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学习任务单+课后练习+教学设计+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学习任务单+课后练习+教学设计+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08:03:48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 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学习目标
1.学会搜集准确、丰富、典型的材料。 2.学会依据观点,甄选与其相对应的论据。 3.学习撰写论据,例而析之,增强文章说服力。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请回顾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结合情境任务,完成以下“诚信”主题论据搜集卡。 情境任务: “大道唯诚,无信不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青少年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应争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自觉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请你以“人无信不立”为话题,完成一篇国旗下讲话。 学习任务: 回顾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搜索网络资源,完成以下论据搜集卡。(注意:摘录时请注意核对,确保事实准确)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任务一:情境驱动,甄选论据 “大道唯诚,无信不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青少年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应争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自觉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请你以“人无信不立”为话题,完成一篇国旗下讲话。 本课学习要求:言之有据,增添说服力、感染力。 任务布置:请在前期论据搜集的基础上,参考以下论据整理卡,进一步梳理、甄选素材。(注意,梳理时可提炼分论点,标注角度;同时,注意关注论据的类型,兼顾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我的设计: “诚信”主题汇总整理卡
提示:在个人整理的基础上,可以小组内互相讨论、补充、评价。 【学习任务二】
任务二:撰写论据,例而析之 (1)选取《敬业与乐业》典型段落,讨论论据撰写的要点。 我的发现: 提示:可以从论据概述、论据分析、论据详略、论据组合等角度展开分析。 【学习任务三】 任务三:形成量表,习作升格 小组合作,总结前两个任务学习所得,小组讨论,设计论据评价量表。 提供评价量表的框架,成为学生讨论,探讨的学习支架。
推荐的学习资源
1.回顾八上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2.利用网络等资源,搜索诚信相关素材,如2025全国十大诚信人物。 3.可以依托校园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同学们对诚信的认识。相关调查话题如下
《作业的“准确率”真实吗?》《考场“诚信”度》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作业练习
作业一:情节驱动,完成习作初稿。 “大道唯诚,无信不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青少年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应争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自觉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请你以“人无信不立”为话题,完成一篇国旗下讲话。 写作要求:1.关注.言之有据,增添说服力、感染力。2.字数600字左右。 3.完成后,请对照参考答案钟提供的评价量表,进行自评。 作业二:点评样本,提出修改建议。 阅读以下写作样本,从论据选择、论据撰写的角度,提出至少两条修改建议。 谈诚信 ①“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崇高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思想内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②那么何为“诚信”?如何做到“诚信”呢? ③我认为诚信有三,其一为“诚”,真诚。现如今流行这几句热语“真诚是我的必杀技”,“主打一个真诚”,确实如此。在人际交往中真诚的态度往往更能博得他人的信任,取得他人的关注。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说过:“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真诚要求我们说真话,做实事,如唐朝的魏征向唐太宗上谏百余次,造就了贞观的盛世气象,也在史书上青史留名。 ④诚信有三,其二为“信”,守信。观古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有“守信”这一精神品质,战国时期的商鞅,立木为信,用“信用”推动变法,奠定了之后秦朝一统中原的基础。汉朝时的季布,一诺千金,有信于朋友,当他被汉高祖捉拿时,旧日里的朋友纷纷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以上事例正如孔老夫子所要求的那般“言必信,行必果”。 ⑤诚信有三,其三为“诚信守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以“真诚”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守信”为外在的行事准则,我们就能做到真正的“诚信”。 ⑥李白有诗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我们也应向他诗中所言,以诚待人,有信于人,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我的修改建议: (1) (2) (3) 提示: 关注论据选择,可以聚焦该文论据准确性、丰富性等。 关注论据撰写,可从论据与观点的契合度、是否叙议结合等维度展开评价。 作业三:拓展实践,完成立论稿写作。 “双减”背景下,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会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同学喜欢阅读通俗读物,对文学名著却兴致不高,认为不如阅读通俗读物,因为通俗读物影响大,价值也大。为此,班级就此话题开展辩论,相关辩题如下:文学名著与通俗文学,哪个更有影响与价值?请你完成一篇立论稿。 要求:1.明确观点,合理选择、撰写论据;2.完成后按照评价量表自评修改。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作业一评分标准 量表使用说明:可借助上表,立足论据选择、论据撰写,进行专项评价,建议参与自评、小组评议的方式开展评价。 作业二参考示例 段③中“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一句的出处,应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该处论据选用不够准确。 段④中选用商鞅立木、友人助季布等论据,比较陈旧,建议添加富有时代气息的论据,以增添论据的时代感,凸显诚信贯穿古今,受到普遍的价值认同。 