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00: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202506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7分)
材料一:
中药文学源远流长,一方面是因为中药本身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组成部分难免和文学有直接或
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经历了数千年的文人的宜传和推进,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推根溯
源,中药文学起始于魏晋南北朝,经唐宋的延绵发展而至清朝已形成大统。
一般来说,中药的取名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类是以形状命名、以颜色命
名、以气味命名、以滋味命名、以季节或者药效命名。此外还有多类,不一而足。形状命名的比较
常见,最典型的就是人参。以颜色命名的我们熟悉的是红花和黄芩。以气味命名的如木香、沉香和
麝香。再者就是以滋味命名的甘草和酸枣仁。季节命名的首推夏枯草和忍冬。至于药效命名的就更
多了,决明子和益母草可作代表。也正是因为这些名字含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所以千百年来一直
为文人墨客所推崇,并把它们贯之于诗词、小说、对联、信件甚至笑话中,也因此形成了中国文化史
上独一无二的中药文学,其发展到近代自有它的趣味和魅力,更当为世人所关注。
中药文学的发展有古典文学作基础,更有着历代文人墨客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贡献。作为一种被
人们广为接受的文学,它有着众多的载体。诗词因传颂的方便和社会的普及,毫无争议地成了它最大
的载体。其次,对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也积累了不少中药名,并因它的经典而代代相传。
信件中的中药名总是含着一种莫名的哀愁和凄美,像是蕴含了中国文化历史上沉淀的所有情感的宜
泄,仅是爱情,还有友情和亲情。除此之外,小说中的中药文学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最著名的是
《红楼梦》所记载的,我们从中读出的不仅是延续了千余年的中药文化,甲是浓浓的人情世俗和文化
积淀。
(摘编自于天任《浅谈中药名的文学味》
材料二:
众所周知,中药的功能是疗疾养生,有趣的是,由于药名本身具有的深厚人文内涵,千百年来,文
人们巧妙运用药名进行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形成了独特的“中药文学”,成为重要的医学和文学现
象。
中药文学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演进过程,先素文学作品中的药名,只是作者借以抒情言志的
象征物,作者不一定意识到药名的文学价值。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道教和医学的发展,药物知识得
到一定程度的普及,诗人们或通过药性表达登遐成仙的愿望,或巧借药名抒情写意。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借用药名的表层语义,如王融的《药名诗》,作者借用“重台”“陵泽”“石蚕”“垣衣”
“楚衡”“神草”“夜光'等药名,谊染出一种凄凉调怅的氛围。二是借用药名的隐喻、象征、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