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6 20: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奇思统计了自己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结果如下图,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身高 120cm及以下 120cm-140cm 140cm以上
人数 12 26 8
A.大多数同学的身高低于120cm B.大多数同学的身高超过120cm
C.大多数同学的身高超过140cm D.少部分同学的身高低于140cm
2.小丽要了解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应选用调查表( )。
A.
B.
C.
3.可可参加跳绳比赛,她的成绩在女生中排第12名,她的等第是( )。
等第 合计 优秀 良好 合格
人数 23 11 3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4.小明统计了本班男生的身高,从高到矮排,小明排在第19个。他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
身高/cm 120-130 131-140 141-150
人数/人 9 11 7
A.129 B.132 C.135
5.王华想全面了解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调查方法合适的是( )。
A.调查全班最高和最矮同学的身高 B.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身高,再进行汇总
C.调查本班篮球小组同学身高
6.根据下表,你认为( )最有可能当上班长。
王思雨 张一鸣 刘晓 合计
票数 11 14 40
A.王思雨 B.张一鸣 C.刘晓
7.王芳想了解把一壶水烧开是用燃气灶快一些,还是用电快一些,她可以用( )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A.调查 B.实验 C.询问同学
8.李老师先在小组里统计,再全班汇总(如图),他调查的问题是( )。
古诗名称 《咏鹅》 《江南》 《静夜思》 《江上渔者》
学生人数 6 15 20 11
A.喜欢唐诗的有几人 B.你最喜欢哪首古诗
C.你喜欢几首古诗 D.你会背几首古诗
9.三(1)班同学先根据下表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再全班汇总。如果根据汇总的结果,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人数
A.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 B.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
C.哪个月出生的男生最多? D.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
10.下面调查适合用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的是( )。
A.5月4日是什么节日 B.某班谁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第一
C.某班学生的身高 D.谁最适合当班长
二、填空题
11.小华调查学校田径队18名队员的体重情况,结果如下。
编号 性别 体重/千克 编号 性别 体重/千克 编号 性别 体重/千克
1 男 32 7 女 35 13 男 41
2 男 36 8 男 39 14 女 44
3 女 31 9 男 43 15 女 38
4 男 40 10 男 42 16 男 34
5 女 28 11 女 33 17 男 29
6 女 27 12 女 39 18 男 37
(1)根据上面的数据分别填写下面的表格。
学校田径队男、女队员人数统计
性别 男 女
人数
学校田径队队员体重情况统计
体重/千克 30千克以下 30-40千克 40千克以上
人数
(2)关于田径队队员的体重,下面哪种说法比较合理?(在括号里画“√”)
大多数队员的体重低于30千克。( )
大多数队员的体重超过30千克。( )
大多数队员的体重超过40千克。( )
12.全班同学中,和东东一样每天步行上学的一共有12人。他们每天上学途中平均所用到的时间记录如下:
编号 时间/分 编号 时间/分 编号 时间/分
1 30 5 20 9 10
2 35 6 18 10 16
3 15 7 40 11 25
4 44 8 36 12 45
(1)12个同学中,每天上学途中步行时间最长的是( )号同学,最短是( )号同学。
(2)12个同学中,每天上学途中步行时间超过40分钟(包含40分钟)的一共有( )人,少于20分钟的一共有( )人。
(3)按步行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东东排在第3位。如果小学生步行速度大约每分钟75米,东东家离学校大约( )米。
13.下面是实验小学三年级一班女生1分钟跳绳的成绩记录。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1 127 9 135
2 111 10 78
3 109 11 86
4 121 12 37
5 122 13 131
6 128 14 105
7 117 15 140
8 111 16 98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成绩个 合计 优秀及以上) 良好 及格 不及格(低于
人数
(2)三年级一班女生中,1分钟跳绳个数最多的是( )个,最少的是( )个。
(3)李小芳的成绩在这个班女生中排在第5名,她的成绩是( )个。
14.下面是前进小学所有教师的年龄记录。(单位:岁)
