连续自交,子代中Aa的概率会越来越小,A正确;Aa的玉米连续自然种植为随机交配,子代中Aa的概率先减少后不变,B正确;Aa的玉米连续自交N代和随机交配N代,没有选择作用,二者子代产生配子A的概率相同,C错误;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每代都淘汰aa,F1中AA为1/3,Aa为2/3,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F2中AA为3/5,Aa为2/5,F2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5,则Fn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2n+1),D正确。]
3.已知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亲本为Aa的玉米随机传粉,得到F1,F1植株成熟后再随机传粉,收获F1中高茎植株的种子再种下,得到F2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植株中矮茎占1/6
B.F2植株中纯合子占1/3
C.F1高茎植株中纯合子占1/4
D.F1矮茎植株中纯合子占1/3
A [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F1高茎植株中纯合子占1/3,C错误;F1矮茎植株全为纯合子,D错误;由于只收获F1高茎植株的种子,则F1随机传粉得到F2过程中,母本为高茎,父本既有高茎又有矮茎,F2植株中矮茎占1/6,纯合子占1/2,A正确,B错误。]
4.蜜蜂中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杂合子的蜂王与正常褐色眼的雄蜂交配,其子代不同性别的眼色表现为(  )
A.雌蜂均为黄绿色眼
B.雌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
C.雄蜂均为褐色眼
D.雄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
D [设蜜蜂的眼色遗传由基因A、a控制,根据题意,杂合子蜂王的基因型为Aa,其能产生A和a两种卵细胞,比例为1∶1,正常褐色眼的雄蜂的基因型为A,其只能产生一种精子A,两者交配,其子代中雌蜂的基因型有AA和Aa,都是褐色眼;雄蜂的基因型有A和a,表现为褐色眼和黄绿色眼,比例为1∶1,D符合题意。]
5.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而玉米既可以自花传粉又可以异花传粉,现有一批基因型为RR与Rr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播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子一代显性∶隐性=7∶1,则豌豆亲本中RR数量占1/2
B.若子一代显性∶隐性=7∶1,则玉米亲本中RR数量占1/2
C.理想的自然状态下,玉米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理想的自然状态下,豌豆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不断发生改变
A [由于豌豆只能自交,因此当RR数量占1/2时,Rr数量占1/2,分别自交,子一代R_∶rr=[1/2+(1/2)×(3/4)]∶[(1/2)×(1/4)]=7∶1,A正确;玉米相当于随机交配,若玉米亲本中RR数量占1/2,则R配子=3/4,r配子=1/4,rr=(1/4)×(1/4)=1/16,子一代显性∶隐性=15∶1,B错误;理想的自然状态下,玉米随机交配、豌豆种群自交,基因型频率都会发生改变,而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D错误。]
6.(2025·广东汕头模拟)某种玉米存在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可为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授粉使之结实,却不能接受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的花粉而结出果实,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科研人员利用甲(HH)、乙(Hh)、丙(hh)三种植株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hh()×HH(♀)→不结实;
②HH()×hh(♀)→结实;
③HH()×Hh(♀)→结实;
④Hh()×HH(♀)→结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
B.①②组结果表明: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
C.①②组实验中,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
D.③④组实验中,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
D [①②组属于正反交实验,③④组属于正反交实验,其中hh作父本,则雌穗均不能结实,若用其作母本,则可以结实;Hh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雌穗均可结实,说明应是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据①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从配子的角度看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是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所致,A、B、C错误;第③组和第④组实验中,由于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故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D正确。]
7.某植物的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300对亲本均分为2组,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甲 红花×白花 红花∶白花=7∶1
乙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A.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B.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甲组红花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3
D.甲组中红花亲本个体全部自交,子代中白花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C [由甲组的杂交结果可推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且红花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正确;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为不同的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假设红花由基因M控制,白花由基因m控制,甲组的杂交子代红花∶白花=7∶1,即杂交子代白花的比例是1/8,说明亲本红花植株产生m配子的比例是1/8,进而推知:甲组红花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4,C错误;甲组红花亲本中,只有杂合个体(Mm)自交才能产生白花子代(mm)个体,因甲组红花亲本中Mm的比例是1/4,所以自交产生的白花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4×1/4=1/16,D正确。]
8.小鼠正常发育必需一种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生长调节素A),当控制其合成的基因Igf2突变为Igf2m时,小鼠由于缺乏该种蛋白质而导致个体矮小。科学家研究发现,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时会出现“基因印记”现象,即子代中来自双亲的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记”而不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推测基因型为Igf2 Igf2、Igf2 Igf2m、Igf2m Igf2m的小鼠的表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常型”“矮小型”或“不能确定”)
(2)科学家研究时,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总是被“印记”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________(填“父”或“母”)方;进一步推测,甲组(或乙组)子代中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推测结果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欲继续验证,可取甲组(或乙组)子代中的雌雄小鼠与亲本中矮小型雌雄小鼠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上述分析及推测均正确。
