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18讲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18讲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7 11:13:58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
1.某种牵牛花花色的遗传受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紫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让F1粉红色牵牛花自交,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紫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若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紫色牵牛花分别自交,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可能是 (  )
A.红色∶粉红色∶紫色=1∶2∶1
B.红色∶粉红色∶紫色=1∶4∶1
C.紫色∶粉红色∶红色=3∶2∶1
D.紫色∶粉红色∶红色=4∶4∶1
C [假设这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根据题意可知,F1粉红色牵牛花基因型是Aa,F1自交后,F2中AA∶Aa∶aa=1∶2∶1,由F2的表型可判断,紫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或aa。若紫色牵牛花的基因型为AA,F2中粉红色牵牛花、紫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2∶1,分别进行自交,则1/3AA自交后代还是1/3AA,2/3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即2/3×(1/4AA+1/2Aa+1/4aa)=1/6AA+1/3Aa+1/6aa,则F2中粉红色牵牛花、紫色牵牛花分别进行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牵牛花AA(1/3+1/6)∶粉红色牵牛花Aa(1/3)∶红色牵牛花aa(1/6)=3∶2∶1;若纯合紫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纯合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色牵牛花AA(1/3+1/6)∶粉红色牵牛花Aa(1/3)∶紫色牵牛花aa(1/6)=3∶2∶1。]
2.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P F1
1 黑色×蓝色 黑色∶蓝色=1∶1
2 白点×蓝色 蓝色∶白点=1∶1
3 黑色×白点 全为蓝色
A.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
B.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两种表型
C.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无白点鸡
D.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如不考虑基因重组和突变,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B或b
C [根据第3组黑色安达卢西亚鸡与白点安达卢西亚鸡杂交后代都是蓝色安达卢西亚鸡可知,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则黑色安达卢西亚鸡和白点安达卢西亚鸡都是纯合子,因此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或bb,A错误;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表型,为白点、蓝色和黑色三种,B错误;黑色安达卢西亚鸡都是纯合子,让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只有黑色安达卢西亚鸡,C正确;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的基因型为Bb,若不考虑基因重组和突变,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BB或bb,D错误。]
3.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是由3个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其中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aD基因决定雄性,a+基因决定雌雄同株,ad基因决定雌性。若没有基因突变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该植物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
B.通过杂交的方法能获得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
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可直接获得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
D.若子代中1/4是雌株,则母本一定是雌雄同株
D [因为没有aD卵细胞,因此该植物中没有aDaD基因型,该植物的基因型有aDa+、aDad、a+a+、a+ad、adad 5种,A、B错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可直接获得单倍体,C错误;若子代中1/4是雌株,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Dad×a+ad或a+ad×a+ad,母本一定是雌雄同株,D正确。]
4.某种鼠的体色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控制体色的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是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黄色鼠的后代可以是黄色、白色和黑色
B.黄色鼠的基因型种类与白色鼠基因型的种类均为两种
C.黄色鼠与白色鼠杂交后代有2种毛色,则亲本的基因型最多有两种组合
D.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鼠交配所得的F1,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白鼠占3/8
C [黄色鼠基因型为A1A2、A1A3,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2A2、A2A3,黑色鼠的基因型只有A3A3,若基因型为A1A2、A1A3的2只黄色鼠交配,则子代有黄色鼠和白色鼠;若2只黄色鼠基因型均为A1A3,它们的子代会出现A3A3,表现为黑色鼠,A正确。黄色鼠基因型为A1A2、A1A3,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2A2、A2A3,B正确。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1A2、A1A3,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2A2、A2A3,黄色鼠与白色鼠杂交后代有2种毛色,则亲本组合可能为A1A2×A2A2、A1A2×A2A3、A1A3×A2A2,C错误。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鼠(A1A2和A1A3)交配得到F1(1/3A1A2、1/3A1A3、1/3A2A3),F1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1/3A1、1/3A2、1/3A3,后代中1/9A1A1致死,不考虑致死情况,F2白色鼠的比例为1/3×1/3(A2A2)+1/3×1/3 (A2A3)+1/3×1/3(A2A3)=3/9,去除致死个体,F2白色鼠的比例为3/8,D正确。]
5.(2025·广东多校联考)玉米的叶绿素的合成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的叶片分别表现为深绿色和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叶片呈黄色,在幼苗期便会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叶玉米幼苗期死亡的原因是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将深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深绿叶玉米
C.将等量的深绿叶玉米和浅绿叶玉米间行种植,存活的子代玉米中纯合子占3/5
D.将浅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浅绿叶玉米
D [黄叶玉米没有光合色素,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幼苗期死亡,A正确;深绿叶玉米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都是AA,则将深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深绿叶玉米,B正确;深绿色玉米AA与浅绿色玉米Aa等量间行种植,由于玉米会发生随机交配,亲本玉米产生的配子为A∶a=3∶1,则后代基因型为AA∶Aa∶aa=9∶6∶1,则存活的子代玉米中纯合子占9/15=3/5,C正确;浅绿叶玉米基因型为Aa,由于玉米可自交和杂交,后代会出现AA、Aa、aa的基因型,将浅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会出现深绿叶玉米、浅绿叶玉米和黄叶玉米,D错误。]
