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七单元第31讲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七单元第31讲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7 16:24:13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1.在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自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脑皮层随即调整各级中枢的活动,“命令”肾上腺髓质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促使心跳加快。切断支配心脏的神经A,发现心率也会加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A属于副交感神经
B.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容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
C.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是兴奋产生的原因
D.心肌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素的受体
C [切断支配心脏的神经A,发现心率也会加快,说明神经A能抑制心率,神经A属于副交感神经,A正确;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容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B正确;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是兴奋产生的原因,C错误;肾上腺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说明心肌细胞膜上存在肾上腺素的受体,副交感神经作用于心肌细胞,能使心率变慢,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说明心肌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D正确。]
2.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扩张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D.神经胶质细胞也能直接参与兴奋传递,并具有修复神经元等功能
C [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扩张,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A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即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均可作为突触后膜,C正确;神经胶质细胞位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但不直接参与兴奋传递,D错误。]
3.(2025·广东汕头模拟)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在一种特制的试验箱中进行。在箱内放入一只大鼠并设置一个杠杆,大鼠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偶然压到杠杆时,一些食物掉进箱子,大鼠可以进食。大鼠多次得到食物后,按压杠杆的行为增加,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此之后,若大鼠按压杠杆后不再得到食物,多次之后大鼠的按压杠杆行为减少,甚至不按压杠杆,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鼠偶然按压到杠杆属于非条件刺激
B.大鼠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与训练学习无关
C.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
D.条件反射消退涉及兴奋性效应信号的转变
D [大鼠偶然按压到杠杆,属于无关刺激,A错误;大鼠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与训练学习有关,需要大脑的参与,B错误;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不是单一脑区控制的,C错误;条件反射消退过程中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D正确。]
4.人体内有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许多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而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是密切相关的。下列关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数目多于神经胶质细胞
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C.动作电位到峰值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
D.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
C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故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神经元数量,A错误;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外包有髓鞘,树突外没有髓鞘,B错误;兴奋时,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当动作电位到峰值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仍低于膜外,C正确;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D错误。]
5.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例如心肌缺血时,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常感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来自内脏还是体表(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
B.内脏疾病在脊髓中形成痛觉后上传至大脑皮层
C.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
D.体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过程中,膜外Na+浓度升高
C [图中①和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出神经,没有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则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A错误;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B错误;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则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C正确;体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过程中,Na+内流,则膜外Na+浓度降低,D错误。]
6.(2025·广东深圳模拟)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
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反射活动
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C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A正确;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膜内则相反,B正确;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错误;自主神经系统属于支配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其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7.图示交感神经兴奋使效应器细胞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效应器细胞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效应器细胞膜上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相同
B.交感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需要乙酰胆碱酯酶发挥作用
C.副交感神经两次释放的乙酰胆碱引起相同的效应
D.调节该过程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自同一神经中枢
B [受体具有特异性,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是不同的信号分子,故效应器细胞膜上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受体不相同,A错误;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避免交感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而导致相应的效应器细胞持续兴奋,B正确;据题意“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效应器细胞抑制”可知,副交感神经第一次释放的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第二次释放的神经递质抑制兴奋,故两次释放的乙酰胆碱引起的效应不相同,C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起源位置不同,D错误。]
8.副交感神经在调节心脏跳动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和原理,实验小组取4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蛙的心脏,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使之保持活性。其中心脏A1和A2保留副交感神经,心脏B1和B2剔除副交感神经,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分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① 刺激 A1 的副交感神经,从 A1 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1的营养液中 B1心脏跳动变慢
② ? B2 心脏正常跳动
A.副交感神经属于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B.该实验证明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产生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
C.配制的营养液在成分及理化性质上要与健康蛙心肌细胞液相同
D.“?”处应是“刺激 A2 的副交感神经,从 A2 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 B2 的营养液中”
B [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A错误;该实验证明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产生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B正确;若要保持蛙心脏的正常生命活动,则营养液中的化学成分与健康蛙的组织液中的化学成分应该相似,C错误;“?”处应是“不刺激A2的副交感神经,从A2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2的营养液中”,D错误。]
