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选择题
1.右图所示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比重
B.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
C.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碳元素比例最大
D.因为氧元素含量最多,所以氧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和休眠时自由水含量相同
3.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水作为良好的溶剂,不参与细胞代谢
C.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D.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有重要作用
4.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和麦芽糖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元素组成不同
D.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5.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B.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C.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D. -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6.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
A.纤维素
B.胰岛素
C.叶绿素
D.甲状腺素
7.如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则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不可能同时存在甲和丙
B.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D.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8.人们食用的牛、羊等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经消化吸收后,其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可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其根本原因是( )
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B.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 都能找到
C.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差异
D.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大体相同
9.某同学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均正确,其进行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那么他鉴定的物质及试剂A分别是( )
实验 1 2 3 4
检测试剂 双缩脲试剂 试剂A 苏丹Ⅲ染液 试剂B
检测结果 淡紫色 无砖红色沉淀 未观察到橘黄色 蓝色
A.鸡蛋清 碘液 B.劣质奶粉 碘液
C.鸡蛋清 斐林试剂 D.劣质奶粉 斐林试剂
10.右图是细胞中由单体形成生物大分子时化学反应的模式图,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形成的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
B.每合成1个大分子都产生1个水分子
C.该过程的逆过程会导致有机物总质量的增加
D.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合成都符合这个模式
11.在胰岛B细胞中先合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再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如图);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分子中的氢用于( )
A.形成—SH和—OH B.形成—NH2和—COOH
C.形成—COOH和—SH D.形成—COOH和连接碳的—H
12.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核糖,b则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由b构成的分子在植物细胞中只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与叶绿体中,则该分子是RNA
二、非选择题:
13.C、H、O、N、P、S在玉米细胞(干)和人细胞(干)以及活细胞中的含量(%)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O C H N P S
玉米细胞(干) 44.43 43.57 6.24 1.46 0.20 0.17
人细胞(干)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活细胞 65.0 18.0 10.0 3.0 1.40 0.30
(1)以上元素在活细胞中含量明显比在人细胞(干)中含量多的是O元素和H元素,发生差异的原因是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这两种元素在人细胞(干)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中。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的元素是O,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______________较多,此类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组成。
(3)农作物吸收N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和硝态氮()。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NH4NO3为唯一氮源)中和的吸收具有偏好性(和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吸收的NH4NO3可用于合成________(填编号)。
A.淀粉和酶 B.蛋白质和DNA
C.脂肪和RNA D.核苷酸和纤维素
14.血管紧张素原是血浆中的一种球蛋白。下图为血管紧张素原在①、②作用位点被酶切后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Ⅱ的示意图,图中氨基酸名称均为略写,如天门冬氨酸略写为“天门冬”。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紧张素原是由氨基酸通过__________形成的。已知天门冬氨酸的R基团为—CH2-COOH,则天门冬氨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当血压偏低时,血浆中的________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血浆中的___________再将其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质量为120,则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3)降压药“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高血压患者服用“依那普利”,是通过抑制___________的生成,起到降压作用。
15.下图1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含量变化情况(1表示可溶性糖,2表示淀粉,3表示含氮化合物,4表示脂肪)。图2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的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的生物合成)活性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油菜种子在成熟程中,________________含量提高,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曲线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将________________。
(3)将小麦开花后第10 d和第40 d的种子分别制成组织样液,各取等量样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适温水浴加热后,A试管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比B试管颜色更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试管中被检测的物质可以用图2中的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16.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淀粉、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 C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C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图中A与B表示人体细胞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占细胞干重含量____________(填“最多”“较多”或“最少”)的有机物,写出其基本单位a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中组成A的a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但在细胞内每种a的数目成百上千,a分子形成多肽链时,不同种类a的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A的____________________千差万别,因此A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从而在细胞中承担多种功能。
(3)有部分病毒(HIV、SARS、H5N1等)的遗传物质和人及大多数生物不同,如果用B表示这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则b的具体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①实验思路,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有机分子是以碳为基本骨架的,碳才是“生物的核心元素”。
2.D
解析: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含量会增加。休眠的种子代谢不活跃,自由水含量较少。
3.B
解析: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细胞代谢过程中许多反应的原料与产物。
4.B
解析:淀粉、糖原与纤维素都是以葡萄糖为单体聚合成的多糖。常见的可溶性糖中,蔗糖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产生颜色反应。蔗糖水解的产物包括葡萄糖与果糖。
5.D
解析:氨基酸形成肽时,相邻两个氨基酸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一条链构成的八肽包含7个肽键,但环状的八肽,除R基团中外,不再含有游离的氨基与羧基,需要增加一个肽键。蛋白质可以是一条或多条肽链构成;变性后的蛋白质改变的是空间结构;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是肽键,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无关。
6.A
解析:图示结构包括C、H、O三种元素,与纤维素相同。
7.A
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中含有Mg;叶绿体中还含有磷脂、DNA与RNA、ATP等物质,这些物质中都含有C、H、O、N、P等元素。所以A错误。
8.D
解析:不同生物细胞内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大体相同,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进入人体,用于合成各种物质。
9.D
解析:根据供选答案,待测的物质是鸡蛋清或劣质奶粉。鸡蛋清中含有蛋白质,从表中鉴定的试剂及显色反应看不符合,因此待检测的是劣质奶粉。无砖红色沉淀的出现说明奶粉中不含有还原性糖,试剂A是斐林试剂;呈现蓝色是待测奶粉中含有淀粉,试剂B是碘液。
10.B
解析:根据图示形成大分子的模式图,大分子是由N个单体脱水缩合形成的,将会产生N-1个水分子。
11.B
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一个氨基酸的—NH2与相邻氨基酸的游离—COOH脱去一分子水;水解的过程则正好相反,水分子中的氢分别参与形成—NH2和—COOH。
12.C
解析:若m是尿嘧啶,则b表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它只参与RNA的合成,而不会参与DNA的合成。
二、非选择题
13.参考答案:(1)水 蛋白质
(2)糖类 C、H、O
(3)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NH4NO3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和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剩余量小于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若营养液中剩余量小于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
(4)B
14.参考答案:(1)脱水缩合 提示:将氨基酸通式中的R基团换成—CH2—COOH
(2)肾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834
(3)血管紧张素Ⅱ
15.参考答案:(1)脂肪 脂肪由糖类(或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2)淀粉磷酸化酶 增加
(3)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深 ①
16.参考答案:(1)双缩脲 ①②③
(2)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3)①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②发芽前玉米 ③蓝色→砖红色
17. 参考答案:(1)最多
(2)21 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3)核糖核苷酸
(4)①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②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