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测试卷:第一至四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文具店钢笔8元一支,爸爸买了3支。他想要同样多的钱买6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 )本。
A.4 B.6 C.3
2.影剧院的观众席分上、下两层。楼下有540个座位;楼上有9排。要求“这个影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还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
A.每张门票30元 B.楼下每排有27个位置 C.楼下有20排 D.楼上每排有25个座位
3.一箱牛奶有18盒,超市上星期售出这种牛奶24箱。图中表示的意思是( )。
A.2箱共有36盒牛奶 B.20箱共有360盒牛奶 C.2箱共有360盒牛奶
4.春雨小学有30个班级,每个班都有四十多名学生。“文艺汇演”将在操场上举行,要保证全校学生每人一个座位,如果放1200张凳子,会( )。
A.正好 B.够 C.不够 D.无法确定
5.在旅行途中,田田看到一座桥的限制载重总质量标志牌上写着30,但没看清后面的计量单位。请你告诉她,标志牌上的计量单位应该是( )。
A.km B.t C.kg
6.在下面算式中,最后一步算除法的是( )。
A.450-45÷5 B.450÷(45+5)
C.450÷5×12
7.动物园里出生了一头100千克重的小象,如果它的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则该小象20年后大约重( )。
A.400千克 B.300千克 C.4吨
二、填空题
8.某校开展“阅读让生活更美好”活动。乐乐读一本书,每周读17页,读了13周正好读完。这本书一共有( )页。
9.计算180-20×9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得数是( );计算(180-20)×9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得数是( )。
10.把,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11.45×40的末尾有( )个0;要想使□8×24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
12.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黑兔有12只,白兔和黑兔一共有( )只,黑兔比白兔少( )只。
13.观察左边三组算式,发现规律后照样子填写右边算式。
( )
6( )( )
( )( )
三、判断题
14. 1吨铁要比1000千克棉花重得多。( )
15.在整数乘法中,如果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那么积的末尾就至少有两个0。( )
16.计算56÷7×8时,应先算7×8。( )
17.“工人师傅要做315个零件,已经做了80个,剩下的打算5分钟完成,平均每分钟做多少个?”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式为315-80÷5。(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15×6= 33×10= 48÷3=
320÷8= 5×24=
19.列竖式计算。
615÷3= 54×20= 63×15=
五、改错题
20.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8÷4
=4×2
=8( )改正:
75-18+36
=75-54
=21( )改正:
26+2×8
=28×8
=224( )改正:
14+28÷7
=42÷7
=6( )改正:
六、作图题
21.学校举行体操表演,每行有15人,一共有12行。一共有多少人?小芳用竖式计算,过程如下图,请在下右图中圈出虚线框中的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七、解答题
22.工人们修一条长420米的路。修了5天后还有120米没修。工人们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路?
23.同学们去植树,每班植树3捆,每捆15棵。三年级4个班植树多少棵?
24.如图,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为一套学校买75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元?(列综合算式)
25.2024年是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的一年,5G直播已成为新农人的新农具,直播带货已成为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业态、新模式。李阿姨在直播间销售苹果,平均每小时卖出24箱苹果,每箱苹果19元,直播7小时能卖出多少元?
26.一部国产动画片,每天播出2集,每集25分钟,连续播放了30天。这部动画片全长多少分钟?
《(进阶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测试卷:第一至四单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D B C B B C
1.A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一支钢笔的价钱乘3,求出3支钢笔多少元;
想要同样多的钱买6元一本的笔记本,用算出的钱数除以6,即可求出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详解】3×8÷6
=24÷6
=4(本)
所以他想要同样多的钱买6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4本。
故答案为:A
2.D
【分析】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就要分别知道楼上、楼下各有多少个座位,楼下座位数已知,现在就要求楼上座位数,题目给了楼上座位排数,但不知道每排的座位数,所以只要补充楼上每排的座位个数就可以求出楼上座位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楼下座位有540个,楼上有9排,只要知道楼上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所以还要补充楼上每排的座位个数。
故答案为:D
【点睛】根据问题找条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B
【分析】列竖式计算18×24,先算18×4=72,表示4箱牛奶有72盒;再算18×20=360,表示20箱牛奶有360盒,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一箱牛奶有18盒,超市上星期售出这种牛奶24箱。图中表示的意思是20箱共有360盒牛奶。
故答案为:B
4.C
【分析】每班40多名学生,每班学生最少按41名来算,用学生数乘班级数算出至少需要(41×30)张凳子,再与1200比较大小。
【详解】41×30=1230(张)
1230>1200,如果放1200张凳子会不够。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解题关键是理解每个班都有四十多名学生,则每班学生至少有41名。
5.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A.km是长度单位,不符合题意;
B.计量较重的物体质量用吨(t)作单位,一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4吨,大桥的限制载重总质量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符合题意;
C.计量一般的物体质量用千克(kg)作单位,一只小狗的体重大约是10kg,大桥的载重量30kg不符合题意。
标志牌上的计量单位应该是t。
故答案为:B
6.B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据此分析选项,选出合适的即可。
【详解】A.450-45÷5,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B.450÷(45+5),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
C.450÷5×12,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故答案为:B
7.C
【分析】用每年增加的质量乘时间,再加上出生时的体重,求出这头小象20年后的体重;再根据1吨=1000,即可解答。
【详解】20×200+100
=4000+100
=4100(千克)
所以该小象20年后重4100千克,大约4吨。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乘加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8.221
【分析】每周读17页,读了13周正好读完,也就是读了13个17页,用17乘13进行计算,即可求得这本书的总页数。