9.神经系统能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研究发现,游泳、跑步等可以增加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水平,IL-6的产生可能会激活骨骼肌脂肪燃烧的神经—肌肉回路。该研究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肥又添新证据,进一步强调了锻炼身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1)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其中外周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切除每只小鼠一条腿上的部分坐骨神经(即切断神经—肌肉回路),然后将IL-6注射到小鼠下丘脑。观察发现,小鼠正常腿的骨骼肌脂肪燃烧,而采取切除处理的腿却没有发生此现象,该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肾上腺素能受体有α受体和β受体两种,负责接收信号并与肌肉之间进行连接,从而使肌肉完成大脑所决定的功能。为探究该神经—肌肉回路中两种受体的作用情况,请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两部分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2)切断神经—肌肉回路,然后将IL-6注射到小鼠下丘脑,观察发现,小鼠正常腿的骨骼肌脂肪燃烧,而采取切除处理的腿却没有发生此现象,由此说明骨骼肌脂肪的代谢离不开下丘脑和肌肉的神经连接。(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该神经—肌肉回路中两种受体的作用情况,自变量是受体的种类,因变量是骨骼肌脂肪是否燃烧,观测指标是骨骼肌脂肪的含量。根据题干信息:肾上腺素能受体有α受体和β受体两种,负责接收信号并与肌肉之间进行连接,从而使肌肉完成大脑所决定的功能。设计的实验思路是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成四组,分别在下丘脑注射适量的IL-6,然后一组不作处理,另外三组分别抑制α受体、β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的活性,一段时间后,比较四组骨骼肌脂肪的含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同时注意控制无关变量,严格遵守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脑神经和脊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不受意识支配,两部分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 (2)骨骼肌脂肪的代谢离不开下丘脑和肌肉的神经连接 (3)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成四组,分别在下丘脑注射适量的IL-6,然后一组不作处理,另外三组分别抑制α受体、β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的活性,一段时间后,比较四组骨骼肌脂肪的含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31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3.简述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考点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
(1)组成和功能
(2)自主神经系统
①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②组成和功能(如表所示)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比较项目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占据优势时人体的活跃条件 兴奋状态 安静状态
瞳孔 扩张 收缩
支气管 扩张 收缩
心跳 加快 减慢
胃肠蠕动 减弱 加强
消化液分泌 减弱 加强
1.(选择性必修1 P19“图2-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原因除了两种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还可能是效应器细胞膜上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种类不同(从结构基础方面解释)。
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
(1)神经元包括b胞体和突起(包括a树突和c轴突)。
(2)神经纤维与神经
①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②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2.神经胶质细胞
(1)分布: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
(2)数量: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3)功能: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2.(选择性必修1 P20“小字部分”)由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髓鞘可防止神经冲动传导时的电流扩散,由此可知神经胶质细胞起什么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绝缘作用。
3.(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传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 )
提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2.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 )
3.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 )
提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4.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
提示: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5.大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随意地支配四肢运动。( √ )
1.科研人员电刺激神经元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Ach),其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Ach也可作用于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一种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引起星形胶质细胞释放ATP,ATP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P2Y受体,抑制Ach的释放,过程如图所示。
(1)描述AT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提供能量、作为信号分子。
(2)推测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ATP抑制Ach释放的机理。
ATP与突触前膜上的P2Y受体结合,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Ach的释放。
2.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收缩活动时,副交感神经对心率具有抑制作用,请利用活兔为实验材料,设计手术切断神经实验来验证该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相同的活兔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三组,编号A、B、C;对三组兔进行以下处理并检测三组兔的心率,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只进行手术创伤但不切断神经,C组进行手术并切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
预期结果:A组兔和B组兔的平均心率基本相等,C组兔的平均心率快于A组兔和B组兔。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下图为心血管中枢调节心脏动脉压力反射的示意图。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由传入神经到达心血管中枢,通过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使心跳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减慢
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传入神经→心血管中枢→副交感神经传递
D.兴奋在交感神经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一致
D [脑干和脊髓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减慢,B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有信号的转换,即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C错误;兴奋在交感神经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一致,与膜外电荷移动方向相反,D正确。]
2.(2025·广东惠州模拟)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疲惫,运动时心率和胃肠蠕动发生的变化是(  )
A.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加快和胃肠蠕动减弱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加快和胃肠蠕动加强
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减慢和胃肠蠕动加强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加快和胃肠蠕动减弱
D [当我们进行体育运动时,身体会进入一个兴奋状态,这时交感神经活动会占优势。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会导致心率加快,因为它促使心脏加快跳动以供应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肌肉。同时,交感神经的活动还会减弱胃肠蠕动,因为身体将血液流量重新分配到更重要的部位,如肌肉,以便于运动,D正确。]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3.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轴突相比,树突的数量多、长度短
B.刺激甲处会逆转该神经元内外的Na+浓度差
C.乙处神经递质会被胞吞进PV神经元中
D.5-HT起作用后靶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
A [一般情况下,树突是多而短,轴突是长而少,A正确;刺激甲处,细胞外的Na+会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内流后细胞外的Na+浓度仍然大于细胞内,B错误;乙处是突触间隙,5-HT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到达乙处,在其中扩散至PV神经元,作用于该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PV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在此过程神经递质只是给PV神经元传递信息,不会被胞吞进入细胞内,C错误;5-HT是一种起着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起作用时阴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突触后膜受到抑制,不能使Na+通道开放,D错误。]
考点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结构基础:反射弧。
(4)条件
①完整的反射弧。
②适宜刺激(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
2.反射弧
(1)结构(如图)
①填充图中反射弧的组成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F效应器。