段④在概述两个论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阐述守信对于个人、对于国家的价值。 段⑤在提出观点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添加事实论据,展开例证,以增加观点的说服力。 作业三例文及评分标准: 让经典浸润人心 文学名著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 第一,名著的艺术价值更高。 一部好作品,有没有阅读价值,其中就要看艺术价值高不高。艺术价值高的作品,读了之后,就会享受到生活的美,就会获得人生经验真。无形之中,就会获得更多的实践积累,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好作品,都是作者生活的积累、人生智慧的积淀,有着普世价值。 第二,名著更经得住历史考验。 名著都是经过无数人,无数时间,无数经验检验的,是大众公认的好作品。所以一般适合普遍阅读。特别是作者也是公认的大家,尽管过世了,他的作品依然呈现最好的思想给世人。 因此,即使时间消逝,即使作者不在了。只要作品服务过人民大众,获得大家认同,经过历史考验,那就是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身边的国学经典就是经过岁月选择的好作品,启迪了代代国人。 第三,名著文化底蕴更深。 通俗文学是快餐式的消遣文学,会随着时代变化随风而逝,如民国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从价值导向看,当今社会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不应该被铺天盖地的消遣文化所吞没。文学名著作为经典传世绝唱,如《平凡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纯粹和高尚,引发我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其所承载的文化力量非通俗文学可以比肩。 习作完成后,可借助以下立论稿评价量表,进行综合评价(共25张PPT)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
学习目标
1.学会搜集准确、丰富、典型的材料。
2.学会依据观点,甄选与其相对应的论据。
3.学习撰写论据,例而析之,增强说服力。
学习任务
任务一:情境驱动,甄选论据
任务二:撰写论据,例而析之
任务三:形成量表,升格习作
任务一:情境驱动,甄选论据
“大道唯诚,无信不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青少年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应争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自觉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请你以“人无信不立”为话题,完成一篇国旗下讲话。
本课学习要求:言之有据,增添说服力、感染力。
“诚信”主题论据搜集卡 名言警句
成语典故
名人逸事
通过素材的搜集,对“信”的内涵有了进一步认识,阐述如下: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
曾子烹彘、商鞅立木……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华盛顿砍樱桃树
古往今来,诚信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准则,是社会进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对社会、国家,诚信都是无价之宝。
搜寻论据可多元,以人民日报《诚信是金》为例,我们可以梳理该文的分论点,发现论据搜集的维度。
观点 诚信是金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
分论点 提供素材思考 对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品德。
对企业而言,诚信是黄金资产。
对社会而言,诚信是公序良俗。
对国家而言,诚信是重要的软实力。
……
“诚信”主题汇总整理卡 交友之信 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三言二拍》)
经商之信 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从》)
“红顶商人”胡雪岩从商,言信行果
国家之信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老子》)
课文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敬业与乐业》 【1】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 【2】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3】当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 【1】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3】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论教养》 三皇五帝、腐草为萤的例子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回顾课文,了解论据的知识。
论 据
事实论据:
最能反映客观事实,无可辩驳
道理论据:
正确反映事物本质,深刻、准确
包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包括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律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
“诚信”主题汇总整理卡 交友之信 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三言二拍》)
经商之信 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从》)
“红顶商人”胡雪岩从商,言信行果
国家之信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老子》)
关注论据出处,仔细核对;还可以围绕诚信展开一些调查,丰富论据种类:
《作业的“准确率”真实吗?》《考场“诚信”度》
《座谈会上的真假话》等
习作样本一: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东汉的韩信自幼家境贫穷,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一顿。在他流落街头、落魄潦倒之时,一位老人支持他读书且每天供他饭吃。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老人,一时成为美谈。
要点一:事实要经得起推敲,去伪存真。
甄选论据
要点二:论据要契合着论点,找关键面。
甄选:审查选定
——《现代汉语词典》
要点三:与时俱进,耳目一新;古今中外,角度多元。
1.徐志新诚信助农带货,始终秉持“直播间最大的成本是信用”的理念,将诚信融于农副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以诚信之光点亮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2.战国时期的商鞅,立木为信,用“信用”推动变法,奠定了之后秦朝一统中原的基础。
3.汉朝时的季布,一诺千金,有信于朋友,当他被汉高祖捉拿时,旧日里的朋友纷纷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
4.门德尔松誉满国内外,但他并不相夺人之美,女王称赞时如实说出乐曲原作者。
以上四则事实论据的选用,对你来说最有新鲜感的是?综合使用效果如何?
