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2: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B;解析:寺洼遗址聚落的三重“围壕”设计规整,具备居住、防御
等功能,体现了当时人居环境的建筑智慧,B正确;早期城市建筑规制
尚未形成,A 错误;早期国家形态趋于成熟说法不准确,C 错误;仅从
围壕无法得出氏族间战争频繁,D 错误。
2. B;解析:秦朝监察官吏的律令有助于约束官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B正确;不能消除地方割据隐患,A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律繁琐
严酷,C错误;“完善了”说法绝对,D 错误。
3. C;解析:唐后期坊市制度松弛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 正确;市
民阶层形成于宋代,A错误;坊市制度瓦解在两宋,B 错误;唐后期政
局不稳定,D 错误。
4. D;解析:王夫之呼吁士大夫承担匡世救民的责任,提倡士人社会担
当,D 正确;未批判君主专制,A 错误;无平等叛逆意识,B错误;未脱
离传统儒家思想,C 错误。
5. A;解析:清代在滇越边境建社仓,涉及少数民族村寨,有助于边疆
治理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A正确;云南在元朝已划归中央版图,B
错误;雍正时期是社仓普及关键期,C错误;材料未涉及改土归流,D
错误。
6. C;解析:《海国图志》不断扩充,体现强国御辱的忧患意识,C 正
确;向西方学习未成为主流,A错误;未颠覆天朝上国观念,B错误;
未开启洋务运动,D 错误。
7. A;解析:陕甘根据地名称随历史时期变化,反映中共执政能力提升,
A正确;与抗日根据地建设、革命统一战线、打退国民党围剿无关,B、
C、D错误。
8. D;解析:玉林中药材市场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D 正
确;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在 90年代后,A 错误;交通位置是因素之一,非
主要原因,B 错误;与联产承包责任制无关,C 错误。
9. C;解析: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统治方式差异体现古代文明多元特征,
C正确;法老权力与神权合一,A 错误;《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
利益,B错误;材料未体现文明融合,D 错误。
10. B;解析:西欧垦荒运动推动农业发展,孕育社会转型因素,B正确;
领主实力增强,A 错误;农奴制未崩溃,C 错误;与商业资本扩张无关,
D错误。
11. D;解析:启蒙思想家对君主制的讨论体现资产阶级对理性王国的
探索,D正确;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理论基础无关,A 错误;未涉及宗教
神权与世俗君权斗争,B错误;与文学领域无关,C 错误。
12. A;解析:英国工业产值及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反映工业产能整
体提升,A正确;未体现国际竞争,B 错误;未体现经济结构失衡,C
错误;与世界经济联系无关,D错误。
13. B;解析:英国迫使印度成为棉花原料供应地,导致印度封建经济
解体,B正确;印度民族工业发展受阻,A 错误;材料未体现印度屈服,
C错误;与法治建设无关,D错误。
14. A;解析:列宁主张用租让制引入外国资本开发资源,A 正确;企业
全部国有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错误;义务劳动与材料无关,C 错
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时期,D错误。
15. D;解析:里根政府的政策意在刺激经济恢复发展,D正确;减少国
家宏观调控,A错误;自由主义是手段,B 错误;削减福利是措施之一,
C错误。
16. C;解析:“全球南方”国家崛起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C 正确;
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A 错误;未主导构建国际新秩序,B 错误;未
实现政治一体化,D 错误。
17.(1)共性特征:都制定了法律;都实现过国家统一;都经历强盛时
期;都出现过混乱或危机后走向统一或中兴;都有外族影响及迁都情况。
解析:结合材料一,从法律、统一、强盛、危机与重建、外族及迁都等
角度概括。
(2)西欧分裂原因:对罗马文明缺乏认同;日耳曼人实行分治政策;
族性自限的文明习惯。中国大一统原因: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大一统的政治传统;华夷无间和族群融合观念。解析:根据材料二,分
别从西欧和中国的文明认同、政治传统等角度分析。
18.(1)特点:服务于战争需求;政府主导与政策支持;工业布局集中;
优先发展重工业;民营企业数量增长显著;农业生产基本稳定。解析:
结合材料一,从服务对象、政府作用、布局、产业侧重、企业类型及农
业状况等角度总结。
(2)意义: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优化了全国工业布局;促进
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防实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解析:
根据材料二,从工业体系、布局、区域经济、国防和现代化等方面阐述。
(3)认识:适应科技发展潮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注重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护;服务于人民群众需求;深化改革开放为其提供动力。
解析:结合材料三,从时代适应、技术融合、可持续发展、民生导向和
改革支撑等角度谈认识。
19. 示例:城市:深圳、珠海、厦门;论题:经济特区推动中国对外开
放进程。阐述:1980 年,深圳、珠海、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深圳凭
借区位优势推行多项改革,创造“深圳速度”;珠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和旅游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厦门利用对台优势,成为两岸交流窗口。
这些特区为全国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结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试
验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解析:选择关联城市,明确论题,
结合史实论述,史论结合。
20.(1)表现:开展贸易战和科技战;推动供应链回流和区域化重组;
破坏多边贸易体系;实施单边制裁;退出国际组织;煽动民粹主义。解
析:依据材料一,从贸易、供应链、多边体系、制裁、国际组织和民粹
主义等角度概括。
(2)贡献:修订法律法规适应全球化;降低关税推动贸易自由化;促
进全球贸易增长;为全球资本提供投资环境;降低全球生产成本。解析:
根据材料二,从法律修订、关税、贸易发展、投资环境和成本降低等方
面说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