②图示可以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吗?请说明原因。不可以;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无D中间神经元。
③图中a、b为灵敏电流计,若刺激D,则a、b的指针偏转情况是a不偏转,b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④F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1.(选择性必修1 P22“思考·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完成,图中反射弧较为简单的是膝跳反射(填“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
(2)判断方法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判断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反射≠反应≠感觉。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
2.(选择性必修1 P24“图2-5”)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的时间长,其原因是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前者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后者神经中枢在脊髓,由低级中枢脊髓传至高级中枢需要一定时间)。
3.条件反射的消退
原因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机理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条件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会引起排尿反射。( × )
提示: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会引起排尿反射。
3.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 )
提示: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4.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 )
5.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 )
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脑损毁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一 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不能运动
实验二 不作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能运动
实验三 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3 min后不能运动
实验四 实验三后立即实验 右侧背部(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5 min后不能运动
综合分析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以及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结果,分别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1.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含有3个神经元,①称为感受器,③称为中枢神经
B.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只有e
C.图乙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⑨的形成跟高尔基体有关
D.神经递质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C [据图甲分析可知,③为神经中枢,A错误;刺激d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故c点也可兴奋,但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e点可以兴奋,即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只有e和c,B错误;图乙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⑨是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神经递质不能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反射类型的分析与判断
2.(2025·广东肇庆模拟)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B.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C.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D.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不都是神经元,A错误;有些低等生物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能称为反射活动,B错误;以膝跳反射活动为例,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是脊髓,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人有意抵触时再敲击其膝盖不能发生膝跳反射,因此,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一)
1.在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自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脑皮层随即调整各级中枢的活动,“命令”肾上腺髓质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促使心跳加快。切断支配心脏的神经A,发现心率也会加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A属于副交感神经
B.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容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
C.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是兴奋产生的原因
D.心肌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素的受体
C [切断支配心脏的神经A,发现心率也会加快,说明神经A能抑制心率,神经A属于副交感神经,A正确;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容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B正确;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是兴奋产生的原因,C错误;肾上腺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说明心肌细胞膜上存在肾上腺素的受体,副交感神经作用于心肌细胞,能使心率变慢,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说明心肌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D正确。]
2.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扩张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D.神经胶质细胞也能直接参与兴奋传递,并具有修复神经元等功能
C [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扩张,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A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即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均可作为突触后膜,C正确;神经胶质细胞位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但不直接参与兴奋传递,D错误。]
3.(2025·广东汕头模拟)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在一种特制的试验箱中进行。在箱内放入一只大鼠并设置一个杠杆,大鼠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偶然压到杠杆时,一些食物掉进箱子,大鼠可以进食。大鼠多次得到食物后,按压杠杆的行为增加,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此之后,若大鼠按压杠杆后不再得到食物,多次之后大鼠的按压杠杆行为减少,甚至不按压杠杆,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鼠偶然按压到杠杆属于非条件刺激
B.大鼠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与训练学习无关
C.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
D.条件反射消退涉及兴奋性效应信号的转变
D [大鼠偶然按压到杠杆,属于无关刺激,A错误;大鼠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与训练学习有关,需要大脑的参与,B错误;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不是单一脑区控制的,C错误;条件反射消退过程中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D正确。]
4.人体内有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许多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而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是密切相关的。下列关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数目多于神经胶质细胞
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C.动作电位到峰值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
D.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
C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故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神经元数量,A错误;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外包有髓鞘,树突外没有髓鞘,B错误;兴奋时,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当动作电位到峰值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仍低于膜外,C正确;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D错误。]
5.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例如心肌缺血时,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常感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来自内脏还是体表(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
B.内脏疾病在脊髓中形成痛觉后上传至大脑皮层
C.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
D.体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过程中,膜外Na+浓度升高
