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课前背诵提问:
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及它们 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阅读课本23-25页,回答以下问题:
注:找到答案后及时在书上进行标记 (4分钟)
一、 细胞中的糖类
1.糖类的元素组成、功能;
2.糖类的分类、实例;
在科学研究和制药等领域,经常要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需要为细胞分裂和生长提供营养。绝大多数情况下,培养基中都会有葡萄糖。
讨论
1.对于培养的细胞来说,葡萄糖可能起什么作用?
2.在培养脂肪细胞时,即便没有向培养基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也会出现油滴。这说明什么?
细胞培养
问题探讨
白糖
冰糖
你能列举一些你所熟悉的糖的名称吗
红糖
1.这些糖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甜的。
2.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甜的?
不是。
有些糖类是没有甜味的,如纤维素、淀粉等。
有没有吃饭关注减肥的?
为什么关注饮食关注减肥的人常说吃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什么?
一、细胞中的糖类
糖类如何分类的?分为哪几类?作用是什么?并完成表格!
糖类分子都是由C、H、0三种元素构成的。因为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 , 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简写为(CH20)。
一、细胞中的糖类
1、组成元素:
C、H、O
2、功能:细胞中主要的__________
能源物质
3.种类
(1)分类依据:能否水解及可水解为_______
单糖
(2)分类:单糖、二糖、多糖
(填表)
种类 分布 作用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缩合而成)(C12H22O11)
多糖(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 (C6H10O5)n
核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C6H12O6)
果糖
半乳糖
动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DNA的组成成分
RNA的组成成分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也是细胞的能源物质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植物细胞
能源物质(需水解为单糖供能)
动物细胞
纤维素
淀粉
糖原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几丁质
甲壳类、昆虫
外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
一、细胞中的糖类
(1)淀粉——最常见的多糖
淀粉不易溶于水,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2)糖原—— 肝糖原(可水解)
肌糖原(不可水解)
(3)纤维素—— 不溶于水
食物中的纤维素(膳食纤维)很难被消化。但食物中的纤维素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
草食动物则依赖其消化道中的共生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从而得以吸收利用。
一、细胞中的糖类
(4)几丁质:又称为壳多糖,构成甲壳类和昆虫的外骨骼,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也是由几丁质构成。
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
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
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等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由许多葡萄糖连接而成的,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
一、细胞中的糖类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多糖
二糖
单糖
淀粉酶
麦芽糖酶
食物中的淀粉水解后变成葡萄糖,这些葡萄糖成为人和动物体合成动物多糖——糖原的原料。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当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能量,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脏中的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一、细胞中的糖类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例:将下列糖填入下列集合中: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葡萄糖
核糖
脱氧核糖
蔗糖
麦芽糖
粉淀
纤维素
乳糖
糖原
一、细胞中的糖类
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定量摄取,为什么
米饭、馒头含有的淀粉经消化分解后生成葡萄糖。
P24旁栏思考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二糖等各种糖类甜味剂,不包括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统计表明,市场上的一些饮料(如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等),每100mL可能含糖就达到10g;很多冷饮的含糖量在2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喝一瓶(500mL)这样的饮料,当天所摄入的糖量就超标了。而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
与社会的联系
阅读课本25-27页,回答以下问题:
注:找到答案后及时在书上进行标记(4分钟)
1.脂质的元素组成;
2.脂质的分类及功能;
二、细胞中的脂质
二、细胞中的脂质
1、组成元素:
C、H、O
2、特性:不溶于水,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
3.种类:
脂肪(C、H、O)
磷脂(C、H、O、N、P)
固醇(C、H、O)
(填表)
组成元素 溶解性 作用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C 、H 、O
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
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
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发育以及生殖细胞形成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C 、H 、O
C 、H 、O、P、N
根据课本, 完成以下表格。
植物脂肪颗粒
动物脂肪细胞中贮存的脂肪
脂肪
一种脂肪分子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
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脂肪
饱和脂肪酸:没有不饱和双键,以单键连接,熔点高,易凝固,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细胞中。
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一至多个不饱和键,熔点较低,不易凝固,主要存在于植物(如花生、大豆、菜籽中)。
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很大益处,而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脑血栓等。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
1.脂肪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某些动物还在特定的部位储存脂肪,如骆驼的驼峰。
2.花生、油菜、向日葵、松子、核桃、蓖麻等植物都含有较高的脂肪,这些植物的脂肪多储存在它们的种子里。
3.脂肪对细胞和生物体可能有哪些作用?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2)脂肪是一种绝热体,有保温的作用
(3)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脂肪
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熊冬眠时主要靠体内什么物质提供能量,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
主要靠脂肪。
1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kJ的能量,而1g脂肪可以放出约39kJ的能量。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以分解利用。
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物,如鲸、海豹等,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的作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脂肪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生活练习实际:育肥鸭
糖类和脂质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容易转化成脂肪,但脂肪却很难转化成糖类。
脂质的分类及其功能
脂质
C、H、O
(N、P)
脂肪
磷脂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固醇
储能物质、保温、保护内脏器官
结构物质(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功能脂质
参与脂质运输、动物细胞细胞膜的成分
促进钙、磷的吸收
1.某同学未吃早饭,突然头晕,校医给他喝葡萄糖水,这样做主要是( )
A.补充水分 B.提供各种营养
C.满足能量需要 D.稀释血液
C
练一练
2.下列叙述中,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都含有C、H、O、N4种元素
C.其组成单体都是葡萄糖
D.都是还原糖
C
3.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这是因为碳元素在生物体中( )
