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任务一:学校开展“英雄精神传承”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的战士,是在崎岖道路上点燃火把的人。”正如秋瑾在《告同胞书》中所言,那些在历史狂lán中劈波斩浪的革命者,他们以炽热的信念为矛,以淳朴的理想为盾,在颠沛流离的征途上迸溅出生命最璀璨的火光。看!①方志敏戴着镣铐笑谈“可爱的中国”,夏明翰在刑场凝望着远处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②李大钊满怀期待地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他们用脊梁撑起破碎的山河,哪怕需要跨过种种屏zhàng,只为了让革命的胜利能够不期而至。③透过他们的革命意志,使我们感受到了热血在华夏山河奔涌的灼热。④当春风掠过烈士碑前的蒲公英,种子便带着英雄的气息飞向四方。他们的故事,至今仍在泛黄的书页间回响;他们的呐喊,至今仍在巍峨的群山中回荡……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狂lán 炽热( ) 淳朴( ) 屏zhàng
2.文段中画双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劈波斩浪 B.迸溅 C.凝望 D.不期而至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仿照文段中画单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句式不限)
二、名著阅读
5.整本书阅读
(1)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下列情节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尔因烟丝事件被神父开除后,哥哥阿尔焦姆出面为他找了一份车站食堂的工作。
B.朱赫来去看望在骑兵队冲锋时被炮弹炸伤头部的保尔时,说出了“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C.在《牛虻》的影响下,保尔明白了信念的力量,也成了一位坚强的、甘于献身革命事业的革命者。
D.保尔的妻子丽达在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时,鼓励保尔找到自己新的战斗方向,即文学创作。
(2)小语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想用“图形+文字”的形式呈现该作品的主题或情节,请你帮她从下面图形任选一个,并完善“文字”内容。
图1 图2
我选: ,文字: 。
三、综合性学习
6.专题学习活动
(1)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还原了很多英雄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不畏强权的闻一多,翻越老山界的红军,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学习课文后,你准备就“英雄精神”的话题采访身边的人,请你根据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语文老师
采访问题:①
采访对象:同桌
采访问题:②
(2)小语和小文参观了“红岩魂广场”后为革命英烈创写了对联,你觉得哪副对联写得最贴切?请结合小贴士,说说理由。
小贴士
红岩魂广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脚下,该广场的建立,源于对“红岩精神”的纪念与传承,该精神源自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此地的众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英勇抗争的事迹,内涵是坚贞不屈、勇于牺牲。
A.热血洒异乡,换来山河锦绣 忠魂佑家国,赢得岁月安宁
B.英雄事迹流芳百世 红岩精神彪炳千秋
四、名句名篇默写
7.请按要求填空。
主题 诗歌
思乡怀人 此夜曲中闻折柳,①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有约不来过夜半,② 。(赵师秀《约客》)
田园山水 ③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④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咏史讽今 商女不知亡国恨,⑤ 。(杜牧《泊秦淮》) ⑥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人生哲理 韩愈借“⑦ ,⑧ ”(《晚春》)表达对“不甘平庸”的赞赏——即使资质平凡,也应珍惜时光、勇敢展现自我;王安石通过“⑨ ,⑩ ”(《登飞来峰》)揭示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强调只有提升思想高度才能超越局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①与老枝怪奇者为贵。其新接稚木,一岁抽嫩枝,直上或三四尺,如酴醾②蔷薇辈者,吴下③谓之气条④,此直宜取实规利,无所谓韵与格矣。又有一种粪壤力胜⑤者,于条上茁短横枝,状如棘针,花密缀之,亦非高品。
(选自范成大《范村梅谱》)
[注]①横斜疏瘦:形容梅枝横向伸展、姿态倾斜、枝条稀疏而清瘦的形态;②酴醾:即茶蘼,藤本植物,枝条多直长;③吴下:苏州地区;④气条:枝条直上而无曲折;⑤粪壤力胜;土壤过于肥沃,导致梅树生长过旺。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独爱菊 无独有偶
B.自李唐来 自以为大有所益
C.香远益清 多多益善
D.予谓菊 吴下谓之气条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高贵品质。
B.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主旨是“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C.甲乙两文作者写植物都是为了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追求。
D.乙文中写新嫁接的枝条只需一年就能抽出新枝条,意在说明梅生命力强。
1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魏巍
①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②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敢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③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④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⑤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批注是常用的阅读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提高思考和分析能力。请你根据提示,回答下面问题。
12.下列选项是小语对选文内容的批注,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用细腻笔触生动地再现了松骨峰战斗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位奋勇作战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B.选文第③段作者详细地叙述了松骨峰激战战斗前、战斗中的场景,突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C.选文第④段中“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表明前两段内容都是直接引用营长的话。
D.选文第⑤段作者以“朋友”“你”来称呼读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同时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
13.赏析式批注侧重欣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请根据提示作赏析式批注。
(1)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从用词角度批注)
(2)请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⑤段作批注。
14.以下是小语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作的批注。你认同她的批注吗?说说你的看法。
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小语:此句有凸显敌人英勇作战之嫌!应删去!
