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五暑期阅读单】考点02 记事类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升五暑期阅读单】考点02 记事类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6 21: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四升五暑期阅读
考点02——记事类阅读
◎ 阅读方法:
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1、划分段落:
(1)整体分割法。读一篇记事的文章,我们要搞清楚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并依此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我们这要把事情一件件分割。
(2)提取中心法。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福的那部分内容,把这部分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法。
(3)标志分段法。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有的还有空行标志。
2、归纳段意:
(1)摘句法。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我们可以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借助法。借助段落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我们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联法。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我们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标题追溯法。对一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4、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叙事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或情感(包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采用这样的句式:本文记叙了……的事情(事迹、经过、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5、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
一般来说,记事类文章都是按照.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
①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时间的先后叙述。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
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展。
③插叙:主要是叙述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件事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6、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7、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采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等方法。
8、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 提优训练: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风筝
我童年的梦里,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
我们精心造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你看。此刻样子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长大了想当海军此刻,我的眼睛似乎已在那被线牵着的高高的帽檐下,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波浪的花纹……那个头亲是强强的,他想当飞行员都快想疯了。可现在的纸飞机却吃不住这个小胖子的体重,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一个昆虫学家。哟,那边张牙舞爪地飞来了一只大蜈蚣,这一定是调皮蛋小狗子的,这家伙,在地上欺负人不算,到天上还要逞霸道!于是我的水兵帽和强强的歼击机立即出击,唉,威力巨大的歼击机竞和一条蜈蚣同归于尽——缠在一起摔了下来。我心爱的水兵帽也牺牲了一根飘带,在空中失去平衡,摇摇摆摆地飞不稳了。
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大喜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兰兰和红红的,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个大竖琴,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子。但那不完全算他的本事,要是没有他那个会拉小提琴的舅舅帮助,这竖琴不掉下来摔碎才怪呢!不过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
最土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因为她直到现在还没有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她的头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尾巴似的长辫子,唉,丑死了!
在地面上,我们一边放线一边跑着。啊,每个人的童年也像是一个风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可千万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1)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1分)
(2)文中为我们描写了哪些风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些风筝中,最棒的要数根子的 ,最土的是 ,最
美的是 。(3分)
