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解析:兄弟、弟媳妇、周三婶的态度主要体现对个体身份认同的
忽视,并非“男尊女卑封建思想”,B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符合文本
内容,所以选 B。
2. D;解析:周三婶的看法不能暗示主人公的坚持多余,反而反衬主人
公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执着,D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所以选 D。
3. 设置障碍能突出主人公寻找名字的艰难,体现其执着;通过他人的
不理解,反映传统观念对个体价值的忽视;推动情节发展,使找到名字
的过程更具张力;解析:从人物形象、社会背景、情节发展角度分析设
置障碍的用意。
4. 自身角度:“她”有主动寻找身份的意识,积极行动,最终实现自
我认同;祥林嫂被动反抗,缺乏自我意识。社会环境:“她”所处时代
有一定进步,人们虽不理解但未强烈反对;祥林嫂所处社会封建礼教压
迫深重,她的努力被视为异端。解析:从人物自身的主动性和社会环境
的宽容度对比分析结局不同的原因。
5. A、C、E;解析:“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
于天下”,故在 A、C、E处断句。
6. C;解析:“未之尝闻”的“之”是代词,宾语前置标志;“何厌之
有”的“之”是宾语前置标志,用法相同,C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
确,所以选 C。
7. D;解析:材料一强调经济基础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并非“道德教化
首要地位”,D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所以选 D。
8.(1)等到(百姓)陷入罪过,然后跟着处罚他们,这是陷害百姓啊;
解析:“及”“刑”“罔”为关键词,准确翻译。
(2)既然这样,那么得到民心的方法,没有比给他们利益更好的;给
他们利益的方法,没有比用政令教化他们更好的;解析:“然则”“利”
“教之以政”为关键词,翻译时注意句式。
9. 先提出得人是治国关键;再阐述得人之道在于利民,利民之道在于
政教;最后对比善政与不善政的结果,强调为政需谨慎;解析:按材料
二的论证层次,梳理阐述观点的思路。
10. B;解析:“由近及远,由动至静”错误,应是由远及近,动静结
合,B 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所以选 B。
11. 新意在于将写景与怀古结合,借六朝兴亡讽喻现实;趣味体现在“彩
舟云淡,星河鹭起”的画面灵动,“至今商女”的含蓄批判,打破传统
怀古的悲凉,赋予深沉思考;解析:从新意和趣味角度分析词的“意趣”。
12.(1)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
终者盖寡;(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根据课文
内容和题目要求填空,注意易错字。
13. 甲:反而;乙:可能;丙:难道;解析:结合语境,填入恰当虚词
使语意连贯。
14. A:书的内容浅显易懂;B:不只是重印旧书;解析:补写语句需贴
合上下文,突出“大家小书”的特点。
15. ①改为“如果把读书仅仅当成吃补药”;⑤改为“也花不了多少时
间”;解析:修改表述不当之处,使逻辑更严密。
16. “辟如”改为“譬如”;“热了”改为“熬了”;解析:找出并改
正错别字。
17. 示例:林黛玉葬的桃花,象征她纯洁脆弱的生命,“质本洁来还洁
去”暗示其悲剧命运;解析:举出《红楼梦》中植物隐喻的例子并分析。
18. 例文:《以质取胜,方为真勤》
“天道酬勤”流传千古,但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前者看似忙碌
却无成效,后者至少清醒。
真正的勤奋需明确方向,如袁隆平专注杂交水稻,而非盲目劳作。低质
量勤奋是用行动麻痹自己,忽视效率与方法。
我们应拒绝虚假努力,精准发力,以高质量勤奋实现目标,这才是对“天
道酬勤”的真正践行。
解析:结合材料,围绕高质量勤奋的重要性展开论述,观点明确,逻辑
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