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判断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判断题
1.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分别是原来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 )
2.如果每套衣服80元,则1500元最多能购买19套这样的衣服。( )
3.闰年下半年的天数比平年下半年的天数多。( )
4.把8支铅笔分成4份,每份是铅笔总数的。( )
5.32×50的积的末尾有2个0。( )
6.84×30与840×3的积相等。( )
7.6月份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
8.大象买了8支钢笔,小熊买了10支同样的钢笔,小熊比大象多花了10元,每支钢笔5元。( )
9.用年份除以4就知道是平年还是闰年。( )
10.一个减法算式,差是3.3,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0.7,那么差是4。( )
11.4月20日的24:00就是4月21日的凌晨0时。( )
12.2000千克铁和2吨棉花一样重。( )
13.2吨棉花一定比2吨水泥轻。( )
14.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只有几个0。( )
15.不管是平年还是闰年,下半年都有184天。( )
16.一头牛一天吃32千克青草,照这样计算3头牛30天吃2700千克青草。( )
17.这个钟面上的时刻一定表示上午9时,不能表示21时。( )
18.小丽比爸爸小25岁,再过10年,小丽比爸爸小15岁。( )
19.因为2200÷4=550,所以2200年是闰年。( )
20.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 )
21.王老师的生日是6月31日。( )
说明理由或更正: 。
22.芳芳的爸爸4月31日去上海出差。( )
23.小华说:“我爸爸出差4月31日回来。”( )
24.1吨铁比1吨棉花要重。( )
25.算式(78-32)÷2中的括号去掉后计算结果不变。( )
26.把一张纸对折3次,每份是这张纸的。( )
27.教师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 )
28.国庆节在第四季度,这个季度有91天。( )
29.电影19:30开始放映,21:20结束,一共放了2小时10分钟。( )
30.先判断,再说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31.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 )
32.5吨水和5000千克大米一样重。( )
33.学校操场的面积是300平方分米。( )
34.在计算185-(85-76)时,要先算185-85。( )
35.一个书包38元,买9个这样的书包,300元不够用。( )
36.3块砖重5千克,3000块砖重5吨。( )
37.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
38.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这里的“”是把一节课的时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 )
39.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等于面积。( )
40.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不多,所以学习估算毫无用处。( )
41.一个两位数乘19,结果一定是四位数。( )
42.2600米+400米=3千米。( )
43.闰年下半年的天数和平年下半年的天数相等。( )
4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周长是20厘米,面积比周长大一些。( )
45.一架飞机重15千克。( )
46.三十几乘四十几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
47.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末尾添一个0,积的末尾也添一个0。( )
48.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儿童节了。( )
49.小明1分钟跑了2千米。( )
50.去掉括号会改变运算结果。(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判断题》参考答案
1.×
【分析】长方形的长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宽等于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出剪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剪成的两个长方形后多出了2条正方形的边长做长方形的长,所以周长不是原来正方形周长的一半。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知,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原来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但周长不是原来正方形周长的一半。因此原题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
2.×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先求出购买19套单价为80元的衣服的总钱数,再与1500元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80×19=1520(元)
1520元>1500元,1500元不够买19套这样的衣服;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
【分析】1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每月31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一年的上半年指的是1月至6月,下半年是7月至12月。平年和闰年2月天数不同,其他月份天数都相同,闰年上半年的天数比平年上半年的天数多,闰年下半年的天数和平年下半年的天数一样多。
【详解】闰年下半年的天数和平年下半年的天数一样多。
故答案为:×
【点睛】平年和闰年上半年的天数相差1天,下半年的天数一样多。
4.×
【分析】根据题意,题目没有说明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份不一定是2支,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解析可知,每份不一定是2支,所以每份不一定是铅笔总数的,原题表达错误。
故答案为:×
5.√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求出它们的积,再看积的末尾有几个0即可。
【详解】32×50=1600,32×50的积的末尾有2个0。
故答案为:√
【点睛】在判断积的末尾零的个数时不光要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还要注意除零以外的数字相乘的结果是否有零。
6.√
【分析】计算两个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84×30=2520
840×3=2520
两算式得数相等,因此84×30=840×3;
故答案为:√
7.√
【分析】6月是小月,有30天。30÷7=4(周)……2(天),那么6月份有4周还余2天。每周都有1个星期日,若剩余的2天中有星期日,则共有5个星期日。若剩余的2天中没有星期日,则有4个星期日。
【详解】30÷7=4(周)……2(天)
4+1=5(个)
6月份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8.√
【分析】根据题意,用10减去8求出小熊比大象多买的钢笔支数,再用多花的钱数除以多买的支数,求出每支钢笔的钱数,然后再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
10÷(10-8)
=10÷2
=5(元)
所以每支钢笔5元,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运用整数除法和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熟练掌握。
9.×
【分析】闰年的计算方法,非整百年: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整百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用年份除以4就知道是平年还是闰年,此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0.√
【分析】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几,差就增加几,则减数减少0.7,用原来的差加上0.7,求出现在的差,据此判断。
