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三十六)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1.Graves(GD)一般指弥散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具有高代谢、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和突眼三大特点。2022年我国科研人员揭示了Graves眼病的致病机理与分子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人体内的总甲状腺激素含量为70~153 nmol/L,而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却远低于此,原因是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B.由图可知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可以通过降低TSHR的数量来治疗该病
C.很可能是眼睛的某些细胞上有TSHR,导致眼睛成了被抗体攻击的对象
D.该现象说明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在信息分子的作用下共同调节的
B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过程,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远低于甲状腺激素含量,A正确;由题图可知,该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偏高,诱因与TSHR受损有关,故可以通过升高TSHR的数量来治疗该病,B错误;该病会引起突眼,结合题图可知,抗体可攻击TSHR,故很可能是眼睛的某些细胞上有TSHR,故眼睛成了被抗体攻击的对象,C正确;该过程中有下丘脑等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如垂体和甲状腺)和B细胞及抗体等参与,说明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在信息分子的作用下共同调节的,D正确。]
2.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以表彰他们在mRNA疫苗研究领域所做的贡献。下列关于mR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会被免疫细胞吸收并转化为抗体
B.mRNA能作为翻译模板合成蛋白质
C.与DNA疫苗相比,结构更稳定更易生产
D.病毒变异不影响mRNA疫苗的有效性
B [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而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抗原蛋白的合成,B正确;RNA为单链,结构较DNA更不稳定,C错误;病毒变异后,原有mRNA疫苗表达的抗原,通过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不能对付变异后新的抗原,所以会影响mRNA疫苗的有效性,D错误。]
3.抗核抗体(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质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ANA能识别各种细胞核组分,可特征性地出现于许多免疫异常的患者(如类风湿性疾病患者)体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NA的分泌由浆细胞执行
B.ANA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也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C.ANA并非为单一种类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它不具有特异性
D.血浆中ANA的含量可以作为临床上自身免疫病诊疗的指标
C [ANA是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正确;ANA是抗体,是具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也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B正确;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质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具有特异性,C错误;据题可知,ANA能识别各种细胞核组分,可特征性地出现于类风湿性疾病患者体内,据此推测血浆中ANA的含量可以作为临床上自身免疫病诊疗的指标,D正确。]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吞噬细胞破坏血小板过多而造成血小板减少,急症ITP患者可通过注射IVIG降低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IVIG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是IgG抗体,其包括Fab和Fc片段。研究人员分别用IVIG、Fab片段和Fc片段注射给小鼠,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VIG能减缓血细胞减少的主要成分是Fc片段
B.该实验所用的小鼠必须是各项生理功能正常且各组小鼠的生理状况基本相同
C.产生抗体的细胞与吞噬细胞都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免疫系统缺陷病
A [相比于对照组、Fab片段和Fc片段组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实验结果中IVIG可以减缓患ITP小鼠体内的血小板降低,且Fc片段组延缓血小板数量的下降效果仅次于IVIG组,说明起作用的主要是Fc片段,A正确;该实验所用的小鼠是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小鼠,B错误;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吞噬细胞破坏血小板过多而造成血小板减少,其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5.(2025·广东深圳模拟)HLA是每个人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研究表明,受HPV(人乳头瘤病毒)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往往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子宫颈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自身的细胞
B.供者与受者的HLA相似性是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
C.HLA下降会促进免疫细胞对HPV侵染细胞的攻击
D.HPV侵染的细胞无法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有效识别
C [HLA是代表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即识别自身的细胞,A正确;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体与受体的HLA是否相近或相似,B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往往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子宫颈癌,可推知HLA下降会导致HPV侵染的细胞无法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有效识别,降低免疫细胞对HPV侵染细胞的攻击,致使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引发癌症,C错误,D正确。]
6.CAR-T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激活,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将T细胞这个“普通战士”改造成“超级战士”,即CAR-T细胞。CAR-T细胞利用CAR,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它们能高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R-T细胞具有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
B.CAR-T疗法比传统的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更为精准
C.CAR-T细胞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细胞免疫
D.CAR-T细胞所用的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分别是CAR基因和T细胞
A [CAR-T细胞是T细胞,T细胞不具有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A错误;CAR-T细胞利用“定位导航装置”CAR,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比传统的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更为精准,B正确;CAR-T细胞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它们能高效地杀灭肿瘤细胞,这说明了CAR-T细胞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细胞免疫,C正确;CAR-T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从而形成CAR-T细胞,CAR-T细胞所用的目的基因是CAR基因,所用的受体细胞是T细胞,D正确。]
7.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表示三种类型的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1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B.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C.若靶细胞是肝细胞,则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抑制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转化