(4)研究表明,位于基因(Igf2或Igf2m)上游与调控表达有关的部分碱基序列的甲基化修饰是“基因印记”的重要原因。甲基化修饰是通过影响基因的________过程影响后代的性状,这种性状改变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
答案:(1)正常型 不能确定 矮小型 (2)母 正常型∶矮小型=1∶1 (3)不符合 正常型小鼠均作父本、亲代矮小型小鼠均作母本(正交),后代表型及数量比均为1∶1;同时,亲代矮小型小鼠均作父本、正常型小鼠均作母本(反交),后代全部为矮小型小鼠 (4)转录 能
9.某种昆虫的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雌性个体均为黑身,雄性个体有灰身和黑身两种。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项目 实验① 实验②
亲代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 黑身雌性×黑身雄性
子代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4∶3∶1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1∶1
A.由实验可知,控制黑身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B.实验①中亲代雌、雄基因型是Aa和Aa
C.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灰身个体比例为3/8
D.若用黑身雄性个体与实验②子代中黑身雌性个体杂交,所产生后代的表型和比例为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2∶1∶1
A [某种昆虫雌性个体均为黑身,雄性个体有灰身和黑身两种,实验①子代中,灰身雄性∶黑身雄性=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雄性中基因型Aa的个体表现为灰身,因此控制黑身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错误,B正确;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AA∶Aa∶aa=1∶2∶1,其雌、雄配子的种类以及比例都为A∶a=1∶1,因此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AA∶Aa∶aa=1∶2∶1,由于灰身个体只出现在雄性中,因此后代灰身个体比例为3/8,C正确。]
10.部分成年人选择“割双眼皮”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单眼皮变成双眼皮。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日,生物兴趣小组成员逛街时遇到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但不确定是否为“割的”),带着一双儿女(是双胞胎,且哥哥为单眼皮,妹妹戴着墨镜未能观察到其眼皮性状),他们根据遗传学的相关原理做出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对夫妇及儿子的眼皮性状表现可作为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的依据
B.哥哥为单眼皮,其双胞胎妹妹一定也为单眼皮
C.若妹妹也是单眼皮,则该对夫妇一定都是割的双眼皮
D.若母亲是割的双眼皮,则妹妹一定携带单眼皮基因
D [该对夫妇虽然均为双眼皮,但有可能是割的,即原来为单眼皮,所以夫妇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所以不能依据“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儿子”来判断双眼皮是显性,A错误;这一双儿女虽然是双胞胎,但一定是异卵双胞胎,所以基因组成会有差异,因此妹妹不一定为单眼皮,B错误;若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完全有可能生出单眼皮儿子和女儿,C错误;若母亲是割的双眼皮,说明其基因型一定是aa,所以妹妹一定会继承来自母亲的单眼皮基因,D正确。]
11.玉米(单性花,雌花序在叶腋,雄花序在顶端)是异花传粉的植物。玉米的雄性不育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互作控制的,雄性不育只有在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核不育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现细胞质中正常基因用N表示,不育基因用S表示,而细胞核中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子代细胞质基因与母本相同,基因型表示可按“(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方式组合,如(N)aa。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胞核育性基因研究中发现,纯合雄性不育植株与纯合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子代都为雄性可育,玉米细胞核育性的相关性状中,隐性性状为________。从产生配子的角度考虑,玉米的雄性不育植株与三倍体西瓜植株,二者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玉米可育的基因型有(N)AA、(N)Aa、(N)aa、________________,共5种。
(3)现让一雄性不育植株与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得到的F1都能产生正常花粉,则亲本雄性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让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雄性不育系、保持系(N)aa、恢复系(S)AA植株若干,欲通过选择合适材料来保存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请写出合理的种植方案及说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在细胞核育性基因研究中发现,纯合雄性不育植株与纯合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子代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因此玉米细胞核育性的相关性状中,隐性性状为不育。玉米和西瓜都是雌雄同株植物,从产生配子的角度考虑,玉米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而三倍体西瓜植株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几乎不能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2)玉米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S)aa,玉米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有(N)AA、(N)Aa、(N)aa、(S)AA、(S)Aa,共5种。(3)现让一雄性不育植株与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得到的F1都能正常产生花粉,则亲本雄性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N)AA或(S)AA,不论哪种基因型,F1的基因型都为(S)Aa,让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4)为保存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可在一个隔离区内间行种植雄性不育系植株和保持系植株。雄性不育系植株缺乏花粉,花粉可由保持系植株提供,从雄性不育系植株收获的种子仍旧是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植株依靠本系植株的花粉结实,所以从保持系植株收获的种子仍旧是保持系,这样在这一隔离区内同时繁殖了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答案:(1)雄性不育 玉米的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而三倍体西瓜植株几乎不能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 (2)(S)aa (S)AA、(S)Aa (3)(N)AA或(S)AA 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 (4)在一个隔离区内间行种植雄性不育系植株和保持系植株。雄性不育系植株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花粉可由保持系植株提供,从雄性不育系植株收获的种子仍旧是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植株依靠本系植株的花粉结实,所以从保持系植株收获的种子仍旧是保持系,这样在这一隔离区内同时繁殖了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17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突破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探究