C [图中①和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出神经,没有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则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A错误;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B错误;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则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C正确;体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过程中,Na+内流,则膜外Na+浓度降低,D错误。]
6.(2025·广东深圳模拟)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
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反射活动
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C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A正确;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膜内则相反,B正确;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错误;自主神经系统属于支配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其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7.图示交感神经兴奋使效应器细胞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效应器细胞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效应器细胞膜上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相同
B.交感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需要乙酰胆碱酯酶发挥作用
C.副交感神经两次释放的乙酰胆碱引起相同的效应
D.调节该过程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自同一神经中枢
B [受体具有特异性,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是不同的信号分子,故效应器细胞膜上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受体不相同,A错误;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避免交感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而导致相应的效应器细胞持续兴奋,B正确;据题意“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效应器细胞抑制”可知,副交感神经第一次释放的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第二次释放的神经递质抑制兴奋,故两次释放的乙酰胆碱引起的效应不相同,C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起源位置不同,D错误。]
8.副交感神经在调节心脏跳动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和原理,实验小组取4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蛙的心脏,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使之保持活性。其中心脏A1和A2保留副交感神经,心脏B1和B2剔除副交感神经,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分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① 刺激 A1 的副交感神经,从 A1 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1的营养液中 B1心脏跳动变慢
② ? B2 心脏正常跳动
A.副交感神经属于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B.该实验证明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产生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
C.配制的营养液在成分及理化性质上要与健康蛙心肌细胞液相同
D.“?”处应是“刺激 A2 的副交感神经,从 A2 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 B2 的营养液中”
B [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A错误;该实验证明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产生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B正确;若要保持蛙心脏的正常生命活动,则营养液中的化学成分与健康蛙的组织液中的化学成分应该相似,C错误;“?”处应是“不刺激A2的副交感神经,从A2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2的营养液中”,D错误。]
9.神经系统能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研究发现,游泳、跑步等可以增加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水平,IL-6的产生可能会激活骨骼肌脂肪燃烧的神经—肌肉回路。该研究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肥又添新证据,进一步强调了锻炼身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1)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其中外周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切除每只小鼠一条腿上的部分坐骨神经(即切断神经—肌肉回路),然后将IL-6注射到小鼠下丘脑。观察发现,小鼠正常腿的骨骼肌脂肪燃烧,而采取切除处理的腿却没有发生此现象,该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肾上腺素能受体有α受体和β受体两种,负责接收信号并与肌肉之间进行连接,从而使肌肉完成大脑所决定的功能。为探究该神经—肌肉回路中两种受体的作用情况,请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两部分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2)切断神经—肌肉回路,然后将IL-6注射到小鼠下丘脑,观察发现,小鼠正常腿的骨骼肌脂肪燃烧,而采取切除处理的腿却没有发生此现象,由此说明骨骼肌脂肪的代谢离不开下丘脑和肌肉的神经连接。(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该神经—肌肉回路中两种受体的作用情况,自变量是受体的种类,因变量是骨骼肌脂肪是否燃烧,观测指标是骨骼肌脂肪的含量。根据题干信息:肾上腺素能受体有α受体和β受体两种,负责接收信号并与肌肉之间进行连接,从而使肌肉完成大脑所决定的功能。设计的实验思路是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成四组,分别在下丘脑注射适量的IL-6,然后一组不作处理,另外三组分别抑制α受体、β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的活性,一段时间后,比较四组骨骼肌脂肪的含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同时注意控制无关变量,严格遵守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脑神经和脊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不受意识支配,两部分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 (2)骨骼肌脂肪的代谢离不开下丘脑和肌肉的神经连接 (3)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成四组,分别在下丘脑注射适量的IL-6,然后一组不作处理,另外三组分别抑制α受体、β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的活性,一段时间后,比较四组骨骼肌脂肪的含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31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3.简述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考点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
(1)组成和功能
(2)自主神经系统
①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______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②组成和功能(如表所示)
自主神经系统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_________。
意识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相反的
比较项目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占据优势时人体
的活跃条件 ______状态 ______状态
瞳孔 扩张 收缩
支气管 扩张 收缩
心跳 加快 减慢
胃肠蠕动 减弱 加强
消化液分泌 减弱 加强
兴奋
安静
1.(选择性必修1 P19“图2-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原因除了两种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基础方面解释)。
效应器细胞膜上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种类不同
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
(1)神经元包括b______和______(包括a______和c______)。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2)神经纤维与神经
①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______,构成神经纤维。
②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髓鞘
2.神经胶质细胞
(1)分布:广泛分布于_________之间。
(2)数量:神经元数量的__________倍。
(3)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元。
神经元
10~50
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
2.(选择性必修1 P20“小字部分”)由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髓鞘可防止神经冲动传导时的电流扩散,由此可知神经胶质细胞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传到_________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____________。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绝缘作用
远距离
接收信息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
提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2.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
3.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
提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

×
4.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提示: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5.大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随意地支配四肢运动。(   )
×

1.科研人员电刺激神经元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Ach),其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Ach也可作用于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一种神