15.联想式批注是将文本中的知识与读者的其他知识或经验相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选文第②段中,作者没有写营长在战后看到战场时的内心活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充一条联想式批注,以第一人称描写营长当时的内心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一株麦子不爱春天
米丽宏
①每每春近,人们就会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北方的田野里,对春最敏感的,当属经冬的麦苗了。天气稍一变暖,苍绿的麦田便像浮起一层春水,质地水灵了,颜色也悄悄换新。
②也许历尽酷寒,才懂春天的可贵。麦苗子一接收到春讯,便速速掀开残冰,努力拱起身子,向着阳光舒展开了第一枚蜷缩的叶子。
③细长的叶子打开,打开,等两三场雨飘过,麦田里新绿就完全接管了老绿。绿色没住了老鹅的背;鸟们按下翅膀,在垄间悄悄做窝,孵蛋,育雏。麦苗子屏蔽了外界的打扰,鸟们信任这个隐秘的世界。
④麦垄已是下不去脚了。要进去,得以脚尖儿试探着分开麦叶,再踩下去蹭水般前行。此时的麦子,叶鞘伸长,麦叶向上伸展,硬硬的麦秆儿刚显雏形,新生娃娃般,谁舍得下脚去踩呢?
⑤有时往麦垄深处走,前方忽然“嘎啦啦”斜飞出一只黑鸟儿,人也惊一跳。嘿,老鸹呀!人们形容麦苗长势时,爱说“麦垄里藏住老鸹了”,这黑厮就是老鸹。这懒鸟儿,不去枝上做巢,却以麦叶为遮蔽——在麦垄里铺垫上碎草毛羽,做窝,孵蛋,育雏,不声不响过生活。
⑥起风了。整片麦田开始奔跑起来,麦浪起起伏伏,生出了碧海滔天的气势。站在田头,好像站在春天开来的大船上,有一种晃晃悠悠的眩晕感。这时候,你就真切感觉春天啊——果真是流水大船,是踏踏实实往前推进的。闪亮的阳光和翻涌的波浪,打亮了一些心情,掩埋了一些往事,也催生着新鲜的力量。
⑦观望麦海跟陌上赏花,心情多有不同。相同的是,你的心里都有一种力在鼓动,像种子忽然挤破外壳萌了芽;不同的是,看花时,心气是温柔上浮的;而在麦田边,你忽然就沉静下来,生出了一种豪迈的意气,你会觉得心胸一下子拓开了,像麦田那般盛得下风雨阳光以及倒春寒。
⑧你嗅到了麦叶略带腥甜的鲜香,听到了风过麦田的“唰唰唰”,想到了“含风宿麦”那春意饱满的诗歌,“春雨初晴水拍堤,村南村北鸪啼。含风宿麦青相接,刺水柔秧绿未齐。”这首诗的作者是方岳,一个祖籍安徽、出仕也在南方的标准南方人,笔下自然是南方之春。可以推想,他所在的南宋,小麦已南渡长江。江南春的版图里,宿麦偶尔一片分布于稻田之间。鹁鸪鸟“果果果谷”的鸣声,是南北共享的春日天籁。
⑨在北方,第一声布谷啼,也总是从无边麦野的翠幕里传出来,蘸着麦色,声声滴漏般报告着春天的进程。
⑩暮春风多,有时鸟声被刮得七歪八斜;麦苗很兴奋,搂着风,婆娑起舞,舞成一首壮观的排律。风骚又整饬,低调又昂扬。一波儿一波儿的麦浪,从脚下次序推进,跑向远处。一直跑向谷雨时节。
那时,老祖母常常坐在大门楼下,手里剥着豆子、花生,或做着零碎的活计。她的目光常常望向不远处的青绿麦地。
门外是雨,雨中是天青色包裹的沉绿,绿中窸窸窣窣、嘈嘈切切、絮絮叨叨,是雨落,是风吹。雨气和麦青气混合的气味,扑过来,让人晕沉沉,让村庄晕沉沉。
祖母喃喃说:谷雨麦挑旗儿,立夏麦头齐。麦子的道儿还远着哪!