37 53 26 23 32 24 28 34 25 41 26 27 28
34 27 42 22 24 50 48 34 40 46 37 51 38
(1)根据以上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年龄/岁 30以下 30~39 40~50 50以上
人数 ( ) ( ) ( ) ( )
(2)教师中年龄最小的是( )岁,最大的是( )岁,他们相差( )岁。
(3)教师年龄在( )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前进小学一共有( )名教师。
15.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动物 猩猩 狮子 大象 老虎
体重(千克) 100 300 500 250
(1)这4种动物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相差( )千克。
(2)( )只老虎的体重同一头大象的体重相等。
16.学校举行2分钟跳绳比赛,比赛成绩如下: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1 125 5 142 9 96
2 144 6 123 10 157
3 164 7 119 11 148
4 120 8 129 12 151
(1)2分钟跳绳比赛成绩最好的是( )个。
(2)跳绳比赛成绩在145个以上的有( )人。
(3)成绩在145个以下的有( )人。
17.在五月份“环保月”活动中,三(1)班同学回收空瓶子的情况如下:
第一小组:回收塑料瓶37个,易拉罐15个。
第二小组:回收塑料瓶28个,易拉罐30个。
第三小组:回收塑料瓶41个,易拉罐26个。
(1)按照小组进行统计,每个小组回收空瓶子的总数量是:
组别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总数量/个 ( ) ( ) ( )
(2)按照空瓶子的材质进行统计,每种空瓶子的总数量是:
类别 塑料瓶 易拉罐
总数量/个 ( ) ( )
(3)三个小组中,回收空瓶子总数量最多的是第( )小组。
(4)对于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一写: 。
18.实验小学“校园小黄鹂”独唱比赛的预赛成绩如下:(单位:分)
编号 成绩 编号 成绩 编号 成绩 编号 成绩
1 97 5 78 9 80 13 82
2 61 6 91 10 99 14 98
3 54 7 95 11 65 15 84
4 88 8 74 12 70 16 88
(1)比赛中得分最高的是( )分,最低的是( )分,这两个成绩相差( )分。
(2)预赛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同学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参加决赛的有( )人,被淘汰的有( )人。
19.李华调查了本班20名同学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如下。
序号 成绩/分 序号 成绩/分 序号 成绩/分 序号 成绩/分
1 89 6 97 11 56 16 92
2 96 7 92 12 91 17 87
3 74 8 86 13 98 18 96
4 91 9 86 14 61 19 79
5 88 10 95 15 99 20 90
(1)这次期末考试中,最高分是( )分,最低分是( )分,最高分比最低分高( )分。
(2)如果成绩达到或超过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不及格,那么达到优秀的有( )人、良好的有( )人、不及格的有( )人。
20.小田调查了班上20名同学星期天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单位:分钟),结果如下。
序号 时间 序号 时间 序号 时间 序号 时间 序号 时间
1 25 5 45 9 28 13 40 17 45
2 40 6 60 10 45 14 65 18 35
3 30 7 80 11 50 15 55 19 70
4 55 8 32 12 46 16 35 20 27
(1)这20个同学中,阅读时间不足30分钟的有( )个,阅读时间最长的是( )分钟,最短的是( )分钟;最长的比最短的多( )分钟。
(2)阅读时间大于1小时的有( )个,小林阅读60分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他排在第( )个。
三、判断题
21.小军统计出全班四个组的人数分别是10人、12人、11人、11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20人。( )
22.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
四、解答题
23.李辉、张娜和王丽三个人玩抛正方体的游戏。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有1~6六个数。他们每个人抛10次,把每次抛正方体朝上的数记录如下:
李辉:3,1,4,6,5,3,2,1,4,5。
王丽:2,3,1,4,3,5,4,6,3,2。
张挪:6,5,1,4,3,4,2,1,6,4。
(1)把三个人抛得的结果汇总,填入下表。
朝上的数 1 2 3 4 5 6
次数
(2)把上面的数据重新分类,填一填。
朝上的数 单数 双数
次数
24.下面是三年级二班女生的一次数学测试成绩。(单位:分)
83 98 92 76 73 81 93 80 96
89 91 92 66 99 77 68 88 98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如表。
成绩 60~69 70~79 80~89 90~99
人数
(2)这次数学测试的最高分是 ,最低分是 。
