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抽测试卷
八年级 语文
(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第1~2题。(5分)
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入溶出;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 (摇撼/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 (仰视/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 (仰视/俯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 (风云变幻/千姿万态),令人眼花liáo乱。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停住、散去了。
(节选自徐迟《黄山记》)
1.请给选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翩然( ) 眼花liáo乱( )
2.请根据语境,在选段括号内分别选出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对应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摇撼 仰视 俯视 风云变幻 B.震撼 俯视 仰视 风云变幻
C.摇撼 俯视 仰视 千姿万态 D.震撼 仰视 俯视 千姿万态
下面是华华摘抄的纪录片《话说长江》第1集《源远流长》解说词片段。
长江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几千万年是何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啊!正是这有着悠久而漫长历史的长江,与古老的黄河一起,共同孕育了我们文明的祖国。
(A)长江,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出千峡、纳万川,汇集成波涛滚滚,横贯中华大地,万千姿态、雄伟壮观。(B)您滔滔东去的江水,浇灌着神州华夏;甘甜纯美的乳汁,养育着炎黄子孙。赫赫功绩,无比辉煌!(C)在您的两岸,有着数不尽的绮丽风光,江山如画!在您的两岸,有讲不完的历史陈迹,传说神话!古往今来,有多少著名的诗人,为您的魅力,巡游名胜、昂首歌唱啊!(D)数千年间,有多少杰出的文豪,为您的风姿,写出了优美的篇章!
长江,您硕大无比,即使是在遥远的太空,也能清晰地见到您雄伟矫健、跳跃奔腾、永往直前的身影。
啊!长江,您是东方的巨龙,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您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3.华华因一时大意,在ABCD四处画线语句中某处漏掉了一个词语,导致其所在语句成分残缺。他漏掉的词语是在( )句。(3分)
班级开展“书香,伴我成长”的演讲竞赛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4~5题。(7分)
材料一
下面是玲玲设计的演讲稿评价量表:
评价角度 评价细则
演讲对象 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演讲思路 明确表达观点,把思路展现出来,尤其要注意用提示性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将其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演讲语言 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应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精心选用词语和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有意识锤炼金句,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
开头结语 注意写好开头,吸引听众的关注。可以从问候或感谢语开始,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可以由演讲的缘起、现场的氛围等引入正题;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精心设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可以重申观点,加深印象;也可以提出号召,鼓舞人心;还可以幽默调侃,逗大家一笑。
材料二
以下是芳芳的演讲稿《书香伴我成长》节选文字: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学习和生活中,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经常吮吸着它那知识的甘霖,用它来充实我的闲暇时光。伴随着书香,我在这片天地中成长。
在书中,我和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取得真经;我被刘备的求贤若渴所感动;被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所折服;被关羽的忠义所感动。在书中,我见证了霍金的身残志坚,不屈不挠;见证了爱迪生的坚持不懈;见证了钱学森的赤子之心。在书中,我领略了泰山的巍峨雄壮;领略了黄河的波涛汹涌;我又欣赏到了漓江的风景如画;欣赏到了黄山的奇异秀美。在书中,我体会了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凄悲;体会了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我们在人生彷徨时的一盏明灯,他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书,是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与我们并肩作战的良师益友,他与我们同甘共苦;书,是我们在苦闷、烦躁时的一缕清风,他为我们抚平伤疤、洗尽躁动、扫除阴霾。