(4)“我”的理想是什么?所以“我”做了一个什么样的风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的理想是什么?读了本文之后你打算做一只什么样的风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9分)
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
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扰: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狗尾巴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照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忧虑:
流光溢彩: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分)
_______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_______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
_______;_______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_______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麦田里的_______也是会开花的。
(3)除了文中列举的几种草,你还知道哪些草会开花?写出几种。(2分)
(4)老校长为什么要对我们说“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而每一种花也是一种草”?(2分)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我是一只口罩,我的生命只有四个小时。
冬日的空气干燥而寒冷,一双温暖的、略略湿润的手将我轻轻捧起。我看见这双手的主人是一位温柔的女护士。她将我轻轻贴在了她的面庞上,我紧紧地拥抱着她的脸庞,温热的气息轻柔地打在我身上,我整个身子都暖和起来。
随着她的脚步,穿过隔离门,透过玻璃窗,我看见了被新冠肺炎折磨的病人在床上蜷(quán)缩着,许久不动,仿佛是沉睡了一般。气氛很冷,比这冬日的空气还要冷,化不开,吹不散。
我冷得打了个哆嗦,奋力抱紧女护士的脸,渴望获得暖意。可是,就那么猝 (cù)不及防的,一滴温热的液体滴落在我的身上,两滴、三滴……她哭了!我清晰地听到她说: “别怕□我们都在□加油□会好起来的□看着她的眼睛,我的心蓦(mò)然间暖了。
中午的时候,有人来看她。她高兴地跑了出去,却又突然止住了脚步。隔着一段不小的距离,站着一个男人,旁边一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白衣映入小姑娘眼眶的一瞬间,小姑娘欣喜地叫了出来:“妈妈!妈妈,好多天不见了,我好想你!”说着,她不受控制地想要跑过来,却被男人一把扛住。
起风了,凛 (lǐn)风刮着,很冷。我清楚地感觉到,她在不住地颤抖,她嘴唇轻启,又合上,再缓缓张开,千言万语凝结在嘴边,却无从说起。终于,她缓缓开口: “乖,妈妈也想你。妈妈在这儿打‘怪兽’ 呢,等战胜了病毒,妈妈就回去了。妈妈就这样远远地抱抱你吧,好不好 ”她缓缓张开了双臂,就隔着那么一段距离,远远地拥抱着小姑娘。孩子哭了,她也哭了,泪如雨下。
女护士缓缓转身,向医院走去。进门之前,她将我慢慢摘下,放进垃圾箱里,我又进入了最初时的那般黑暗、寒冷,恍惚间,我又看见了那一道耀眼夺目的光芒,源源不断地给我带来温暖。
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感觉到冷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猝不及防:
蓦然:
(2)给第四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这是对女护士的
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 。(4分)
(3)文章是“一只口罩”自述在四个小时里 的、 的和感受到的,其中两次写到女护士的哭,请用“ ”画出来,并概括两次哭的原因。(3分)
(4)“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感觉到冷了”是因为 ( )(2分)
A.我回到了箱子里。
B.女护士戴上了我,呵出的热气温暖了我。
C.灾难面前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的品质感动、温暖了我。
(5)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女护士”那样的“逆行者”,才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面对他们,你想说点什么 面对还未完全解除的疫情,你想怎么做 (2分)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9分)
一个男孩的座右铭
一个男孩生性怯懦,屡遭同伴们的嘲弄。男孩为此苦恼不已,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勇敢且受人尊重的人。
后来男孩应征入伍了,原以为新的环境会给他的境遇带来改观,但由于秉性使然,他再次沦为大家戏谑的对象。男孩对此非常苦恼。
一天,教官让新兵进行投掷训练。他突然把一枚手榴弹向着新兵掷过去。新兵们个个大惊失色,纷纷溃散。教官沉下脸来,气愤地说:“这只是一枚不会爆炸的手榴弹。我这样做是想测试一下你们的心理素质,看你们在突发事件前,能否保持镇定和勇敢——要知道,对一名军人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恰巧,那天男孩因病未能出练。第二天,当他出现时,教官暗示新兵们不要声张,然后故技重施,将手榴弹像昨天那样再次投掷。大家掩面窃笑,期待一场闹剧的上演。
同他们之前一样,男孩并不知道手榴弹不会爆炸。然而,在那一瞬,他却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瘦弱的身体把手榴弹压在自己身下,并伴以紧迫而短促的一声大吼:“快!快闪开!”
大家惊诧了,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男孩竟试图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战友们的生命。男孩在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果断勇敢征服了大家。
过了好久,男孩才明白过来,缓缓地从地上爬起来,羞臊地低下头,等待同伴们的奚落。然而,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无限崇敬和感激,化作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男孩哭了。这是他为平生头一次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而流泪。
从此以后,男孩渐渐从卑怯中走了出来,屡立军功,赢得了人们的无限崇敬。想及年少的际遇和今日的辉煌,已荣升为军官的男孩总是感慨万分地说:“忘掉自己,你就会变得勇敢;关怀别人,你就会赢得尊重!”