6.(2025·广东珠海模拟)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有“绝对自私性”。某种植物的花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三种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A是一种“自私基因”,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基因A能“杀死”体内的部分雄配子。选择红花(AA)植株和白花(aa)植株杂交,F1全部开粉红花,F1植株自交,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2∶3∶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A能“杀死”体内的部分雄配子,说明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
B.F2中三种花色的比例,说明该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F1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的雄配子中有1/3被基因A“杀死”
D.若让F2进行随机传粉,则后代中出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5/36
D [Aa的植株表现为粉红色,说明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而基因A能“杀死”体内的部分雄配子,并不能说明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A错误;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2中三种花色的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错误;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2∶3∶1,即aa占1/6,a雌配子占1/2,说明雄配子中a占1/3,则F1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雄配子中有1/2被A基因“杀死”,C错误;F2的基因型是AA∶Aa∶aa=2∶3∶1,随机授粉雌配子A=2/6+3/6×1/2=7/12,a雌配子占5/12,因Aa产生雄配子时A∶a=2∶1,雄配子中A都存活,但Aa产生的a有一半死亡,即3/6×1/2×1/2=3/24的a雄配子死亡,故雄配子存活的A配子占7/12,a配子占5/12-3/24=7/24,即A∶a=2∶1,白花aa=5/12×1/3=5/36,D正确。]
7.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动物种群中白色个体共有3种基因型
B.该动物体色为黑色的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C.A1、A2和A3互为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产生
D.体色为棕色和黑色的个体交配不会产生白色后代
D [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A2A2、A3A3,共有3种,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为杂合子,B正确;A1、A2和A3互为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产生,C正确;体色为棕色A1A2和黑色A1A3的个体交配会产生白色A2A3后代,D错误。]
8.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对子一代的基因型和比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
B.若AA∶Aa∶aa=2∶3∶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AA∶Aa∶aa=2∶2∶1,则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AA∶Aa∶aa=4∶4∶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AA)死亡造成的,A正确;Aa植株中雌配子有1/2 A∶1/2 a,雄配子a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1/2A∶1/2×1/2a,也就是雄配子中有2/3 A∶1/3 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2∶3∶1,B正确;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1∶2∶1,若后代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4∶1,C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则配子中A的频率为2/3,a的频率为1/3,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2/3)∶(2/3×1/3×2)∶(1/3×1/3)=4∶4∶1,D正确。]
9.水稻的雄性不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MsA、MsN和Msch控制,其中MsA和Msch控制雄性可育,MsN控制雄性不育。现有雄性不育植株甲和基因型为MsAMsA的植株乙杂交,F1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F1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MsA>MsN>Msch
B.甲的基因型为MsNMsch,F1植株均为杂合子
C.F1自交后代雄性可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
D.若让F1不同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则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1/4
C [雄性不育植株甲(MsN_)和基因型为MsAMsA的植株乙杂交,F1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MsAMsN、MsA_),F1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MsN_)植株占1/8=1/2×1/4,说明甲为MsNMsch,且显隐性的关系为MsA>MsN>Msch,F1植株(MsAMsN、MsAMsch)均为杂合子,A、B正确;F1自交后代雄性不育MsNMsN=1/2×1/4=1/8,因此雄性可育植株占7/8,雄性可育纯合子(MsAMsA、MschMsch)=1/2×1/4×2+1/2×1/4=3/8,因此雄性可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7,C错误;若让F1不同基因型的植株(MsAMsN、MsAMsch)杂交,则子代为1MsAMsA、1MsAMsN、1MsAMsch、1MsNMsch,其中雄性不育植株(MsNMsch)占1/4,D正确。]
10.某闭花授粉的豆科植物体内存在一种“自私基因”D,研究发现,D能杀死体内2/3的含d基因的雄配子,而对雌配子无影响,基因型为Dd的亲本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种植获得F1,F1自交获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状态下D基因频率逐代增加,最后接近于1
B.F1中显性个体∶隐性个体=7∶1
C.F2中隐性纯合子个体所占比例约为3/32
D.F2显性个体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大于杂合子所占比例
C [由于产生配子时,D能杀死体内2/3的含d基因的雄配子,基因型为Dd的植株产生的可育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3/4D∶1/4d,而雌配子比例正常,不受影响。每次产生配子时,伴随着d雄配子总有2/3被淘汰,d基因频率逐代减小,D基因频率逐代增加,最后接近于1,A正确;基因型为Dd的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3/4D和1/4d,雌配子比例为1/2D和1/2d,则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DD∶Dd∶dd=3∶4∶1,显性个体∶隐性个体=7∶1,B正确;F1自交,DD的子代都是DD,占F2的3/8,dd的子代都是dd,占F2的1/8,Dd的子代为4/8(3/8DD∶4/8Dd∶1/8dd),则F2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8+4/8×1/8=3/16,C错误;F2中DD∶Dd∶dd=(3/8+4/8×3/8)∶(4/8×4/8)∶(1/8+4/8×1/8)=9∶4∶3,F2显性个体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大于杂合子所占比例,D正确。]
11.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F1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
B.翻翅果蝇占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9
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
C [假设翻翅基因用A表示,正常翅基因用a表示,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基因型为AO,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O,则子代基因型为AO、aO、Aa、OO(致死)。其中AO和Aa为翻翅果蝇,aO为正常翅果蝇,其比例为AO∶Aa∶aO=1∶1∶1,故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翻翅果蝇占2/3,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A、B、D正确,C错误。]
12.Ⅰ.将纯种黄身小鼠(AvyAvy)与纯种黑身小鼠(aa)杂交,子一代小鼠表现出介于黄色与黑色之间一系列不同毛色的过渡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子一代不同毛色小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出现一系列介于黄色与黑色之间的过渡类型,是因为子代个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