亲爱的同学们,让阅读丰盈我们的生活,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4.以下是结合材料一四个角度对材料二中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请你选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演讲稿的主题、内容及语言风格主要是针对同学们的,做到了“心中有观众”。
B.演讲稿观点明确,列举了读书收获的事例,具体阐明了“书香伴我成长”的主题。
C.演讲稿从演讲现场氛围的描述引入正题,又以提出号召设计结语,结构完整。
D.演讲稿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使之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充实。
5.在演讲竞赛活动过程中的互动环节,主持人请你即席讲话,说说感受。你会说:“
。”(4分)
6.诗句整理。请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分)
(1)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孤鸿”抒写了自己高洁志趣的语句是“ , ”。
(2)《虽有嘉肴》中“ , ”揭示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道理。
(3)人生虽然常有“ ,道阻且长”(《诗经·蒹葭》)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但习近平总书记也说“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不容忽视的笔石
李丙霞
笔石,乍看这个名字,也许有人会想,是不是与笔有关系呢?实际上,笔石的命名确实与笔有关。
笔石指笔石动物的化石。①在漫长的地质变化中,笔石动物被压扁成了薄膜,很像铅笔在岩石层面上书写或者涂鸦的痕迹,而且笔石的形状也类似西方的羽毛笔,因此得名。
笔石动物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笔石动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类群体动物,始于五亿年前的中寒武世,在奥陶纪及志留纪最繁盛,泥盆纪晚期开始衰退,到了三亿年前的早石炭世,笔石动物就销声匿迹了。很遗憾,今天的人们无法见到它们鲜活的身影了。但是,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人们,它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并留下了各种记录,那就是化石,它们用化石来展现它们曾经的存在,给人们一种神秘感。
笔石动物长什么样呢?笔石动物的身体由胎管和胞管组成,胎管是一个圆锥体,为笔石虫从卵孵出时的原始房室,然后从胎管芽生出胞管,作为笔石虫的住室,并发育成群体,保存成化石的—般是胞管的几丁质外壳。我们所看到的笔石是笔石虫体所分泌的骨骼,被称为笔石体。笔石体一般长几厘米或几十厘米,已知最大的笔石体长达1.45米。
其实,笔石动物本身是立体的,它们有着有机质组成的软体和硬体。由于笔石动物早已灭绝,其软体部分已经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分解殆尽,而硬体部分得以保存下来。笔石动物死亡以后,在特定的条件下,被埋藏在沉积物里,压扁后留下的痕迹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笔石的样貌。
古生物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除了被压扁成薄膜保存,笔石可能还有其他两种常见的保存方式——黄铁矿化半立体保存和三维立体孤立保存,这两种方式能够将笔石的结构更为完整地保存下来,让古生物学家对笔石动物进行更准确的研究。
笔石动物是怎么生活的呢?根据化石保存的状态、共生动物的类别以及笔石动物自身的骨骼构造,科学家推测笔石动物有两种生活方式,一部分笔石动物在海底底栖固着生活,固着种类由一根细长的茎连接到海藻或者礁岩上,茎末端有根状结构,可以抓牢这些附着物;另一部分笔石动物漂浮生活,漂浮种类会聚生在充满气体的浮胞上,像现存的僧帽水母一样,浮在海面。漂浮生活的笔石动物仅与极少的浮游生物伴生,在一些特定的环境里只有漂浮的笔石动物而没有其他生物。
笔石动物的家族成员多吗?笔石动物种类多样,最早登场的是树形笔石目,之后管形笔石目、腔笔石目、茎笔石目、甲壳笔石目、正笔石目相继出现。笔石动物群在我国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笔石动物从寒武纪就出现了,经历了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一直到石炭纪灭绝。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很多笔石动物群的记录,特别是奥陶纪和志留纪,数量尤为庞大,在我国华南地区至少有十几个笔石动物群,如贵州遵义、乌当等地区的中奥陶系湄潭组笔石动物群,不但种类特别多,而且很有特点。
笔石有什么作用呢?不要小瞧了这小小的笔石,在穿越几亿年后,它们已经成了人类的好帮手。
首先,笔石是判断地层年代的黄金卡尺。在古生物学家对笔石动物的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笔石动物的演化过程。古生物学家发现,笔石动物的演化速度很快,这是非常少见的。②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细菌,几亿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笔石动物却相反,它的演化速度特别快。尤其是在奥陶纪和志留纪,每隔几十万年就会产生一大批新种。也正因如此,笔石可以被当作判断地层年代的依据。用笔石来判定地层年代是非常精确的,尤其是对于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地层,其精确度远远高于同位素定年。目前国际上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地层划分,主要就是靠笔石。
