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课件(共33张ppt) 如何读诗-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课件(共33张ppt) 如何读诗-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10:4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文化自信:体会艾青深沉的感情,培养爱国情怀。
◎语言运用:掌握朗诵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艾青的诗路历程,能够对艾青的诗作进行分类,理解艾青诗歌中的常见意象。(重点)
◎审美创造:体会艾青诗歌的语言特色,感受其旋律美及诗中有画的特点。(难点)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请大家先看看一些著名人士对作家艾青的评价: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铁凝
艾青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艾青的作品《艾青诗选》,去一探究竟,感受其作品的魅力,领会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怀。
1.了解、掌握与《艾青诗选》相关文常知识,把握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2.赏析《艾青诗选》中重要的意象,感受语言风格,进行专题探究。
3.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诗人艾青,感受其创造的文学艺术成就,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深情,激发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学习目标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简介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也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写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幸,激励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为国土的不可侵犯而斗争,如《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
等;还有讴歌战士的英勇、奋不顾身的作品,如《吹号者》《雪里钻》《他死在第二次》等。
1978年,艾青诗歌创作达到另一个高峰。此时,诗句变得更生气,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其中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主要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了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内容主题
诗歌一般分行书写,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而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阅读指导
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加新颖别致。如泰戈尔“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把“河”比喻为“水杯”,赋予“云”以主观意愿,新颖灵动,富有情趣。
2.品味诗歌的语言
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如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赋予了它们思家念国的内涵。艾青的诗中也有许多独特的意象,阅读时要注意把握。
3.把握诗歌的意象
抒情是诗歌最重要的要素。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中的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
4.体味诗歌的情感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含着理性美。如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表面上写林中之路,实则是写人生之路,选择不同的路,喻指选择不同的人生方向。
艾青很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营造能暗示或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作为“土地的诗人”,他对于土地拥有着自己特有的生命感应,由此生发出别样的、感人至深的、朴素而深沉的体验和想象。同时,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火焰和生命也是他讴歌的对象。
1.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艺术特色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它包含民族忧患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最为引人注目。诗人生活在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反抗又最激烈、最悲壮的年代,所以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愤的倾诉、绝望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
2.具有忧郁的诗绪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不注重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3.诗体自由,音韵和谐
艾青的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4.“诗中有画”
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等;有的出现次数虽然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阅读诗集,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两个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它们蕴含的感情,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专题探究
土地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爱,是艾青歌唱不尽的旋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太阳
火把
太阳与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则表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如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或某句诗谈谈你的观点。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专题示例: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点评: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其写景绘形绘神,饱和着诗人深切的思念与痛楚回忆,诗节前后的间接反复和诗行排比的形式使散文化得到了一定的约束,仍保持诗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散文与诗的渗透和融合。
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不拘泥于诗歌形式,很少注意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非常适合朗诵。每位同学准备好自己选择的艾青诗作,预先做好朗诵准备,揣摩技巧方法,读出感情和节奏,在小组内朗诵,也可以每组录制一两段朗诵录音,上传到班级群中分享。
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1.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途经火焰山时,铁扇公主最初由于恼恨孙悟空与她的丈夫牛魔王相斗,所以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
B.《童年》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慈祥善良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老舍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D.诗人艾青,原名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是他的代表作。
A
拓展探究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A.诗的第一节描述海浪一个一个无休止地扑过来,一个“扑”字凸显了浪之气势汹汹。
B.诗的第二节用一个“但”字转折,强调了礁石立场坚定、态度从容,对胜利充满信心。
C.诗人让浪花拍打礁石的自然现象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浪象征着恶势力,而礁石则是正义的化身。
下面对艾青的短诗《礁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C
3.(5)请参考下面节选诗句,回忆自己与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在您……的时候”的句式,抒写对母爱的感受。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妈妈,
在您 的时候,
在您 的时候,
在您 的时候,
在您 的时候,
您的爱已融入我的心灵,
永不磨灭……
拓展探究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诗句的能力。此题要仿照示例,以具体的生活细节体现母爱,注意补写的诗句简洁、优美即可。
示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
及时提醒和批评我
撑着伞为我遮风挡雨
4.重温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解析:因为从这句开始,那个比喻性的“假如”已经不存在了。“我”不再是假设的“鸟”,而是真实的抒情主人公自己。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里面包括了六首现代诗歌,在学习本单元时,特意让学生探究,并与他们一起总结了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意图之一就在于为学生阅读《艾青诗选》提供“支架”。这节课的设计就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了《艾青诗选》的部分诗歌的基础上,旨在让学生了解艾青的创作经历、诗歌的基本内容,探讨主要意象,分析艺术手法,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诗歌内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