(2)子代小鼠甲基化程度越高,小鼠颜色_________________,因为甲基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这种遗传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水稻中D基因与配子的育性有关,研究者用一定方法使D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型植株和D基因失活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的结实率(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100%),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实验 亲本组合 结实率
① ♀DD×dd 10%
② ♀dd×DD 50%
③ ♀DD×DD 50%
(4)若该实验中杂交实验①为正交实验,则____________为反交实验。由杂交实验结果可知,D基因失活会造成__________(填“雌”或“雄”)配子的育性大大降低。
(5)杂交实验②③的结实率均只有5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让杂交实验①的子代与杂交实验②的子代杂交,则后代的结实率为___________,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解析:(1)纯种黄身小鼠(AvyAvy)与纯种黑身小鼠(aa)杂交,子一代不同毛色小鼠的基因型是Avya,在正常情况下,Avya 应该是黄色,但子一代小鼠表现出介于黄色与黑色之间一系列不同毛色的过渡类型,说明子代个体中的Avy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2)Avy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甲基化的作用是抑制基因的表达,Avy表现为黄色,a表现为黑色,因此子代小鼠甲基化程度越高,小鼠颜色越深。(3)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故上述这种遗传现象叫做表观遗传。(4)正反交实验是指两个杂交亲本相互作为母本和父本的杂交。若该实验中杂交实验①为正交实验,则②为反交实验。表中数据表明dd作父本,结实率只有0.1,DD作父本结实率为0.5,表明D基因失活后使雄配子育性降低。(5)杂交实验②③的结实率均只有50%,杂交实验②③中父本产生的雄配子均为D,故可推测含有D基因的雄配子有50%不育。(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父本基因型为Dd时,产生的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的结实率为50%,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的结实率为10%,若让杂交实验①的子代(Dd)与杂交实验②的子代(Dd)杂交,可推测结实率=0.5×1/4(DD)+0.5×1/4(Dd)+0.1×1/4(Dd)+0.1×1/4(dd)=0.3。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0.5×1/4)∶(0.5×1/4+0.1×1/4)∶0.1×1/4=5∶6∶1,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2。
答案:(1)Avya Avy (2)越深 抑制基因的表达
(3)表观遗传 (4)② 雄 (5)含有D基因的雄配子有50%不育 (6)30% 1/1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18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
显性的相对性
显性的表现,是等位基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各自合成基因产物(一般是酶)控制着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表现,由于等位基因的突变,使突变基因与野生型基因产生各种互作形式,因而有不同的显隐性关系。
比较项目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
杂合子表型 显性性状 中间性状 显性+隐性
杂合子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 显性∶隐性=3∶1 显性∶中间性状∶隐性=1∶2∶1 显性∶(显性+隐性)∶隐性=1∶2∶1
1.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型
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
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鼠色与黑色个体
C [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型,B正确;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鼠色雌鼠(AA或Aa)杂交,若亲本为杂合鼠色雌鼠,则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鼠色与黑色个体,D正确。]
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通过性激素起作用。如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bb,女性秃顶的基因型只有bb。但注意: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的表型虽然都与性别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遗传方式——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而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者基因在传递时并不与性别相联系,这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有本质区别。从性遗传的本质为:表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性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
2.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结合下表信息,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项目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B.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C.非秃顶男与秃顶女婚配,要想避免子代秃顶,选择生女孩
D.秃顶男与非秃顶女婚配,后代男孩和女孩均有可能为秃顶
B [秃顶的两人婚配,基因型有两种情况:Bb和bb、bb和bb,则后代女孩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其中bb为秃顶,A正确;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基因型有两种情况:BB和BB、BB和Bb,则后代女孩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不可能为秃顶,B错误;非秃顶男BB与秃顶女bb婚配,后代基因型为Bb,男孩都秃顶,女孩都非秃顶,因此应该选择生女孩,C正确;秃顶男的基因型为Bb或bb,非秃顶女的基因型为Bb或BB,两者婚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可能为BB、Bb、bb,因此后代男孩和女孩均有可能为秃顶,D正确。]
复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有多个。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但其在每个个体的体细胞中仍然是成对存在的,遗传时仍遵循分离定律,彼此之间有显隐性关系,表现特定的性状。最常见的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涉及三个基因——IA、IB、i,组成六种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
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如下表:
表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3.ABO血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如下表,某家庭孩子的血型是AB型和O型,则此夫妇血型是(  )
基因型 IAIA或IAi IBIB或IBi IAIB ii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A.A型和O型    B.AB型和O型
C.A型和B型 D.AB型和B型
C [某家庭孩子的血型是AB型和O型,AB型的基因型是IAIB,O型的基因型是ii,说明双亲都含有i,故双亲的基因型应为IAi和IBi,即此夫妇血型是A型和B型。]
4.某二倍体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花瓣颜色的紫色、蓝色、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先用不同性状的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亲本) F1表型及比例
紫花甲 × 紫花乙 紫花∶蓝花=3∶1
紫花甲 × 白花丁 紫花∶蓝花=1∶1
紫花乙 × 蓝花丙 紫花∶蓝花∶白花=2∶1∶1
A.A1、A2、A3的根本区别是三者的碱基含量不同导致碱基序列不同
B.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甲乙的基因型可能相同
C.紫花甲和蓝花丙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白花
