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1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7 05:4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1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结合游乐场等具体情境,经历从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
认识“×”号、乘数、积,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能将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通过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会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简便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将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正确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准备
教具:PPT课件(游乐场情境图、教材第11页例1)、磁性教具(小飞机、小火车模型)。
学具:圆片、练习纸(用于摆一摆、写算式)。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呈现游乐场主题图,提问:“从图中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飞机有5架,每架坐3人;小火车有4节车厢,每节坐6人;过山车有7节车厢,每节坐2人。
引导提出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激发探究兴趣。
(二)新知探究
相同加数连加的认知
解决“小飞机里的人数”问题(教材第11页例1):
学生列式:3+3+3+3+3=15,说明“5个3相加”的意义。
同理解决“小火车” “过山车”问题,列出连加算式:
4个6相加:6+6+6+6=24;7个2相加:2+2+2+2+2+2+2=14。
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加数相同,引出“相同加数连加”的概念。
乘法算式的抽象与意义
对比思考:“20个2相加”写算式是否方便?引出乘法的简便性。
以“5个3相加”为例教学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3+3+3+3+3=15
乘法算式:3×5=15或5×3=15
认识乘号“×”,讲解读法“3乘5等于15”,明确乘数(3和5)、积(15)的名称及意义。
迁移应用:将“4个6相加” “7个2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6×4=24、2×7=14),说明乘数与相同加数、个数的对应关系。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既可用加法,也可用乘法,乘法计算更简便。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教材第12页“做一做”)
摆一摆:用圆片摆出“4个2” “3个4” “5个3”,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填一填:如“8个4相加”改写成4×8=32,强化“相同加数×个数”的对应关系。
变式练习(教材第14页“练一练”)
连一连:将连加算式与对应的乘法算式连线(如7+7+7=7×3)。
判断对错:如“8+8+5=8×5”(×),强调“相同加数连加”才能用乘法。
拓展练习
移多补少写乘法:通过调整三组圆圈数量相同,写出乘法算式(如PPT第116页例子:4×3=12)。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乘法算式各部分叫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总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是乘号,算式读作“几乘几等于几”。
(五)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写出3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如每盘苹果有5个,3盘共有多少个),记录并列式。
五、板书设计
2.1.1 乘法的初步认识
1. 相同加数连加:
例:5个3相加 3+3+3+3+3=15
2. 乘法算式:
3 × 5 = 15
↓ ↓ ↓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读作:3乘5等于15
3.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更简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