(3)这次参加数学测试的女生共有 人,成绩在 分数段的人数最多。
25.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天金小学三年级开展了“打字比赛”。下面是参赛同学1分钟的打字成绩统计表。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1 102 6 88 11 49 16 60
2 55 7 70 12 38 17 58
3 90 8 30 13 29 18 94
4 76 9 71 14 71 19 55
5 46 10 26 15 33 20 62
(1)1分钟打字成绩最好的是( )个,最差的是( )个。
(2)按以下要求重新整理。
奖项 特等奖(100个及以上) 一等奖(80个~99个) 二等奖(60个~79个) 三等奖(60个以下)
人数
(3)小军(序号是7)打字的成绩是70个,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他在这些同学中排第( )。
26.王宁同学调查了班级中24位同学的出生月份,结果如下。
编号 出生月份 编号 出生月份 编号 出生月份
1号 10月 9号 3月 17号 7月
2号 12月 10号 5月 18号 8月
3号 3月 11号 1月 19号 12月
4号 11月 12号 9月 20号 10月
5号 12月 13号 10月 21号 11月
6号 8月 14号 6月 22号 10月
7号 11月 15号 4月 23号 9月
8号 12月 16号 11月 24号 2月
(1)把上面的数据按月份整理,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出生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人数
(2)这24位同学中,在4月出生的有( )人,在12月出生的有( )人,相差( )人。
(3)按要求填写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数
上半年 下半年
人数
(4)这24位同学中,在第( )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在上半年出生的人数比在下半年出生的人数( )(填“多”或“少”)。
(5)通过观察整理的结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写出两条。
27.三(1)班全体男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如下表: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1 42 7 42 13 40 19 15
2 41 8 50 14 28 20 47
3 31 9 39 15 34 21 36
4 44 10 48 16 40 22 43
5 43 11 49 17 32 23 49
6 47 12 16 18 47 24 37
(1)整理上表中的数据,把结果填入下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成绩/个 45及以上 17及以下
人数 ( ) ( ) ( ) ( )
(2)三(1)班男生共( )人,其中良好的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 )(填分数)。
(3)小明的成绩排在男生第8名,他的等级是( )。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28.下面是东阳小学三年级学生参加国防知识竞赛的成绩记录单。(单位:分)
编号 成绩 编号 成绩 编号 成绩 编号 成绩
1 97 7 78 13 94 19 84
2 61 8 95 14 75 20 82
3 54 9 90 15 90 21 98
4 88 10 84 16 69 22 88
5 75 11 58 17 100 23 68
6 93 12 89 18 80 24 91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表。
成绩/分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人数
(2)( )分数段人数最多,( )分数段人数最少。
(3)按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把上面的成绩重新分类,然后填写下表:
成绩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人数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B B B B C D
1.B
【分析】阅读统计图,身高在120cm及以下的有12人,身高在120cm-140cm的有26人,身高在140cm以上的有8人。这个班同学身高在120cm-140cm的人数最多,在140cm以上的人数最少。
【详解】A.身高在120cm及以下的只有12人,少于身高120cm-140cm和140cm以上总人数。原题说法错误。
B.超过120cm的同学有(26+8=34)个,是班级同学的大多数。原题说法正确。
C.超过140cm的只有8人,少于身高120cm及以下、120cm-140cm的人数。原题说法错误。
D.身高低于140cm的同学有(12+26=38),是班级同学的大多数。原题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的是:大多数同学的身高超过120cm。
故答案为:B
2.C
【分析】判断出各个选项要调查的内容即可解答。
【详解】A.要调查的是同学们喜欢看什么类节目。
B.要调查的是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
C.要调查的是同学们喜欢看哪部动画片。
