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07:09:27

文档简介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4-2025学年(下)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班级准备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演讲比赛,你所在的小组搜集了一些资料,请你
完善。
1.下面这段文字是小明演讲稿中的一段,里面有一些词句他拿不准,请你判断。(6分)
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视为一种至高追求。在本学期的语文之旅中,我们领略
了黄土高原上安塞腰鼓的刚健雄浑,那气势磅礴的鼓点令人震han()不已;探寻到秋
天,田间地头的昆虫Xa0()声爱迹的自然奥秘,聆听过黄河水在壶口瀑布驰骋而下的壮
烈声响:更沉醉于勃朗峰虽路途颠簸却风景如画的奇妙旅程,那变幻无穷的景致令我们心向
往之。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让我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尽情去探索和开启
属于自已的人生之旅。
(1)根据语境,写出下列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震han()
Xa0()声匿迹
(2)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驰骋
颠簸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2.小语想在演讲稿中融入一些经典诗词,请你将空缺的古诗词名句补充完整。(8分)
古代先贤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成
为其人生追求的生动见证。孟浩然巧用比喻,“①一,②一”(《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含蓄地表达了自已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杜甫在秋雨屋漏的困境中推己及人,
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下寒士的处境,发出了“③一,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呼声;白居易通过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个“⑤,
⑥”(《卖炭翁》)的卖炭翁形
象,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⑦—一,⑧—”(《卜算
子·咏梅》)陆游以梅花自比,表达自已虽历经磨难,却始终保持清白的操守和高洁的品格,
3.下面是小文的演讲结尾,请你从语气、语调、重音、动作中任选两个方面为他进行演讲技
巧设计,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演讲结尾】“让我们以书为舟,以路为帆,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4.小组成员为这次演讲比赛设计了两幅海报,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
明理由.(4分)

