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10:1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自市2024-2025学年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 语文 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翻开语文课本,开启一段文学之旅。在民俗画卷中,我们与迅哥儿一起回到偏僻的平桥村,在几个少年的撺掇下,伴着 的月光去看社戏;跟随着刘成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当震撼人心的鼓声戛(jiá)然而止时,世界出奇地寂静;跟随吴伯箫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燎(liáo)原的 ,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事故······在科学小品文中,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草长莺飞的春天;与销声匿迹的昆虫一起迎接风雪载(zǎi)途的冬天;与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3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与小小的沙砾一起 山麓、 沟壑,破解“海枯石烂”的秘密······在游记散文中,吟咏人文胜迹。在壶口,听瀑布震耳欲聋的涛声,看前呼后拥的黄河水畅快驰骋;在勃朗峰拾(shè)级而上,看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感受冰川的神奇变化·····在这段文学之旅中,使我们受益匪浅。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戛(jiá) B.燎(liáo) C.载(zǎi) D.拾(shè)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人情事故 B.销声匿迹 C.迁徙 D.轻歌曼舞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洁白 情景 翻越 跨越 B.皎洁 盛况 翻越 跨越
C.洁白 盛况 跨越 翻越 D.皎洁 情景 跨越 翻越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搭配不当 B.语序不当 C.句式杂糅 D.主语残缺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正因以图案为内核要素,中国传统实用美术的各门类才实现了互融互通,才形成了统一的美学风格。
②在工艺材料、经济状况、生产条件制约下,对形式、色彩、结构进行预先设计,制成图形、图样等。
③中国传统图案既是一种艺术类型,又是一种设计方法。
④历朝历代,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设计,无一不采用图案化设计思维。
⑤再根据用途,借助材料和工艺将方案实物化。
A. ③④①⑤② B. ①④②⑤③ C. ③④②⑤① D. ①②⑤④③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夕阳西下,最为醉人,总能引发文人的无限情思。在答谢中书书》的(1)“ ”两句中,我们看到在太阳快落山时,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生动景象;在《黄鹤楼》的(2)“ -两句中,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涌出的无限乡愁;在《送友人》的(3) ”两句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当友人行踪不定时,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班级举行“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5分)
材料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材料二: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要求“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责传统美德的作用”。近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人文金砖”,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无论是考察调研还是出访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求“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宣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强调“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家庭”······今天,“和”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已深深熔铸成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塑造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7.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崇尚“和”的理念对自然、家庭、社会和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8.小冉同学经常听妈妈说“以和为贵”。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敢指出,平时受了委屈也一味无原则地妥协以追求一团和气。针对此现象,她的妈妈很苦恼,请你帮忙引导一下小冉同学,你会怎么说?(3分)
(二)名著阅读(5分)
阅读《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誓言,回答下列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9.假设保尔·柯察金生活在2025年,以下哪种困境最可能让他说出“钢铁誓言”?请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2分)
A.电竞比赛因手伤退赛 B.科研项目被连续否定
C.扶贫驻村工作遇阻力 D.自媒体流量下滑
10.《红星照耀中国》的“红星”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钢铁”都含有象征寓意,请分别说明。(3分)
三、阅读(11~23题,共3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
B.这首诗第一节以描述开篇,运用写实的手法写秋风的威力以及自己的无可奈何。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没有直接抒情和议论。
D.这首诗第三节中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长夜沾湿何由彻”是暗写泪,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是明写泪。请比较这两种写法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①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③,诵二十二万言④。十九学孙、吴兵法,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⑤。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节选东方朔《上书自荐》,有删改)
【注释】①三冬;三个冬天,指三年。②足用:运用自如。③诗》《书》:番的是诗经》《书》。④言:名句。⑤孟贲、庆忌、鲍叔、尾生:均为人名。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2)执策而临之 策:
(3)年十三学书 年:
(4)信若尾生 信:
(1)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
(2)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15.甲文结尾的“呜呼”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两种朗读方式,你觉得哪一种比较恰当?为什么?(2分)
A.慷慨激昂,语速略快,音调高亢。
B.沉痛抑郁,语速缓慢,音调低沉。
16.同为有才之士、甲文中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东方朔后来被“诏拜为郎”。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原因。(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8分)
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
-在北京大学2022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京大学校长 龚旗煌院士
同学们、老师们、来宾们:
①大家上午好!