D.①②③均属于自身免疫病,①②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得到改善
D [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后,使胰岛B细胞无法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从而不能分泌胰岛素,A正确;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若是肝细胞,则Y3的作用结果可使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转化过程减弱,C正确;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失去作用,因此不能口服,D错误。]
8.类风湿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的一种疾病。TNF-α等细胞因子有甲、乙两大类,与免疫炎症有关。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________病,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可以分为两类,其中甲类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____________。
(2)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该过程反映了GC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
(3)研究人员欲验证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现提供生理盐水配制的姜黄素溶液,生理状态相同的RA病动物模型大鼠若干只,饲养15天的同种饲料。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根据题意可知,甲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柱形图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其中健康人的TNF-α和IL-6含量较低,IL-4和IL-10的含量较高,而RA患者刚好相反,说明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IL-4和IL-10。(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GC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该过程反应了(GC)分泌调节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3)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将生理状态相同的RA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进行喂养,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给以同样的饲料进行喂养15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甲、乙两类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分析: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答案:(1)自身免疫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IL-4和IL-10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分级调节和反馈 (3)将生理状态相同的RA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进行喂养,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给以同样的饲料进行喂养15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甲、乙两类细胞因子的含量 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36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考点1 免疫失调
一、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原因:免疫功能过强。
3.反应机理
4.特点:反应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抗原≠过敏原;体液免疫≠过敏反应;体液免疫中的抗体≠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1.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分类
3.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个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1.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明显的遗传倾向及个体差异的特点。( × )
提示: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 h后才有症状。
2.HIV主要侵染人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 √ )
3.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 )
4.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
5.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 √ )
1.某品系小鼠注射物质A后,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请设计实验验证物质A为该品系小鼠的过敏原,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即可。
取未接触过物质A的该品系小鼠若干只分成相等数量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将一定量的物质A注射到实验组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一段时间后再向该组实验小鼠体内注射物质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
2.依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写出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思路(至少写两点)。
(1)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消灭HIV的新型药物;(2)将病毒控制在宿主细胞内,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自主死亡;(3)通过药物有效抑制HIV的复制;(4)研制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等。
免疫失调病因分析
(2025·广东珠海模拟)过敏性鼻炎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奥洛他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均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下表为三组药物药效情况对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三组鼻炎部分症状消失时间(h)对比及嗜睡
概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鼻塞消失时间 流涕消失时间 嗜睡
奥洛他定组 31 2.13 3.03 1(3.23)
氯雷他定组 31 2.26 2.90 1(3.23)
西替利嗪组 31 3.35 3.52 2(6.45)
A.组胺由B细胞释放,激活B细胞需要辅助性T细胞协助
B.此三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与组胺受体结合
C.由上表可知西替利嗪的作用效果低于其他两种药物
D.服用西替利嗪期间更应该避免驾驶和机械操作
A [过敏原初次刺激机体时会使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表面,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刺激时,这些细胞会释放出组胺等物质,A错误;过敏症状由组胺等物质引起,药物与组胺受体结合,可缓解过敏症状,B正确;比较题表中数据可知,服用西替利嗪后鼻塞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相应更长,引起的嗜睡比例高,表明西替利嗪的作用效果低于其他两种药物,且更应避免驾驶和机械操作,C、D正确。]
免疫失调病类型的判断
考点2 免疫学的应用
一、疫苗
二、器官移植
(选择性必修1 P83“旁栏思考”)(1)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类及其产物制备疫苗。
(2)不建议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这是因为免疫缺陷病的儿童的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相当于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处理不当,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三、免疫学应用
1.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 )
提示:疫苗只要含有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即可。
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使用免疫增强疗法。( × )
提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
3.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可进行移植。( √ )
4.进行骨髓移植时,要先进行配型。( √ )
