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能根据情境图列出乘加、乘减算式,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分析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灵活选择乘加或乘减方法解决非全同数组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具:PPT课件(情境图、练习题)、磁性教具(木马人物模型)。
学具:练习纸、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看图列式提问:
出示图片:3组气球,每组4个,提问:“怎么列乘法算式?用哪句口诀?”
预设回答:4×3=12,用“三四十二”。
再出示:3组苹果,每组3个,提问:“列式和口诀是什么?”
预设回答:3×3=9,用“三三得九”。
(二)新知探究
情境问题引导(例3):
出示旋转木马图:3组各3人,1组2人,提问:“从图中看到什么?怎么求一共多少人?”
预设回答:有3组3人,1组2人,需要算总人数。
乘加方法探究:
提问:“先算相同的3组,再加上不同的1组,怎么列式?”
预设回答:3×3+2,先算3×3=9,再加2得11人。
乘减方法探究:
提问:“假设4组都坐3人,再减去多算的1人,怎么列式?”
预设回答:3×4-1,先算3×4=12,减1得11人。
运算顺序总结:
提问:“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预设回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做一做第1题):
出示4盘水果,3盘各3个,1盘1个,提问:“怎么用乘加列式?”
预设回答:3×4+1=13。
再问:“假设5盘都是3个,怎么用乘减列式?”
预设回答:3×5-2=13。
变式练习(做一做第2题):
出示点子图:5行4列加4个,提问:“怎么转化为乘法计算?”
预设回答:4×5+4=24,看作6个4,即4×6=24。
解决问题(练一练第4题):
出示队列图:前3排每排4人,第1排5人,提问:“横看怎么列式?”
预设回答:4×3+5=17。
再问:“竖看右4列每列4人,第1列1人,怎么列式?”
预设回答:4×4+1=17。
(四)拓展提升
口诀灵活运用:
提问:“6×4-4可以看成几个4?怎么用口诀算?”
预设回答:5个4,四五二十,得20。
再问:“3×3+2×3是几个3?怎么算?”
预设回答:5个3,三五十五,得15。
(五)课堂小结
引导总结:
提问:“今天学的乘加乘减怎么算?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回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要根据图意选方法,灵活思考。
五、板书设计
2.2.3 乘加、乘减
例:3×3+2=11(人) 3×4-1=11(人)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六、教学反思
学生能掌握运算顺序,但部分人在选择乘加或乘减方法时存在困难,尤其对“假设全满再调整”的思路理解不深。后续需增加直观操作,如用学具摆一摆,帮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逻辑,加强对比练习以提升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