这句话成了男孩恪守不渝的座右铭。
(1)结合上下文说一说“故技重施”的意思:
。(1分)
(2)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2分)
①“如此厚重的礼遇”指的是 。
②男孩做了什么事让自己受到了这种礼遇
(3)通读全文,下面哪个词语不是形容男孩的 ( )(1分)
A.生性怯懦 B.苦恼不已 C.大惊失色 D.奋不顾身
(4)画“ ”的句子运用 描写来写男孩的表现,对比前一天其他人的反应,我感受到了他 的品质。(2分)
(5)作者把新兵们的表现写得简略,却对男孩的表现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为什么 (3分)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爱即是职责
去年的一天,我陪母亲去医院量血压。我们在急诊室旁的医疗室里刚坐下,就听见救护车鸣笛而来。急诊科的几位大夫小跑着迎上去,从车里抬下一个重症病人。他们把病人放在抢救室的病床上,主治大夫问清病人的情况后,一边吩咐其他大夫为病人量血压,输液,输氧,一边亲自用双手按压病人的胸部。
病人没有丝毫反应。病人家属焦急地盯着主治大夫,眼里充满哀求。主治大夫翻开病人的眼睑看了看,急忙拔掉病人嘴上的氧气罩,不顾病人满口黏液,俯下身去,用嘴对着病人的嘴开始人工呼吸。所有大夫都愣了,因为病人血压已降为零,心跳也已停止,没有生命体征,主治大夫完全可以对病人家属宣告病人死亡了。过了一会儿,主治大夫站起身,走到病人的家属面前,摇了摇头轻声说:“他走得很安详……准备后事吧。”
走出抢救室,一位实习生小心地问:“老师,那个人明明已经死了……你对一个死人做人工呼吸,岂不是徒劳无功吗 ”
那位主治大夫看了看实习生,严肃地说:“在我这儿,只有病人,没有死人。病人哪怕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那就去热爱每一个病人,每一个生命,这是医生最起码的职责。”
(1)根据短文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2)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分别描写了主治大夫的 (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从中我体会到了主治大夫 。 (2分)
(3)阅读下面的“材料链接”,结合短文完成练习。(5分)
材料链接:据报道,某市一位医生,在病人基本已无生命体征时并没有放弃,而是结合病人的情况和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科学判断,与医护人员一起为病人做了四个小时的心肺复苏,最终挽回了病人的生命。
①“材料链接”中医生的行为与短文中主治大夫的哪句话相照应 用“ ”在文
中画出来。(1分)
②“材料链接”中的医生和短文中的主治大夫都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分)
③请你写一两句赞美两位医生的话吧!(2分)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童年趣事
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都没有忘记,我一想起来
就大笑不止。
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去写一篇介绍学校风景的作文。可回到
家,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尽管苦思冥想,仍然下不了笔,那时的我可从来就没有
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呀,该怎么办呢?
我正苦(脑 恼)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李白斗酒诗百篇。于是,
我灵机一动,想: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就可以写出许多首诗来,可谓诗兴大发:要是
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说干就干,幼稚的我当时还满怀信心地以为自己掌握了写文章的诀窍呢。我来到酒
柜前,抓起一瓶白酒就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哇,好辣呀!”我不禁叫起来,可为了写
出好文章,我只好迫不得已强撑着咽下去,嘴里不时念叨着:“良药苦口,良药苦口。”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满足地回到房间,可才刚进门,我便感到两腿发软双眼模糊,
转眼便是一片(膝 漆)黑——我睡着了。
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了。我躺在床上,妈妈正照料着我,她对今天的事一脸疑惑,
忙(徇 询)问我,我这才想起傍晚的事,发现自己脑子里仍是空白一片,我顿时失望透
顶,再不相信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了。我把傍晚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
可妈妈并没有大笑不止,而是(严肃 严谨)地对我说:“写文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对事
物的观察。”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写作的诀窍就是积累和观察呀。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2分)
(2)补充词语。(2分)
( )( )透顶 原原( )( )
( )笑( )止 迫( )得( )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7分)
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①这是一句( )。(1分)
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 感叹句
②将上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2分)
③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想?(2分)
④你认为文中写的童年趣事有“趣”在哪儿呢?(2分)
(4)文中的“我”明白了什么?(2分)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认真地对妈妈说:
“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拿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大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上走出来,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对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量力而为:
自卑:
(2)小男孩把捐款当作“功课”,他希望把这一门“功课”做好,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为什么?(3分)
(3)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你赞同妈妈的话吗?为什么?(4分)
(4)学校举行捐款献爱心活动,你认为是多捐好呢,还是不在于多少,只要尽力就行呢?谈谈你的看法。(2分)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分)
登山
我十岁开始登山。我登上的第一座山峰叫泽恩阿尔施托克,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它
的脚下。在山顶,我头一回看到高山的惊险和美丽。
①深壑,比比皆是的冰和雪水,绿玻璃般的冰川,丑怪的冰碛,高踞这一切之上的是高而圆、其状如钟的天空。
②一个人被夹在高山和湖泊之间,又被近处的山峦团团围住,并在这狭小的田地里生活了十年,那么,这一天他是万万不会遗忘的。在这一天里,他第一次头顶宏大寥廓的天宇,面对无垠的视野。
③在上山途中,我已经惊讶不已发发现,我在山下早已熟悉的崖坡峭壁竟是如此硕大无比。如今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突然看到这寥廓渗入我的心里,世界竟是如此宏大!