5.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使用免疫增强疗法。( √ )
正常情况下,肌钙蛋白、心肌酶存在于心肌细胞中。静脉血中肌钙蛋白和心肌酶的含量是临床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指标,其含量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为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丙球蛋白对成人重症心肌炎治疗是否有效,临床上将成人重症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肌钙蛋白、心肌酶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肌钙蛋白/(ng·mL-1) 心肌酶/(ng·mL-1)
治疗前 2周后 治疗前 2周后
实验组 7.59 0.2 80.22 5.69
对照组 7.68 0.82 79.92 12.21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治疗上的不同处理是实验组注射丙球蛋白,对照组不注射丙球蛋白。
上述结果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丙球蛋白可降低成人重症心肌炎患者心肌的损伤程度。
免疫学的应用分析
1.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可以在吞噬细胞内寄生的低毒性真菌病原体,其表面有多糖类的荚膜。为探究荚膜的致病机理,某研究人员将新型隐球菌野生株(对照组)和新型隐球菌荚膜缺陷株(实验组)分别与小鼠吞噬细胞共孵育相同且适宜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吞噬率=吞噬隐球菌的吞噬细胞数/观察到的吞噬细胞数)较高。已知免疫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和胸腺缺失小鼠更易感染新型隐球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隐球菌侵入机体后,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推测T淋巴细胞最可能在抗新型隐球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C.荚膜降低了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
D.进一步确定新型隐球菌荚膜合成的关键基因,可为控制其感染提供研究方向
C [新型隐球菌侵入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也可寄生在吞噬细胞内,因此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A正确;免疫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和胸腺缺失小鼠更易感染新型隐球菌,说明T淋巴细胞最可能在抗新型隐球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实验组(新型隐球菌荚膜缺陷株)吞噬细胞的吞噬率较高,说明荚膜可提高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C错误;荚膜可提高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进一步确定新型隐球菌荚膜合成的关键基因,可为控制新型隐球菌的感染提供研究方向,D正确。]
2.在吞噬细胞内,NADPH氧化酶可以催化 NADPH和氧气产生活性氧等物质,以有效地杀伤病原体,这一过程被称为“呼吸爆发”。由于编码NADPH氧化酶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病原体长期停留在吞噬细胞内,从而形成肉芽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ADPH氧化酶基因突变患者会因无法及时清除病原体而反复感染
B.慢性肉芽肿病属于免疫失调症中的免疫缺陷病
C.可采取基因治疗或者骨髓移植等医学技术治疗该疾病
D.吞噬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等物质杀伤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D [NADPH氧化酶可以催化 NADPH和氧气产生活性氧等物质,以有效地杀伤病原体,故NADPH氧化酶基因突变,患者会因无法及时清除病原体而反复感染,A正确;NADPH氧化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病原体长期停留在吞噬细胞内,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形成肉芽肿,属于免疫缺陷病,B正确;可采取基因治疗或者骨髓移植等医学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治疗该疾病,C正确;吞噬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等物质杀伤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错误。]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六)
1.Graves(GD)一般指弥散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具有高代谢、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和突眼三大特点。2022年我国科研人员揭示了Graves眼病的致病机理与分子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人体内的总甲状腺激素含量为70~153 nmol/L,而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却远低于此,原因是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B.由图可知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可以通过降低TSHR的数量来治疗该病
C.很可能是眼睛的某些细胞上有TSHR,导致眼睛成了被抗体攻击的对象
D.该现象说明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在信息分子的作用下共同调节的
B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过程,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远低于甲状腺激素含量,A正确;由题图可知,该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偏高,诱因与TSHR受损有关,故可以通过升高TSHR的数量来治疗该病,B错误;该病会引起突眼,结合题图可知,抗体可攻击TSHR,故很可能是眼睛的某些细胞上有TSHR,故眼睛成了被抗体攻击的对象,C正确;该过程中有下丘脑等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如垂体和甲状腺)和B细胞及抗体等参与,说明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在信息分子的作用下共同调节的,D正确。]
2.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以表彰他们在mRNA疫苗研究领域所做的贡献。下列关于mR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会被免疫细胞吸收并转化为抗体
B.mRNA能作为翻译模板合成蛋白质
C.与DNA疫苗相比,结构更稳定更易生产
D.病毒变异不影响mRNA疫苗的有效性
B [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而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抗原蛋白的合成,B正确;RNA为单链,结构较DNA更不稳定,C错误;病毒变异后,原有mRNA疫苗表达的抗原,通过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不能对付变异后新的抗原,所以会影响mRNA疫苗的有效性,D错误。]
3.抗核抗体(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质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ANA能识别各种细胞核组分,可特征性地出现于许多免疫异常的患者(如类风湿性疾病患者)体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NA的分泌由浆细胞执行
B.ANA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也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C.ANA并非为单一种类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它不具有特异性
D.血浆中ANA的含量可以作为临床上自身免疫病诊疗的指标
C [ANA是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正确;ANA是抗体,是具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也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B正确;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质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具有特异性,C错误;据题可知,ANA能识别各种细胞核组分,可特征性地出现于类风湿性疾病患者体内,据此推测血浆中ANA的含量可以作为临床上自身免疫病诊疗的指标,D正确。]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吞噬细胞破坏血小板过多而造成血小板减少,急症ITP患者可通过注射IVIG降低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IVIG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是IgG抗体,其包括Fab和Fc片段。研究人员分别用IVIG、Fab片段和Fc片段注射给小鼠,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VIG能减缓血细胞减少的主要成分是Fc片段
B.该实验所用的小鼠必须是各项生理功能正常且各组小鼠的生理状况基本相同
C.产生抗体的细胞与吞噬细胞都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免疫系统缺陷病