小丽要了解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应选用调查表。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B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总人数减去良好和合格的人数,求出优秀的人数,再判断第12名在哪个等第即可。
【详解】23-11-3
=12-3
=9(人)
可可在女生中排第12名,她的等第是良好。
故答案为:B
4.A
【分析】先根据身高范围排出从高到矮的人数是7人,11人,9人,前两组人数7+11=18人,18比19小,说明小明身高不在前两组范围内,只可能在身高120-130范围内,再从选项中找出在这个范围内的身高即可判断。
【详解】7+11=18(人)
18<19
小明身高只可能在身高120-130范围内。
A.120<129<130,符合题意;
B.132>130,不符合题意;
C.135>130,不符合题意。
他的身高可能是129厘米。
故答案为:A
5.B
【分析】王华想全面了解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需要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不能仅调查一部分学生身高,否则数据不具有全面性。据此选择。
【详解】A.调查全班最高和最矮同学的身高只能了解一个大概的身高范围,不能全面了解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B.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身高,再进行汇总,可以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C.调查本班篮球小组同学身高,只能了解这一部分人的身高,不够全面。
所以,王华想全面了解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调查方法合适的是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身高,再进行汇总。
故答案为:B
6.B
【分析】总票数是40票,王思雨和刘晓分别得到11票和14票,所以张一鸣的票数是40-11-14=15(票),然后再比较,找出最多、最少的,最多的最有可能当上班长。
【详解】40-11-14
=29-14
=15(票)
15>14>11
所以张一鸣最有可能当上班长。
故答案为:B
7.B
【分析】A.调查通常是指通过问卷或或询问别人的意见来收集数据,比如问别人他们用燃气灶或电烧水用了多久。
B.实验是指自己实际操作,分别用燃气灶和电来烧水,记录时间。
C.询问同学就是直接问同学他们的经验或者看法。
【详解】王芳想比较燃气灶和电烧开水的速度,最直接可靠的方法是亲自实验。通过实际用燃气灶和电分别烧开相同量的水,并记录时间,可以确保实验条件(如水壶、水量、初始温度等)一致,从而得到准确的数据。其他方法如调查、询问同学,都是依赖他人经验或信息,可能因条件不同导致结果不可靠。
所以,王芳想了解把一壶水烧开是用燃气灶快一些,还是用电快一些,她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故答案为:B
8.B
【分析】统计表的第一栏是古诗名称,第二栏是学生人数,调查的是学生喜欢 《咏鹅》、《江南》、《静夜思》、《江上渔者》这几首古诗的人数。
【详解】李老师调查的问题是:你最喜欢哪首古诗。
故答案为:B
9.C
【分析】根据这个统计表,可以看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人数最少;一年有4个季度,第一季度为1-3月,第二季度为4-6月,第三季度为7-9月,第四季度为10-12月;那么每个季度出生多少人,哪个季度的出生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人数最少都可以解决;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A.根据汇总的结果,可以解决“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
B.根据汇总的结果,可以解决“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
C.根据汇总的结果,不能解决“哪个月出生的男生最多?”,因为没有单独汇总每月男生出生的人数;
D.根据汇总的结果,可以解决“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
故答案为:C
10.D
【分析】在收集数据时,有些数据时客观存在的,只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查找出来,这样的数据的收集就不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结果不确定的形式,需要通过征集大家的意愿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由此即可解答。
通常收集数据的方法:查资料、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语义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等。
【详解】A.适合查资料来收集数据;
B.适合查阅成绩单收集数据;
C.适合调查来收集数据;
D.适合问卷调查,用选举的形式来收集数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考查数据的收集方法,结合具体情景灵活应用有关数据收集的方法。
11.(1)见详解
(2)大多数队员的体重超过30千克。( √ )
【分析】(1)数一数表格中的性别栏,即可得到男女生的人数。
分别数一数30千克以下的人数,30千克到40千克的人数,40千克以上的人数,即可填表格。
(2)仔细观察学校田径队队员体重情况统计表,即可判断。