④我们的整个村落,远在谷底,迷迷蒙蒙,只剩下一个小光斑。从谷底望去以为是紧密相邻的山峰,原来彼此相距许多小时的路程。
⑤我开始预感到,我仅仅眯缝着眼看到了一线天地,还没有把世界看个真切,并且山外有山,或挺立,或倾倒,这可能有大事正在发生,而有关的信息从未传到我们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山镇里来过。同时,我心中有什么像指南针一样的在颤动,以一股不自觉的力量拼命指向那辽阔的远方。如今,当我看到浮云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时,我才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
(1)文中第一段“一个人”与“他”指的是 。(2分)
(2)带序号的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真实景物?哪些是作者产生的联想?请把句子序号写在下面。(2分)
真实景物: 。
联想: 。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2分)
(4)你有过登山的感受吗?登上山巅,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请把它写下来吧。(2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攒钱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
领口卷(juǎn juàn)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dǎo dào)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口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zǎn cuán)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妈妈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妈妈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搂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3分)
(2)“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2分)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4)对“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长大的,这是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弄明白的问题。
B.这里的“长大”指的是心灵的成长。“我”真正懂得了关心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爱。
(5)除了“攒钱”,请你根据文章中心再拟一个标题。(2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我”说呢?(2分)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粽子情结
①每当布谷鸟站在枝头(欢快 轻快)地歌唱时,我们便开始在外婆的组织下进行一
项快乐的劳动——采芦苇叶。
②每年的端午节,是住在吴滩的外婆的大忙时节。
③端午节的前一天上午,她就开始煮粽叶、淘糯米、切成肉、剥蚕豆、买葡萄干、
拣蜜枣。午饭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外婆包的粽子特别漂亮,每一
个都是那样的清秀,就像她那灵巧的双手。
④天刚上黑影儿,她便抱回早已准备好的柴火,把粽子放入大锅里煮,彻夜地煮。
她也彻夜不眠,守在旁边,不断往火堆里添柴,不断往大锅里加水。
垂在耳边的花白的鬓发,被汗湿透,火光一照,亮晶晶的。
⑤而那一刻,锅里的粽子,在地眼里,不是食物,而是一个个“艺术品”。她脸上那
股(专心 专注)而执着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在地头守望的农人。
⑥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我们从逐渐浓郁的粽子香味中醒来,而粽子还在锅里翻滚着。
⑦外婆用湿毛巾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惫一股脑儿地(洗 抹)去后,继续着她的守望。
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晾,然后平均
地分成几份,搁进竹篮里,外婆整天整夜的劳动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提着沉甸甸的
粽子回家,一路上,我们就成了最骄傲的“天鹅”,而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也就丝丝缕缕
地洒满了乡间的小路。
⑧外婆的粽子有一种独特之处:糯米粒粒分明,(绝 决)不粘口,食毕,余香犹存,
回味悠长。别人学她,总学不成,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从不浸水,煮它一整夜,
让它自然熟、自然香。”
⑨其实,外婆粽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别人都没有她的两项特殊“材料”:耐心和爱心。
(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词。(2分)
(2)默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2分)
( )→( )→分粽子
(3)短文第③~⑦自然段是按照 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依次写
下来。(2分)
(4)文中有两句话写了外婆粽子的特点,请你用“ ”画出来。(2分)
(5)下面句子中的“逐渐”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我们从逐渐浓郁的粽子香味中醒来,而粽子还在锅里翻滚着。
(6)“情结”指深藏在心底的感情。下列对题目及全文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填序
号)(2分)
A.写了端午节前“我”在外婆家的所见,表达了“我”对外婆包的粽子的喜爱。
B.把别人的粽子和外婆的粽子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外婆包粽子技艺的赞美。
C.通过粽子表现外婆对“我们”的爱,表达了“我”对外婆的怀念。
参考答案
1、(1)C
(2)风筝是翅膀啊!
