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雨的四季》助读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4.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难点:培养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情感。
学法指导:
1.本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有两个特点:一是文段旁有旁批提示或问题,二是文后有阅读提示。大家应该利用这些资源来完成自学。
(1)标注自然段,浏览课文,根据旁批理清文脉,再精读课文,品析内容。
(2)根据阅读提示,抓住课文要求掌握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
2.鉴赏散文小秘笈。
多吟诵,获语感。找事件,寻景点。抓线索,神不散。辨手法,明风格。析修辞,赏语言。明立意,悟情感。
一、知识储备
(一)文学常识
刘湛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____________”。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
(二)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略有改动。刘湛秋提倡“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他无论写情感、人生,还是写都市、文化、旅行、经济,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愁。《雨的四季》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文体知识
1.本文的体裁是写景抒情散文。
2.写景抒情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这类散文通常具有生动的描写、浓郁的抒情和深刻的哲理,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四)批注法
本课的批注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赏析式批注,如课文第10页的第一处批注,这种批注是赏析解释的,作用是便于我们理解课文关键句子的作用。第二种是启发思考式批注,如课文第10页的第二处批注,这种批注是为了引起我们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培养我们质疑思考的能力。
二、字词积累
(一)字音、字形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绿茵茵(yīn) B.粗犷(kuàng) 斗笠(lì)
C.睫毛(jié) 静谧(mì) D.高邈(miǎo) 莅临(lì)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那méng 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呼吸变得chàng 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3)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fǎng 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 了。
(4)而近处池qí 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二)理解词语
1.选词填空。
(1)春天,树叶开始 (露着 闪出)黄青,花苞 (轻轻 静静)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2)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 (开放 怒放)着,树叶 (鼓 透)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 (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2.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____(来到,来临)人间。
(2)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____(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____(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三、阅读导引
(一)整体感知
1.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和形象,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思考:作者爱恋雨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单
四季之雨 特点 形象
春雨 清新、润泽、甜美 清纯娇羞的小姑娘
夏雨 ①_____________ 青春飞扬的少女
秋雨 ②_____________ 端庄沉静的妇人
冬雨 ③_____________ 平和从容的老人
2.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5):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探究
1.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2.第2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侧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润泽、甜美的特点。
侧面描写及其作用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描绘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3.文章的第③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作者把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
5.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6.第5段写冬雨,为什么先从讨厌雨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其中“冷冽”“刺激”“干涩而苦”等词语表达了负面的感受;后面语句写冬雨的美妙,“一种特殊的温暖”是神来之笔。“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极富想象力。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更好地表现冬雨自然而平静的特点做铺垫,在对比中突出对冬雨的赞美。
欲扬先抑“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欲扬先抑,即为了肯定和褒扬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进行否定或贬抑的一种写作手法。用这种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强化情感、主题。
7.第5段中,“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8.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在第⑥段改成“你”?
9.作者为什么以“雨的四季”为题而不以“四季的雨"为题?
10.如何理解文中的“雨”这一意象?
11.作者在描写四季的雨时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四、探究写法
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通过以上的分析理解与朗读体味,请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四季的雨景的。
(1)以时间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地分段描绘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雨的特点。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作者开头先抓住雨的总特征——“美”,然后抓住春雨的“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端庄、沉静、深情”,冬雨的“自然、平静、纯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征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3)调动多重感官,描绘细腻真实。如第2段写春雨时,作者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多角度地写出了春雨的个性特征,写春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灵动而富于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图画。
(4)诗意浓郁,美妙动人。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作者将多种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使读者犹如亲眼见到了各个季节的雨,并沉醉在这四季的雨中。这些新颖别致的语言不仅把四季的雨写得可感可触,更是把它们表现得亲切可爱。
五、词句赏析
1.从修辞角度。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示例:运用拟人、比喻,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视觉角度,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雨图。)
(2)“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3)“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4)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2.从关键重点词的角度。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3.从语言特点的角度。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4.从表达方式角度。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五、随课练习
