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音乐家(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
2、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
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
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2、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学唱《欢乐颂》
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
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四、拓展、延伸、运用
1、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
3、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合唱要“动”起来,要有创新,应在队型和变化方面多下功夫。
五、小结
1、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
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课件13张PPT。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指挥家、钢琴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
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请你说说——乐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命运)《钢琴奏鸣曲》《月光》《悲怆》《第九交响曲》(合唱)《第三交响曲》 (英雄)《第六交响曲》 (田园)音乐欣赏:《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合唱部分)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称为合唱交响乐,是因为它的第四乐章以德国的诗人席勒的长诗《欢乐颂》为歌词,采用了交响合唱的形式写成的。把声乐加入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中的一个创举! 5月7日晚7点,路德 维希·冯·贝多芬在皇家剧院为公众演出自己的近作——带合唱的大型 交响乐!海报音乐故事——令人落泪的《欢乐颂》 音乐思考:《欢乐颂》合唱中有哪几种演唱形式?
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男中音领唱、独唱、重唱、合唱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欢乐颂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怀着火样的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自由、平等、博爱
四海之内皆兄弟 亿万人民拥抱起来 《合唱交响曲》1824年5月在维也纳
刻伦特纳托尔戏院初次演出时,听众反映
的热烈是空前的。贝多芬出场时,受到听
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以致遭到了警察的干
涉;但站在乐队中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
么也听不见。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
他的手转过身,才“看到”了听众的欢呼。
从初演出所引起的异乎寻常的情绪,可以
看出,歌唱欢乐,也就是歌唱自由,在当
时有何等深切的现实意义。 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
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
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
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
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
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
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
“交响乐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