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6 17: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分。
1.某机构根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按人数多少排列出了当代中国前120个常见汉族姓氏,并进行了分类统计(见表)。据此分析,该机构此次调查研究方向最有可能是(  )
姓氏来历 黄帝族 炎帝族 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 其他族
数量 86 6 11 17
占比 72% 5% 9% 14%
A. 人文初祖的源流 B. 传说人物的事迹 C. 早期国家的产生 D. 部落联盟的形成
2.虽然唐诗提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学者们长期认为秘色瓷最早诞生于五代;直到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秘色瓷,才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这说明(  )
A. 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历史现实 B. 唐朝瓷器制造业十分的发达
C. 文献史料更需要实物的印证 D. 只有实物史料才是真实历史
3.下列科技成就,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4.酪类食品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食物。到魏晋时期,出身士族大家以豪奢著称的王济在招待从江南远来洛阳的客人陆机时曾指着羊酪炫耀其生活。据此可知(  )
A. 魏晋时期北方农业生产有所衰退 B. 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C. 经济重心已经从中原逐渐南移 D. 长期战乱使魏晋士族生活不稳定
5.“隋唐以前,没有实行科举制。但我们根本无法证明,在实行科举制以后,官吏队伍的优秀比例要比实行科举制以前大。谁也无法肯定,唐宋元明清的优秀官吏就比战国秦汉的优秀官吏多。”这句话认为(  )
A. 科举制对于社会的发展毫无意义 B. 科举制度提高了办事的行政效率
C. 科举制的实行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D. 科举制的实行是选拔人才的需要
6.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给双方长达二十多年的争战画上句号。此后很长时间,宋辽双方弥兵敦好,“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上述观点认为该盟约(  )
A. 使宋辽和平得以延续 B. 使北宋政权软弱显现
C. 使宋朝对外贸易发展 D. 使北宋财政负担加重
7.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 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B.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 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D. 统治危机的初显
8.在近代,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阶段年代尺,请仔细观察,与年代尺中,①②③④⑤相对应的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①—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D.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④—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9.如图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有(  )
A. ①③④ B. ③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②⑤
10.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失败的最根本的表现是( )
A. 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 被独裁者篡夺了革命果实 D. 导致革命转入低潮
11.五四运动的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2.周恩来在《为庆祝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词》中说:“全党中首先和毛泽东同志合作,创造了中国人民的军队,建立了人民革命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写下了新的纪录。”这评价的是(  )
A.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D. 井冈山会师推动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进程
13.《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A. 魏源 B. 张謇 C. 陈独秀 D. 胡适
14.“太阳出山红艳艳,井冈来个毛委员。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太阳出山红艳艳,井冈从此亮了天。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这一童谣说明(  )
A. 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C. 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 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15.如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古有土地的比重,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推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D. 实行集体土地所有制
16.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A. ②③④① B. ①②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④③①
17.下列是1978-2018年城乡收入变化趋势图,主要说明了(  )
A. 过渡时期经济快速发展 B.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一国两制”带来了巨大变化
18.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A. 垄断了欧洲的教育和科学思维 B. 与科学殊途同归
C. 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D. 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19.公元前49年,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这段材料描述了(  )
A. 古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 B.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C. 古罗马对外侵略和扩张 D. 罗马帝国的发展史
20.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创立的重要社会制度,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印度社会。以下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社会管理制度
B. 种姓制度将印度居民主要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C. 种姓制度下各等级身份不定、地位平等、职业相通、自由通婚
D. 首陀罗等级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1.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像神态呆板无神,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神情散发着母爱的光芒。此现象说明( )
A. 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B. 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C. 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 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22.19世纪中叶,英国某工人团体最初以“提高工资”为口号组织罢工,屡遭镇压;后在其宣言中提出“夺取普选权,建立八小时工作制”,并引用《共产党宣言》“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这一转变说明马克思主义(  )
A. 为工人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B. 主张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C.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本质 D. 预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3.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主要条件是(  )
A. 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 海上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 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24.某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 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 B. 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的内涵 D. 指挥了辛亥革命