(3)根子的 芳芳的 小薇薇的
(4)有理想就要紧紧把握。(意思对即可)
(5)示例: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音乐家,所以我做的风筝要设计各种各样的音符。
2、(1)忧愁,担心。本文指山里的孩子担心作文赛不过城里的孩子。 流动的光彩,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本文指鲜花色彩鲜艳明丽。
(2)蒲公英 金黄金黄 小绒球 狗尾草 绿穗穗 荠荠草 洁白洁白 露珠
(3)马齿苋开黄色或者粉红色的花,地丁草开蓝紫色的花,苍耳开白色的小花。
(4)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城里的孩子,不要自卑,要充满自信。
3、(1)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猛然,不经心地。
(2):“,。!”语言女护士的坚强勇敢,对战胜病毒充满自信
(3)看到听到可是,就那么猝不及防的,一滴温热的液体滴落在我的身上,两滴、三滴……她哭了!孩子哭了,她也哭了,泪如雨下。看到被新冠肺炎折磨的病人如此痛苦想念女儿,因不能陪伴女儿而伤心
(4)C
(5)面对“逆行者”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加油等即可。正确的面对疫情,做法合理即可。
4、(1)老花招、老手法重新施展一次。文中指教官再次投掷手榴弹。
(2)同伴们给他以热烈的掌声
男孩试图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战友们的生命。
(3)C
(4)动作 语言 舍身救人、勇敢无私
(5)示例:这样写好。这样具体描写男孩的动作和语言,更突出了男孩的无私无畏、果断勇敢。
5、(1)询问病情后实施抢救 为病人做人工呼吸 动作
(2)动作 语言 对病人的尊重和高尚的医德
(3)病人哪怕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他们都具有对工作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善良仁爱的精神品质。
你们心怀大爱,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你们是人间的天使
6、(1)划去的字词:脑 膝 徇 严谨
(2)失望透顶 原原本本 大笑不止 迫不得已
(3)①C
②要是我也喝醉了,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③因为“我”小时候听妈妈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一喝醉了酒能写出许多首诗,所以想向李白学习。
④作者模拟李白,结果文章没写成还大醉一场。
(4)写作的诀窍是积累和观察。
7、(1)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做事或出力。 自己感觉不如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
(2)他这样想不对。捐款本身是一种善意之举,捐多捐少都是心意,不像做功课那样
要做到最好,应量力而行。
(3)因为小男孩的家庭并不富有,捐出5块钱已经可以代表自己的心意了。我赞同妈
妈的话,对于捐款这样的事,只要尽了力,有一份爱心在,就是可贵的,并不由捐款的
多少而定。
(4)尽力就行,捐的意义应在于此。
8、(1)“我”
(2)①④;②③⑤
(3)山外有山,我有闭塞的山镇里渴望走出大山,把世界看个真切。
(4)当我登上山顶,往下看去,视野相当开阔,看到了许多平常所没有看到过的美丽
景色,登山过程中种种艰难在此时都显得无足轻重了。我觉得登山就像人生,不拼搏永远也无法看到成功后的美丽风景。
9、(1)juàn dào cuán
(2)“渴望”指为妈妈买一件衬衫的迫切愿望;“忍耐”指忍受饥饿的煎熬。
(3)短文记叙了“我”攒钱为妈妈买衬衫的事。
(4)B
(5)我长大了
(6)示例:你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知道用行动回报母爱,我要向你学习。
10、(1)欢快 专注 抹 绝
(2)包粽子 煮粽子
(3)时间 端午节的前一天 上午、天刚上黑影儿、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4)外婆包的粽子特别漂亮,每一个都是那样的清秀,就像她那灵巧的双手。外婆的
粽子有一种独特之处:糯米粒粒分明,绝不粘口,食毕,余香犹存,回味悠长。
(5)不能。“逐渐”说明粽子浓郁的香味是慢慢地散发出来的,如果去掉,就表示粽
子浓郁的香味是一下子散发出来的,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6)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