【详解】17×13=221(页)
这本书一共有221页。
9. 乘 减 0 减 乘 1440
【分析】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那么要从左至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那么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小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计算180-20×9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故得数是0;
计算(180-20)×9时,应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故得数是1440。
10.23×(87-36)=1173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规律,先计算减法的时候需要加上小括号,再计算乘法,据此列式即可。
【详解】23×(87-36)
=23×51
=1173
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23×(87-36)=1173。
11. 2 3
【分析】(1)根据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出45×40的积,再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0即可。
(2)□8×24,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几,可以运用估算试填的方法。因为50×20=1000,所以先用48×24求出积,看是否是三位数,再根据这一结果进行调整。
【详解】45×40=1800
则45×40的末尾有2个0。
因为50×20=1000
当□里面填4时,48×24=1152,1152是四位数,不符合题意;
当□里面填3时,38×24=912,912是三位数,符合题意。
所以,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3。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解决本题可以运用估算试填的方法,先估算出大致的范围,再准确计算,得出结果。
12. 48 24
【分析】黑兔的只数乘3可以算出白兔有(12×3)只,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可以算出白兔和黑兔一共有(12×3+12)只,白兔的只数减去黑兔的只数可以算出黑兔比白兔少(12×3-12)只。
【详解】12×3+12
=36+12
=48(只)
12×3-12
=36-12
=24(只)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黑兔有12只,白兔和黑兔一共有(48)只,黑兔比白兔少(24)只。
【点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3. 2009 3 7 4 4
【分析】仔细观察每组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的和是10,而积的前两位数是乘数的十位数字与比十位数字大1的数的积,后两位数字是两个乘数个位数字的积。41和49十位数字都是4,个位数字1与9的和等于10,41与49的积末尾两位数字是1和9的积“09”,高位上是4和5的积20;
4221高位上的数字“42”是因数的十位数字6和比6大1的数7的积,末尾两位数字“21”是3和7的积,3与7的和等于10;
2024末尾两位数字“24”是两个因数的个位数字4与6的积,4与6的和等于10,高位上的数字“20”是4与比4大1的数5的积。
【详解】
【点睛】根据3个算式找出乘数与积中数字的关系,以及两个乘数十位数字关系,个位数字关系。
14.×
【分析】1吨的铁与1000千克的棉花相比,因为都是1吨,所以一样重。据此解答。
【详解】1吨=1000千克
1吨铁和1000千克棉花一样重,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
【分析】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据此可知,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两个0,举例判断。
【详解】例如40×20=800,40×50=2000,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那么积的末尾就至少有两个0。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计算56÷7×8时,由于只有乘除法,由分析可知,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所以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先用零件总数减去完成的数量,求出剩下的零件数量;再用剩下的零件数量除以5就是平均每分钟完成的数量;第一步计算减法,第二步计算除法,减法在除法之前计算,所以减法算式要加小括号,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解析可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式为,原题表达错误。
故答案为:×
18.90;330;16;
40;120;
【详解】略
19.205;1080;945
【分析】(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算起,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上1,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时,可以将两位数和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和两位数中每个数位上的数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
(3)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先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详解】615÷3=205 54×20=1080
63×15=945
20.见详解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除法;(2)先算减法,再算加法;(3)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详解】4×8÷4
=4×2
=8( × )
改正:4×8÷4
=32÷4
=8
75-18+36
=75-54
=21( × )
改正:75-18+36
=57+36
=93
26+2×8
=28×8
=224( × )
改正:26+2×8
=26+16
=42
14+28÷7
=42÷7
=6( × )
改正:14+28÷7
=14+4
=1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1.见详解
【分析】竖式中虚线框中的数是由数字12十位上的数1与数字15的积,表示15个十即10×15=150;其中12是行数,15是每行的人数,则虚线框中的数表示的实际意义是10行的人数。据此作图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
22.60米
【分析】已经修的长度=总长度-剩余没修的长度,据此计算出已经修的长度,然后再根据平均每天修的长度=已经修的长度÷天数,据此解题。
【详解】(420-120)÷5
=300÷5
=60(米)
答:工人们平均每天修60米的路。
23.180棵
【分析】根据题意,用15乘3,求出每班植树的棵数,再乘4,求出三年级4个班植树多少棵。
【详解】15×3×4
=45×4
=180(棵)
答:三年级4个班植树180棵。
【点睛】解答此题,首先弄清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找出基本数量关系,由此列式解答。
24.4500元
【分析】先用椅子的价钱加上课桌的价钱求出这样的1套课桌椅需要的钱数,再用求出的1套课桌椅需要的钱数乘75即可。
【详解】(18+42)×75
=60×75
=4500(元)
答:一共要花4500元。
25.3192元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每小时卖出苹果的箱数乘每箱的钱数,求出每小时卖出的钱数,再乘7小时,即可求出直播7小时能卖出的钱数。
【详解】24×19×7
=456×7
=3192(元)
答:直播7小时能卖出3192元。
26.1500分钟
【分析】用25乘2,求出一天播放的时间,再乘30,求出这部动画片全长多少分钟。
【详解】25×2×30
=50×30
=1500(分钟)
答:这部动画片全长1500分钟。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确定先算什么,最后再算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