1.根据子代表型判断显隐性
2.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显隐性
3.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不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D [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后代个体数太少,不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
2.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1)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    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选用一株常态叶玉米与一株皱叶玉米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既有常态叶植株又有皱叶植株,则能否判断出显隐性?若不能,请利用子代植株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常态叶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2)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叶形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性状 (3)不能;选择子代中常态叶植株进行自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常态叶植株∶皱叶植株=3∶1,则常态叶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常态叶植株,则常态叶植株为隐性性状
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上述四种方法均可,其中自交法较简单。
3.(2025·广东三校联考)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与绿茎番茄杂交
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C [紫茎为显性,令其自交,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紫茎,若为杂合子,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会出现绿茎,A不符合题意。可通过与绿茎纯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与紫茎纯合子(AA)杂交后代都是紫茎,故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进行鉴定,C符合题意。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D不符合题意。]
4.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均为灰身果蝇,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果蝇也有黑身果蝇。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表型相同,则可以认为(  )
A.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B.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C.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D.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B [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均为灰身果蝇,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果蝇也有黑身果蝇。若甲瓶果蝇为亲本,则甲瓶果蝇的基因型为Aa(可能有AA),乙瓶果蝇的基因型为AA、Aa和aa,A、D不符合题意;若乙瓶果蝇为亲本,则乙瓶果蝇的基因型为AA和aa,甲瓶果蝇的基因型为Aa,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亲子代基因型和表型的推断与探究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型(正推类型)
亲本组合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类型)
(1)基因填充法:根据亲代表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用A_表示,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
(2)隐性突破法(相关基因用A、a表示):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亲代基因型中必定各含有一个基因a,然后根据亲代的表型作出进一步判断。
(3)分离比判断法: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直接判断(用基因A、a表示)
5.某植物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A、a)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的亲本及杂交方式 预测子代表型 推测亲代基因型
第一组:红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③
① ④
第二组:红花×白花 全为红花 AA×aa
② ⑤
A.根据第一组中的①和④可以判断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③的含义是Aa
C.②的含义是红花∶白花=1∶1,⑤为Aa×aa
D.①的含义是全为红花,④可能为AA
A [据表格可知,第一组中的①应为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红花),红花植株可能是显性纯合子(AA)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aa),故根据第一组中的①和④不可以判断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错误,D正确;红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亲本红花为杂合子Aa,B正确;②应为红花∶白花=1∶1,为测交比例,故⑤为Aa×aa,C正确。]
6.已知蝴蝶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只有基因型为AA或Aa的雄性蝴蝶表现为黄色,其他都表现为白色。若以白色和黄色的蝴蝶作亲代进行杂交,子代中雄性全表现为黄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代黄色蝴蝶一定为雄性蝴蝶
B.亲代黄色蝴蝶的基因型一定为Aa
C.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只能是AA
D.子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可以是aa
A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亲代黄色蝴蝶一定为雄性蝴蝶,A正确;若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为AA,则亲代黄色蝴蝶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B错误;若亲代雄性蝴蝶的基因型为AA,则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或aa,其子代的雄性均表现为黄色,C错误;子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因为子代若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雄性个体表现为白色,与题意不符,D错误。]
分离定律的概率计算(含自交和自由交配)
1.用经典公式或分离比计算
(1)概率=×100%
(2)根据分离比计算
AA、aa出现的概率各是1/4,Aa出现的概率是1/2,显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3/4,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1/4,显性性状中杂合子的概率是2/3。
2.根据配子概率计算