D.该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
D [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所以A1、A2、A3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但碱基含量可能相同,A错误。分析表格可知,紫花甲与紫花乙杂交后代中紫花∶蓝花=3∶1,说明紫花对蓝花是显性性状,即A1>A2;紫花甲与白花丁杂交,子代中紫花∶蓝花=1∶1,说明蓝花对白花是显性,即A2>A3,故该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紫花甲基因型为A1A2,紫花乙的基因型为A1A3,蓝花丙的基因型为A2A3,白花丁的基因型为A3A3,B错误,D正确。紫花甲A1A2与蓝花丙A2A3杂交,子代不可能出现白花A3A3,C错误。]
表型模拟
1.生物的表型=基因型+环境,受环境影响而导致表型与基因型不符合的现象,叫表型模拟。例如果蝇长翅(V)和残翅(v)的遗传受温度的影响,其表型、基因型与环境的关系如表:
基因型 25 ℃(正常温度) 35 ℃
VV、Vv 长翅 残翅
vv 残翅
2.设计实验确认隐性个体是“vv”的纯合子还是“Vv”的表型模拟
5.某种两性花的植物,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 ℃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红花,Aa的植株开粉花,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 ℃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现有在25 ℃条件下一片开粉花的植株自交产生了种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子长出的植株再次繁殖后代,后代在25 ℃条件下生长,花色及其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3∶2∶3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 ℃条件下进行测交实验
C.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D.在25 ℃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植株只开白花
B [根据题干信息,25 ℃条件下一片开粉花(Aa)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即1/4红花,2/4粉花,1/4白花,再次自交一代,子二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3∶2∶3,在25 ℃条件下,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3∶2∶3,A正确;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 ℃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植物花色由基因控制,但会受到温度影响,同一基因型在不同温度下花色不一样,说明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C正确;在25 ℃条件下生长的白花,基因型为aa,该植株自交,后代植株基因型全为aa,不管什么温度,都只开白花,D正确。]
母性效应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的某一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基因型所控制的表型一样。因此正反交结果不同,但这种遗传不是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而是由核基因的表达并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决定的。
6.母性效应是指无论正反交的情况下,子代某些性状都与雌性亲本相同,其中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得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本的核基因型所决定,而不受自身基因型的支配。已知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既可异体受精又可自体受精,螺壳的旋向由一对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D对d是完全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基因的遗传不遵守分离定律
B.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为DD、Dd和dd
C.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的性状
D.单个饲养时,后代的螺壳旋向不可能与亲代相同
C [椎实螺螺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所以椎实螺螺壳的旋向遗传符合分离定律,A错误。由于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而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所以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不可能为DD,B错误。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的性状,若左旋螺为Dd(即杂合子),则子代螺壳应为右旋;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左旋,C正确。结合题干信息“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既可异体受精又可自体受精”可知,单个饲养时,椎实螺进行自体受精,且属于母性效应,故其后代的螺壳旋向与亲代相同,D错误。]
分离定律中的致死现象
1.胚胎(或合子)致死
(1)若AA致死,子代Aa∶aa=2∶1;
(2)若Aa致死,子代AA∶aa=1∶1;
(3)若aa致死,子代为AA和Aa,全为显性性状。
2.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如: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自交,只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A和a两种雌配子,形成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AA∶Aa=1∶1。
7.(2025·广东佛山模拟)某植物自花传粉,其粗秆和细秆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该植物中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得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粗秆∶细秆=3∶1
B.F1粗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5
C.为了验证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可让F1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
D.F1粗秆植株作母本与细秆植株杂交,F2中细秆所占比例为1
B [根据题意,亲本产生的可育花粉为A∶a=2∶1,产生的卵细胞为A∶a=1∶1,可得F1中AA∶Aa∶aa=2∶3∶1,故F1中粗秆∶细秆=5∶1,A错误;由A解析可知,粗秆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5,B正确;为了验证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可让F1作父本进行测交实验,C错误;F1中粗秆个体的基因型为2/5AA、3/5Aa,产生的卵细胞为7/10A、3/10a,与细秆(aa)植株杂交,F2中细秆所占比例为3/10,D错误。]
8.有一种牛的毛色,红色(A)对白色(a)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型(Aa)表现灰色,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牛群中,红色和白色的基因频率各占50%,现需对牛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淘汰前,该牛群中红色个体数等于白色个体数
B.若随机交配淘汰2代,红色牛个体数等于灰色牛个体数
C.若同种颜色牛相互交配淘汰2代,红色牛个体数等于灰色牛个体数
D.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论随机交配多少代,牛群中纯合子比例均为1/2
C [淘汰前,该牛群中红色和白色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红色个体数量(AA)所占比例为0.5×0.5=0.25,白色个体(aa)所占比例为0.5×0.5=0.25,灰色个体(Aa)=2×0.5×0.5=0.5,A正确;淘汰前1/4AA、1/2Aa、1/4aa,随机交配,亲代产生的配子为1/2A、1/2a,子代基因型为1/4AA、1/2Aa、1/4aa,淘汰白色后AA∶Aa=1∶2,再自由交配时,产生的配子为2/3A、1/3a,后代AA∶Aa∶aa=4∶4∶1,淘汰掉aa,AA∶Aa=1∶1,B正确;淘汰前1/4AA、1/2Aa、1/4aa,若同种颜色牛相互交配,AA、aa相互交配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a相互交配,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交配后代为(1/4AA+1/2×1/4AA)∶1/2×1/2Aa∶(1/4aa+1/2×1/4aa),淘汰白色个体后,AA∶Aa=3∶2,再同色相互交配一次,后代为(3/5AA+2/5×1/4AA)∶2/5×1/2Aa∶2/5×1/4aa,淘汰白色个体后,AA∶Aa=7∶2,C错误;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论交配多少代,基因频率不变,牛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为1/2,D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1.某种牵牛花花色的遗传受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紫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让F1粉红色牵牛花自交,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紫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若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紫色牵牛花分别自交,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可能是 (  )