A [相比于对照组、Fab片段和Fc片段组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实验结果中IVIG可以减缓患ITP小鼠体内的血小板降低,且Fc片段组延缓血小板数量的下降效果仅次于IVIG组,说明起作用的主要是Fc片段,A正确;该实验所用的小鼠是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小鼠,B错误;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吞噬细胞破坏血小板过多而造成血小板减少,其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5.(2025·广东深圳模拟)HLA是每个人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研究表明,受HPV(人乳头瘤病毒)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往往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子宫颈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自身的细胞
B.供者与受者的HLA相似性是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
C.HLA下降会促进免疫细胞对HPV侵染细胞的攻击
D.HPV侵染的细胞无法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有效识别
C [HLA是代表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即识别自身的细胞,A正确;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体与受体的HLA是否相近或相似,B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往往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子宫颈癌,可推知HLA下降会导致HPV侵染的细胞无法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有效识别,降低免疫细胞对HPV侵染细胞的攻击,致使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引发癌症,C错误,D正确。]
6.CAR-T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激活,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将T细胞这个“普通战士”改造成“超级战士”,即CAR-T细胞。CAR-T细胞利用CAR,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它们能高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R-T细胞具有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
B.CAR-T疗法比传统的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更为精准
C.CAR-T细胞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细胞免疫
D.CAR-T细胞所用的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分别是CAR基因和T细胞
A [CAR-T细胞是T细胞,T细胞不具有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A错误;CAR-T细胞利用“定位导航装置”CAR,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比传统的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更为精准,B正确;CAR-T细胞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它们能高效地杀灭肿瘤细胞,这说明了CAR-T细胞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细胞免疫,C正确;CAR-T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从而形成CAR-T细胞,CAR-T细胞所用的目的基因是CAR基因,所用的受体细胞是T细胞,D正确。]
7.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表示三种类型的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1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B.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C.若靶细胞是肝细胞,则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抑制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转化
D.①②③均属于自身免疫病,①②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得到改善
D [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后,使胰岛B细胞无法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从而不能分泌胰岛素,A正确;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若是肝细胞,则Y3的作用结果可使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转化过程减弱,C正确;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失去作用,因此不能口服,D错误。]
8.类风湿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的一种疾病。TNF-α等细胞因子有甲、乙两大类,与免疫炎症有关。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________病,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可以分为两类,其中甲类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____________。
(2)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该过程反映了GC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
(3)研究人员欲验证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现提供生理盐水配制的姜黄素溶液,生理状态相同的RA病动物模型大鼠若干只,饲养15天的同种饲料。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根据题意可知,甲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柱形图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其中健康人的TNF-α和IL-6含量较低,IL-4和IL-10的含量较高,而RA患者刚好相反,说明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IL-4和IL-10。(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GC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该过程反应了(GC)分泌调节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3)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将生理状态相同的RA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进行喂养,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给以同样的饲料进行喂养15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甲、乙两类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分析: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答案:(1)自身免疫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IL-4和IL-10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分级调节和反馈 (3)将生理状态相同的RA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进行喂养,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给以同样的饲料进行喂养15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甲、乙两类细胞因子的含量 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36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考点1 免疫失调
一、过敏反应
1.概念:已______的机体,在再次接触______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原因:免疫功能过强。
免疫
相同
3.反应机理
4.特点:反应有______之分;有明显的__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
5.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抗原≠过敏原;体液免疫≠过敏反应;体液免疫中的抗体≠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快慢
遗传倾向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1.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分类
3.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个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______,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融合