(1)先计算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
(2)根据题目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的个体的概率。
(3)计算表型概率时,将相同表型的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3.自交的概率计算
(1)杂合子Dd连续自交n代(如图1),杂合子比例为(1/2)n,纯合子比例为1-(1/2)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1/2)n]×1/2。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如图2所示。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计算:第一步,构建杂合子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图解。
第二步,依据图解推导相关公式。
杂合子Aa连续自交,其中隐性个体的存在对其他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数之比没有影响,可以按照杂合子连续自交进行计算,最后去除隐性个体即可,因此可以得到:连续自交n代,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n-1)/(2n+1),杂合子的比例为2/(2n+1)。
4.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
(1)若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n代,杂合子比例为1/2,显性纯合子比例为1/4,隐性纯合子比例为1/4;若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n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n/(n+2),杂合子比例为2/(n+2)。
(2)自由交配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如某种生物基因型AA占1/3,Aa占2/3,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求后代中AA的比例。
解法一:列举法

1/3AA 2/3Aa
1/3AA 1/9AA 1/9AA、1/9Aa
2/3Aa 1/9AA、1/9Aa 1/9AA、2/9Aa、1/9aa
子代基因型及概率4/9AA、4/9Aa、1/9aa
子代表型及概率(4/9+4/9)A_、1/9aa
解法二:配子法
1/3AA个体产生一种配子A;2/3Aa个体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A和a,所占比例均为1/3,则A配子所占比例为2/3,a配子所占比例为1/3。
(配子) ♀(配子)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由表可知:F1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4/9∶4/9∶1/9=4∶4∶1;F1表型的比例为A_∶aa=8/9∶1/9=8∶1。
解法三:遗传平衡法
先根据“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推知,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1/3+1/2×2/3=2/3,a的基因频率=1-2/3=1/3。然后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的平方=(1/3)2=1/9,AA的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的平方=(2/3)2=4/9,Aa的基因型频率=2×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2×2/3×1/3=4/9。子代表型及概率为8/9A_、1/9aa。
7.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果实有刺(A)对果实无刺(a)为显性。现有一批杂合果实有刺黄瓜,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方案①:单独种植管理(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方案②: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案①中F2果实有刺植株中杂合子占2/3
B.方案①中,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植株比例逐渐增高
C.方案②中F3果实无刺植株占1/4
D.不管种植多少代,方案①②中每代A、a的基因频率均发生改变
C [方案①为单独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该方案相当于自交,Aa自交,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再单独种植,则F2中AA和aa均占3/8,Aa占1/4,F2中果实有刺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3∶2,其中杂合子占2/5,A错误;方案①相当于自交,自交情况下杂合子的比例会逐代降低,即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比例会增加,果实有刺植株的比例=1-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比例,因此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植株的比例逐渐降低,B错误;方案②为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相当于自由交配,每一代中配子A与a所占的比例都为1/2,果实无刺植株(aa)所占的比例为1/4,C正确;没有淘汰和自然选择的情况下,不管种植多少代,①自交和②自由交配中A、a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D错误。]
8.玉米植株的宽叶与窄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将宽叶与窄叶两种纯合亲本间行种植,宽叶亲本玉米植株的子代只有宽叶,窄叶亲本植株的子代宽叶和窄叶均有。现选取F1中部分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F2中宽叶∶窄叶=3∶2(假设整个过程中每株玉米受粉机会均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植株的窄叶对宽叶为显性
B.F1所有玉米植株中宽叶基因的频率为3/5
C.F1中被选取出来的那部分宽叶植株有1/5为纯合子
D.若将F1中选取的那部分宽叶玉米种植,后代有1/9为窄叶
C [设A/a控制玉米的叶形,纯合宽叶与纯合窄叶间行种植,窄叶植株的子代中有宽叶,宽叶植株的子代中无窄叶,说明宽叶对窄叶为显性,A错误;宽叶AA型玉米与窄叶aa型玉米间行种植,即AA占1/2,aa占1/2, 玉米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AA∶Aa∶aa=1∶2∶1,A的基因频率为1/2(Aa)+1(AA)=1/2×1/2+1×1/4=1/2,B错误;F1中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F2中宽叶∶窄叶=3∶2,设取的F1中宽叶玉米中Aa占x,则AA占1-x,与窄叶aa杂交,后代中窄叶玉米为1/2x=2/(3+2)=2/5,所以x=4/5,即宽叶玉米中AA占1/5,Aa占4/5,这些宽叶玉米自由交配,用配子法来计算,A占3/5,a占2/5,后代中窄叶aa=2/5×2/5=4/25,C正确, D错误。]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1.玉米是雌雄同株单性花的二倍体植物,其种子的甜味和非甜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显隐性关系未知。现有非甜玉米(甲)和甜味玉米(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让甲、乙相互授粉,收获并种植两植株结的种子,二者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不同
B.让甲、乙杂交,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一定能判断出种子甜味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
C.让甲、乙分别自交,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一定能判断出种子甜味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
D.若非甜对甜味为显性性状,则根据甲、乙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能判断出甲的基因型