其次,笔石可以用来判断其所在年代的地质环境。前文中提到,笔石动物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固着在海底,一种是漂浮在海面。固着在海底的底栖笔石动物一般会生活在浅水环境里,因为它多少需要一些氧气,水太深就无法生存。而在海面浮游的笔石动物可以在更加开阔的海水里生活,甚至可以在深水环境中生存。借助笔石动物的这种生存特性,古生物学家就可以判断其所在年代的古环境。如今,这种鉴定可以做到非常精细,可以依据笔石动物的类型将海水划分成五六个深度带,每个深度带中都有笔石动物的特定组合。
再次,笔石在能源资源勘探上也可以一展身手。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开采页岩气不但需要高端的钻井技术,而且需要精准的黑色页岩地层层位标定,其中生物地层标定是钻井现场最快速和精准的方法,可以直接指导打钻至精准的页岩气层位。笔石通常保存于黑色页岩中,在砂岩、灰岩中偶尔也有保存。我国最主要的页岩气资源正好处在含笔石的地层中,这是我国页岩气资源的一大特点。在我国的涪陵页岩气示范区,页岩气所在的层位就是奥陶纪晚期到志留纪早期,这一段时期的黑色页岩里含有大量的笔石。
小小笔石在判断地层年代、地质环境和国家能源资源勘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容我们忽视。然而,历经两亿多年,笔石动物最终还是灭绝了,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对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生物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7.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请将其补充完整。(3分)
笔石的得名笔石的得名笔石的得名笔石的得名
笔石的生活年代笔石的生活年代笔石的生活年代笔石的生活年代
笔 石笔 石笔 石笔 石①①①①
③ 的说明顺序③ 的说明顺序③ 的说明顺序③ 的说明顺序
笔石的生活方式笔石的生活方式笔石的生活方式笔石的生活方式
判断地层年代判断地层年代判断地层年代判断地层年代笔石的种类笔石的种类笔石的种类笔石的种类
判断地质环境判断地质环境判断地质环境判断地质环境笔石的作用笔石的作用笔石的作用笔石的作用
②②②②
8.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今天看到的笔石样貌就是笔石动物有机质组成软体和硬体压扁后留下的痕迹。
B.为了说明语言的简洁,“笔石体一般长几厘米或几十厘米”中的“一般”可以去掉。
C.本文对笔石三个方面作用的说明运用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
D.本文除了说明笔石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外,还警示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9.下面①②两小题,请任选一个小题作答。依据提示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①在漫长的地质变化中,笔石动物被压扁成了薄膜,很像铅笔在岩石层面上书写或者涂鸦的痕迹,而且笔石的形状也类似西方的羽毛笔,因此得名。(请从说明文语言角度分析该语句表达效果。)
②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细菌,几亿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笔石动物却相反,它的演化速度特别快。尤其是在奥陶纪和志留纪,每隔几十万年就会产生一大批新种。(请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该语句表达效果。)
我选第( )小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①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②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二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故乡的元宵晚上各家屋里的灯都会点起来,营造出明亮温柔的氛围,以示吉祥。
B.文中对走马灯、兔子灯的描述及“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的细节描写让人有如见此物、如临其境的感觉。
C.文章开头“故乡的元宵节是并不热闹的”对后文描述看走马灯、围屏及放花等内容起了欲扬先抑的作用。
D.文章末尾语句“年,就这样过去了”既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也隐含着作者薄薄的凄凉。
11.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①处画线语句。(3分)
语句: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12.有人说:文中第②处画横线语句“一天快过去了”可以去掉。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13.下面两段文字都有对声音的描述,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甲】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乙】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节选自鲁迅《社戏》)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4题。(4分)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
