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2024年下期初中毕业会考科目大单元综合检测
语
文
本试题卷共8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
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探寻千年文化底蕴,领略中华智慧之美。让我们携手共赴一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探索之旅,感悟先贤智慧,传承民族精神。请你完成以下任务,感受文字
的魅力与历史的深邃。
【家国情怀】
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请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1~3题。
亘古至今,我们的历史从漫长的岁月里(①缓缓②慢慢)走来,处处
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家的坚守、对于国的热爱:从《礼记》的“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到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杜甫的“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乙】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到于谦的“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国人心田,
岁月深长,情感深邃。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激荡着国家情怀的行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挥。
闻一多怒斥特务,(①慷慨淋漓②酣畅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鲁
迅先生展读书信至深xa0,关爱青年,(①处心积虑②呕心沥血);邓稼
先隐姓埋名扎根戈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把“小爱”升华为“大爱”
栖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用殷红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构建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方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殷红()
深xiao()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个人”与“家庭”调换前后顺序。
B.“殷红的鲜血”和“宝贵的生命”调换前后顺序。
C.将“构建”改为“渲染”。
D.将“构建”改为“践行”。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测试第1页共8页资兴市2024年下期初中毕业会考科目大单元综合检测
语
文
参考答案
1.(1)yan宵(2分)
2.①①②(3分)
3.D(3分)
4.C(3分)
5.示例:材料二:不管是从个人还是从集体角度来说,积极进取精神都是儒家自强不息的固
有精神品格。(2分)材料三:坚持独立人格意志是儒家自强不息的特有内容和基本要求。(2
分)(共4分)
6病树前头万木春直挂云帆济沧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落红不是无情物(5分)
7.C(3分)
8.B(3分)
9.第一问:(1)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伟大的思想不能从数字化阅读中获得,只能通过纸质
深阅读来探索、思考、发现。(2)因为纸木深阅读能让读者展开思维和想象,增加深入分析
和理性思考的机会,从而达到或者超越前人的思想高度。(2分)
第二问:我们要提倡深度阅读。(1)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深阅读,像材料一的活动。
(2)可以圈画批注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来实现你与
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第二问只要抓住有关深度阅读的方法来谈即可。)(2
分)(共4分)
10.①我带着队伍忍受着极寒天气趁夜摸上山。②“我”带着队伍向死鹰岭阵地发起突
袭,和美军陆战队短兵相接。③“我们”成功突袭,抢占了死鹰岭阵地(3分)
11.善于战斗恐惧不安
写路易斯梦见被中国人袭击落荒而逃,写出了路易斯心里
的恐惧和不安,侧面烘托出志愿军的英勇善战。
(3分)
12.①这是环境描写,交代了突袭时环境非常恶劣:②这是志愿军突袭成功的原因:③雪
地”和寒冷的天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④志愿军和美军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
了志愿军英勇顽强,善于作战的形象。(4分)
13.示例: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在极度寒冷的天气下,克服困难,英勇善战,为正义而战,
所以他们是“最可爱的人”。(2分)
如在火灾中为救人而牺牲的消防员、坚守在边境守护国家安全的军人,为保家国平安,
无私奉献的人,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或:如为了祖国的建设,坚守在科研一线
的科学家们、敬业辛劳的工人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无私奉献的人,他们都是“新时代最
可爱的人”。)(2分)
14.同:思亲/思乡(思归)的惆怅(1分)
不同:甲诗有①对人生的感慨:乙诗还有为百姓的生活担优,生病的痛苦,羁旅他乡的孤独,
年华易递的感伤。(3分)
15.A(3分)
16.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重点字词:倏忽、动心、视。(3分)
17.《醉翁亭记》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
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2分)
《黄州快哉亭记》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文章表面上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