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黄河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09: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2.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黄河所象征的民族精神,深入领悟诗歌的主旨;体会诗歌中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关描写、歌颂黄河的诗句。  
⑵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⑶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2、教师:  
⑴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使学生能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⑵准备音乐作品《英雄交响曲》。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要求你们回去搜集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不知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关于黄河的诗句可真多!看来,同学们课前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黄河颂》这个课题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答出:颂!) 
师:那“颂”有什么含义,“颂”什么呢   
生:“颂”是歌颂,赞颂的意思,《黄河颂》就是歌颂黄河,赞颂黄河。  师:课文是怎样歌颂黄河、赞颂黄河的 学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的。那我们先一起到黄河边走走。  
【以诵读有关黄河诗句为序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学习主题;抓住主题的关键字眼,意在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求知欲,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 
 二、感性认识  
(出示八幅黄河的有关图片,配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感受黄河。第一幅图片是九曲连环的黄河整体图,第二幅是黄河夕照图,第三幅到第八幅是黄河壶口瀑布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图片)  
师:欣赏黄河的美丽壮观,惊涛澎湃以后,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黄河的感受。(大家纷纷举手) 
生:我看到了汹涌澎湃的黄河掀起的万丈狂澜。  
生:我感受到了黄河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  
生:我体会到了黄河那英雄的气魄和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生:我觉得自己的心快要跳出了胸膛,浑身的热血在沸腾。  
……  
【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感悟诗歌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通读全文,是理解课文深刻内涵的前提。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生读,师巡视指导) 
生:我认为描写黄河的英雄气魄的诗句是: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师:你认为这句诗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因为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看黄河,这“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是“望”统领的内容,所以“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字读的时候应该把声音拉长一点。  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   
(生举手)  
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师:读这句诗的时候,应该抓住哪个关键词来读 谁来试试  
生:“掀”字应重读。因为“掀”字不仅写出了黄河奔流的动态:掀起万丈狂澜,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惊人,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黄河奔流的高低起伏。 
 (生齐读)  (师引导学生朗读)  (生举手要求补充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  生: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这句诗   
指名读。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这位同学刚才读这句诗的时候,重读了哪个词  
生:劈!  
(师指导朗读、齐读) 
师小结: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容,而且要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描写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快速阅读,找出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生读)  
生:三个“啊!黄河!”的内容。  
师:哪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第一个“啊!黄河!”的内容   
(指名读,生读得舒缓、深沉)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因为诗人从历史贡献这一角度来赞美黄河,既然是摇篮,那么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舒缓与深沉之情。  
师:好一个舒缓深沉之情!  
师:第二个“啊!黄河!”呢 谁来试一试   
(生读。不等老师问个为什么,他就直接说了:诗人从黄河的地理优势出发把黄河比作巨人,巨人高大威猛,读的时候,应把巨人的伟大坚强读出来)  
师:你还能为同学们再表演一次吗  
(生读,读得有声有色,还真有点韵味。生鼓掌鼓励) 
(第三个“啊!黄河!”还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有许多小手高高举起来了。其中一个学生以饱满激动的感情读完了第三个直接赞颂黄河的内容。他的理由是诗人从黄河的流域宽广:“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来写,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高潮,所以他认为读的时候,感情越读越激昂。) 
(师及时表扬了他) 
师:下面我们分组分角色试着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由舒缓到激昂的变化。 
小组合作,探究朗读(三个“啊!黄河!”的内容)  
全班齐读(配乐朗读,激发学生情感,增强气氛)  
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朗读中,一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熏陶、感染,一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多元反应。因而,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诗歌。】 
四、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黄河雄伟壮观的风采,感受了诗人笔下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但我们的学习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活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进行研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必要时可请老师帮助指导。 
 1、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你能否具体地说出黄河是从哪儿发源,流到哪里的 黄河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习《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3、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 
 下课铃响了,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学习空间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打通了学科的界限,实现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