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乡间的小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技能,了解台湾校园民谣,陶冶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操。
2学情分析
农村孩子的音乐课程少,比较单一,专业老师少。老师在上课时比较传统,通常先识谱再唱歌词,其他活动比较少,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学会的歌曲比较少。但也因几年来的识谱训练,六年级少部分学生对识谱、音准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乡间的小路》跟琴唱谱学得比较快。和声部比较困难,脱离琴声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把握不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因为这样有琴伴奏、合唱的形式是比较少有的音乐课。因此这节课虽然说合唱起来没有那么和谐完美,但学生体验到了音乐课的乐趣。
3重点难点
1、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二声部的配合。
4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是个踏青的好时节,春暖花开,大地回春.这个学期你们班有没有去春游的打算呢
生:
师:周末和爸爸妈妈去郊外走一走,暂时远离城市的喧闹也是不错的选择.
2、师:有一首歌就把乡间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
师念歌词.:(略)
这是一幅多么浪漫的夕阳牧归图。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惆怅,只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们都会随风飘散,消失的无影无踪。
老师忍不住也想唱起这首歌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
3、听赏《乡间的小路》。
4、师: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
生:
师:祖国宝岛台湾的大学生在“乡土文学”影响下,出现一股“唱自已的歌”的热潮。这些青年作者所创作的一些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歌,被称为校园民谣。内容大多是描写自然景色,怀念故乡的。台湾校园歌曲被称为“现代的民歌”,《乡间的小路》就是其中一首,它散发出浓浓的淳朴的乡土气息。
二、新授《乡间的小路》
(A)
认识变拍子
1、师、同学们,在学习《乡间的小路》之前,我请你们观察一下,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有两个拍号4/4、2/4,告诉他们,这样的情况叫“变拍子”。
3、让学生观察乐谱,找找哪里是2/4?
4、设问:为什么作曲家要那么麻烦,一首歌曲中要变换两种拍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看看它给你怎样的感受?
再次初听《乡间的小路》
5、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听后的感受。
6、小结:在音乐中采用了变拍子这样的手法可以让歌曲变得更加好听、情绪更加丰富。
(B)
学唱单声部部分
1、师:我们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是《乡间的小路》的选段,改编成两个声部的合唱曲。
初略认识合唱谱号和声部的分配。
我们先来学习单声部部分
2、按节奏读歌词
认识新的节奏:切分音(X.
X
)和三连音(
XXX)
按节奏念歌词
3、跟琴用“u”音视唱歌谱。
4、跟琴视唱歌谱。
5、跟琴视唱歌词。
边打拍子边跟琴唱歌词。第二遍要求清唱和声部分的主旋律。
(C)
学唱第二声部衬词
1、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声部括号里的衬词部分。
观察节奏类型,(蹦
哒哒
蹦跶
蹦跶
︱喔
喔
喔
喔)
请生表演打节奏,再齐打。
2、跟琴视唱歌谱,再唱歌词。(注意突破难点:八度音6-6,小六度6-4)
3、师:这些象声词让联想到什么?怎样才能把它唱的更好?
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
(D)
声部合唱
1、一、二声部的配合。
2、完整演唱歌曲
三、情感处理
1、师:老师的故乡也是在遥远而偏僻的山村,那里风景特美,那里有我天真浪漫的童年,有我最疼爱的父母亲,还有我最好的小伙伴。所以刚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也特别想家,想念我的亲人,我的朋友,特别是那条深深地印着我成长的足迹的乡间小路。在那条小路上发生过很多乐事、趣事,路的两旁有果树,有很多野花,虽然也有很多野草,下雨的时候路还很泥烂,但是,那是一条通往家的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也都有一条通往家的路,每条路也不一样,感想当然也不同。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所走的那条路,也许很平常未曾引起你对它的注意,可是这条路印满了你成长的脚印啊!让我们把对这条路的情感用歌声表达出来吧!(引起学生对“家”的共鸣)
2、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表演唱与创编
师:改编者给原曲编写了第二声部,使歌曲情趣更生动活泼。接下来我们也来当个小编者,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
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分领、齐唱
2、给衬词部分编创动作
3、用乐器伴奏
五、听赏完整版的《乡间的小路》
师:下面,给大家听赏完整版的《乡间的小路》,它更能表达我对童年趣事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