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梅兰芳蓄须
课前导入
生
旦
净
丑
人物简介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
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
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想一想: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侵略者唱戏都想出了哪些办法?
蓄须 被迫 租界 纠缠 邀请 骚扰
拒绝 签订 宁可 要求 妄想
生字新词
níng(安宁)
nìng(宁愿)
宁
yāo(要求)
yào(需要)
要
连一连
出马
近义词连线
躲避
知足
满足
出面
躲藏
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次拒演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哪一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文章,作批注,说说你的想法。
根据示意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拒绝演出
登台演出
藏身租界远避香港
蓄须明志
打针装病
事情发展顺序
困难逐步升级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蓄须明志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避港拒演
阅读第3自然段,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蓄须明志
读5~7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梅兰芳故意注射伤寒预防针,让自己生病。
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打伤寒预防针的做法,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梅兰芳身上所具有的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细读品味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当即
胜利
高兴
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梅兰芳
高超的表演艺术
高尚的民族气节
喜爱 敬佩
板书设计
生平:文明世界的艺术家——却有几年留着胡须
评价:表演艺术让人喜爱 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藏身租界 远避香港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打针装病 险些丢命
梅兰芳蓄须
事迹:拒绝给日本人演出
爱国情怀
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一再拒绝日本人邀请,绝不登台演戏的事,赞扬了梅兰芳 。他爱戏曲艺术,更爱中华民族,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高尚的民族气节
主题概括
蓄须( ) 宁可( )
要挟( )
给加点字注音。
xù
nìng
yāo
课堂演练
文章最后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梅兰芳演出,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在《难忘的一课》中,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呢?下课后,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