1.下面是小文读完课文后写的批注,你觉得有问题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初读之后,我能看出作者展现了雨在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还能感受到他对雨的爱恋之情。
B.再次细读之后,我感受到了春雨的“清新、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自然、平静”,冬雨的“端庄、沉静”。
C.我在朗读过程中还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D.这样优美的文章,应该带着感情去读、去体会。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用直率、热烈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也应该读得有激情。
2.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释“雨”义】刘明同学找到了一张“雨”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请你推断“雨”字的基本含义。
(2)【品“雨”韵】陶兰同学准备为“秋颂”主题的手抄报插入一句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D.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
(3)【抒“雨”情】下面是高向阳同学写的一段赞美雨的文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其补充完整。
古人常常引雨入诗,若说雨通人性,也不为过。雨寄着诗人的喜悦, , ,演着境遇的起伏……阳光的日子,灿烂夺目;雨天的时光,也意味丛生。诗中雨,本来就是天气罢了, 而雨中诗,却流露着不同寻常的意境。偶尔拿来品之,倒也别有情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雨的四季》助读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4.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难点:培养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情感。
学法指导:
1.本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有两个特点:一是文段旁有旁批提示或问题,二是文后有阅读提示。大家应该利用这些资源来完成自学。
(1)标注自然段,浏览课文,根据旁批理清文脉,再精读课文,品析内容。
(2)根据阅读提示,抓住课文要求掌握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
2.鉴赏散文小秘笈。
多吟诵,获语感。找事件,寻景点。抓线索,神不散。辨手法,明风格。析修辞,赏语言。明立意,悟情感。
一、知识储备
(一)文学常识
刘湛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____________”。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
当代抒情诗之王 《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无题抒情诗》《生命的快乐》
(二)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略有改动。刘湛秋提倡“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他无论写情感、人生,还是写都市、文化、旅行、经济,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愁。《雨的四季》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文体知识
1.本文的体裁是写景抒情散文。
2.写景抒情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这类散文通常具有生动的描写、浓郁的抒情和深刻的哲理,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四)批注法
本课的批注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赏析式批注,如课文第10页的第一处批注,这种批注是赏析解释的,作用是便于我们理解课文关键句子的作用。第二种是启发思考式批注,如课文第10页的第二处批注,这种批注是为了引起我们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培养我们质疑思考的能力。
二、字词积累
(一)字音、字形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花苞(bāo) 绿茵茵(yīn) B.粗犷(kuàng) 斗笠(lì)
C.睫毛(jié) 静谧(mì) D.高邈(miǎo) 莅临(lì)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那méng 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呼吸变得chàng 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3)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fǎng 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 了。
(4)而近处池qí 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答案:(1)萌 (2)畅 (3)访 啬 (4)畦
(二)理解词语
1.选词填空。
(1)春天,树叶开始 (露着 闪出)黄青,花苞 (轻轻 静静)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2)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 (开放 怒放)着,树叶 (鼓 透)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 (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答案:(1)闪出 轻轻 (2)怒放 鼓 争先恐后
2.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__莅临__(来到,来临)人间。
(2)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__淅淅沥沥__(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__咄咄逼人__(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三、阅读导引
(一)整体感知
1.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和形象,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思考:作者爱恋雨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单
四季之雨 特点 形象
春雨 清新、润泽、甜美 清纯娇羞的小姑娘
夏雨 ①_____________ 青春飞扬的少女
秋雨 ②_____________ 端庄沉静的妇人
冬雨 ③_____________ 平和从容的老人
[参考答案] ①热烈、粗犷、奔放 ②端庄、沉静、深情 ③自然、平静、纯洁
作者爱恋雨的原因: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让作者感受到生活中的欢乐和泪水,使灵魂得到净化。
2.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总写“我”喜欢雨。
第二部分(2—5):描绘四季的雨的形象和特点。
第三部分(6、7):抒发对四季的雨的赞美、喜爱。
(二)深入探究
1.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开篇点题,直抒胸臆,抒发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喜欢雨”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按季节写雨张本。
2.第2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侧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润泽、甜美的特点。
侧面描写及其作用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描绘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3.文章的第③段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4.如何理解作者把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
实际上,自然界的秋风秋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文人们的情感或悲或喜,都是他们的主观感受。本文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秋雨放在了一个成熟、金黄的背景中,写她的悄然而至,写她带给人们的一脉悠远的情思,突出了秋雨的纯净与端庄,写出了作者对于秋雨的独特感受。
5.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
6.第5段写冬雨,为什么先从讨厌雨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其中“冷冽”“刺激”“干涩而苦”等词语表达了负面的感受;后面语句写冬雨的美妙,“一种特殊的温暖”是神来之笔。“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极富想象力。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更好地表现冬雨自然而平静的特点做铺垫,在对比中突出对冬雨的赞美。
欲扬先抑“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欲扬先抑,即为了肯定和褒扬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进行否定或贬抑的一种写作手法。用这种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强化情感、主题。
7.第5段中,“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特殊的温暖”指雨为人们赶走了冷冽的寒风,拂去了干涩而苦的气息,让人感到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让人忘记了严冬。
8.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在第⑥段改成“你”?