甄选论据
论据选择评价量表 原则 论据 1.针对性 (30分) 2.准确性 (30分) 3.丰富性(20分) 4.新颖性
(20分)
正反 古今 中外 范围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甄选论据
针对性
论据与观点契合
准确性
不能有错误。
材料应真实,
丰富性
论据丰盈,
角度多元。
新颖性
角度独特,
有时代感。
任务二:撰写论据,例而析之
1.概述简明有详略
2.夹叙夹议合语境
3.深入评议巧点睛
论据 论述内容
主一无适便是敬。 什么是敬业?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怎样做到敬业?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这天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有业的必要。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作者在前面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习作样本二:和韩信一样讲求诚信的还有曾子。一天,他的妻子要去集市买东西,年幼的儿子也想跟着去。妻子不想带他去,就说:“听话,快回家,你不去,回来杀猪给你吃。”听了妈妈的话,儿子开心地回家去了。妻子回来后,曾子就要去杀猪。妻子对他说:“那是对小孩子说着玩玩的,不必当真。”曾子却说:“不可以骗小孩。小孩长大后,会跟着大人学,而且,诚信是不可以失去的。
事例描述不够简洁。
诚信,还是为政之道。《左传》有言:“信,国之宝也。”人民即江山,江山即人民。政府诚信才能得民心,才能长治久安,才能繁荣发展;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必将“失道寡助”,被人民抛弃,被世界孤立。当初晋文公出师,践行了十天内收兵的约定,原国、卫国主动归顺;商鞅立木,“徙者予五十金”,为秦国开帝业;刘邦入关,约法三章,最后取得了天下。相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玩掉了江山;齐襄公背弃了为大将换防的约定,导致自己死于非命……有信则强,无信则衰。诚信乃是立国之本。
论据概述简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丰盈充实,有理有据。
习作样本三: 以诚待人,可以促强盛。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当中有许多的人坚持着诚信的原则:92岁“诚信奶奶”10年还清2077万元外债;徐志新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打造了乡村电商直播带货的产业模式……正是有无数这样的人坚守诚信,才使我们的国家不断的繁荣强盛。
资料:他始终坚持诚信待人。直播带货涵盖全国14个省(区、市),外地带货当场付清货款。直播时因工作人员口误商品价格少报,坚持按照所报价格售出。他热心助残,为残障人士举行网上义卖。湖北麻城义卖中,售出残障人士毕某农产品货款、北京网友捐款、谷哥团队捐款共计104133.54元,当场全部转账到毕某银行账户。他诚信待人的风格,示范带动当地乡村诚信建设,有效提升了当地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硬发展。
当材料都多个侧面的时候,要侧重选取与观点一致的角度,展开论述。
概述简明
叙议结合
点睛之笔
撰写论据,方法小结
八字口诀:例而析之,详略得当
“议论要言之有据”评价量表 内容 自评细则 分值 自评 小组评议
论据的选择 基本要求 20分
10分
高阶要求 10分
10分
论据的撰写 基本要求 10分
20分
高阶要求 20分
总 分 100分
任务三:形成量表,习作升格
谈诚信 李明轩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崇高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思想内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何为“诚信”?如何做到“诚信”呢?
那么何为“诚信”?如何做到“诚信”呢?