A.所含的能量最多 B.最容易被吸收利用
C.所起的作用最大 D.构成有机物的骨架
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课时练习
【基础练习】
1.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红薯细胞和人体细胞共有的糖是 ( )
①核糖 ②淀粉 ③蔗糖 ④乳糖 ⑤糖原 ⑥葡萄糖
A.②④ B.①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2.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 (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具有相同的结构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D.都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3.几丁质是高等陆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C8H13O5N)n ,元素组成为C、H、O、N。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几丁质也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B.高等陆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与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同
C.几丁质与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组成元素相同
D.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
4.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蠕动,利于肠道排空,但它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纤维素属于多糖,人体不能合成催化纤维素分解的物质
B.纤维素可以直接水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
C.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可防止便秘的发生
D.糖尿病患者可以常吃富含纤维素的粗粮
5.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胆固醇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脂质 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脂质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某些固醇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
6.人类大脑的20%~30%由磷脂构成,所以多食富含磷脂的食物(比如大豆)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关于人体内磷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脂肪的分子组成相同 B.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
C.细胞内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D.有利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7.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下列有关脂肪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与性激素相同
B.含有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在室温条件下往往呈固态
C.不同种脂肪分子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不相同
D.该物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之一,也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8.小明的腿时常出现抽搐现象,就医后医生建议他补充某种特定的无机盐,小明通过口服补充了适量的该无机盐后,抽搐现象并未消失。于是医生又建议他补充某种特定有机物,最终小明的抽搐症状得到缓解。关于这一情境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
A.小明在抽搐发生时立即饮用大量水会缓解抽搐症状
B.抽搐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体内的酸碱性发生剧烈变化
C.医生建议小明补充的无机盐是Na+
D.医生建议小明补充的有机物可能是维生素D
9.如表是人体血脂的正常生理指标数据,其中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高于5.65 mmol/L可能导致人体患动脉硬化等。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项目 含量
总脂 4.5~7.0 g/L(450~700 mg/dL)
总胆固醇 2.8~6.0 mmol/L(110~230 mg/dL)
胆固醇酯 占总胆固醇的70%~75%
磷脂 1.7~3.2 mmol/L(130~250 mg/dL)
甘油三酯 0.23~1.24 mmol/L(20~110 mg/dL)
A.磷脂含有C、H、O、P等,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胆固醇酯占血液中脂质的70%~75%,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一旦超过1.24 mmol/L,人体就一定会患病
D.在血液中能够检测到性激素、脂肪酸等固醇类物质
10.甲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57H110O6,若这两种物质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 )
A.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B.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C.耗氧多,产生能量少 D.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11.如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甘油
B.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C.北京鸭的肥育就是利用了图示转化过程
D.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
12.下图为生物组织中糖类和脂质的分类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糖类中,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单糖是 。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我们吃的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是 。在多糖中,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的是 。
(2)若A是脂肪,则B是 。B是构成 的主要成分。
(3)固醇类中的性激素的作用是 。
【能力提升】
1.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生物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
B.淀粉、麦芽糖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C.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都是还原糖
D.葡萄糖→糖原这一水解过程需要消耗水分子
2.a、b、c三种淀粉酶(生物催化剂,催化淀粉水解)在某支链淀粉分子上的水解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a酶水解该淀粉,可得到少量葡萄糖
B.用b酶水解该淀粉,可得到二糖
C.用c酶水解该淀粉,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D.用上述三种酶共同水解该淀粉,可得到较多的葡萄糖
3.(不定项)乳糖不耐受患者因消化乳糖的乳糖酶缺乏而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因此,在食用或饮用乳制品后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二氧化碳和短链脂肪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乳糖是一种存在于人和动物乳汁中的多糖
B.通过测定氢气产生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肠道内乳糖的消化吸收状况
C.腹泻的原因可能是未消化的乳糖及发酵产物使肠道渗透压升高
D.饮食中控制乳糖摄入量可避免乳糖不耐受患者产生不耐受症状
4.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的低聚果糖是一种新型甜味剂。低聚果糖甜度为蔗糖的30%~60%,虽然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但能被肠道菌吸收利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抗龋齿等保健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糖类是人体唯一的能源物质
B.低聚果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
C.与低聚果糖类似,纤维素也无法直接被人体消化,因此纤维素对人体的健康意义不大
D.低聚果糖与胆固醇的功能相似,都可用来预防骨质疏松
5.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氧元素
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
C.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一直减少
D.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课时练习答案
【基础练习】