14.同样写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那么本首诗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15~18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至白马江,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天。山南即避秦处。上桃花溪百步,从间道出后岭,玄武宫其巅。……趋而出,见道傍古松,偃蹇①有异态,为了却行②。又数折,得桃花观,从左腋道入,竹路幽绝。……观周遭,皆层峰,淡冶入绘。观前为驰道③,车尘马足,略无歇时。截驰道而南,入桃花洞,无所有,惟石磴④百级,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节选自袁宏道《游桃花源记》)
【注释】①偃蹇(yǎn jiǎn):形容树木繁盛、曲展、高耸的样子。②却行:倒退而行。③驰道:指供车辆通行的大道。④石磴:石级,石台阶。
15.结合卡片资料包,依次选出下面三个文言语句中加点“绝”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资料包】“绝”字义项:①断,断绝;②停止,消失;③隔绝的;④到极点的;⑤很,极【资料包】“绝”字义项:①断,断绝;②停止,消失;③隔绝的;④到极点的;⑤很,极【资料包】“绝”字义项:①断,断绝;②停止,消失;③隔绝的;④到极点的;⑤很,极【资料包】“绝”字义项:①断,断绝;②停止,消失;③隔绝的;④到极点的;⑤很,极语句:(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竹路幽绝(3)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A.①④⑤ B.③①④ C.③④⑤ D.②①④
16.请将乙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17.假如你准备到甲文所描述的桃花源去旅游,那你最想去感受的是什么呢?并请结合甲文内容说明理由。(4分)
18.乙文作者简单地描述了人们游桃花源的情景“观前为驰道,车尘马足,略无歇时”。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9.晶晶学习完《<诗经>二首》后,想进一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于是阅读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下面是他的阅读任务单,请你帮他根据阅读目的与内容完成阅读批注。(4分)
教材篇目 《诗经·关雎》
阅读《经典常谈》篇目 《<诗经>第四》
篇目所属类别 汉字( )经(√) 史( ) 子( ) 集( )
阅读目的 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阅读内容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汉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阅读批注
20.请你认真阅读下段文字,结合名著内容,说说该段文字描述保尔琴声变化的目的是什么。(4分)
保尔非常喜欢他的手风琴。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夜晚,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保尔家旁边的木料堆上说笑弹唱。那一次,保尔为他们献上了精彩的演奏。他那灵活的手指刚触着键盘,便自上而下地迅速飞舞起来。低音一声鸣响,随即奏出欢快的旋律。但现在他的演奏跟以前不同了。没有浮躁而飘忽的曲调,没有狂放不羁的音调,也没有曾经使他闻名全城的那种令人如醉如狂的奔放旋律。如今,他的琴声沉稳流畅,它依然有力量,但是比过去深沉多了。这新鲜的音调使母亲感到十分惊讶。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三章)
三、写作(50分)
以下是《故事里的事》歌词一部分,请你认真品读,按要求作文。
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 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 / 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源自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片尾曲)
根据歌词,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等。2025年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抽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20分)
1.Piān 缭(2分)
2.C(3分)
【解析】“摇撼”重点体现在外在行为上的摇动、撼动,而“震撼”重点体现在内心、思想上的震动。“仰视”从下向上看,“俯视”从上往下看。“风云变幻”突出变化及其速度之快,“千姿万态”突出姿态之多。根据语境,C项最准确。
3.A(3分)
【解析】第①句中“汇集成波涛滚滚”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导致该句成分残缺,应加上“的大江”。
4.C(3分)
【解析】C项分析本篇演讲稿从现场氛围的描述引入正题是错误的,可以说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5.参考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互动交流。刚才同学们演讲得很好,让我越来越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阅读,让我们浸染着书香快乐成长!