我认为诚信有三,其一为“诚”,真诚。现如今流行这几句热语“真诚是我的必杀技”,“主打一个真诚”,确实如此。在人际交往中真诚的态度往往更能博得他人的信任,取得他人的关注。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说过:“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真诚要求我们说真话,做实事,如唐朝的魏征向唐太宗上谏百余次,造就了贞观的盛世气象,也在史书上青史留名。
评价1:针对性
道理论据的选择都较契合主题。
评价3:丰富性
摆事实、讲道理相融合;还可以进一步增添论据材料丰富性,兼顾正反、古今。
评价2:准确性
不准确,出处应该是“朱熹”。
评价
评价4:例而析之
魏征谏言的部分,应当围绕“真诚”二字适当展开论述。
诚信有三,其二为“信”,守信。观古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有“守信”这一精神品质,战国时期的商鞅,立木为信,用“信用”推动变法,奠定了之后秦朝一统中原的基础。汉朝时的季布,一诺千金,有信于朋友,当他被汉高祖捉拿时,旧日里的朋友纷纷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以上事例正如孔老夫子所要求的那般“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有三,其三为“诚信守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以“真诚”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守信”为外在的行事准则,我们就能做到真正的“诚信”。
李白有诗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我们也应向他诗中所言,以诚待人,有信于人,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评价5:简明概括
两则事实论据较为简明,论述精辟
评价8:点睛之笔
最后一处有抓住“以诚待人“、“有信于人”两个关键词,凸显主题。
评价6:叙议结合
论点二在事例的基础上应展开分析。点明实质,论点三可以添加事实论据,以充分地证明分论点。
评价7:新颖性
可以添加富有时代感的当代事例,如92岁“诚信奶奶”事例
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崇高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思想内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何为“诚信”?如何做到“诚信”呢?
我认为诚信有三,其一为“诚”,真诚。现如今流行这几句热语“真诚是我的必杀技”,“主打一个真诚”,确实如此。在人际交往中真诚的态度往往更能博得他人的信任,取得他人的关注。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真诚要求我们说真话,做实事,如唐朝的魏征向唐太宗直言进谏百余次,曾针对唐太宗渐好奢纵的倾向犯颜进谏,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的过失,以谏言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了贞观之治的大业,青史留名。可见“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修改升格
修改角度——简明有详略:抓住百余次的数量,直言敢谏的做法,细化角度,论证观点。
诚信有三,其二为“信”,守信。观古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有“守信”这一精神品质,汉朝时的季布,一诺千金,有信于朋友,当他被汉高祖捉拿时,旧日里的朋友纷纷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战国时期的商鞅,立木为信,用“信用”推动变法,奠定了之后秦朝一统中原的基础。可见“守信”是立足之本、交友之基更是治国之道。“守信”要求着我们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这也正如孔老夫子所要求的那般“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有三,其三为“诚实守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新时代就有许多人秉持诚信的原则:92岁的“诚信奶奶”10年还清2077万元外债;徐志新疫情期间直播带货,童叟无欺,打造了乡村电商直播带货的“诚信样板”……他们都坚守着信义原则,身体力行,充分彰显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成为了言行一致的高标。
李白有诗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我们也应向他诗中所言,以诚待人,有信于人,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为营造诚信社会而共同努力!
修改角度——例而析之,摆事实基础上讲道理,点明守信对与自身和国家的深远意义。
修改角度——论据添加,添加富有时代感的论据,赋予守信以当代意义,增添说服力。
“议论要言之有据”评价量表 内容 自评细则 分值 小组评议 自评(修改后) 小组评议(修改后)
论据的选择 基本要求 针对性 20分 17分 18分 18分
准确性 10分 7分 10分 10分
高阶要求 丰富性 10分 8分 9分 9分
新颖性 10分 6分 9分 9分
论据的撰写 基本要求 简明概括 10分 8分 9分 9分
例而析之 20分 15分 16分 17分