然而,雨停日出,麦地在渐变,绿尖儿上挺出一层鹅黄,黄浅浅,像毛茸茸的小鸡。我跟着祖母去地边给小鸡采地米菜,见一地的麦子,有的点头,有的摇头,像做团体操。
风,更暖了些,不大不小地吹拂着,除了风和鸟,田野里很静。深深浅浅的青绿,由地上乱到了树上。树叶日见浓密,叶底鸟鸣三两声,邈远,疏朗,安逸,清凉。油菜棵子上,青豆荚一串串,露出籽实初成的行迹。
祖母挑几支麦穗,揉一揉,择去麦芒,吹去颖壳,掌心里剩下青青如玉的麦粒。我放在嘴里一嚼,唉,只是一汪水儿呢,黏黏的、乳白的。
祖母说,有骨头不愁长肉哩。麦籽儿把架子搭好了,就等灌浆了。
这些曾被困在冬天里的绿精灵,如今正悄悄蓄势,为一穗收成而努力。从根须到麦秆到穗子,乳白的浆液日夜奔涌,仿佛要将整个冬季和春季的月光都酿成蜜。
没有一株麦子不爱春天,也没有一株麦子不用尽全力,去成就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自己。
(选自《读者》,有删改)
16.阅读选文,梳理麦苗得到“春讯”后的成长变化过程。
(1) ——叶鞘伸长麦秆显形——麦苗疯长麦叶鲜香——
17.批注是一种精读方法,请按要求为下面两句话作赏析式批注。
(1)绿中窸窸窣窣、嘈嘈切切、絮絮叨叨,是雨落,是风吹。(从用词角度批注)
(2)祖母挑几支麦穗,揉一揉,择去麦芒,吹去颖壳,掌心里剩下青青如玉的麦粒。(从描写角度批注)
18.闲笔是散文的常见写法。所谓“闲笔不闲”,是指某处文段看似与主题无关,实则不可或缺。请结合选文第⑧段画波浪线内容,谈谈你对此处“闲笔”的理解。
19.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根据需要在文中植入一些人物。请你结合选文,分析“祖母”的形象。
20.散文大多寄寓着深沉的情思。请你说说选文蕴含着哪些情思。
七、作文
21.亲爱的同学,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人,给予了你深切的感动?或许,他(她)像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那样坚定无畏;像魏巍笔下的志愿军战士那样英勇刚强;像鲁迅笔下的阿长那样卑微善良……其实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等待着我们去阅读,去玩味。
请以“与众不同的他(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22.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从前,一位国王长着一对驴耳朵,这让他感到羞耻,他命令所有理发师对此保密。一位理发师因难以忍受,便跑到河边对着芦苇倾诉:“国王长着驴耳朵!”不想,芦苇将这个秘密传遍了大地。国王因此彻夜难眠,偶然,他瞥见镜中因焦虑而憔悴的自己,忽然想起曾读过的箴言:“悦纳自己,是拥抱生活的开端。”一念及此,国王突然就释怀了……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重庆市云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澜 chì chún 障 2.D 3.C 4.示例:他们的信念,至今仍在鲜艳的红旗上飘扬;他们的精神,至今仍在亘古的长夜里闪亮。
5.(1)C
(2) 图1 该图体现作品主要情节。此图根据保尔人生经历在小说中的情节变化波动。波谷1表现了保尔童年苦难,在贫困和被欺压中长大。波峰1是保尔加入红军,投身革命,此时的他理想高涨。波谷2是他身受重伤,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被病痛折磨,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波峰2是他以笔为枪,重新投入革命,写下《暴风雨所诞生的》。(我选:图2,文字:该图体现作品主题。花朵中心象征保尔“钢铁般的意志”。花瓣1代表保尔在骑兵队冲锋时被炮弹炸伤头部,右眼失明,但他仍坚持战斗。花瓣2代表保尔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腿受伤并得了伤寒,但他没有退缩,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贡献自己的力量。花瓣3代表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保尔感染了伤寒和肺炎,身体极度虚弱,但他没有放弃。花瓣4代表在身受重伤,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时,保尔找到自己新的战斗方向,即文学创作。)
6.(1) 示例:老师你好,你在教授这些课文时,怎样使学生体会英雄精神? 示例:通过阅读,你学习到了英雄人物身上怎样的精神品质?