这里将第三人称改换为第二人称,如同和雨面对面交谈,便于直抒胸臆。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亲切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更加亲切自然,能更直接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9.作者为什么以“雨的四季”为题而不以“四季的雨"为题?
“四季的雨”显得平淡,呆板,《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了,变得鲜活,充满了灵动、情趣和意境。课文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了四种不同性格的雨,也是写了一段经历了春秋而逐渐丰盈完满的生命历程。
因此,可以说,作者爱恋四季的雨,更是爱恋四季的生命。
10.如何理解文中的“雨”这一意象?
本文的雨有多重意义:一是自然形态的雨,表现的是雨的客观形态,是实写;二是作者带着有情的眼光来欣赏,赋予了灵性和情感的雨,表现的是雨的精神内核,是虚写。这种雨代表了作者的诗情和审美情趣。
11.作者在描写四季的雨时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饱含感情地描摹了四季雨的特点和人的感受,表现了雨的可爱,寄托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探究写法
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通过以上的分析理解与朗读体味,请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四季的雨景的。
(1)以时间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地分段描绘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雨的特点。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作者开头先抓住雨的总特征——“美”,然后抓住春雨的“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端庄、沉静、深情”,冬雨的“自然、平静、纯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征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3)调动多重感官,描绘细腻真实。如第2段写春雨时,作者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多角度地写出了春雨的个性特征,写春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灵动而富于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图画。
(4)诗意浓郁,美妙动人。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作者将多种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使读者犹如亲眼见到了各个季节的雨,并沉醉在这四季的雨中。这些新颖别致的语言不仅把四季的雨写得可感可触,更是把它们表现得亲切可爱。
五、词句赏析
1.从修辞角度。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运用拟人、比喻,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视觉角度,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雨图。)
(2)“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端庄”“沉静”赋予雨人的姿态和情感,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成熟、稳重和安详,展现了秋雨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和喜悦。
(3)“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收割过的田野”比作“木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雨过后田野的简洁、明朗和冷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冬雨独特的韵味。
(4)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的雨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从关键重点词的角度。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怒放”“鼓着”“争先恐后”分别刻画出花朵、树叶、杂草在夏季生长的茂盛。将“数不清的杂草”比作“一片绿的海绵”,新鲜而贴切,写出了小草蓬勃生长、吸收暑气、带来清凉的特点。
3.从语言特点的角度。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想象独特,语音清新亮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春雨滋润下的树木充满生机的特点。
4.从表达方式角度。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表达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点明文章的中心。
五、随课练习
1.下面是小文读完课文后写的批注,你觉得有问题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初读之后,我能看出作者展现了雨在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还能感受到他对雨的爱恋之情。
B.再次细读之后,我感受到了春雨的“清新、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自然、平静”,冬雨的“端庄、沉静”。
C.我在朗读过程中还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D.这样优美的文章,应该带着感情去读、去体会。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用直率、热烈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也应该读得有激情。
2.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释“雨”义】刘明同学找到了一张“雨”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请你推断“雨”字的基本含义。
(2)【品“雨”韵】陶兰同学准备为“秋颂”主题的手抄报插入一句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D.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
(3)【抒“雨”情】下面是高向阳同学写的一段赞美雨的文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其补充完整。
古人常常引雨入诗,若说雨通人性,也不为过。雨寄着诗人的喜悦, , ,演着境遇的起伏……阳光的日子,灿烂夺目;雨天的时光,也意味丛生。诗中雨,本来就是天气罢了, 而雨中诗,却流露着不同寻常的意境。偶尔拿来品之,倒也别有情趣。
1.B 【解析】秋雨的特点是“端庄、沉静”,冬雨的特点是“自然、平静”。
2.(1)雨是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2)D (3)(示例)载着离别的相思 唱着人生的豪情
【解析】(1)题考查字义和图文转换能力。图一,水从云层中降向地面。图二、三是甲骨文和金文的“雨”字,像从云层降落水滴的样子。图四、五是篆书和隶书的“雨”字。因此,结合“雨”字的演变过程可知,“雨”字的基本含义: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2)题,A项诗句写的是夏雨,B项诗句写的是春雨,C项诗句写的是冬雨,D项诗句写的是秋雨。与“秋诵”主题契合的是秋雨,故选D。
(3)题考查仿写句子。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形式,紧扣“引雨入诗”“雨通人性”的话题,仿写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