典路
读万卷书
方里路
图一
图二
5.在本次演讲比赛中,经过多轮角逐,最终你走上了领奖台。请你发表一段获奖感言,你会

(60字左右)(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小题。(共16分)
剑门一日
①昨天,下了一天的雪。今早起来,雪住了,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冷风呼呼地吹。
②从我们落脚的剑阁汉阳场到剑门关,还有三十多里没有车辆代步的山路。走在川陕公
路通向剑门关的路上,远望云烟缭绕的剑门群峰,逶迤朝北,首尾不见,东西绵亘二百三十
余里。那著名的七十二峰,壁立千仞,森若剑戟,直指蓝天。此时,它就在我们前面,令人
心驰神往。
③继续前行,有依稀的旧道蜿蜒曲折,时而与公路并行,时而穿插其间。旧道铺砌的青
石板,苔痕累累;两旁栽种的古柏,高拂云天,大可合抱。纵然是在炎夏六月,走在这旧道
上,也十分凉爽惬意。因此,旧道在清代曾被称作“翠云廊”。其实,从旧道宽可跑马、树
可系马的设计来推想,这旧道说不定就是沟通川陕两省、联结中原和巴蜀的古代驿道。想当
初,陆放翁正是吟诵着“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句,打这条古道,自省外
入蜀上任的!历史的车轮飞速旋转,把千百个春秋抛给了过去。如今,那些青苍古柏,仍像
威武的士兵一样,忠于职责,一排排,一行行,守卫在古道两爱,欢迎我们这些徒步跋莎、
慕名而至的游客。草木有情,不知该作何感想哩!
④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剑门关。“关”的状貌虽已不存,遗址却尚可辨认。剑门诸峰
中,有两条小溪流出:一名大剑溪,一名小剑溪。川陕公路即傍剑溪而迁回起伏,穿过左为
青城山、右为营盘嘴的两峰夹峙的关口,伸向远方,这关口就是著名的“剑门关”,附近那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八下期末参考答案
1.(1)撼;销(2分)
chěng;bǒ(2分)
(3)将“探索”和“开启”调换位置(2分)
2.①欲济无舟楫 ②端居耻圣明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满面尘灰烟火色 ⑥两鬓苍苍十指黑 ⑦零落成泥碾作尘 ⑧只有香如故
(每句1分,共8分)
3.示例:
语气:昂扬热烈,充满号召力。昂扬的语气能传递积极的情绪,激发听众的共鸣。
语调:“让我们以书为舟,以路为帆”语调稍低,“奔赴更广阔的天地!”语调升高,形成情感高潮。语调逐渐升高,在结尾释放力量,增强感染力。
重音:重读“更广阔”,强调目标的远大与美好,体现出对未来的憧憬。
动作:手臂向斜上方伸展,手掌打开,目光随之望向远方。让抽象的号召变得具体可感,同时展现演讲者的自信与活力。
(每个方面设计1分,理由1分,共4分;如有其他设计,符合语境、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4.图一:此海报将书本设计成道路的形态,人物在书页铺就的道路上奔跑,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个主题巧妙融合(2分);人物呈现奔跑姿态,充满活力与动感,传达出积极进取的精神(1分);画面左侧竖排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繁体字样,独具美感,新颖别致,清晰明确地点出主题,使人一目了然(1分)。
图二:此海报将人物以书本堆叠的形态呈现,人物在阔步前行,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两个主题巧妙融合(2分);道路延伸向远方,搭配浮空岛、飞鸟等元素,营造奇幻的氛围,寓意读书行路能开启奇妙的人生探索旅程(1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字样清晰醒目,与画面主体契合,使人能快速理解海报主题(1分)。
5.示例:大家好,很荣幸能够获奖,感谢评委老师的认可。在这次比赛中,我收获颇丰。未来我会继续在书与行中探索,也愿大家在书与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2分,符合语境即可给分)
6.①心驰神往、惬意;②初至剑门关;③疑窦;④雄伟壮丽、参差巍峨的剑门群峰
(每空1分,共4分)
7.(1)比喻,将古柏比作“威武的士兵”,通过军事意象凸显古柏挺拔整齐的形态,表明其庄严感与责任感。(2分)
(2)触觉,以山风触碰到身上如同割肤,写出了山风的凛冽与刺骨,反衬环境之险峻。(2分)
8.作者想象当年在战乱烽火中兵家血刃相争、进犯者因雄关险峻而败退的画面(1分),表现了剑门雄关的险峻与大气厚重(1分),表达了作者对雄关的赞叹(1分),也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1分)。
9.(1)欣赏了剑门雄奇胜景:见到了剑门群峰“笔陡如壁、参差巍峨”雄伟壮丽之景,真切感受“剑门天下雄”。
(2)体悟到历史文化厚重:想象三国时期剑门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战争场景,深刻理解其 “大气和厚重”。
(3)领悟了人生哲理:悟出“换一个方向,走出迷途、得见胜景”的哲理。
(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A(2分)
11.第①段以疑问句开篇,引出“大脑是否受食物影响”的话题;第②段先介绍早期观点,因血脑屏障的存在,人们认为食物难以影响大脑;第③段通过阐述神经递质生成与营养素的关系,说明食物分解的营养素会影响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大脑信息传递,最终得出“大脑深受食物影响”的结论。(①②段分析各1分,第③段分析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文本一主要说明“大脑功能受食物的影响”,牛奶不能助眠仅为其中一个例子,所以略写;文本二主要说明“牛奶助眠效果不佳”,所以详细分析牛奶中色氨酸含量低,睡前喝牛奶有起夜和龋齿等风险。(每点2分,共4分)
13.D(2分)
14.(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分)
15.(1)“具言”二字便概括了渔人向桃花源人讲述外界情形的过程;“皆叹惋”只三个字,但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此句语言简洁但意蕴丰富。(3分)
(2)“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的经历和见到的种种,仅以“如此”二字代指,言简意丰。(3分)
16.甲文通过描写桃花林和桃花源的美景,表达了对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的向往,隐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2分)乙文侧重于描绘桃源景色的奇异和自然之美,体现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欣赏和游历的愉悦之情。(2分)
17.B(颔联以“同是宦游人”共情,减轻友人的孤独感,基调并非“悲戚”,而是豁达)
(2分)
18.文案:我们的友情就像5G信号——永不掉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分)
设计意图:用“5G信号”比喻超越距离的友情,融入现代科技元素;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歌颂友情的千古名句,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可以超越空间距离的哲理(1分)
19.我将《经典常谈》归纳为“导”字。在内容上,它从《说文解字》到历代诗文,系统梳理经典脉络,为读者指引方向。例如在讲解《诗经》时,不仅介绍其“风、雅、颂”的分类,还通过解析《关雎》《蒹葭》等名篇,引导读者理解诗歌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全书通过生动的阐释与串联,帮助我们推开国学大门,起到了极佳的“导览”作用,是我们亲近经典、理解传统文化的优质向导。
我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归纳为“韧”字。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即使身负重伤也毫不退缩;修筑铁路时,他在严寒、饥饿与疾病的多重打击下,依然坚守岗位;后期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仍以顽强的毅力通过写作重燃生命希望。保尔的经历启示我们:面对重重困难,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如同千锤百炼的钢铁,才能展现“韧”的生命底色与永恒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