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1:03:07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4)
八年级历史试题
A.工农业发展突飞猛进
B.完成了工业化的起步
0。经济有恢复但不平衡
D.社会总产值的大跃进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6、如图是创作于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酒《热爱苏联工程师》,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茶命,
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
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三次“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1949年11月,《人民日报》发出创作“新年画运动”的号召,得到人民的积叔响应,
活动评出甲等奖作品:《农民参观拖拉机》(劳动换来光荣人毛主席大阅兵》。这一举动()
A抗美援朝战争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苹开放新时期
A.利于塑造民众主人翁意识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7、中国共产党经过合作化的道路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使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避免了
C.宜告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D.配合了工业化建设
破产为无产者的命运,形成了这一时期党的独创性反贫因指导原则。为此中国共产党抓住
3、1950一1953年春,土地改革共没收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约合4700万公顷)士地和
历史主动的举措是()
大批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分给了约3亿无地少地和缺少生活资料的农民,约占农业
A土地改草
B三大改造
c国民经济的调整D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口的60%至70%。这表明()
8、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
氏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彻底终结了我国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标志着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D.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杜会主义现代化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4、1954年杨之光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如下图),以精炼
B.土地改革
发展状况
的笔墨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年妇女的喜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悦心情。这主要得益于()
1952195719601965
年份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9、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
B.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的完善
转折意义的会议。“伟大转折”体现在()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改革
B.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下表数据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经济形势是()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194g-1952年中国杜会总产值情况表(单位:亿元)
D,挽数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年份
10、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快时期的主要推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动因素是()
18060Q
农业
326
384
420
461
A,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0006
工业
140
191
264
349
B.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60000
■因肉生产善值《纪
建筑业
4
13
24
57
0,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40300

运输业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
24100
19
19
24
35
0
商业
68
76
88
113
197a1915192720a3
【八年级历史试题共8页】第1页
【八年级历史试题共8页】第2页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计 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C C C B B C B A B C D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D C A A C D B D B
二、材料题(共 3 则材料共 50 分,26 题 18 分,27 题 18 分,28 题 14 分) 26、(18 分)
(1)历史史实:抗美援朝。(2 分)
时代背景: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
兵援助。 (2 分)
(2)“老人”:邓小平。(2 分)
“画了一个圈”:建立经济特区。(或建立四个经济特区)(2 分)
(3) 时间:1999 年 12 月 20 日。(2 分)
构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 分)
(4) 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分)
(5)A:新中国成立 B:保家卫国 C:改革开放 D:民族团结 (ABCD 各一分,
共 4 分)
27、(18 分)
(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2 分)
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对外开放。(2 分)
(2)窗:深圳经济特区。(2 分)
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
外开放格局)(2 分)
(3)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 分)
努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答出任意
一点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言之有理即可。)(1 分)
(4)历史意义: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 分)
方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 分)
(5)补充:邓小平理论 (1 分)
制度:图一:一国两制;(1 分) 图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 分)
看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 分)
28、(14 分)
(1)①缺陷:造成社会两极分化;采用对外扩张的手段;使人类社会陷入发展困局;(任
意两条)(2 分)
②说明: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 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被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
则。 (3 分)
(2)特征: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3 分)
(3)新能源汽车销量、产量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2 分)
(4)关系:相互促进(2 分)
(5)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
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是先进生产力质态,符合中国和平友好的现代化发展理念,
能更好的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是积极推动力。(2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