【详解】(1)学校田径队男、女队员人数统计
性别 男 女
人数 10 8
学校田径队队员体重情况统计
体重/千克 30千克以下 30-40千克 40千克以上
人数 3 11 4
(2)3<4<11
大多数队员的体重超过30千克。(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并且能够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2.(1) 12 9
(2) 3 4
(3)3000
【分析】(1)比较各个同学上学所用时间大小解答。
(2)分别数出步行时间超过40分钟以及步行时间少于20分钟的同学人数。
(3)将各个同学上按步行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再找出东东步行的时间。用步行速度乘步行时间,求出东东家离学校多少米。
【详解】(1)10<15<16<18<20<25<30<35<36<40<44<45,则12个同学中,每天上学途中步行时间最长的是12号同学,最短是9号同学。
(2)12个同学中,每天上学途中步行时间超过40分钟的一共有3人,少于20分钟的一共有4人。
(3)按步行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东东排在第3位。则东东步行时间是40分钟。
40×75=3000(米),则如果小学生步行速度大约每分钟75米,东东家离学校大约3000米。
【点睛】本题考查数据分析和整理,关键是将各个同学步行时间排序,再根据问题进行解答。
13.(1)表见详解
(2)140;37
(3)127
【分析】(1)根据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各段的标准,统计出各段人数,并把各段人数相加,检查合计人数是否为16人;
(2)从成绩记录表中找出成绩最好和最差的女生的成绩;
(3)排列出成绩最好的5名女生的成绩,找出第5名的成绩。
【详解】(1)三年级一班女生1分钟跳绳的成绩统计表
成绩个 合计 优秀及以上) 良好 及格 不及格(低于
人数 16 5 6 4 1
(2)140>135>131>128>127>122>121>117>111>109>105>98>86>78>37
所以,三年级一班女生中,1分钟跳绳个数最多的是140个,最少的是37个。
(3)140>135>131>128>127
第1名至第5名的成绩分别为:140、135、131、128、127,李小芳的成绩在这个班女生中排在第5名,所以她的成绩是127个。
14.(1) 11 7 6 2
(2) 22 53 31
(3) 30以下 26
【分析】(1)数出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
(2)根据所有教师年龄可知,最小是22岁,最大是53岁,再将这两个年龄相减求差;
(3)比较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人数大小解答。将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人数相加求和。
【详解】(1)
年龄/岁 30以下 30~39 40~50 50以上
人数 11 7 6 2
(2)53-22=31(岁),则教师中年龄最小的是22岁,最大的是53岁,他们相差31岁。
(3)11>7>6>2,11+7+6+2=26(名),教师年龄在30以下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前进小学一共有26名教师。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表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表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15.(1)400
(2)2
【分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最重的是大象,最轻的是猩猩,用大象的体重减猩猩的体重即可。
(2)几个250的和是500,那么就有几只老虎的体重同一头大象的体重相等。
【详解】(1)500>300>250>100
500-100=400(千克),这4种动物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相差400千克。
(2)250+250=500(千克),2只老虎的体重同一头大象的体重相等。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中数据,三位数比较大小,这4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都不相同,比较百位数字,百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
16.(1)164
(2)4
(3)8
【分析】(1)比较每人成绩大小解答。
(2)比较每人成绩大小,再数出成绩在145个以上的个数。
(3)用总人数减去跳绳比赛成绩在145个以上的人数解答。
【详解】(1)164>157>151>148>144>142>129>125>123>120>119>96
2分钟跳绳比赛成绩最好的是164个。
(2)跳绳比赛成绩在145个以上的有164个、157个、151个、148个,共4人。
(3)12-4=8(人)
成绩在145个以下的有8人。
【点睛】本题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找出需要的数据,再进行解答。
17.(1) 52 58 67
(2) 106 71
(3)三
(4)不要乱丢塑料瓶和易拉罐,把它们放进可回收垃圾箱。
【分析】(1)分别计算出每个小组回收塑料瓶与易拉罐的数量之和,即每个小组回收空瓶子的总数量。
(2)回收塑料瓶的总数量:(37+28+41)个;回收易拉罐的总数量:(15+30+26)个。