②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各位新同学圆梦北大,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北大欢迎你们!
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1981年,北大青年在燕园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40年后,在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北大青年在天安门广场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北大人的奋斗坐标。作为燕园的新主人,希望大家抱定宗旨、砥砺前行,跑好青春奋斗的接力赛,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
④做新青年,要爱国明志,坚定为国求学的信念。只有把青春融入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主旋律,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光芒才能更闪亮。我国半导体物理的一代宗师黄昆先生,一生不为名利,只为报效国家、振兴中华。1951年,他舍弃了在国外发展的大好机遇,满腔热忱地回到深爱的祖国,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为中国信息产业培养了第一批拔尖人才。希望同学们自觉将北大人的家国情怀融进血液、化作行动,把助推国家发展作为学习的动力,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毕生的追求。
⑤做新青年,要求真务实,学好担当重任的本领。北大历史学系原系主任邓广铭先生将“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作为毕生的信条,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宝史第一人”。随着对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思考,他对一生中最重要的六部著作进行了反复修订、大幅增补甚至彻底改写。其中,《岳飞传》改写过两次,前后历时近四十年,《王安石》一书也在四十多年间修订和改写了三次。希望大家努力追求这种精益求精的学术境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中练就过硬本领。
⑥做新青年,要砥砺精神,磨炼百折不挠的品格。中国航天员王亚平是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她也是北大的学姐。在叩问苍穹的路上,她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在离心机项目训练时,身体要承受8个G的过载,以至于脸会变形,呼吸非常困难。在进行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要在10米深的水下,持续训练五六个小时。正是带着这份永不言弃的坚韧,她才能心怀凌云志,飞天摘星辰,希望大家今后不论遇到任何挫折,要不畏艰难、勇毅前行,在每一次困难和挑战中磨炼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塑造更加优秀的自己。
⑦时间之河川流不息,青春使命一脉相承。我衷心祝福大家在北大历练成长、不断进步,在强国之路上奋力奔跑,在复兴伟业中挺立潮头,跑出新一代北大青年的最好成绩!
(选自北京大学人民号2022年9月4日,有删改)
17.文章第③段引用习近平的话和北大青年的誓言有什么作用?(3分)
18.请赏析第⑦段的画线句子。(2分)
19.请联系实际,谈谈除了演讲中的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的要求和方法外,中学生还可以如何成为一名强国有我的新青年。(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雪山深情
王雁翔
①去年6月,我又一次来到红其拉甫边防连。
②下午6点,峡谷里准时起风,七八级大风,吼声粗野,冷如刀削。虽然已是夏天,太阳还未落山,气温已迅速从10摄氏度降到零下8摄氏度。
③红其拉甫边防连组建于1949年,前哨班驻地海拔4700多米。在70多年的戍边守防历程中,一代代连队官兵用青春、热血与生命,孕育出“扎根帕未尔,忠诚戍边关”的红其拉甫精神。
④高耸的雷山骇人也迷人,因高寒缺氧,我感觉在这里时间是静止的、缓慢的。冰冷的群山使人以与置身平原不同的方式思考,去感受时间的恒久与巨大力量。营院外的河谷里,红其拉甫河水流不大,潺潺有声,两岸的山脚缓坡,拨上一层淡淡的绿。