A.红色∶粉红色∶紫色=1∶2∶1
B.红色∶粉红色∶紫色=1∶4∶1
C.紫色∶粉红色∶红色=3∶2∶1
D.紫色∶粉红色∶红色=4∶4∶1
C [假设这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根据题意可知,F1粉红色牵牛花基因型是Aa,F1自交后,F2中AA∶Aa∶aa=1∶2∶1,由F2的表型可判断,紫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或aa。若紫色牵牛花的基因型为AA,F2中粉红色牵牛花、紫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2∶1,分别进行自交,则1/3AA自交后代还是1/3AA,2/3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即2/3×(1/4AA+1/2Aa+1/4aa)=1/6AA+1/3Aa+1/6aa,则F2中粉红色牵牛花、紫色牵牛花分别进行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牵牛花AA(1/3+1/6)∶粉红色牵牛花Aa(1/3)∶红色牵牛花aa(1/6)=3∶2∶1;若纯合紫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纯合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色牵牛花AA(1/3+1/6)∶粉红色牵牛花Aa(1/3)∶紫色牵牛花aa(1/6)=3∶2∶1。]
2.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P F1
1 黑色×蓝色 黑色∶蓝色=1∶1
2 白点×蓝色 蓝色∶白点=1∶1
3 黑色×白点 全为蓝色
A.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
B.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两种表型
C.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无白点鸡
D.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如不考虑基因重组和突变,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B或b
C [根据第3组黑色安达卢西亚鸡与白点安达卢西亚鸡杂交后代都是蓝色安达卢西亚鸡可知,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则黑色安达卢西亚鸡和白点安达卢西亚鸡都是纯合子,因此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或bb,A错误;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表型,为白点、蓝色和黑色三种,B错误;黑色安达卢西亚鸡都是纯合子,让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只有黑色安达卢西亚鸡,C正确;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的基因型为Bb,若不考虑基因重组和突变,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BB或bb,D错误。]
3.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是由3个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其中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aD基因决定雄性,a+基因决定雌雄同株,ad基因决定雌性。若没有基因突变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该植物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
B.通过杂交的方法能获得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
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可直接获得纯合二倍体雄性植株
D.若子代中1/4是雌株,则母本一定是雌雄同株
D [因为没有aD卵细胞,因此该植物中没有aDaD基因型,该植物的基因型有aDa+、aDad、a+a+、a+ad、adad 5种,A、B错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可直接获得单倍体,C错误;若子代中1/4是雌株,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Dad×a+ad或a+ad×a+ad,母本一定是雌雄同株,D正确。]
4.某种鼠的体色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控制体色的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是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黄色鼠的后代可以是黄色、白色和黑色
B.黄色鼠的基因型种类与白色鼠基因型的种类均为两种
C.黄色鼠与白色鼠杂交后代有2种毛色,则亲本的基因型最多有两种组合
D.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鼠交配所得的F1,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白鼠占3/8
C [黄色鼠基因型为A1A2、A1A3,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2A2、A2A3,黑色鼠的基因型只有A3A3,若基因型为A1A2、A1A3的2只黄色鼠交配,则子代有黄色鼠和白色鼠;若2只黄色鼠基因型均为A1A3,它们的子代会出现A3A3,表现为黑色鼠,A正确。黄色鼠基因型为A1A2、A1A3,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2A2、A2A3,B正确。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1A2、A1A3,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2A2、A2A3,黄色鼠与白色鼠杂交后代有2种毛色,则亲本组合可能为A1A2×A2A2、A1A2×A2A3、A1A3×A2A2,C错误。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鼠(A1A2和A1A3)交配得到F1(1/3A1A2、1/3A1A3、1/3A2A3),F1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1/3A1、1/3A2、1/3A3,后代中1/9A1A1致死,不考虑致死情况,F2白色鼠的比例为1/3×1/3(A2A2)+1/3×1/3 (A2A3)+1/3×1/3(A2A3)=3/9,去除致死个体,F2白色鼠的比例为3/8,D正确。]
5.(2025·广东多校联考)玉米的叶绿素的合成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的叶片分别表现为深绿色和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叶片呈黄色,在幼苗期便会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叶玉米幼苗期死亡的原因是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将深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深绿叶玉米
C.将等量的深绿叶玉米和浅绿叶玉米间行种植,存活的子代玉米中纯合子占3/5
D.将浅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浅绿叶玉米
D [黄叶玉米没有光合色素,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幼苗期死亡,A正确;深绿叶玉米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都是AA,则将深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深绿叶玉米,B正确;深绿色玉米AA与浅绿色玉米Aa等量间行种植,由于玉米会发生随机交配,亲本玉米产生的配子为A∶a=3∶1,则后代基因型为AA∶Aa∶aa=9∶6∶1,则存活的子代玉米中纯合子占9/15=3/5,C正确;浅绿叶玉米基因型为Aa,由于玉米可自交和杂交,后代会出现AA、Aa、aa的基因型,将浅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会出现深绿叶玉米、浅绿叶玉米和黄叶玉米,D错误。]
6.(2025·广东珠海模拟)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有“绝对自私性”。某种植物的花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三种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A是一种“自私基因”,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基因A能“杀死”体内的部分雄配子。选择红花(AA)植株和白花(aa)植株杂交,F1全部开粉红花,F1植株自交,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2∶3∶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A能“杀死”体内的部分雄配子,说明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