【详解】一个减法算式,差是3.3。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0.7,那么差是3.3+0.7=4。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依据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11.√
【分析】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的方法:中午12时以前的,直接添上限制词。中午12点以后的,添上限制词,“整时”减去12。据此判断。
【详解】4月20日的24:00是第二天凌晨0时,也就是4月21日的凌晨0时。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2.√
【分析】1吨=1000千克,根据进率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2吨=2000千克,所以2000千克铁和2吨棉花一样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3.×
【分析】物体的重量与材质无关,据此解答。
【详解】2吨=2吨,因此2吨棉花与2吨水泥一样重;原题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14.×
【分析】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假设这两个数是20和50,或30和60,分别求出它们的积再判断;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20×50=1000,30×60=1800,所以“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只有几个0”这个说法是错误。
故答案为:×
15.√
【分析】1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每月31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下半年是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这几个月,不管是平年还是闰年,这几个月的天数不变,把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天数相加再进行判断。
【详解】31+31+30+31+30+31
=62+30+31+30+31
=92+31+30+31
=123+30+31
=153+31
=184(天)
故答案为:√
【点睛】熟记年、月、日的知识是解题关键。
16.×
【分析】由题意得,一头牛一天吃32千克青草,可以先用32乘3算出3头牛一天吃多少千克青草,然后再乘上30即可算出3头牛30天吃多少千克青草。
【详解】32×3×30
=96×30
=2880(千克)
即3头牛30天吃2880千克青草。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一天的开始到中午12时,数字是不变的,只是普通计时法的前面有早上、上午等词语,而24时计时法没有,中午12时以后的时间,24时计时法的时间是普通计时法的时间加上12。
【详解】晚上9时化成24是计时法就是9+12=21时,所以这个钟面上的时刻可以表示上午9时,也能表示21时。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化。
18.×
【分析】过一年每个人都长1岁,所以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小丽与爸爸的年龄差是25岁,再过10年,这个年龄差也不会变。
【详解】小丽比爸爸小25岁,再过10年,小丽还是比爸爸小25岁,所以原题干说法不对。
故答案为:×
19.×
【分析】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
2200÷400=5……200,所以2200年是平年;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假设铁丝的长度是16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长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和3厘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宽,分别求出正方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假设铁丝的长度是16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长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和3厘米。
正方形面积:4×4=16(平方厘米)
长方形面积:5×3=15(平方厘米)
16>15,正方形面积大于长方形面积。
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 6月是小月,没有31日
【分析】公历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每年固定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为大月;4月、6月、9月、11月为小月,据此解答。
【详解】王老师的生日是6月31日。(×)
说明理由:王老师的生日不可能是6月31日,因为6月是小月,没有31日。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每年的1、3、5、7、8、10、12月是大月,每个大月都有31天;每年的4、6、9、11月是小月,每个小月都有30天;据此解答。
【详解】芳芳的爸爸4月31日去上海出差是错误的,因为4月没有31日,4月只有30天。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大月和小月的月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
【分析】一年共12个月,其中4月是小月,只有30天。据此判断。
【详解】因为4月只有30天,所以不存在4月31日,小华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
【分析】吨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1吨=1吨,虽然1吨棉花的体积会大一些,但是比较的是两种物质的质量,所以两种物质一样重,而与两者的体积无关。据此解答。
【详解】吨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两种物质都是1吨,那么说明两种物质一样重。
故答案为:×
25.×
【分析】按照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的计算顺序求出算式的结果;
去掉括号后算式是78-32÷2,按照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计算出算式的结果,两次计算的结果相比较,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78-32)÷2
=46÷2
=23
78-32÷2
=78-16
=62
结果不一样,所以算式(78-32)÷2中的括号去掉后计算结果会变,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需熟悉运算顺序。
26.√
【分析】把一张纸对折1次,平均分成了2份;对折2次,平均分成了(2×2)份,对折3次,平均分成了(2×2×2)份;用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用分子表示所占的份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2×2×2=8,所以把一张纸对折3次,每份是这张纸的,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7.×
【分析】根据题意,一年有31天的月份有:一月份、三月份、五月份、七月份、八月份、十月份、十二月份,共7个月份; 一年有30天的月份有:四月份、六月份、九月份、十一月份,共4个月份;教师节是9月10日,9月是小月,有30天。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教师节所在的月份是9月,是小月,这个月有30天.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8.×
【分析】一年共四个季度,第一季度是1、2、3月,第二季度是4、5、6月,第三季度是7、8、9月,第四季度是10、11、12月。国庆节是10月1日,在第四季度。10月和12月有31天,11月有30天,则第四季度共31+30+31天。
【详解】31+30+31
=61+31
=92(天)
即每年的第四季度都是92天,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9.×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由此计算。
【详解】21时20分-19时30分=1小时50分钟。
电影放映了1小时50分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0.×;见详解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用两个最小的两位数,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相乘,根据乘积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两个最小的两位数,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相乘,举例如下:
10×10=100
99×99=980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1.√
【分析】结合生活经验,由数学课本长26厘米,宽16厘米,可知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判断即可。
【详解】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2.√
【分析】1吨=1000千克,据此把5吨换算成千克作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5吨千克,所以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3.×
【分析】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1平方米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大小,3平方米是3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据此判断。
【详解】学校操场的面积是300平方分米,太小了,不符合实际,应该是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00平方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4.×
【分析】在计算有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据此解答。
【详解】在计算185-(85-76)时,要先算括号里的85-76,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5.√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用38×9求出9个书包的总价,和300比较,如果小于或等于300则够。如果大于300则不够,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38×9=342(元)
342>300, 300元不够用,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6.√
【分析】3块砖重5千克,那么3000块砖里面有3000÷3=1000个3块,重1000个5千克,即5000千克;再根据1吨=1000千克,转换单位即可求解。
【详解】(个)
(千克)
5000千克=5吨
所以3块砖重5千克,3000块砖重5吨,原题表达正确。
故答案为:√
37.√
【分析】根据面积的意义:面积是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可知,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则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
【详解】由分析得: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面积的意义。
38.×
【分析】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这里的是表示把1小时,平均分成3份,一节课的时间表示有这样的2份。
【详解】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它不是把一节课的时间看作单位“1”,而是把1小时看成单位“1”。
故此说法不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单位“1”的认识以及分数的意义,在确定单位“1”时,一般“是谁、占谁”谁是单位“1”。
39.×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正方形的面积是指围成正方形的大小,意义不同;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边长,计算方法不同;周长的计量单位是长度单位,面积的计量单位是面积单位,计量单位不同;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周长:4×4=16(分米)
面积:4×4=16(平方分米)
所以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不能进行比较,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0.×
【分析】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物品的总价,很有用处,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1.×
【分析】一个两位数10乘19,结果为190,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一个两位数乘19,结果不一定是四位数,例如10×19=190,190是三位数。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需仔细计算。
42.√
【分析】先求出2600与400的和,再根据1千米=1000米,将其单位化为千米即可。
【详解】2600米+400米=3000米
3000米=3千米,所以这句话是对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米与前面进率的掌握情况。
43.√
【分析】平年的二月份有28天,闰年的2月份有29天,其它月份的天数每年都相同。下半年的天数是7、8、9、10、11、12月份天数的和,不包含2月份的天数,所以每年下半年的天数相等。据此判断。
【详解】下半年是7~12月份,不包括2月份,所以平年和闰年下半年的天数一样多,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年月日的认识,平年和闰年的上半年天数不相等,但下半年天数相等。
44.×
【分析】根据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面积和周长的单位不同,无法直接比较大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周长是20厘米,面积与周长无法比较。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5.×
【分析】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千克作单位,称大宗物品或很重物品时常用吨作单位。根据生活经验。对重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认知可知:16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一头小象的重量大约是1吨,所以计量一架飞机的重量应该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一架飞机重15吨,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6.√
【分析】三十几乘四十几,个位上的数字最小1,最大是9,据此用最小的乘最小的求出积最小是几位数,再用最大的乘最大的求出积最大是几位数。
【详解】31×41=1271
39×49=1911
三十几乘四十几的积一定是四位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7.√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会随着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末尾添一个0,积的末尾也添一个0。例如:3×41=123,则30×41=1230。原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48.×
【分析】判断5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小月有30天,30日明天就是下个月的1日;大月有31天,30日的明天就是本月的31日,据此解答。
【详解】5月份是大月,共有31天,所以30日的明天是5月31日,而不是6月1日。题中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9.×
【分析】操场的一圈是400米,两圈半是1千米,五圈是2千米,根据生活实际,跑1千米大约需要5分钟,跑2千米大约需要10分钟;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明跑2千米大约需要10分钟;原题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50.√
【分析】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出两次的结果,比较即可。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160÷(8÷4)
=160÷2
=80
160÷8÷4
=20÷4
=5
80≠5
两次运算结果不相同,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