D [让甲、乙相互授粉,收获并种植两植株结的种子,二者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相同,A错误;若甲或乙是杂合子,二者杂交后,不能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判断出种子甜味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若甲和乙都是纯合子,分别自交后,子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不能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判断出种子甜味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C错误。]
2.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玉米是异花传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Aa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B.Aa的玉米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Aa的概率先减少后不变
C.Aa的玉米连续自交N代和随机交配N代,二者子代产生配子A的概率不同
D.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每代都淘汰aa,则Fn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2n+1)
C [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相当于连续自交,子代中Aa的概率会越来越小,A正确;Aa的玉米连续自然种植为随机交配,子代中Aa的概率先减少后不变,B正确;Aa的玉米连续自交N代和随机交配N代,没有选择作用,二者子代产生配子A的概率相同,C错误;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每代都淘汰aa,F1中AA为1/3,Aa为2/3,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F2中AA为3/5,Aa为2/5,F2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5,则Fn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2n+1),D正确。]
3.已知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亲本为Aa的玉米随机传粉,得到F1,F1植株成熟后再随机传粉,收获F1中高茎植株的种子再种下,得到F2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植株中矮茎占1/6
B.F2植株中纯合子占1/3
C.F1高茎植株中纯合子占1/4
D.F1矮茎植株中纯合子占1/3
A [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F1高茎植株中纯合子占1/3,C错误;F1矮茎植株全为纯合子,D错误;由于只收获F1高茎植株的种子,则F1随机传粉得到F2过程中,母本为高茎,父本既有高茎又有矮茎,F2植株中矮茎占1/6,纯合子占1/2,A正确,B错误。]
4.蜜蜂中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杂合子的蜂王与正常褐色眼的雄蜂交配,其子代不同性别的眼色表现为(  )
A.雌蜂均为黄绿色眼
B.雌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
C.雄蜂均为褐色眼
D.雄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1∶1
D [设蜜蜂的眼色遗传由基因A、a控制,根据题意,杂合子蜂王的基因型为Aa,其能产生A和a两种卵细胞,比例为1∶1,正常褐色眼的雄蜂的基因型为A,其只能产生一种精子A,两者交配,其子代中雌蜂的基因型有AA和Aa,都是褐色眼;雄蜂的基因型有A和a,表现为褐色眼和黄绿色眼,比例为1∶1,D符合题意。]
5.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而玉米既可以自花传粉又可以异花传粉,现有一批基因型为RR与Rr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播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子一代显性∶隐性=7∶1,则豌豆亲本中RR数量占1/2
B.若子一代显性∶隐性=7∶1,则玉米亲本中RR数量占1/2
C.理想的自然状态下,玉米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理想的自然状态下,豌豆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不断发生改变
A [由于豌豆只能自交,因此当RR数量占1/2时,Rr数量占1/2,分别自交,子一代R_∶rr=[1/2+(1/2)×(3/4)]∶[(1/2)×(1/4)]=7∶1,A正确;玉米相当于随机交配,若玉米亲本中RR数量占1/2,则R配子=3/4,r配子=1/4,rr=(1/4)×(1/4)=1/16,子一代显性∶隐性=15∶1,B错误;理想的自然状态下,玉米随机交配、豌豆种群自交,基因型频率都会发生改变,而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D错误。]
6.(2025·广东汕头模拟)某种玉米存在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可为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授粉使之结实,却不能接受不同品种的其他玉米的花粉而结出果实,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科研人员利用甲(HH)、乙(Hh)、丙(hh)三种植株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hh()×HH(♀)→不结实;
②HH()×hh(♀)→结实;
③HH()×Hh(♀)→结实;
④Hh()×HH(♀)→结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
B.①②组结果表明: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
C.①②组实验中,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
D.③④组实验中,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
D [①②组属于正反交实验,③④组属于正反交实验,其中hh作父本,则雌穗均不能结实,若用其作母本,则可以结实;Hh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雌穗均可结实,说明应是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据①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从配子的角度看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是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所致,A、B、C错误;第③组和第④组实验中,由于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故第③组的授粉成功率更高,D正确。]
7.某植物的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300对亲本均分为2组,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甲 红花×白花 红花∶白花=7∶1
乙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A.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B.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甲组红花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3
D.甲组中红花亲本个体全部自交,子代中白花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C [由甲组的杂交结果可推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且红花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正确;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为不同的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假设红花由基因M控制,白花由基因m控制,甲组的杂交子代红花∶白花=7∶1,即杂交子代白花的比例是1/8,说明亲本红花植株产生m配子的比例是1/8,进而推知:甲组红花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4,C错误;甲组红花亲本中,只有杂合个体(Mm)自交才能产生白花子代(mm)个体,因甲组红花亲本中Mm的比例是1/4,所以自交产生的白花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4×1/4=1/16,D正确。]
