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发现的有字甲骨30片,这一新发现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直接的文字资料。这表明考古发现( )
A.是佐证历史的重要途径 B.可以替代史书文献资料
C.是了解历史的唯一方式 D.可以完整还原历史全貌
2.下列一组有关宋代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都市生活丰富 C.中外交往频繁 D.商业贸易繁荣
3.下表是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对表中第四阶段所占比例降低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时间 前1世纪—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所占比例 62% 71% 58% 4%
①实行八股取士,禁锢思想自由 ②列强不断入侵,国力日渐衰退
③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中外交流 ④君主专制强化,科技创新受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英雄人物是民族的脊梁,值得永远铭记和敬仰。下列英雄人物与其主要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陈化成——虎门御敌,忠魂卫国门 B.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国土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重创英军 D.左宝贵——黄海海战,以身殉国
5.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民族资本主义日渐衰落
C.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
人民群众是革命年代的坚实后盾、建设时期的中流砥柱,以热血与汗水推动历史巨轮滚滚向前。请回答下列小题。
6.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歌曲反映的史事是( )
A.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的召开
7.下图是1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时的图片。该图片反映了( )
A.艰苦奋斗的时代风貌 B.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C.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8.下面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年代尺中的“破冰之旅”是指(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香港回归祖国
9.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中出现“9世纪兴起、11世纪遍布欧洲、领主与佃户、自给自足”等关键信息。据此可知,他正在学习( )
A.西欧庄园 B.封君封臣制 C.城市自治斗争 D.大学的兴起
10.下图反映的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历史事件。其共同之处是( )
A.推动国家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B.由对外战争失败激化社会矛盾引起
C.以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为根本目标 D.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11.对下表所列史事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史事 影响
A 《物种起源》出版 表达出达尔文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B 苏俄新经济政策 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C 罗斯福新政 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D 赫鲁晓夫改革 从根本上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A.A B.B C.C D.D
12.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时绘制了以下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B.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清朝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必然,具体过程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内向性和凝聚力,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摘编自戌崇德《清代首期边疆通论(上)》等
图A 图B
(1)人们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材料一图A人物于494年迁都 (地点),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图B人物是吐蕃赞普 (人物),他非常仰慕中原文化,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西汉为实现“文化的统一”“地域的统一”采取的措施。根据图B,概括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3)“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8年,法国与美国签订(同盟条约),成为首个承认美国独立的国家。法国加入对英战争,公开支持北美独立,这不仅是为履行对新盟友的责任,更是为直接打击英国海上霸权的殖民地基础。……法国参战既深刻影响了美国建国的历史进程,又勾连起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 ——摘编自江天岳、闫波桥(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英海上争霸)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687年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 华盛顿会议
1941年 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1945年 雅尔塔会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 世界历史 九年级全册》整理
(1)材料一图中宣言有何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2)请从材料二大事年表中找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请从下列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用序号表示),并从材料二大事年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对所选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观点:①战争激化矛盾引发革命运动 ②科技改变世界 我选择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史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进行相关主题展板设计活动,请你参与。
【展板一:民生奠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变革
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土地革命试点,1928年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一切土地----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图A 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调研 图B 抗日根据地农民热烈拥护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图C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展板二:民生保障】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颁布的法律文件(部分)
法律文件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保护妇女权益的婚姻家庭制度
①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保障农民根本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规定了工会的性质、权利与责任、经费等,维护工人阶级的切身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确定中国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编自叶琛《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与实践研究》
【展板三:民生联升】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成就
图A 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情况
图B 2012-2022年中国发展数据变化
【展板四:民生提质】
2025年国家出台的改善民生的政策(部分)
就业领域 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
教育领域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养老领域 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
医疗领域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支持创新和发展
住房领域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乡村振兴领域 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摘编自《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国家惠民政策全景》等
(1)展板一图A中的土地革命政策使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怎样的革命局面?根据图B和图C,指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C土地政策的历史影响。
(2)根据展板二,概括新中国民生保障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将①处的法律文件名称补充完整,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3)根据展板三图A,指出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原因。图B展现出我国在新时代取得了哪些成就?
(4)根据展板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意义。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语言凝练)
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D B A B A D
题号 11 12
答案 C B
13.(1) 人文初祖 洛阳 松赞干布 7
(2)措施:“文化的统一”: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教材。
“地域的统一: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通过漠北战役重创匈奴;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意义: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做法:积极宣传中国的民族政策;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行径;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坚决与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作斗争等。
14.(1)地位: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影响:法国承认美国独立,加速了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进程;法国加入对英战争,打击了英国海上霸权,为美国独立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法国的参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局势和进程,使美国独立战争更具国际影响力。
(2)事件: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3)示例一:我选择的观点:①
选择史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选择符合观点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史事,均得2分)
阐述或说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作为协约国之一参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了人民的更大不满。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引发了革命运动。
示例二:我选择的观点:②
选择史事: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阐述或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还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伴随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的发明,人类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变,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工业化生产还带来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总之,两次工业革命清晰地展现出科技改变世界的强大效能。如今,我们身处科技飞速发展时代,更应重视科技创新,借科技之力突破困境、开创未来,引领世界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15.(1)革命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变化:由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整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历史影响: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特点:注重依法保障;保障群体广泛;维护人民根本权益;国家主导推动。
文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发展趋势:快速上升(或发展迅速)。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使农业发展迅速。
成就: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我国科技创新进步迅速,科技实力不断提升;我国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4)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主题名称:中国共产党领航,守护民生幸福路;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