评分标准:4分。能紧扣演讲主题及活动互动环节谈感受即可。酌情计分。
6.(1)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溯洄从之
评分标准:5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语序不当,该空不给分。
二、阅读(50分)
7.参考示例:①笔石的形体(样貌)②勘探能源资源③逻辑说明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8.C(3分)
9.参考示例:①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或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笔石动物被压扁所变成的薄膜比喻成“铅笔在岩石层面上书写或者涂鸦的痕迹”,将笔石比喻成“西方的羽毛笔”,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笔石的形状及得名,也增强了文章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评分标准:4分。比喻修辞1分,语言生动性1分,说明对象特征分析2分。意近即可。
②本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笔石动物与一些几亿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的细菌进行比较,突出了笔石动物演化速度特别快。或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奥陶纪和志留纪,每隔几十万年就会产生一大批新种,来说明笔石动物演化速度特别快。
评分标准:4分。作比较或举例子说明方法2分,具体分析2分。意近即可。
10.D(3分)
【解析】末尾语句“年,就这样过去了”渗透了作者对故乡元宵节日的眷念与怀念,而“薄薄的凄凉”只是在文中提到的看了天上飘动的灯笼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11.参考示例1: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将拉“天嗡子”的响声比喻成“蛮牛似的”叫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抖空竹声音的雄浑响亮,也间接写出了拉“天嗡子”的技术之高。
示例2:本句语言简单自然,“蛮牛似的叫”又口语化,体现了地方语言特色及作者语言风格。
评分标准:3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2.参考答案:不能去掉。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所叙述的故乡元宵节白天的所见所闻,听送麒麟,看吹糖人、捏面人、拉“天嗡子”、老妈妈烧香,也引出了元宵节晚上的活动,各屋点灯、上街看走马灯、孩子们玩灯、看围屏、放花等。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白天所所看到的故乡元宵节景象的留恋,也表达了对元宵节晚上活动的期待。
评分标准:4分。对承上启下的理解及对内容的具体概括2分,留恋与期待的情感分析2分。意近即可。
13.参考示例:甲段文字描述了元宵节送麒麟的民俗,语言简洁,“咚咚当当敲一气”也写出了声音的繁杂、不好听,这充分反映了该民俗只在于它的实际意义“吉利”,从而突出了故乡民俗的朴实自然。乙段文字运用直接描写及通过对“我”的感觉间接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声音的宛转悠扬,从而突出了“我”对江南水乡自然美景及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评分标准:4分。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各2分。甲段文字须紧扣“语言简洁”“民俗淳朴”要点分析,乙文须紧扣“直接、间接描写”“‘我’的情感”要点分析,每个要点1分。
14.参考答案:诗人由萧萧竹叶声联想到民间疾苦之声,再“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语双关,由景到人到情,由咏竹到抒发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的思想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吾曹”普遍的高度。
评分标准:4分。联想、一语双关、由个人上升到普遍高度以及具体情感分析各1分。意近即可。
15.C(3分)
16.苍茫而寒冷,古老而神秘,好像有人居住在那里,却又无法接近。
评分标准:3分。每个句子的翻译1分,如有词语解释不准确,或句子翻译不流畅,则该句不给分。
17.参考示例1:感受桃花源优美的自然风光。那儿有平旷的土地,排列整齐的屋舍,有肥沃的田地、碧波粼粼的水池和茂盛的桑林、翠竹。
示例2:感受桃花源和平安宁的田园生活。那儿男耕女织,老少娱乐,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人们过着和谐安乐的生活。
