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平均分(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的过程,理解“平均分成几份”的含义,掌握按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能借助学具用“一个一个分” “几个几个分”等方式完成平均分,并用语言描述分的过程和结果。
在分物品的活动中,感受平均分的多样性,培养有序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理解每份数量相同的本质。
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区分“按每份数量分”与“按份数分”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有6个苹果,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预设1:每份3个,分成2份。
预设2:每份2个,分成3份。
预设3:每份1个,分成6份。
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预设: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二)新知探究
例题分析(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怎样理解“平均分成6份”?
预设:分成6份,每份同样多。
分法探究
第一步:用学具代替橘子,每份先各放1个,分掉6个,还剩12个。
第二步:每份再各放1个,又分掉6个,还剩6个。
第三步:每份最后各放1个,分完6个,正好分完。
分了3次,每份都是3个。
所以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方法总结
平均分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最终每份数量相同。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第1题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出题意图:巩固“平均分成几份”的操作方法,强化对平均分结果的直观认知。
做一做第2题
要让每只熊分得同样多,每只小熊能分到( )罐蜂蜜。
出题意图:通过情境图考查平均分的应用,培养图文转化能力。
做一做第3题
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分( )根。
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 )根。
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分( )根。
出题意图:通过同一物品不同份数的平均分,感受份数与每份数量的关系。
练一练第3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出题意图:考查用不同分法(1个1个分或4个4个分)完成平均分,体会方法多样性。
练一练第4题
每3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可拼( )个。
用15个正方体拼5个长方体,每个用( )个。
出题意图:区分“按每份数量分”与“按份数分”,理解两者的互逆关系。
练一练第5题
6个桃每3个装一盘,装( )盘。
6个桃平均分2盘,每盘( )个。
出题意图:对比“求份数”与“求每份数量”,深化对平均分两种类型的理解。
(四)拓展提升
把15块糖平均分给明明和他的4个小伙伴,每人分得( )块。
思考:“明明和他的4个小伙伴”一共多少人?
预设:1+4=5人。
分法:15块糖平均分成5份,每份3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怎样平均分物品?
预设:平均分成几份时,可以每次每份分1个,直到分完,每份数量相同。
四、板书设计
3.2 平均分(二)
例: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分法:每次每份分1个,分3次
结果:每份3个
方法:按份数平均分,每份同样多
五、教学反思
学生能通过操作完成平均分,但部分人在描述分法时语言不够规范,如遗漏“每次每份分1个”的步骤。在“人数计算”类问题中,少数学生易忽略隐藏条件(如明明和伙伴的总人数)。后续需加强语言表达训练,设计更多包含隐藏条件的问题,提升审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