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引起星
形胶质细胞释放ATP,ATP作用于突
触前膜上的P2Y受体,抑制Ach的释
放,过程如图所示。
(1)描述AT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提供能量、作为信号分子。
(2)推测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ATP抑制Ach释放的机理。
ATP与突触前膜上的P2Y受体结合,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Ach的释放。
2.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收缩活动时,副交感神经对心率具有抑制作用,请利用活兔为实验材料,设计手术切断神经实验来验证该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相同的活兔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三组,编号A、B、C;对三组兔进行以下处理并检测三组兔的心率,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只进行手术创伤但不切断神经,C组进行手术并切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
A组兔和B组兔的平均心率基本相等,C组兔的平均心率快于A组兔和B组兔
1.下图为心血管中枢调节心脏动脉压力反射的示意图。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由传入神经到达心血管中枢,通过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使心跳正常。
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减慢
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传入神经→心血管中枢→副交感神经传递
D.兴奋在交感神经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一致

D [脑干和脊髓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减慢,B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有信号的转换,即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C错误;兴奋在交感神经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一致,与膜外电荷移动方向相反,D正确。]
2.(2025·广东惠州模拟)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疲惫,运动时心率和胃肠蠕动发生的变化是(  )
A.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加快和胃肠蠕动减弱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加快和胃肠蠕动加强
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减慢和胃肠蠕动加强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心率加快和胃肠蠕动减弱

D [当我们进行体育运动时,身体会进入一个兴奋状态,这时交感神经活动会占优势。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会导致心率加快,因为它促使心脏加快跳动以供应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肌肉。同时,交感神经的活动还会减弱胃肠蠕动,因为身体将血液流量重新分配到更重要的部位,如肌肉,以便于运动,D正确。]
3.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轴突相比,树突的数量多、长度短
B.刺激甲处会逆转该神经元内外的Na+浓度差
C.乙处神经递质会被胞吞进PV神经元中
D.5-HT起作用后靶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
2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A [一般情况下,树突是多而短,轴突是长而少,A正确;刺激甲处,细胞外的Na+会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内流后细胞外的Na+浓度仍然大于细胞内,B错误;乙处是突触间隙,5-HT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到达乙处,在其中扩散至PV神经元,作用于该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PV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在此过程神经递质只是给PV神经元传递信息,不会被胞吞进入细胞内,C错误;5-HT是一种起着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起作用时阴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突触后膜受到抑制,不能使Na+通道开放,D错误。]
考点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1)概念:在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结构基础:_________。
(4)条件
①完整的反射弧。
②适宜刺激(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
中枢神经系统
反射弧
2.反射弧
(1)结构(如图)
①填充图中反射弧的组成
A感受器→B__________→C__________→
E__________→F________。
②图示可以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吗?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不可以;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无D中间神经元
③图中a、b为灵敏电流计,若刺激D,则a、b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F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a不偏转,b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选择性必修1 P22“思考·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___个神经元完成,图中反射弧较为简单的是____________(填“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

膝跳反射
(2)判断方法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判断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反射≠反应≠感觉。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
2.(选择性必修1 P24“图2-5”)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的时间长,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前者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后者神经中枢在脊髓,由低级中枢脊髓传至高级中枢需要一定时间)
3.条件反射的消退
原因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_________刺激
机理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条件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____________,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非条件
学习过程
1.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会引起排尿反射。(   )
提示: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会引起排尿反射。
3.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
提示: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
×
×
4.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
5.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


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脑损毁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一 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不能运动
实验二 不作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能运动
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三 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3 min后不能运动
实验四 实验三后立即实验 右侧背部(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5 min后不能运动
综合分析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以及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结果,分别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1.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
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含有3个神经元,①称为感受器,③称为中枢神经
B.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只有e
C.图乙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⑨的形成跟高尔基体有关
D.神经递质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C [据图甲分析可知,③为神经中枢,A错误;刺激d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故c点也可兴奋,但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e点可以兴奋,即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只有e和c,B错误;图乙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⑨是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神经递质不能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2.(2025·广东肇庆模拟)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B.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C.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D.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
反射类型的分析与判断

D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不都是神经元,A错误;有些低等生物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能称为反射活动,B错误;以膝跳反射活动为例,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是脊髓,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人有意抵触时再敲击其膝盖不能发生膝跳反射,因此,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