1.B 核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淀粉和蔗糖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乳糖和糖原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2.C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不是人和动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A、D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功能不同,则结构不同,B错误;与淀粉和糖原一样,纤维素也是由许多葡萄糖连接而成的,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C正确。
3.C 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的处理,A、D正确;高等陆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几丁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而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元素组成为C、H、O,C错误。
4.B 由题意可知,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说明人体不能合成催化纤维素分解的物质,纤维素也不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B错误。
5.C 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C错误;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6.C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形成的酯;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因此,磷脂除了含有C、H、O外,还含有P甚至N,A错误。磷脂是细胞膜及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一般磷脂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B错误,C正确。有利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是胆固醇,D错误。
7.D 脂肪和性激素的元素组成都是C、H、O,A正确;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B正确;脂肪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却不相同,C正确;脂肪不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D错误。
8.D 小明的腿抽搐是因为血钙含量低,补充无机盐后症状并未消失,说明机体不能吸收补充的无机盐;维生素D为一种有机物,能够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故应补充维生素D吸收钙,故选D。
9.A 表中体现的是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70%~75%,而非占脂质的70%~75%,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固醇包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D错误;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稍高于1.24 mmol/L时,人体不一定会患病,但是含量高于5.65 mmol/L时,人体有患病的风险,C错误。
10.A C12H22O11含有的元素是C、H、O,其分子式属于二糖的分子式;乙物质的分子式为C57H110O6,含有的元素是C、H、O,且氧元素含量较低,最可能是脂肪。脂肪的氢比例高于糖类,等质量的脂肪彻底分解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A正确。
11.D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12.答案 (1)葡萄糖 蔗糖 几丁质 (2)磷脂 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等) (3)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解析 (1)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我们吃的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在多糖中,几丁质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若A是脂肪,则B是磷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等)的主要成分。
【能力提升】
1.B 植物细胞中不含有糖原,该生物体能够合成糖原,不是植物细胞,A错误;淀粉、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麦芽糖是葡萄糖缩合形成的二糖,B正确;淀粉是非还原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是还原糖,C错误;葡萄糖聚合形成糖原的过程产生水,不消耗水,D错误。
2.A 根据题干和图,分析如下:
淀粉酶 作用 结果
a 水解淀粉各侧链分支连接处的糖苷键 得到5条糖链,得不到单个葡萄糖,A错误
b 从各链外侧依次水解第二个糖苷键 得到两个单糖连在一起的物质,即二糖,B正确
c 从各链外侧依次水解第一个糖苷键 得到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a、b、c三种酶共同水解该淀粉,a酶将糖侧链分支水解下来,然后b酶、c酶从各链外侧水解糖苷键,可得到较多的葡萄糖,D正确。
3.CD 乳糖是一种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二糖,A错误;由题意可知,未被消化的乳糖可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故通过测定肠道氢气的产生水平可以间接反映肠道内乳糖的消化吸收状况,B错误;未消化的乳糖及发酵产物积累在肠道里,可使肠道渗透压升高,C正确;乳糖不耐受患者缺乏消化乳糖的酶,不能消化乳糖,可通过控制乳糖摄入量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产生,D正确。
4.B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除了糖类之外,脂肪、蛋白质等也为能源物质,A错误;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B正确;纤维素无法直接被人体消化,但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和排空等,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C错误;低聚果糖和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有效防止骨质疏松,胆固醇没有防止骨质疏松的功能,D错误。
易错分析 (1)并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如细胞中的核糖、脱氧核糖不是能源物质,纤维素不能为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供能。
(2)并不是只有糖类才能提供能量,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均可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其供能顺序为糖类→脂肪→蛋白质,只有在糖类和脂肪严重不足时,蛋白质才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5.C 由于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故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氧元素,A正确;花生种子中富含脂肪,小麦种子中富含淀粉,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而含氧量低于糖类,与糖类相比,在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量大,故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B正确;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减少,种类增加,C错误;脂肪是花生种子的主要储能物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三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1、元素组成:C、H、O
2、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4)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C6H12O6)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C12H22O11)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C6H10O5)n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糖原 肝糖原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原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注:植物 动物 都有
细胞中的脂质
【脂质的分类 、分布及功能】
1、脂肪(C、H、O)
分布: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储能 ②保温 ③缓冲减压
2、磷脂(C、H、O、N、P):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C、H、O):
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个化学键 → 成千上万原子形成 → 碳链 → 单体 → 生物大分子
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总结
①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一一糖类、脂肪、蛋白质。
②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一一糖类。
③生物体内被誉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或细胞生活主要的能源物质一一葡萄糖。
④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一一一脂肪。
⑤植物特有的储能物质一一淀粉。
⑥人和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一一糖原。
⑦直接能源物质一-ATP。
⑧最终能量来源一太阳能。
⑨糖类中的非能源物质一-纤维素核糖、脱氧核糖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