8.小鼠正常发育必需一种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生长调节素A),当控制其合成的基因Igf2突变为Igf2m时,小鼠由于缺乏该种蛋白质而导致个体矮小。科学家研究发现,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时会出现“基因印记”现象,即子代中来自双亲的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记”而不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推测基因型为Igf2 Igf2、Igf2 Igf2m、Igf2m Igf2m的小鼠的表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常型”“矮小型”或“不能确定”)
(2)科学家研究时,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总是被“印记”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________(填“父”或“母”)方;进一步推测,甲组(或乙组)子代中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推测结果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欲继续验证,可取甲组(或乙组)子代中的雌雄小鼠与亲本中矮小型雌雄小鼠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上述分析及推测均正确。
(4)研究表明,位于基因(Igf2或Igf2m)上游与调控表达有关的部分碱基序列的甲基化修饰是“基因印记”的重要原因。甲基化修饰是通过影响基因的________过程影响后代的性状,这种性状改变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
答案:(1)正常型 不能确定 矮小型 (2)母 正常型∶矮小型=1∶1 (3)不符合 正常型小鼠均作父本、亲代矮小型小鼠均作母本(正交),后代表型及数量比均为1∶1;同时,亲代矮小型小鼠均作父本、正常型小鼠均作母本(反交),后代全部为矮小型小鼠 (4)转录 能
9.某种昆虫的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雌性个体均为黑身,雄性个体有灰身和黑身两种。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项目 实验① 实验②
亲代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 黑身雌性×黑身雄性
子代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4∶3∶1 黑身雌性∶灰身雄性=1∶1
A.由实验可知,控制黑身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B.实验①中亲代雌、雄基因型是Aa和Aa
C.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灰身个体比例为3/8
D.若用黑身雄性个体与实验②子代中黑身雌性个体杂交,所产生后代的表型和比例为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2∶1∶1
A [某种昆虫雌性个体均为黑身,雄性个体有灰身和黑身两种,实验①子代中,灰身雄性∶黑身雄性=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雄性中基因型Aa的个体表现为灰身,因此控制黑身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错误,B正确;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AA∶Aa∶aa=1∶2∶1,其雌、雄配子的种类以及比例都为A∶a=1∶1,因此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AA∶Aa∶aa=1∶2∶1,由于灰身个体只出现在雄性中,因此后代灰身个体比例为3/8,C正确。]
10.部分成年人选择“割双眼皮”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单眼皮变成双眼皮。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日,生物兴趣小组成员逛街时遇到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但不确定是否为“割的”),带着一双儿女(是双胞胎,且哥哥为单眼皮,妹妹戴着墨镜未能观察到其眼皮性状),他们根据遗传学的相关原理做出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对夫妇及儿子的眼皮性状表现可作为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的依据
B.哥哥为单眼皮,其双胞胎妹妹一定也为单眼皮
C.若妹妹也是单眼皮,则该对夫妇一定都是割的双眼皮
D.若母亲是割的双眼皮,则妹妹一定携带单眼皮基因
D [该对夫妇虽然均为双眼皮,但有可能是割的,即原来为单眼皮,所以夫妇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所以不能依据“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儿子”来判断双眼皮是显性,A错误;这一双儿女虽然是双胞胎,但一定是异卵双胞胎,所以基因组成会有差异,因此妹妹不一定为单眼皮,B错误;若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完全有可能生出单眼皮儿子和女儿,C错误;若母亲是割的双眼皮,说明其基因型一定是aa,所以妹妹一定会继承来自母亲的单眼皮基因,D正确。]
11.玉米(单性花,雌花序在叶腋,雄花序在顶端)是异花传粉的植物。玉米的雄性不育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互作控制的,雄性不育只有在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核不育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现细胞质中正常基因用N表示,不育基因用S表示,而细胞核中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子代细胞质基因与母本相同,基因型表示可按“(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方式组合,如(N)aa。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胞核育性基因研究中发现,纯合雄性不育植株与纯合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子代都为雄性可育,玉米细胞核育性的相关性状中,隐性性状为________。从产生配子的角度考虑,玉米的雄性不育植株与三倍体西瓜植株,二者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玉米可育的基因型有(N)AA、(N)Aa、(N)aa、________________,共5种。
(3)现让一雄性不育植株与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得到的F1都能产生正常花粉,则亲本雄性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让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雄性不育系、保持系(N)aa、恢复系(S)AA植株若干,欲通过选择合适材料来保存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请写出合理的种植方案及说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在细胞核育性基因研究中发现,纯合雄性不育植株与纯合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子代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因此玉米细胞核育性的相关性状中,隐性性状为不育。玉米和西瓜都是雌雄同株植物,从产生配子的角度考虑,玉米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而三倍体西瓜植株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几乎不能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2)玉米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S)aa,玉米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有(N)AA、(N)Aa、(N)aa、(S)AA、(S)Aa,共5种。(3)现让一雄性不育植株与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得到的F1都能正常产生花粉,则亲本雄性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N)AA或(S)AA,不论哪种基因型,F1的基因型都为(S)Aa,让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4)为保存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可在一个隔离区内间行种植雄性不育系植株和保持系植株。