⑤晚上9点,夕阳透过云朵,将余晖洒在雪山之巅。终年不化的冰雷白得耀眼,山顶的雪白与雷线之下的苍黑层次分明。
⑥那天夜里,我和二级上士评新有聊了起来。
⑦许新有来自定西榜罗镇。2015年秋天,许新有穿着新军装离家时,心里万分不舍。母亲身体多病,妹妹读初二,哥哥在外务工。其他战友都有家人相送,唯独他形单影只。
⑧他的孤独与落寞,被名叫师浩的接兵干部看在眼里。
⑨在西行的绿皮火车上,师浩告诉他:“牵挂家人是军人的常态,也是成长的必修课。当兵的路很长,你要记住自己的使命。”
⑩这句话,为他打开了崭新人生。
新兵在喀什训练,班长说抽米尔高原自然环境艰苦,6月份还经常下大雪。许新有心想,苦一点的地方,我愿去。
新兵下连分配,他如愿来到了红其拉甫。
许新有说:“刚上来不适应,这里没一天不刮风,特别干燥,鼻子老流血,双腿无力。爬个楼梯都困难,第一次执勤巡逻,看到国门和界碑,想到守卫国门和边境这么重的担子由我们担着,觉得非常自豪和光荣。”
1他讲起自己的经历,话语像营院听的河流潺潺流淌。“2017年8月,是我当上等兵时第一次参与吾甫浪达圾的巡逻。那时连队到换干里克达城还没有公路,我们全程骑托半,每个人带10天的干粮。巡逻前,连队要先训练大家骑牦牛。连队有军马,但这条路马跑不下来。第一站我们骑着牦牛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吾甫浪达版,在海拔4300多米的铁干里克达级下宿营。晚上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以下,大雪纷飞···...”
1“这一路地形崎岖,天气也恶劣多变。有时白天晴朗,晚上下雪,牦牛身上全是冰碴子。一路风餐露宿,走到边境线。看到界碑,激动的泪水会夺眶而出。当时巡逻一次需要5天5夜,非常考验人,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很难坚持下来。但再难再险,连队官兵还是争着去。”
与别的边防连不同,红其拉甫边防连除了军马,还养着40多头牦牛。
牦牛是专门为吾甫浪巡逻饲养的,现在从连队到铁千里克达坂的路修通了。每次巡逻,护边员和向导先把牦牛赶到达版下面,连队官兵坐车过去,再骑牦牛巡逻,3天2夜就能返回。
这条巡逻线上有5座界标,耸立在帕米尔至喀喇昆仑山无人区,是连队最艰险的巡逻线。巡逻一次,要在雪山峡谷行进几百公里。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巡逻点和观察点都在海拔4700多米的冰峰雪岭上,途中还要翻越海拔5700多米的冰达坂。不过,不管一路有多艰难,巡逻到点到位始终是边防官兵坚如磐石的信念。
许新有的讲述让我心中一阵激荡。很久以前,连队官兵到吾甫浪达坂巡逻一次,要跋涉3个月,后来慢慢缩短成1个月、半个月、5天5夜再到现在的3天2夜。虽然巡逻的时间越来越短,但这一路的重重艰险与生死考验一直没有改变。
许新有爱人程文娟,是一名有着8年兵龄的女兵。一年前,程文娟休完产假后,第一次来高原看望丈夫。因为高原反应,她只在连队待了3天。程文娟感慨地说,这里的空气太稀薄了,她头痛得整夜无法入睡,真不知道许新有在这里的9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21女儿现在会走路,也会说话了。但女儿出生以来,许新有陪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足两个月。岳母带着她出去玩,女儿看见穿军绿色衣服的男同志就喊爸爸。许新有在电话里听了这些趣事,觉得孩子可爱,又觉得惭愧和辛酸。
22许新有对家人有着许多牵挂,但和其他高原军人一样,默取地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在自已的战位上,
23“等女儿长大了,我会把这里的故事讲给地,我相信她会理解我。”许新有望着雪山,轻轻地笑了······
(选自2025年4月11日解放军报》)
20.文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红其拉甫边防连自然环境的恶劣?请简要概括。(3分)
21.“红其拉甫精神”在许新有的经历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22.文章为何要特别描写许新有与家人的故事?(3分)
23.文中反复强调巡逻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3天2夜”,这一变化有何意义?(3分)
四、写作(40分)
24.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题目一:请以“从到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破茧的光芒
要求:
(1)若选题目一,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