B.F2中三种花色的比例,说明该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F1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的雄配子中有1/3被基因A“杀死”
D.若让F2进行随机传粉,则后代中出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5/36
D [Aa的植株表现为粉红色,说明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而基因A能“杀死”体内的部分雄配子,并不能说明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A错误;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2中三种花色的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错误;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2∶3∶1,即aa占1/6,a雌配子占1/2,说明雄配子中a占1/3,则F1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雄配子中有1/2被A基因“杀死”,C错误;F2的基因型是AA∶Aa∶aa=2∶3∶1,随机授粉雌配子A=2/6+3/6×1/2=7/12,a雌配子占5/12,因Aa产生雄配子时A∶a=2∶1,雄配子中A都存活,但Aa产生的a有一半死亡,即3/6×1/2×1/2=3/24的a雄配子死亡,故雄配子存活的A配子占7/12,a配子占5/12-3/24=7/24,即A∶a=2∶1,白花aa=5/12×1/3=5/36,D正确。]
7.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动物种群中白色个体共有3种基因型
B.该动物体色为黑色的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C.A1、A2和A3互为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产生
D.体色为棕色和黑色的个体交配不会产生白色后代
D [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A2A2、A3A3,共有3种,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为杂合子,B正确;A1、A2和A3互为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产生,C正确;体色为棕色A1A2和黑色A1A3的个体交配会产生白色A2A3后代,D错误。]
8.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对子一代的基因型和比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
B.若AA∶Aa∶aa=2∶3∶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AA∶Aa∶aa=2∶2∶1,则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AA∶Aa∶aa=4∶4∶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AA)死亡造成的,A正确;Aa植株中雌配子有1/2 A∶1/2 a,雄配子a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1/2A∶1/2×1/2a,也就是雄配子中有2/3 A∶1/3 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2∶3∶1,B正确;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1∶2∶1,若后代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4∶1,C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则配子中A的频率为2/3,a的频率为1/3,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2/3)∶(2/3×1/3×2)∶(1/3×1/3)=4∶4∶1,D正确。]
9.水稻的雄性不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MsA、MsN和Msch控制,其中MsA和Msch控制雄性可育,MsN控制雄性不育。现有雄性不育植株甲和基因型为MsAMsA的植株乙杂交,F1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F1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MsA>MsN>Msch
B.甲的基因型为MsNMsch,F1植株均为杂合子
C.F1自交后代雄性可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
D.若让F1不同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则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1/4
C [雄性不育植株甲(MsN_)和基因型为MsAMsA的植株乙杂交,F1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MsAMsN、MsA_),F1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MsN_)植株占1/8=1/2×1/4,说明甲为MsNMsch,且显隐性的关系为MsA>MsN>Msch,F1植株(MsAMsN、MsAMsch)均为杂合子,A、B正确;F1自交后代雄性不育MsNMsN=1/2×1/4=1/8,因此雄性可育植株占7/8,雄性可育纯合子(MsAMsA、MschMsch)=1/2×1/4×2+1/2×1/4=3/8,因此雄性可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7,C错误;若让F1不同基因型的植株(MsAMsN、MsAMsch)杂交,则子代为1MsAMsA、1MsAMsN、1MsAMsch、1MsNMsch,其中雄性不育植株(MsNMsch)占1/4,D正确。]
10.某闭花授粉的豆科植物体内存在一种“自私基因”D,研究发现,D能杀死体内2/3的含d基因的雄配子,而对雌配子无影响,基因型为Dd的亲本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种植获得F1,F1自交获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状态下D基因频率逐代增加,最后接近于1
B.F1中显性个体∶隐性个体=7∶1
C.F2中隐性纯合子个体所占比例约为3/32
D.F2显性个体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大于杂合子所占比例
C [由于产生配子时,D能杀死体内2/3的含d基因的雄配子,基因型为Dd的植株产生的可育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3/4D∶1/4d,而雌配子比例正常,不受影响。每次产生配子时,伴随着d雄配子总有2/3被淘汰,d基因频率逐代减小,D基因频率逐代增加,最后接近于1,A正确;基因型为Dd的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3/4D和1/4d,雌配子比例为1/2D和1/2d,则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DD∶Dd∶dd=3∶4∶1,显性个体∶隐性个体=7∶1,B正确;F1自交,DD的子代都是DD,占F2的3/8,dd的子代都是dd,占F2的1/8,Dd的子代为4/8(3/8DD∶4/8Dd∶1/8dd),则F2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8+4/8×1/8=3/16,C错误;F2中DD∶Dd∶dd=(3/8+4/8×3/8)∶(4/8×4/8)∶(1/8+4/8×1/8)=9∶4∶3,F2显性个体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大于杂合子所占比例,D正确。]
11.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F1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
B.翻翅果蝇占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9
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
C [假设翻翅基因用A表示,正常翅基因用a表示,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基因型为AO,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O,则子代基因型为AO、aO、Aa、OO(致死)。其中AO和Aa为翻翅果蝇,aO为正常翅果蝇,其比例为AO∶Aa∶aO=1∶1∶1,故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翻翅果蝇占2/3,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A、B、D正确,C错误。]
12.Ⅰ.将纯种黄身小鼠(AvyAvy)与纯种黑身小鼠(aa)杂交,子一代小鼠表现出介于黄色与黑色之间一系列不同毛色的过渡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子一代不同毛色小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出现一系列介于黄色与黑色之间的过渡类型,是因为子代个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