高阶要求 点睛之笔 20分 15分 16分 16分
总 分 100分 73分 86分 88分
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会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同学喜欢阅读通俗读物,对文学名著却兴致不高,认为不如阅读通俗读物,因为通俗读物影响大,价值也大。为此,班级就此话题开展辩论,相关辩题如下:文学名著与通俗文学,哪个更有影响与价值?请你完成一篇立论稿。
要求: 1.明确观点,合理选择、撰写论据;
2.完成后按照评价量表自评修改。
感谢观看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 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准确、丰富、典型的材料。 2.学会依据观点,甄选与其相对应的论据。 3.学习撰写论据,例而析之,增强文章说服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依据观点,甄选与其相对应的论据。
教学难点: 学习撰写论据,例而析之,增强文章说服力。
教学过程
任务一:情境驱动,甄选论据 “大道唯诚,无信不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青少年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应争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自觉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请你以“人无信不立”为话题,完成一篇国旗下讲话。本课学习要求:言之有据,增添说服力、感染力。 环节一、搜集素材 观点一定需要事实的支撑才能够站住脚,各组分别搜集有关“诚信”相关素材。 搜寻论据可多元,以人民日报《诚信是金》为例,我们可以梳理该文的分论点,发现论据搜集的维度。 环节二、梳理素材 (1)以下是某小组的材料分类,示例如下 (2)以《敬业与乐业》回顾关注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搜索相关论据。 (3)关注论据出处,仔细核对;还可以围绕诚信展开一些调查,丰富论据种类 《作业的“准确率”真实吗?》《考场“诚信”度》等 环节三、甄选论据 结合学生的习作样本,提炼总结论据甄选的注意点: 要点一:事实要经得起推敲,去伪存真。 要点二:论据要契合着论点,找关键面。 要点三:要点三:与时俱进,耳目一新;古今中外,角度多元。 示例(结合要点3开展类比讨论): 以上四则事实论据的选用,对你来说最有新鲜感的是?综合使用效果如何? 1.徐志新诚信助农带货,始终秉持“直播间最大的成本是信用”的理念,将诚信融于农副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以诚信之光点亮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2.战国时期的商鞅,立木为信,用“信用”推动变法,奠定了之后秦朝一统中原的基础。 3.汉朝时的季布,一诺千金,有信于朋友,当他被汉高祖捉拿时,旧日里的朋友纷纷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 4.门德尔松誉满国内外,但他不相夺人之美,女王称赞时如实说出乐曲原作者。 以上四则事实论据的选用,对你来说最有新鲜感的是?综合使用效果如何? 明确:材料一富有时代感和典型性,徐志新是2022全国诚信人物,该论据的选择挺新颖;四则材料涵盖兴国、立业、修身之信,富有典型性。 任务二:撰写论据,例而析之 (1)选取《敬业与乐业》典型段落,讨论论据撰写的要点。 概述简明有详略、夹叙夹议合语境、深入评议巧点睛。 (2)学生小组合作,结合习作样本开展讨论,进一步明晰论据撰写的要点。 要点一:事例描述不够简洁。 要点二:论据概述简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丰盈充实,有理有据。 要点三:当材料都多个侧面的时候,要侧重选取与观点一致的角度,展开论述。 示例(结合要点2开展比读讨论): 比读以下习作样本,你更欣赏哪段论据撰写?为什么?, 习作样本一:和韩信一样讲求诚信的还有曾子。一天,他的妻子要去集市买东西,年幼的儿子也想跟着去。妻子不想带他去,就说:“听话,快回家,你不去,回来杀猪给你吃。”听了妈妈的话,儿子开心地回家去了。妻子回来后,曾子就要去杀猪。妻子对他说:“那是对小孩子说着玩玩的,不必当真。”曾子却说:“不可以骗小孩。小孩长大后,会跟着大人学,而且,诚信是不可以失去的。 习作样本二:诚信,还是为政之道。《左传》有言:“信,国之宝也。”人民即江山,江山即人民。政府诚信才能得民心,才能长治久安,才能繁荣发展;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必将“失道寡助”,被人民抛弃,被世界孤立。当初晋文公出师,践行了十天内收兵的约定,原国、卫国主动归顺;商鞅立木,“徙者予五十金”,为秦国开帝业;刘邦入关,约法三章,最后取得了天下。相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玩掉了江山;齐襄公背弃了为大将换防的约定,导致自己死于非命……有信则强,无信则衰。诚信乃是立国之本。 明确:样本二论据概述简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丰盈充实,有理有据。论证“诚信是为政之道”颇有说服力。 任务三:形成量表,习作升格 (1)小组合作,总结前两个任务学习所得,小组讨论,形成评价量表 结合量表,小组评价组员的习作,指出习作的亮点、修改点,在此基础上,再度修改习作,小组,个人进行二次评议,开展过程性评价,完成写作的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