(2)选B,①“红岩”二字切合“红岩魂广场”地名;②对仗工整,英雄事迹和红岩精神形成具象与抽象互补,互相照应;③体现了红岩革命英雄的事迹传播范围之大,红岩精神影响之深远。
7. 何人不起故园情 闲敲棋子落灯花 独坐幽篁里 箫鼓追随春社近 隔江犹唱后庭花 可怜夜半虚前席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8.C 9.(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梅花以其高雅的韵味和崇高的品格而被世人看重,因此外形“横竖影斜”和“老枝怪奇”的被视为珍贵品种。 10.D 11.甲文用喜欢牡丹的人多与喜欢莲、菊花的人少作对比,突出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也是对世人追名逐利行为的批判。乙文把新接稚木的长条以及生长过旺的梅树,同横斜疏瘦以及老枝怪奇的梅树对比,突出梅树韵格高之重要。
12.D 13.(1)“匆匆”,写出战斗形势急迫,我军未来得及做充分战斗准备,用词精准,暗示了战斗的激烈、艰难;“很低的”“光光的”写出我军作战时的不利地形,侧面突出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2)运用设问、反问的修辞,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敬佩。 14.不认同。这句话写出了当时战斗的激烈、惨烈,伤亡巨大,以敌军的垂死挣扎侧面突出志愿军作战英勇、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 15.示例:王金传、邢玉堂……刚才还活生生的面孔现在却……我亲爱的战友们,你们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这条封锁线啊,至死都没有后退半步……我为你们深感骄傲、自豪!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16. 麦苗拱身舒展叶子/麦苗掀冰舒展叶子 麦苗变色麦籽灌浆 17.(1)叠词/拟声词,三个叠词/拟声词层层递进,“窸窣”轻细,“嘈嘈”宏大,“絮絮”细碎,细腻还原了雨落麦田时由弱到强、风与雨交织的情境,以声衬静,凸显春日田野的静谧。(2)动作描写,连用“挑”“揉”“择”“吹”四个动词,细致呈现祖母处理麦穗动作流畅,表现祖母在农耕生活中的娴熟与从容。 18.波浪线部分引用了方岳的诗作,自然引出“小麦南渡长江”的历史背景;暗示小麦种植的悠久历程,为文本增添了历史厚重感;由“含风宿麦”的春景自然引出画波浪线部分的诗句;画波浪线部分提及“鹁鸪鸟鸣”,与后文第⑨段“北方,第一声布谷啼”形成呼应,自然过渡到对北方春讯的进一步描写,使段落间衔接更显流畅。 19.勤劳,常剥豆子、花生、做零碎活计;充满生活智慧、亲近自然且饱含温情,喃喃“谷雨麦挑旗儿,立夏麦头齐”;宁静、慈爱,去地边给小鸡采地米菜,给我搓麦子吃。 20.对春天促使世界充满生机的一种喜爱;对乡土自然环境的眷恋;对祖母所代表的朴实劳动人民的赞美;对乡村简单、纯粹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对农耕文明的赞赏;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赞美;对所有平凡生命的尊重;对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歌颂。
21.例文:
与众不同的她
教室后排的玻璃窗总蒙着一层薄灰,像被岁月蒙住的眼。可每当小满转过身来,那双眼睛便如春溪破冰般亮起来,连窗外的梧桐叶都跟着簌簌摇晃。
初二那年,小满像一片轻盈的云飘进我们班。她总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永远挺得笔直。最特别的是她的眼睛——当其他同学在课间追逐打闹时,她总倚在走廊栏杆上,捧着本泛黄的《飞鸟集》,睫毛在脸颊投下细碎的影子。
“小满,来跳皮筋呀!”午休时,班长拽着橡皮筋招呼她。她轻轻摇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你们玩,我看看云。”我们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看见方寸天空里几缕游丝般的白云。“这有什么好看?”有人嘀咕。她忽然笑了,眼角的雀斑像撒落的星子:“你看那朵云,像不像泰戈尔说的'生命如夏花'?”
