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7 13: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拨响的琴弦用手按住,则( )
A. 声音会被手挡住 B. 声音会被手吸收
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2.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音叉的声音在减小时,发现不断碰触的乒乓球的摆幅减小,说明发声体振幅减小声音减小
B.乙图: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障碍物,倒车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会应用到下列物理知识中的哪几项( )
①声的反射;②超声波;③声波可以传递信息;④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A. 只有②③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①②③ D. 只有①②④
4.结合传统文化判断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诗词或俗语中有关声学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笛声”的产生不需要振动
C. “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中“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D. “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5.下列有关声波应用的实例中,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 )
A. 地震台根据地震时发出的声波测定震源位置
B. 探测船利用声呐测定海底的深度
C. 医生利用B超观察胎儿的情况
D. 蝙蝠发出声波测定昆虫的位置
6.噪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声音的强弱是认定噪声的重要指标。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度的等级,零分贝是人们刚刚可以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强度,也叫听觉下限。根据所学知识,较理想的生活环境,声音强度的等级应是( )
A. B.
C. 左右 D. 左右
7.在班级举行的“小小音乐会”上,同学们用自制的乐器演奏,甲图为水瓶琴,乙图为可以上下推拉活塞的哨子。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 甲图:对着水瓶琴瓶口吹气进行演奏时,振动的主要是瓶内水柱
B. 甲图:敲击水瓶琴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变高
C. 乙图:哨音音调的变化是空气柱长度的变化所导致的
D. 乙图:向下拉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高
8.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是
C.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大
D. 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比在水中快
9.如图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B.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C.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 众多“鱼洗”声汇集增大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10.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B.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烦躁不安,影响身体健康
C.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D. 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出乐音的物体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发出噪声的物体的振动杂乱无章
二、填空题
11.南宋词人周密在《观潮》中写道:“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意思是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这里主要描写的是声音的______(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12.吹笛子时,手指按住笛子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旁边看书的人觉得笛声很吵,于是带上了耳塞,这是在 处减弱了噪声。
13.如图所示是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该设备利用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__从而达到去污目的;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发现,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对人造成伤害,用这种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可以传得很远,如果要避免伤害,可以制造__隔离罩,从而有效地阻止声波的传播。
14.甲昆虫翅膀振动了1 200次;乙昆虫翅膀振动了600次,乙昆虫翅膀的振动频率为________,则人耳可听到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寒山寺的钟声是以的形式传入客人耳中。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__。
16.有一段中空的塑钢管,当小明在一端用力敲击一下塑钢管时,将耳朵贴在另一端倾听的小华听到了两次响声,她最后听到的是从__(填“空气”或“塑钢管”)中传来的响声,通过测量得到这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则这段塑钢管的长度为_______。空气中声速,塑钢管中声速
三、实验题
1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
(1) 向鼓面撒些小纸片,用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小纸片跳动的幅度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声音的响度与__有关。
(2) 生活中,站在距离发声体较远处听到的声音较小,站在距离发声体较近处听到的声音较大,表明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不仅与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有关,还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8.回顾声现象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一个电铃放入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2) 在“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随着音乐“跳舞”,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能说明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一探测船在距离海岛处测海水的深度,在此处同时向海底和海岛发出声信号,先后收到两次声信号的时间差为已知声在空气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
(1) 从发出声信号到收到从海岛返回的声信号经过多长时间?
(2) 此处海水的深度可能为多少米?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A
6.B
7.C
8.D
9.B
10.A
11.响度大
12.音调;人耳
13.超; 振动; 次; 真空
14.; 甲
15.波; 回声
16.空气; 85
17.(1) 变大;振幅
(2) 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18.(1) 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能传递能量
19.(1) 【解】由可得,从发出声信号到收到从海岛返回的声信号所用时间;
(2) 从发出声信号到收到从海底返回的声信号所用的时间可能为,或,声信号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或,由可得,此处海水的深度可能为,或。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