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 古诗三首
村晚
【宋】雷震
了解作者
《村晚》作者雷震
南昌人,南宋诗人,
咸淳元年进士。
学习方法
1.找资料,知诗人。
2.读古诗,晓节奏。
3.读注释,明诗意。
4.想画面,悟诗情。
学法迁移,自学古诗。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寒
我会认
yī
诗题检测
判断:
(1)《村晚》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雷震。( )
(2) 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夜晚的景色。 ( )
×
×
傍晚
诵读诗文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傍晚景色。诗中描写了池塘里长满了青草,水面上涨,几乎与池岸齐平。远山似乎衔着落日,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寒冷的波纹上。通过这两句诗,诗人展现了乡村傍晚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自然景色的和谐与生动。
拟人即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等。
好处形象地表现事物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亲切感人。
这句诗通过“衔”字,形象地表现了落日与山之间的位置关系,仿佛山在“衔”着落日。同时,“浸寒漪”则描绘了落日余晖映照在水波上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寒冷而又美丽的感觉。这句诗不仅展现了乡村傍晚的自然景色,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拟人:诗人用“山衔落日”来形容落日与山之间的关系,赋予山以人的动作“衔”,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增添了诗句的趣味性,也使读者更容易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
- 动静结合:诗中“草满池塘水满陂”描写的是静态的景物,而“山衔落日浸寒漪”则带有动态的意味。落日缓缓落下,余晖映照在水波上,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效果。这种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富有活力。
- 细节描写:诗人通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乡村傍晚的美丽景色,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乡村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诗意: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走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抓住农村儿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体会喜爱。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乡村傍晚的宁静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悠闲与自在。诗中描写了一个牧童在放牧结束后,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着不成调的曲子。通过这两句诗,诗人雷震不仅展现了乡村傍晚的美丽景色,还传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悠闲和自在,以及牧童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
想一想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池边青翠的小草。
②碧波荡漾的池塘。
③夕阳西下的余晖。
④波光粼粼的池水。
山村晚景 优美动人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横笛 活泼调皮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横牛背
信口吹
课文结构
村
晚
幽雅美丽
景色美丽
悠闲自在
无忧无虑
《村晚》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农村夏日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表达了作者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文主旨
1、你知道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三首诗吗?( )
A.赞颂 B.深情 C.愤怒
2、朗读这些三首诗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 )
A.平淡 B.激昂 C.喜悦
A
C
作业:
1.基础类:书写本课生字每字三个,识记本课会认字,组一个词。
2.拓展类:搜集积累其他描写牧童的古诗,最少一首,最多五首。读给你的同伴听,也可以与你的家长一起分享。
3.提高类:诵读本课的另两首古诗,想象画面,选择一首改写成500字左右的短文。
畅读古诗海洋
传承经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