雄性不育系植株缺乏花粉,花粉可由保持系植株提供,从雄性不育系植株收获的种子仍旧是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植株依靠本系植株的花粉结实,所以从保持系植株收获的种子仍旧是保持系,这样在这一隔离区内同时繁殖了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答案:(1)雄性不育 玉米的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而三倍体西瓜植株几乎不能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 (2)(S)aa (S)AA、(S)Aa (3)(N)AA或(S)AA 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 (4)在一个隔离区内间行种植雄性不育系植株和保持系植株。雄性不育系植株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花粉可由保持系植株提供,从雄性不育系植株收获的种子仍旧是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植株依靠本系植株的花粉结实,所以从保持系植株收获的种子仍旧是保持系,这样在这一隔离区内同时繁殖了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四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7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突破
1.根据子代表型判断显隐性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探究
2.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显隐性
3.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不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
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
说明有角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
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
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D [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后代个体数太少,不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
2.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1)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_________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选用一株常态叶玉米与一株皱叶玉米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既有常态叶植株又有皱叶植株,则能否判断出显隐性?若不能,请利用子代植株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常态叶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2)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叶形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性状 (3)不能;选择子代中常态叶植株进行自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常态叶植株∶皱叶植株=3∶1,则常态叶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常态叶植株,则常态叶植株为隐性性状
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上述四种方法均可,其中自交法较简单。
3.(2025·广东三校联考)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与绿茎番茄杂交
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C [紫茎为显性,令其自交,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紫茎,若为杂合子,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会出现绿茎,A不符合题意。可通过与绿茎纯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与紫茎纯合子(AA)杂交后代都是紫茎,故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进行鉴定,C符合题意。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D不符合题意。]
4.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均为灰身果蝇,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果蝇也有黑身果蝇。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表型相同,则可以认为(  )
A.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B.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C.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D.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B [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均为灰身果蝇,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果蝇也有黑身果蝇。若甲瓶果蝇为亲本,则甲瓶果蝇的基因型为Aa(可能有AA),乙瓶果蝇的基因型为AA、Aa和aa,A、D不符合题意;若乙瓶果蝇为亲本,则乙瓶果蝇的基因型为AA和aa,甲瓶果蝇的基因型为Aa,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型(正推类型)
亲子代基因型和表型的推断与探究
亲本组合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类型)
(1)基因填充法:根据亲代表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用A_表示,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
(2)隐性突破法(相关基因用A、a表示):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亲代基因型中必定各含有一个基因a,然后根据亲代的表型作出进一步判断。
(3)分离比判断法: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直接判断(用基因A、a表示)
5.某植物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A、a)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的亲本及杂交方式 预测子代表型 推测亲代基因型
第一组:
红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③
① ④
第二组:
红花×白花 全为红花 AA×aa
② ⑤
A.根据第一组中的①和④可以判断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③的含义是Aa
C.②的含义是红花∶白花=1∶1,⑤为Aa×aa
D.①的含义是全为红花,④可能为AA
A [据表格可知,第一组中的①应为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红花),红花植株可能是显性纯合子(AA)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aa),故根据第一组中的①和④不可以判断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错误,D正确;红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亲本红花为杂合子Aa,B正确;②应为红花∶白花=1∶1,为测交比例,故⑤为Aa×aa,C正确。]


6.已知蝴蝶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只有基因型为AA或Aa的雄性蝴蝶表现为黄色,其他都表现为白色。若以白色和黄色的蝴蝶作亲代进行杂交,子代中雄性全表现为黄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代黄色蝴蝶一定为雄性蝴蝶