(3)根据(1)表格中的数据,数量最大的为回收空瓶子总数量最多的那个小组。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详解】(1)第一小组:37+15=52(个);第二小组:28+30=58(个);第三小组:41+26=67(个)
组别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总数量/个 52 58 67
(2)回收塑料瓶的总数量:37+28+41=106(个);回收易拉罐的总数量:15+30+26=71(个)
类别 塑料瓶 易拉罐
总数量/个 106 71
(3)52个<58个<67个
则三个小组中,回收空瓶子总数量最多的是第三小组。
(4)对于保护环境,我的建议是不要乱丢塑料瓶和易拉罐,把它们放进可回收垃圾箱。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并且能够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8.(1)
99
54
45
(2)
10
6
【分析】(1)根据题意,仔细观察表格的数据,需找出所有成绩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差值。
(2)统计成绩≥80分的人数作为晋级人数,总人数16减去晋级人数,即为淘汰人数,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观察所有成绩:
最高分:编号10的成绩为99分
最低分:编号3的成绩为54分
相差:99-54=45(分)
比赛中得分最高的是99分,最低的是54分,这两个成绩相差45分。
(2)统计成绩≥80分的编号: 1号97分、4号88分、6号91分、7号95分、9号80分、10号99分、13号82分、14号98分、15号84分、16号88分,共10人。
被淘汰人数:16-10=6(人)
预赛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同学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参加决赛的有10人,被淘汰的有6人。
19.(1) 99 56 43
(2) 11 5 1
【分析】(1)比较各个分数的大小,再用最高分减去最低分解答。
(2)分别求出达到优秀、良好、不及格的人数。
【详解】(1)99>98>97>96>95>92>91>90>89>88>87>86>79>74>61>56
99-56=43(分)
这次期末考试中,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56分,最高分比最低分高43分。
(2)如果成绩达到或超过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不及格,那么达到优秀的有11人、良好的有5人、不及格的有1人。
【点睛】本题考查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20.(1) 3 80 25 55
(2) 3 4
【分析】(1)在表格中找到小于30的数有几个,即可知道阅读时间小于30分钟的有几人,这些时间中最长的时间是80,最短的时间是25分钟,由此再用80减25即可。
(2)1小时=60分钟,阅读时间大于1小时,即阅读时间大于60分钟,再在表格中找到阅读时间大于60分钟的时间个数即可。将表格中的分钟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即可得出60分钟的排名。
【详解】(1)这20个同学中,阅读时间不足30分钟的有3个,阅读时间最长的是80钟,最短的是25分钟;
80-25=55(分钟),所以最长的比最短的多55分钟。
(2)这20个同学中,阅读大于1小时的有7号、14号、19号,共3人,7号80分钟,14号65分钟,19号70分钟,80>70>65>60,小林阅读60分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他排在第4个。
21.×
【分析】比较按组统计的人数与按性别统计的人数是否相等即可解答。
【详解】按组统计:
10+12+11+11
=22+22
=44(人)
按性别统计:25+20=45(人)
按组统计的全班人数和按性别统计的人数不相等。
故答案为:×
【点睛】统计标准不一样,但统计的人数是不变的,也就是应该相等。
22.√
【分析】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较多,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比如将全班身高可以按照身高在110 120厘米、121 130厘米、131 140厘米、141 150厘米和超过150厘米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身高范围的人数,再绘制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分析。
【详解】由分析得:
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根据我们平时统计数据的方法,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然后再汇总。
23.(1)5;4;6;7;4;4
(2)15;15
【分析】(1)根据原始数据下表。
朝上的数 1 2 3 4 5 6
次数 5 4 6 7 4 4
(2)把上面的数据重新分类得:
朝上的数 单数 双数
次数 15 15
观察表格可知:正方体六个面朝上的数,4出现的次数最多,正方体六个面朝上的数中,单数出现次数等于双数出现次数。
【详解】(1)
朝上的数 1 2 3 4 5 6
次数 5 4 6 7 4 4
(2)
朝上的数 单数 双数
次数 15 15
24.(1)2;3;5;8
(2)99分;66分
(3)18;90~99
【分析】(1)把测试成绩按分数段分类统计,填入对应的人数栏;
