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寒 食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情景导入:
1、看图猜一猜这是中国的什么传统节日。
2、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与同学交流你的理由)
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的景色奇特迷人。城中处处可见花絮随风飘舞,皇宫中柳树的柳枝也在风中轻轻摆动。到了傍晚皇宫中挨门挨户传赐烛火,豪门贵族也得到赏赐,家中也因此飘出缕缕轻烟。
简介作者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主要作品:《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等。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hónɡ
我会读
注 释
【春城】指春天的都城长安。
【寒食】寒食节,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御: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东西都称“御”。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寒食节禁止生火,但权贵宠臣可以得到皇帝恩赐点蜡烛。
【五侯家】泛指唐朝的王侯贵族。
我会写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互动课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细读品味,入情入境
诗人描写了寒食节长安城内早晚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在千景万象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两种景象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目睹寒食节白天长安城美妙的景色,选择了两个典型的景象表达了对春景的喜爱。
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寒食节时长安城的美丽景象。诗中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春天的长安城,无处不飘飞着落花,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御花园的柳树,柳枝随风斜斜地飘动。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现了寒食节时长安城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鹅绒数点,
似雪帘栊,
朦胧轻落玉楼。
“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春天长安城无处不飘飞着落花的景象,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繁花似锦;“寒食东风御柳斜”则描绘了寒食节时东风吹拂着御花园的柳树,柳枝斜斜地飘动的景象,突出了春风的轻柔和柳树的柔美。这些细节描写共同营造了寒食节时长安城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明诗意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寒食节时皇宫和权贵之家的景象。诗中写道:“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到了傍晚,皇宫里开始传递蜡烛,轻烟从皇宫中飘散出来,进入了五侯等权贵的家中。这两句诗通过描写皇宫和权贵之家的灯火和轻烟,展现了寒食节时宫廷和贵族生活的奢华和特权。
多元解读,鉴赏古诗
《寒食》因为只是描绘了几种景象,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所以对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自古就有不同的观点。
《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课文主旨
长安春景图
夜晚传烛图
寒食
寒食习俗
传赐新火
结构梳理
课堂演练
一、默写诗歌。
春城无处不飞花,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寒食东风御柳斜
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古讽今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