B.亲代黄色蝴蝶的基因型一定为Aa
C.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只能是AA
D.子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可以是aa
A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亲代黄色蝴蝶一定为雄性蝴蝶,A正确;若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为AA,则亲代黄色蝴蝶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B错误;若亲代雄性蝴蝶的基因型为AA,则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或aa,其子代的雄性均表现为黄色,C错误;子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因为子代若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雄性个体表现为白色,与题意不符,D错误。]
1.用经典公式或分离比计算
分离定律的概率计算(含自交和自由交配)
(2)根据分离比计算
AA、aa出现的概率各是1/4,Aa出现的概率是1/2,显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3/4,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1/4,显性性状中杂合子的概率是2/3。
2.根据配子概率计算
(1)先计算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
(2)根据题目要求用相关的两种(♀、 )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的个体的概率。
(3)计算表型概率时,将相同表型的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3.自交的概率计算
(1)杂合子Dd连续自交n代(如图1),杂合子比例为(1/2)n,纯合子比例为1-(1/2)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1/2)n]×1/2。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如图2所示。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计算:第一步,构建杂合子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图解。
第二步,依据图解推导相关公式。
杂合子Aa连续自交,其中隐性个体的存在对其他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数之比没有影响,可以按照杂合子连续自交进行计算,最后去除隐性个体即可,因此可以得到:连续自交n代,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n-1)/(2n+1),杂合子的比例为2/(2n+1)。
4.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
(1)若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n代,杂合子比例为1/2,显性纯合子比例为1/4,隐性纯合子比例为1/4;若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n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n/(n+2),杂合子比例为2/(n+2)。
(2)自由交配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如某种生物基因型AA占1/3,Aa占2/3,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求后代中AA的比例。
解法一:列举法
解法二:配子法
1/3AA个体产生一种配子A;2/3Aa个体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A和a,所占比例均为1/3,则A配子所占比例为2/3,a配子所占比例为1/3。
由表可知:F1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4/9∶4/9∶1/9=4∶4∶1;F1表型的比例为A_∶aa=8/9∶1/9=8∶1。
解法三:遗传平衡法
先根据“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推知,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1/3+1/2×2/3=2/3,a的基因频率=1-2/3=1/3。然后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的平方=(1/3)2=1/9,AA的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的平方=(2/3)2=4/9,Aa的基因型频率=2×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2×2/3×1/3=4/9。子代表型及概率为8/9A_、1/9aa。
7.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果实有刺(A)对果实无刺(a)为显性。现有一批杂合果实有刺黄瓜,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方案①:单独种植管理(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方案②: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案①中F2果实有刺植株中杂合子占2/3
B.方案①中,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植株比例逐渐增高
C.方案②中F3果实无刺植株占1/4
D.不管种植多少代,方案①②中每代A、a的基因频率均发生改变

C [方案①为单独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该方案相当于自交,Aa自交,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再单独种植,则F2中AA和aa均占3/8,Aa占1/4,F2中果实有刺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3∶2,其中杂合子占2/5,A错误;方案①相当于自交,自交情况下杂合子的比例会逐代降低,即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比例会增加,果实有刺植株的比例=1-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比例,因此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植株的比例逐渐降低,B错误;方案②为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相当于自由交配,每一代中配子A与a所占的比例都为1/2,果实无刺植株(aa)所占的比例为1/4,C正确;没有淘汰和自然选择的情况下,不管种植多少代,①自交和②自由交配中A、a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D错误。]
8.玉米植株的宽叶与窄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将宽叶与窄叶两种纯合亲本间行种植,宽叶亲本玉米植株的子代只有宽叶,窄叶亲本植株的子代宽叶和窄叶均有。现选取F1中部分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F2中宽叶∶窄叶=3∶2(假设整个过程中每株玉米受粉机会均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植株的窄叶对宽叶为显性
B.F1所有玉米植株中宽叶基因的频率为3/5
C.F1中被选取出来的那部分宽叶植株有1/5为纯合子
D.若将F1中选取的那部分宽叶玉米种植,后代有1/9为窄叶

C [设A/a控制玉米的叶形,纯合宽叶与纯合窄叶间行种植,窄叶植株的子代中有宽叶,宽叶植株的子代中无窄叶,说明宽叶对窄叶为显性,A错误;宽叶AA型玉米与窄叶aa型玉米间行种植,即AA占1/2,aa占1/2, 玉米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AA∶Aa∶aa=1∶2∶1,A的基因频率为1/2(Aa)+1(AA)=1/2×1/2+1×1/4=1/2,B错误;F1中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F2中宽叶∶窄叶=3∶2,设取的F1中宽叶玉米中Aa占x,则AA占1-x,与窄叶aa杂交,后代中窄叶玉米为1/2x=2/(3+2)=2/5,所以x=4/5,即宽叶玉米中AA占1/5,Aa占4/5,这些宽叶玉米自由交配,用配子法来计算,A占3/5,a占2/5,后代中窄叶aa=2/5×2/5=4/25,C正确, 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