示例3:感受桃花源中的人的热情好客。桃源人朴实好客,客人至则设酒杀鸡制作美食招待,其余人家相继邀请出酒食以待。
评分标准:4分,感受2分,具体分析2分。需结合甲文内容进行分析,否则不给分。意近即可。
18.乙文作者简单描述了桃花观前的繁华与喧嚣,但生动具体地描写了群山的陡峭翠绿、飞舞生动,江水的青绿、清澈见底,道旁古松的茂盛高耸,竹路的幽深,桃花洞内的苍寒高古,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也与甲文中所描述的桃花源中美丽安静的环境、和平安宁的生活形成对比,从而表达了他对美丽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更表达了出他对自由安宁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4分。乙文人们游桃花源情景分析1分,甲乙两文环境分析1分,对比理解1分,作者情感分析1分。意近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从江面上看渌罗山,山峰陡峭,如斧削而成,覆盖着浓密的绿色植被,看起来好像要压下来似的。从这里开始,一路上群山起伏,映衬着江水,仿佛在江面上生动地舞动着,江水呈现出清澈的碧绿色,一眼可以看到江底。到了白马江,两岸山峦越来越靠近,水流也更加湍急,云雾在石头间奔腾,仿佛石头也在愤怒地回应,整个江面因为水流的冲击而激起无数的泡沫,这种景象被形容为“浪光之天”。山的南面就是避秦之处。沿着桃花溪向上走了大约一百步,从一条小路出去,经过后岭,玄武宫就在山顶上。快步走出,看见路边的古松,枝叶弯曲,姿态奇特,让人留恋不已。又转过几道弯,到达了桃花观,从旁边的山路进入,竹林间的小路十分幽静深远。四周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峰,色彩柔和如同画卷一般美丽。桃花观前的道路是驰道,车马扬起的灰尘和马蹄声,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拦住驿道向南走,进入桃花洞,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百级石阶,青冷古老,好像有人居住似的,却又见不到人。
19.参考示例:《诗经》的语言特点体现在:①一唱三叹;②有节奏,且规律化;③重叠或复沓;④字数均齐;⑤韵脚调协。
评分标准:4分。每个要点1分,答对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须紧扣所供“阅读内容”,提炼《诗经》语言特点,否则不给分。
20.参考示例:此处借保尔琴声由年少时的浮躁飘忽、狂放不羁到如今的沉稳流畅、深沉有力,前后对比,暗示了保尔在经历了四次生与死的考验以及历经战争、工作、生活的磨炼之后,由年少时的轻狂成长为成熟稳重、有奋斗目标、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战士。
评分标准:4分。琴声变化概述1分,人生经历(变化原因)1分,结果“成熟稳重、有奋斗目标、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战士”2分。意近即可。
三、写作(50分)
评分标准:
类别 题目 内容 结构 语言表达 卷面
一类 (45-50) 符合题意,准确简明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叙述清楚;思想感情健康;主题明确,立意新颖;字数600字及以上。 完整、条理清楚,分段恰当、详略得当 通顺,有文采,新颖,有个性 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
二类 (40-44) 较符合题意,准确简明 较符合题意。内容较具体,叙述较清楚;思想感情健康;主题明确;字数600字以上。 较完整,有条理,能够分段,详略得当 较通顺,较有文采 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
三类 (35-39) 基本符合题意,较准确简明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简单,叙述基本清楚;思想感情健康;主题基本明确;字数500字以上。 基本完整,分段不恰当,详略不够恰当 大体通顺 字迹较工整 卷面较整洁
四类 (30-34) 基本不符合题意,大致准确简明 基本不切题。内容空乏,经历叙述不很清楚;思想感情健康;主题不很明确;字数400字以上。 不成篇 不够通顺 字迹不工整 卷面不整洁
五类 (0-29) 不符合题意,不准确简明 不切题。内容太空乏,叙述不清楚;思想感情不够健康;主题不明确;字数300字以下。 具体评分参考: ①只有标题计0-5分;②100字以内计5-10分,100字-200字计10分-20分,200字-300字计20分-29分。③卷面字迹模糊,难以辨识,其他合乎要求,计5分-10分。④完全抄袭本卷中文字计0分;部分抄袭本卷中文字,不超过20%按正常作文评分,超过20%计0-29分。⑤语言不得体、思想不健康计0分。 不成段 极不通顺 字迹潦草、马虎,卷面不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