25.如表是“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结合他们的历史功绩,说明美国人最看重的是(  )
排名 历次评选的结果
1948年 1962年 1977年 1987年
1 林肯 林肯 林肯 林肯
2 华盛顿 华盛顿 华盛顿 罗斯福
3 罗斯福 罗斯福 罗斯福 华盛顿
A. 社会进步 B. 国家统一 C. 民族独立 D. 国家富强
26.在与西夏的交战中,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不少部落首领也反对再战。这描述的题所绘的四个是宋夏订立和约的(  )
A. 背景 B. 经过 C. 内容 D. 结果
27.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因此,苏联(  )
A.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创建华沙条约组织
C. 与中国结成同盟关系 D. 掀起农业的集体化
28.有学者认为,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中存在四对基本矛盾。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基本矛盾 事件
A 殖民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及其与国际和国内资产阶级的矛盾 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D 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A. A B. B C. C D. D
29.2025年3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 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表示,在美国对也门发动袭击后,古特雷斯呼吁在也门“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停止一切军事活动”。联合国依然是维持当今国际社会秩序的中坚力量。那么联合国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
A. 开罗会议 B. 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凡尔赛和约
30.1932年7月,约2万名美国退伍老兵组成“退伍军人津贴远征军”,他们从事医生、农民、商人、劳工等职业,一起高举“我们都是美国人”的牌子,高呼“为了正义”等口号,要求政府发放承诺的补偿金。这一情形表明(  )
A. 美国法西斯主义盛行 B.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紧张
C. 《社会保障法》失败 D. 无产阶级斗争蓬勃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图A中中国人民支持的战争于 ______年开始,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在 ______(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的黄继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______年图B中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制度)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材料二:计划制定后,人民群众投入了极大的劳动热情……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全面提前超额完成。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有135个项目已经施工建设,有68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等。……“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地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摘编自陈夕总主编《中共党史专题资料丛书:中国共产党与156项工程》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为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石油工人代表。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32.【青年与先锋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历史上涌现了很多优秀的青年,他们以国家的发展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时代潮流】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封面和目录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中心就是民主与科学。
——摘编自《青年杂志 敬告青年》
(1) 请列举1位与材料一相关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分析《青年杂志》寄语青年人的核心思想。
【中国青年】
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的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被破坏了,中国就亡了!今与全国同胞立如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我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摘编自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 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
【先锋力量】
材料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都为改变国家命运进行了艰难探索。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3) 依据材料三,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失败了?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吹响了创建共产党的集结号,从南湖红船中扬帆起航,一路驶来,栉风沐雨,劈波斩浪…它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谈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示意图
一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
时间 事件 影响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
2020年 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一一依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1) 从材料一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2) 通过分析材料一、二的关联性,可以得出结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乡发展与民生提升”。请你以此为观点,结合所学并联系上述两则材料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字数不少于180。)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C
21.【答案】A
22.【答案】A
23.【答案】B
24.【答案】B
25.【答案】B
26.【答案】A
27.【答案】A
28.【答案】A
29.【答案】C
30.【答案】B
31.【答案】【小题1】1950;上甘岭;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题2】特点: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苏联的援助
【小题3】王进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2.【答案】【小题1】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小题2】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小题3】政治上: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干涉。思想上: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等因素导致近代化探索失败。即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
【小题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壮大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中国经验和借鉴
33.【答案】【小题1】成就: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岗位,减少了贫困人口
【小题2】观点: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乡发展与民生提升。
论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为农民致富奠基,推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搞活企业,促进城乡经济大发展,带动就业规模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也随之提升。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为民生改善提供更坚实物质基础。2020年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这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体现。总之,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推进,有力促进城乡发展,持续提升民生水平,印证了其对城乡发展与民生提升的推动作用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