(2)比较这次数学测试成绩可得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
(3)通过计算统计表中各成绩段人数之和得出参加测试的女生人数,观察统计表可得90~99分数段的人数最多。
【详解】(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如下:
成绩 60~69 70~79 80~89 90~99
人数 2 3 5 8
(2)这次数学测试的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66分。
(3)2+3+5+8=18(人)
这次参加数学测试的女生共有18人,成绩在90~99分数段的人数最多。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5.(1)102;26
(2)1;3;6;10
(3)8
【分析】(1)仔细观察表格,找出1分钟打字个数最多和最少的即可解答;
(2)根据题目给出的获奖标准,数出每个奖项对应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即可;
(3)找出比小军成绩高的人数,从而确定小军的排名。
【详解】(1)1分钟打字成绩最好的是102个,最差的是26个。
(2)整理如下:
奖项 特等奖(100个及以上) 一等奖(80个~99个) 二等奖(60个~79个) 三等奖(60个以下)
人数 1 3 6 10
(3)小军(序号是7)打字的成绩是70个,比70大的数,分别是102、94、90、88、76、71、71这7个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他在这些同学中排第8。
26.(1)见详解
(2)1;4;3
(3)见详解
(4)四;少
(5)①在下半年出生的人数是17人。②在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数是4人。
【分析】(1)分别数出每个月份出生人数,填入统计表中。
(2)阅读统计表,可以看出4月和12月出生人数,用12月出生人数减去4月出生人数即可。
(3)1月、2月、3月出生人数相加即是第一季度出生人数;4月、5月、6月出生人数相加即是第二季度出生人数;7月、8月、9月出生人数相加即是第三季度出生人数;10月、11月、12月出生人数相加即是第四季度出生人数。第一季度出生人数加上第二季度出生人数即是上半年出生人数,第三季度出生人数加上第四季度出生人数即是下半年出生人数。
(4)阅读统计表,比较每个季度出生人数,再比较上半年出生人数和下半年出生人数。
(5)发现合理即可。
【详解】(1)
出生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人数 1 1 2 1 1 1 1 2 2 4 4 4 24
(2)4-1=3(人)
这24位同学中,在4月出生的有(1)人,在12月出生的有(4)人,相差(3)人。
(3)阅读统计表,比较每个季度出生人数,可以看出第几季度出生人数最多;比较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生人数,克看出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数 4 3 5 12
上半年 下半年
人数 7 17
(4)12>5>4>3,第四季度出生人数最多;
7<17,上半年出生人数比下半年出生人数少。
这24位同学中,在第(四)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在上半年出生的人数比在下半年出生的人数(少)(填“多”或“少”)。
(5)①在下半年出生的人数是17人。②在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数是4人。
(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7.(1) 7 9 6 2
(2) 24
(3)B
【分析】(1)分别数出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在45个及以上人数、39~44个人数、18~38个人数、17个及以下的人数,填入表格中。
(2)看统计表可知,这个班有24人,良好的有几人,就占全班人数的二十四分之几。
(3)小明的成绩排在男生第8名,他的成绩在39~44个这个成绩段。
【详解】(1)(1)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成绩/个 45及以上 17及以下
人数 ( 7 ) ( 9 ) ( 6 ) ( 2 )
(2)(2)三(1)班男生共(24)人,其中良好的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
(3)小明的成绩排在男生第8名,他的成绩在39~44个这个成绩段,是良好等级。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8.(1)1;8;7;3;3;2
(2)90-99;100
(3)9;7;6;2
【分析】(1)根据统计表的成绩统计出各个成绩段的人数,填入统计表中,完善统计表。
(2)将各个成绩段的人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此找出哪个分数段人数最多,哪个分数段人数最少。
(3)根据统计表的等级统计出各个等级的人数,填入统计表中,完善统计表。
【详解】(1)
成绩/分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人数 1 8 7 3 3 2
(2)8>7>3>2>1
90-99分数段人数最多,100分数段人数最少。
(3)
成绩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人数 9 7 6 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