(2)子代小鼠甲基化程度越高,小鼠颜色_________________,因为甲基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这种遗传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水稻中D基因与配子的育性有关,研究者用一定方法使D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型植株和D基因失活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的结实率(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100%),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实验 亲本组合 结实率
① ♀DD×dd 10%
② ♀dd×DD 50%
③ ♀DD×DD 50%
(4)若该实验中杂交实验①为正交实验,则____________为反交实验。由杂交实验结果可知,D基因失活会造成__________(填“雌”或“雄”)配子的育性大大降低。
(5)杂交实验②③的结实率均只有5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让杂交实验①的子代与杂交实验②的子代杂交,则后代的结实率为___________,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解析:(1)纯种黄身小鼠(AvyAvy)与纯种黑身小鼠(aa)杂交,子一代不同毛色小鼠的基因型是Avya,在正常情况下,Avya 应该是黄色,但子一代小鼠表现出介于黄色与黑色之间一系列不同毛色的过渡类型,说明子代个体中的Avy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2)Avy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甲基化的作用是抑制基因的表达,Avy表现为黄色,a表现为黑色,因此子代小鼠甲基化程度越高,小鼠颜色越深。(3)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故上述这种遗传现象叫做表观遗传。(4)正反交实验是指两个杂交亲本相互作为母本和父本的杂交。若该实验中杂交实验①为正交实验,则②为反交实验。表中数据表明dd作父本,结实率只有0.1,DD作父本结实率为0.5,表明D基因失活后使雄配子育性降低。(5)杂交实验②③的结实率均只有50%,杂交实验②③中父本产生的雄配子均为D,故可推测含有D基因的雄配子有50%不育。(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父本基因型为Dd时,产生的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的结实率为50%,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的结实率为10%,若让杂交实验①的子代(Dd)与杂交实验②的子代(Dd)杂交,可推测结实率=0.5×1/4(DD)+0.5×1/4(Dd)+0.1×1/4(Dd)+0.1×1/4(dd)=0.3。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0.5×1/4)∶(0.5×1/4+0.1×1/4)∶0.1×1/4=5∶6∶1,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2。
答案:(1)Avya Avy (2)越深 抑制基因的表达
(3)表观遗传 (4)② 雄 (5)含有D基因的雄配子有50%不育 (6)30% 1/1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四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8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
显性的表现,是等位基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各自合成基因产物(一般是酶)控制着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表现,由于等位基因的突变,使突变基因与野生型基因产生各种互作形式,因而有不同的显隐性关系。
显性的相对性
比较项目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
杂合子表型 显性性状 中间性状 显性+隐性
杂合子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 显性∶隐性=3∶1 显性∶中间性状∶隐性=1∶2∶1 显性∶(显性+隐性)
∶隐性=1∶2∶1
1.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型
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
体与黑色个体
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
鼠色与黑色个体

C [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型,B正确;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鼠色雌鼠(AA或Aa)杂交,若亲本为杂合鼠色雌鼠,则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鼠色与黑色个体,D正确。]
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通过性激素起作用。如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bb,女性秃顶的基因型只有bb。但注意: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的表型虽然都与性别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遗传方式——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而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者基因在传递时并不与性别相联系,这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有本质区别。从性遗传的本质为:表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性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
从性遗传
2.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结合下表信息,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项目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B.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C.非秃顶男与秃顶女婚配,要想避免子代秃顶,选择生女孩
D.秃顶男与非秃顶女婚配,后代男孩和女孩均有可能为秃顶
B [秃顶的两人婚配,基因型有两种情况:Bb和bb、bb和bb,则后代女孩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其中bb为秃顶,A正确;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基因型有两种情况:BB和BB、BB和Bb,则后代女孩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不可能为秃顶,B错误;非秃顶男BB与秃顶女bb婚配,后代基因型为Bb,男孩都秃顶,女孩都非秃顶,因此应该选择生女孩,C正确;秃顶男的基因型为Bb或bb,非秃顶女的基因型为Bb或BB,两者婚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可能为BB、Bb、bb,因此后代男孩和女孩均有可能为秃顶,D正确。]
复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有多个。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但其在每个个体的体细胞中仍然是成对存在的,遗传时仍遵循分离定律,彼此之间有显隐性关系,表现特定的性状。最常见的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涉及三个基因——IA、IB、i,组成六种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
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如下表:
复等位基因
表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3.ABO血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如下表,某家庭孩子的血型是AB型和O型,则此夫妇血型是(  )
A.A型和O型    B.AB型和O型
C.A型和B型 D.AB型和B型
C [某家庭孩子的血型是AB型和O型,AB型的基因型是IAIB,O型的基因型是ii,说明双亲都含有i,故双亲的基因型应为IAi和IBi,即此夫妇血型是A型和B型。]

基因型 IAIA或IAi IBIB或IBi IAIB ii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4.某二倍体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花瓣颜色的紫色、蓝色、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先用不同性状的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亲本) F1表型及比例
紫花甲 × 紫花乙 紫花∶蓝花=3∶1
紫花甲 × 白花丁 紫花∶蓝花=1∶1
紫花乙 × 蓝花丙 紫花∶蓝花∶白花=2∶1∶1
A.A1、A2、A3的根本区别是三者的碱基含量不同导致碱基序列不同
B.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甲乙的基因型可能相同
C.紫花甲和蓝花丙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白花
D.该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