期中考试后的雨天,我蜷在教室改错题。小满却撑着把褪色的蓝伞冲进雨幕,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蜿蜒的疤痕。“去校门口!”她气喘吁吁,“那只瘸腿的流浪猫...”我们踩着水洼跑到时,猫正蜷在纸箱里发抖。小满从书包掏出温热的牛奶,指尖被雨水泡得发白,却小心地托着奶瓶,像捧着易碎的月光。
真正让我震撼的是那个深秋的傍晚。放学时发现小满在操场角落,正踮着脚往梧桐树上系什么。走近看,是些用彩纸折的千纸鹤,每只翅膀上都写着字。“这是给小鸟的驿站,”她仰头望着树梢,“冬天来了,它们可以停在这里读诗。”暮色里,那些纸鹤在风中轻轻摇晃,仿佛随时要载着诗句飞向远方。
上周班会课,班主任突然问:“谁愿意帮后勤处整理旧书?”教室里一片寂静。小满却猛地站起来,马尾辫在肩头跳跃:“我和小C去!”我们跟着她来到堆满灰尘的仓库,她哼着不知名的歌,把发霉的课本一本本擦净晾晒。夕阳透过高窗斜斜切进来,给她周身镀上金边,那些飞扬的灰尘都成了跳动的光点。
现在每当我走过那排梧桐,总会想起小满系纸鹤时专注的侧脸。在这个急着奔跑的世界里,她像株倔强的蒲公英,把诗意种进每个缝隙。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云朵、流浪猫和旧书,在她眼里都闪着微光,连最普通的黄昏,都能被她折成会飞的千纸鹤。
22.例文:
悦纳,让阳光照进心房
国王的驴耳朵曾是他难以启齿的羞耻,可当他终于直面这份不完美,拥抱真实的自己,阴霾散尽,生活重归明朗。这则寓言,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面对自身缺陷时的挣扎与解脱,启示我们:悦纳不完美,方能让阳光照进心房。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背着“驴耳朵”般的秘密。有人为脸上的雀斑自卑,有人因不善言辞孤独,有人因一次失败的考试陷入自我否定……这些“不完美”,像藤蔓缠住心,让人在黑暗中徘徊。可正如国王在镜中与自己和解,我们也该明白,缺陷不是生活的“句号”,而是成长的“破折号”。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可他笑看“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寂,悦纳命运赋予的波折,把颠沛流离过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他接纳了人生的不完美,于是,山水成了他的诗友,苦难化作了笔下的华章,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残奥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奔跑、跳跃、拼搏。他们的身体或许有残缺,可他们用行动宣告:缺陷不是禁锢,而是让生命绽放别样精彩的契机。他们悦纳自己的不完美,把每一次挑战都当成证明自己的舞台,用汗水与坚韧,赢得尊重与掌声,让世界看到不完美的力量。
反观那些因无法接纳自身缺陷,而陷入痛苦深渊的人,他们如同被秘密困住的国王,在自我否定的迷宫里打转。其实,困住我们的从不是缺陷本身,而是不肯接纳缺陷的执念。当我们像国王那般,放下遮掩,直面真实,会发现,那些曾以为的“羞耻”,不过是生命独特的印记,是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懂生活的阶梯。
“悦纳自己,是拥抱生活的开端。”国王的领悟,也是我们该有的觉醒。别再让“驴耳朵”般的缺陷,遮住心灵的阳光。接纳不完美,与自己和解,我们才能轻装前行,在生活的画布上,绘出属于自己的绚烂风景,让每一寸不完美,都成为照亮人生的星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