1.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明显的遗传倾向及个体差异的特点。
( )
提示: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 h后才有症状。
2.HIV主要侵染人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 )
3.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
4.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5.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 )
×
√
√
√
√
1.某品系小鼠注射物质A后,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请设计实验验证物质A为该品系小鼠的过敏原,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即可。
取未接触过物质A的该品系小鼠若干只分成相等数量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将一定量的物质A注射到实验组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一段时间后再向该组实验小鼠体内注射物质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
2.依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写出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思路(至少写两点)。
(1)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消灭HIV的新型药物;(2)将病毒控制在宿主细胞内,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自主死亡;(3)通过药物有效抑制HIV的复制;(4)研制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等。
(2025·广东珠海模拟)过敏性鼻炎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奥洛他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均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下表为三组药物药效情况对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三组鼻炎部分症状消失时间(h)对比及嗜睡
概率对比n(%)
免疫失调病因分析
A.组胺由B细胞释放,激活B细胞需要辅助性T细胞协助
B.此三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与组胺受体结合
C.由上表可知西替利嗪的作用效果低于其他两种药物
D.服用西替利嗪期间更应该避免驾驶和机械操作
√
组别 例数 鼻塞消失时间 流涕消失时间 嗜睡
奥洛他定组 31 2.13 3.03 1(3.23)
氯雷他定组 31 2.26 2.90 1(3.23)
西替利嗪组 31 3.35 3.52 2(6.45)
A [过敏原初次刺激机体时会使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表面,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刺激时,这些细胞会释放出组胺等物质,A错误;过敏症状由组胺等物质引起,药物与组胺受体结合,可缓解过敏症状,B正确;比较题表中数据可知,服用西替利嗪后鼻塞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相应更长,引起的嗜睡比例高,表明西替利嗪的作用效果低于其他两种药物,且更应避免驾驶和机械操作,C、D正确。]
免疫失调病类型的判断
考点2 免疫学的应用
一、疫苗
二、器官移植
(选择性必修1 P83“旁栏思考”)(1)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的______。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产物制备疫苗。
(2)不建议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
蛋白质
多糖荚膜类
免疫缺陷病的儿童的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相当于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处理不当,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三、免疫学应用
1.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
提示:疫苗只要含有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即可。
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使用免疫增强疗法。( )
提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
3.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可进行移植。( )
4.进行骨髓移植时,要先进行配型。( )
5.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使用免疫增强疗法。( )
×
×
√
√
√
正常情况下,肌钙蛋白、心肌酶存在于心肌细胞中。静脉血中肌钙蛋白和心肌酶的含量是临床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指标,其含量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为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丙球蛋白对成人重症心肌炎治疗是否有效,临床上将成人重症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肌钙蛋白、心肌酶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肌钙蛋白/(ng·mL-1) 心肌酶/(ng·mL-1)
治疗前 2周后 治疗前 2周后
实验组 7.59 0.2 80.22 5.69
对照组 7.68 0.82 79.92 12.21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治疗上的不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注射丙球蛋白,对照组不注射丙球蛋白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丙球蛋白可降低成人重症心肌炎患者心肌的损伤程度
1.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可以在吞噬细胞内寄生的低毒性真菌病原体,其表面有多糖类的荚膜。为探究荚膜的致病机理,某研究人员将新型隐球菌野生株(对照组)和新型隐球菌荚膜缺陷株(实验组)分别与小鼠吞噬细胞共孵育相同且适宜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吞噬率=吞噬隐球菌的吞噬细胞数/观察到的吞噬细胞数)较高。已知免疫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和胸腺缺失小鼠更易感染新型隐球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免疫学的应用分析
A.新型隐球菌侵入机体后,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推测T淋巴细胞最可能在抗新型隐球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C.荚膜降低了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
D.进一步确定新型隐球菌荚膜合成的关键基因,可为控制其感染提供研究方向
√
C [新型隐球菌侵入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也可寄生在吞噬细胞内,因此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A正确;免疫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和胸腺缺失小鼠更易感染新型隐球菌,说明T淋巴细胞最可能在抗新型隐球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实验组(新型隐球菌荚膜缺陷株)吞噬细胞的吞噬率较高,说明荚膜可提高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C错误;荚膜可提高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进一步确定新型隐球菌荚膜合成的关键基因,可为控制新型隐球菌的感染提供研究方向,D正确。]
2.在吞噬细胞内,NADPH氧化酶可以催化 NADPH和氧气产生活性氧等物质,以有效地杀伤病原体,这一过程被称为“呼吸爆发”。由于编码NADPH氧化酶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病原体长期停留在吞噬细胞内,从而形成肉芽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ADPH氧化酶基因突变患者会因无法及时清除病原体而反复感染
B.慢性肉芽肿病属于免疫失调症中的免疫缺陷病
C.可采取基因治疗或者骨髓移植等医学技术治疗该疾病
D.吞噬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等物质杀伤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
D [NADPH氧化酶可以催化 NADPH和氧气产生活性氧等物质,以有效地杀伤病原体,故NADPH氧化酶基因突变,患者会因无法及时清除病原体而反复感染,A正确;NADPH氧化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病原体长期停留在吞噬细胞内,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形成肉芽肿,属于免疫缺陷病,B正确;可采取基因治疗或者骨髓移植等医学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治疗该疾病,C正确;吞噬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等物质杀伤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