D [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所以A1、A2、A3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但碱基含量可能相同,A错误。分析表格可知,紫花甲与紫花乙杂交后代中紫花∶蓝花=3∶1,说明紫花对蓝花是显性性状,即A1>A2;紫花甲与白花丁杂交,子代中紫花∶蓝花=1∶1,说明蓝花对白花是显性,即A2>A3,故该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紫花甲基因型为A1A2,紫花乙的基因型为A1A3,蓝花丙的基因型为A2A3,白花丁的基因型为A3A3,B错误,D正确。紫花甲A1A2与蓝花丙A2A3杂交,子代不可能出现白花A3A3,C错误。]
1.生物的表型=基因型+环境,受环境影响而导致表型与基因型不符合的现象,叫表型模拟。例如果蝇长翅(V)和残翅(v)的遗传受温度的影响,其表型、基因型与环境的关系如表:
表型模拟
基因型 25 ℃(正常温度) 35 ℃
VV、Vv 长翅 残翅
vv 残翅
2.设计实验确认隐性个体是“vv”的纯合子还是“Vv”的表型模拟
5.某种两性花的植物,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 ℃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红花,Aa的植株开粉花,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 ℃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现有在25 ℃条件下一片开粉花的植株自交产生了种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子长出的植株再次繁殖后代,后代在25 ℃条件下生长,花
色及其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3∶2∶3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 ℃
条件下进行测交实验
C.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
共同决定的
D.在25 ℃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植株只开白花

B [根据题干信息,25 ℃条件下一片开粉花(Aa)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即1/4红花,2/4粉花,1/4白花,再次自交一代,子二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3∶2∶3,在25 ℃条件下,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3∶2∶3,A正确;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 ℃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植物花色由基因控制,但会受到温度影响,同一基因型在不同温度下花色不一样,说明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C正确;在25 ℃条件下生长的白花,基因型为aa,该植株自交,后代植株基因型全为aa,不管什么温度,都只开白花,D正确。]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的某一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基因型所控制的表型一样。因此正反交结果不同,但这种遗传不是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而是由核基因的表达并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决定的。
母性效应
6.母性效应是指无论正反交的情况下,子代某些性状都与雌性亲本相同,其中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得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本的核基因型所决定,而不受自身基因型的支配。已知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既可异体受精又可自体受精,螺壳的旋向由一对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D对d是完全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基因的遗传不遵守分离定律
B.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为DD、Dd和dd
C.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
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的性状
D.单个饲养时,后代的螺壳旋向不可能与亲代相同

C [椎实螺螺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所以椎实螺螺壳的旋向遗传符合分离定律,A错误。由于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而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所以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不可能为DD,B错误。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的性状,若左旋螺为Dd(即杂合子),则子代螺壳应为右旋;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左旋,C正确。结合题干信息“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既可异体受精又可自体受精”可知,单个饲养时,椎实螺进行自体受精,且属于母性效应,故其后代的螺壳旋向与亲代相同,D错误。]
1.胚胎(或合子)致死
(1)若AA致死,子代Aa∶aa=2∶1;
(2)若Aa致死,子代AA∶aa=1∶1;
(3)若aa致死,子代为AA和Aa,全为显性性状。
分离定律中的致死现象
2.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如: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自交,只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A和a两种雌配子,形成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AA∶Aa=1∶1。
7.(2025·广东佛山模拟)某植物自花传粉,其粗秆和细秆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该植物中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得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粗秆∶细秆=3∶1
B.F1粗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5
C.为了验证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可让F1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
D.F1粗秆植株作母本与细秆植株杂交,F2中细秆所占比例为1

B [根据题意,亲本产生的可育花粉为A∶a=2∶1,产生的卵细胞为A∶a=1∶1,可得F1中AA∶Aa∶aa=2∶3∶1,故F1中粗秆∶细秆=5∶1,A错误;由A解析可知,粗秆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5,B正确;为了验证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可让F1作父本进行测交实验,C错误;F1中粗秆个体的基因型为2/5AA、3/5Aa,产生的卵细胞为7/10A、3/10a,与细秆(aa)植株杂交,F2中细秆所占比例为3/10,D错误。]
8.有一种牛的毛色,红色(A)对白色(a)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型(Aa)表现灰色,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牛群中,红色和白色的基因频率各占50%,现需对牛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淘汰前,该牛群中红色个体数等于白色个体数
B.若随机交配淘汰2代,红色牛个体数等于灰色牛个体数
C.若同种颜色牛相互交配淘汰2代,红色牛个体数等于灰色牛个体

D.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论随机交配多少代,牛群中纯合子比例均
为1/2

C [淘汰前,该牛群中红色和白色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红色个体数量(AA)所占比例为0.5×0.5=0.25,白色个体(aa)所占比例为0.5×0.5=0.25,灰色个体(Aa)=2×0.5×0.5=0.5,A正确;淘汰前1/4AA、1/2Aa、1/4aa,随机交配,亲代产生的配子为1/2A、1/2a,子代基因型为1/4AA、1/2Aa、1/4aa,淘汰白色后AA∶Aa=1∶2,再自由交配时,产生的配子为2/3A、1/3a,后代AA∶Aa∶aa=4∶4∶1,淘汰掉aa,AA∶Aa=1∶1,B正确;淘汰前1/4AA、1/2Aa、1/4aa,若同种颜色牛相互交配,AA、aa相互交配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a相互交配,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交配后代为
(1/4AA+1/2×1/4AA)∶1/2×1/2Aa∶(1/4aa+1/2×1/4aa),淘汰白色个体后,AA∶Aa=3∶2,再同色相互交配一次,后代为(3/5AA+2/5×1/4AA)∶2/5×1/2Aa∶2/5×1/4aa,淘汰白色个体后,AA∶Aa=7∶2,C错误;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论交配多少代,基因频率不变,牛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为1/2,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