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通过分桃子的具体情境,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能准确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在交流多种求商方法的过程中,感受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性,培养观察、比较及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熟练运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算式。
难点:理解除法求商时如何选择对应的乘法口诀,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填一填,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 )=6 3×( )=15 ( )×4=8
( )×6=6 ( )×2=10 4×( )=16
提问:你是如何快速填出括号里的数的?
预设1:用乘法口诀,比如“二三得六”所以2×3=6。
预设2:想几乘4等于8,“二四得八”,所以填2。
(二)新知探究
情境引入(例1)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提问: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动手操作与方法探究
方法一:连减分物
提问:用连减的方法怎样分这12个桃?
预设:12-3=9(第1只),9-3=6(第2只),6-3=3(第3只),3-3=0(第4只),分完4只小猴。
板书:12-3-3-3-3=0,能分给4只小猴。
方法二:连加求和
提问:如果用连加的方法,怎样表示分桃的过程?
预设:3+3+3+3=12,4个3相加得12,所以能分给4只小猴。
方法三:乘法口诀求商
提问:能否用乘法口诀解决这个问题?想一想,3和几相乘得12?
预设1:想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3×4=12,商是4。
预设2:除法算式12÷3=?,找口诀中3乘几得12,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讲解:12÷3=4,这里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求商,被除数12,除数3,商4。
对比强化口诀求商
提问:计算12÷4的商是多少?用哪句口诀?
预设:想“三四十二”,4×3=12,所以12÷4=3。
对比:12÷3和12÷4都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为什么?
总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除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第1题
题目:6个气球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个?6÷3=( )
出题意图: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强化“二三得六”的应用。
做一做第2题
题目:12÷6= 10÷2= 8÷4=
出题意图:通过不同算式训练口诀的灵活选择,如“二六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练一练第1题
题目:口算18÷3、10÷5、24÷4等。
出题意图:提高口诀求商的熟练度,兼顾加减乘运算的混合练习,培养运算能力。
练一练第3题
题目:计算6÷6、5÷5、2÷1、6÷1等,发现规律。
出题意图:观察被除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被除数和除数相等时商为1” “任何数除以1商为原数”。
练一练第5题
题目:填表(被除数、除数、商),如6÷2=3,18÷6=3等。
出题意图:通过表格形式强化被除数、除数、商的对应关系,巩固口诀应用。
(四)拓展提升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4 25÷( )=5 ( )÷4=5
提问:如何快速填出括号里的数?
预设1:12÷( )=4,想“三四十二”,所以填3。
预设2:( )÷4=5,想“四五二十”,所以填20。
(五)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哪些求商的方法?哪种方法最简便?
预设1:可以用连减、连加或乘法口诀求商,用口诀最简便。
预设2: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对应的乘法口诀。
四、板书设计
3.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例:12个桃,每3个分一只小猴
方法1:连减 12-3-3-3-3=0 → 4只
方法2:连加 3+3+3+3=12 → 4只
方法3:口诀 12÷3=4(三四十二)
口诀求商:除数×商=被除数,想口诀找商
五、教学反思
学生能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但在选择口诀时,部分学生对“被除数÷除数=商”中除数与商的对应关系不够熟练,如12÷4易混淆口诀顺序。后续需增加“看算式说口诀”的专项练习,通过对比同一句口诀对应的乘除法算式,强化乘除互逆关系的理解,提升口诀应用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