1. C;解析:“风雪载途”的“载”应读zài,意为“充满”,C项注音不正确,对应选项C
2. A;解析:“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A项有错别字,对应选项A
3. B;解析:“皎洁”形容月光更恰当;“盛况”指盛大的景象,符合“烈火燎原”的语境;“翻越山麓”“跨越沟壑”搭配合理,对应选项B
4. D;解析:画线句子“在这段文学之旅中,使我们受益匪浅”缺少主语,应删去“在……中”或“使”,属于主语残缺,对应选项D
5. C;解析:③句总述传统图案的双重属性,④句举例说明,②⑤句讲设计过程,①句总结意义,逻辑顺序为③④②⑤①,对应选项C
6.(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解析:根据提示填写对应的古诗文名句,注意“颓”“鳞”“竞”“暮”等易错字
7. 对自然:天地和则万物生;对家庭:九族和则动静安宁;对社会:倡导礼让、文明共生;对国家:促进国家和平发展、长治久安;解析: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取“和”对不同层面的意义
8. 小冉,“以和为贵”是指和谐相处,而非无原则妥协。指出错误是帮助他人进步,维护正当权益是尊重自己,真正的“和”是建立在原则和真诚之上的,你觉得呢?;解析:引导小冉理解“和”的真正含义,区分原则与妥协
9. C;解析:保尔的誓言体现为人类解放奋斗的精神,扶贫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与他的理想一致,其他选项与崇高理想关联不大
10. “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钢铁”象征保尔等革命者在斗争中锤炼出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解析:结合名著主题分析象征意义
11. C;解析: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直接抒情,C项“没有直接抒情和议论”错误,对应选项C
12. “长夜沾湿何由彻”暗写泪,将悲痛含蓄融入处境,更显深沉;“感时花溅泪”明写泪,直接抒发忧国伤时之情,更显强烈;解析:比较明暗写泪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13.(1)同“饲”,喂养;(2)马鞭;(3)年龄;(4)守信;解析:根据语境和注释解释词义
14.(1)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2)我东方朔冒着死罪再拜向您禀告;解析:(1)注意“食”“见”的翻译;(2)“昧死”“闻”需准确译出
15. B;解析:“呜呼”表达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和对统治者不识才的愤懑,应用沉痛抑郁的语气,故选B
16. 甲文中的千里马因统治者不识才、不重用而被埋没;乙文中的东方朔主动上书自荐,展现才能,因而被任用;解析:从是否被识别和是否主动展示才能角度分析
17. 引用习近平的话点明青年使命,引用北大青年的誓言呼应历史,引出“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的论点,增强说服力;解析:从引出论点和增强权威性的角度分析作用
18. 运用比喻,将时间比作河流,青春使命比作接力,生动形象地强调使命传承,激励青年奋勇前行;解析:点出比喻修辞,分析其表达效果
19. 示例: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为强国储备能力;解析:结合中学生实际,提出具体做法
20. 风力大且寒冷;海拔高,缺氧干燥;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地形崎岖复杂;解析:从风、海拔、气候、地形等方面概括
21. 主动选择艰苦的红其拉甫;克服高原反应和巡逻困难,坚守岗位;以守卫国门为荣,有强烈的使命感;解析:从许新有的选择、行动和信念中体现红其拉甫精神
22. 表现他对家人的牵挂与愧疚,突出其牺牲奉献精神;以小家衬大家,体现军人的家国情怀;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真实;解析:从人物形象和主题表达角度分析
23. 体现国家对边防建设的投入和支持;说明巡逻条件改善,但艰险与考验未变,凸显官兵坚守的可贵;解析:从变化的原因和不变的精神两方面分析意义
24. 略;解析:题目一需补充完整,如“从迷茫到坚定”,通过具体经历展现转变;题目二围绕“破茧”的过程与“光芒”的绽放,体现成长与蜕变,注意运用描写,突出主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