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泉港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泉港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1:33:01

文档简介

泉港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
认真作答,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 1 所示的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对此时间轴的解读正确的是
图 1
A.①处是建立隋朝 B.②处是开通运河
C.③处是隋朝灭亡 D.④处是灭亡陈朝
2.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
力。表 1空白格内①②应正确填写的内容是
表 1
皇帝 措施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①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② 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创立殿试制度
A.①隋文帝②唐太宗 B.①隋文帝②武则天
C.①隋炀帝②唐太宗 D.①隋炀帝②唐玄宗
3.据《贞观政要》(卷一)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腹,腹饱而身毙。”下列最能反映唐太宗“先
存百姓”治国理念的措施是
A.减轻劳役,减省刑罚 B.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发展科考,增加科目
泉港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1页,共 8页
4.表 2 所示内容反映了唐朝前期统治者的共同点是
表 2
唐太宗 唐玄宗
为了考察地方长官,命人把各地都督刺史 亲自考察新任命的县令,遣返了德行
的名字都写在屏风上,记录其功过、品行 较差的官员,并贬斥了主持县令选任
和才能,以备赏罚 的两位重要官员
A.发展农业生产 B.善于虚怀纳谏 C.关注人才选拔 D.重视整顿吏治
5.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做一个抛物线形状
(如图 2所示),那么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藩镇割据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唐蕃会盟 图 2
6.有学者认为,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但在政治、经济、民族及
思想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方面有强烈的凝聚力。该学者强调五代十国
A.政局动荡不安 B.孕育统一因素 C.延续唐末局面 D.经济遭到破坏
7.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表 3目录的内容主旨是
表 3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少数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A.开放的对外关系 B.繁荣的封建经济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多元的对外交往
8.唐代某著名的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希望得到上天的恩赐,或者希冀依赖上天
进行赏罚都是极其荒谬的,人只要掌握自然规律,就足以支配自然。这位思想家是
A.韩愈 B.僧一行 C.柳宗元 D.白居易
9.表 4 是王安石变法的两项措施,其共同目的是
表 4
措施 内容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A.增加政府收入 B.减轻农民负担
C.增强军事力量 D.提高文官地位
泉港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2页,共 8页
10.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据《宋史 真宗纪》记载:“真宗五年,代州进
士李光辅善击剑,诣阙。帝曰:‘若奖用之,民悉好剑矣’。遣还。”这能反映出
A.重用文官担任要职 B.北宋繁荣的社会经济
C.强干弱枝治国策略 D.崇文抑武的统治方针
11.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
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称为“榷场”。榷场贸易量很大,如北宋每年从辽购
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这种现象
A.加强了北宋中央集权 B.扩大了民族间商贸往来
C.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 D.提升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12.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图 3中的货币样式,可以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图 3
A.注重发展海外贸易 B.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各民族政权交流互鉴
13.表 5 对话讨论的是
表 5
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
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
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A.宋夏议和 B.宋金议和 C.澶渊之盟 D.辽金议和
14.“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图 4中①②所示的朝代解释正确
的是
A.①在五代十国后统一中国
B.②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
C.①是在 1127 年被②灭亡的
D.1044 年和谈后②向①称臣 图 4
泉港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3页,共 8页
15.表 6 是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表 6
960 年 1005 年 1038年 1044 年 1125年 1127 年 1141 年
北宋 宋辽订立 西夏 金灭 南宋与金
宋夏订立和约 金灭辽
建立 “澶渊之盟” 建立 北宋 议和
A.各政权在“战、和”中政权更替 B.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C.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大金所灭亡 D.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实现统一
16.成吉思汗到蒙哥汗时期,蒙古汗国一直以生肖纪年。至某大汗继位伊始,便依据
儒家经典,建“中统”年号。此后,他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定“大
元”为新的国号。材料中的“他”是
A.阿保机 B.忽必烈 C.铁木真 D.阿骨打
17.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属于历史评
价的是
A.隋朝末年的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
C.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18.表 7 是李雪同学根据史书记载整理的北宋城市活动一角,据此可知宋代
表 7
酒楼茶舍里有艺人演唱、讲史
有卖衣服的、卖鞋袜的、卖花
商业 文化娱乐
环的、卖香粉的、卖小吃水果 瓦舍勾栏里有杂剧伎艺表演
夜市 夜市
的,也有买卖珠翠、书画的
街头有歌舞表演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经济发展超越前代 D.文化娱乐设施先进
19.宋代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
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
奢”,这说明宋代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繁华的都市生活
C.频繁的对外交流 D.开明的民族政策
20.李华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选择题,
他不能确定正确选项,假如他打电话向你求助,你应建议他选择
A.“ 蔡侯纸 ”是中国古代最早发明的纸张
B.唐朝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是由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D.中国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泉港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4页,共 8页
21.某同学在阅读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时,看到一幅漫画(图5)。朱元璋设立的这一部门是
朱元璋上位成功以后,总害怕自己哪天也被人撸下来。
于是他就把开路小弟——仪仗队改造成了一个特务部
门,专门监察有没有人密谋造反。这群小弟的工装叫作
飞鱼服,穿上贼拉风。
图 5
A.中书省 B.军机处 C.锦衣卫 D.都督府
22.历史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
思维方式。制作思路图有助于理解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图6空白处应为
图 6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三司”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锦衣卫
23.诗歌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气象。表 8诗歌体现出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
表 8
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B.和平冲突,两者并存
C.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D.世界领先,无私奉献
24.“万历十年(1582 年)张居正去世时,太仓积粟可支十年,国库银两增至 400 万
两。”这最能说明改革的何种直接成效
A.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短期内缓解了明朝财政危机
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恢复了汉唐时期的疆域版图
25.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甚至公开
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
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从中可以看出,导致明朝灭
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生产破坏 B.满族兴起、清兵入关
C.皇帝昏庸、宦官专权 D.社会动荡、农民起义
泉港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5页,共 8页
26.表 9 是中国古代某朝代出现的经济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是
表 9
◆鼓励百姓垦荒 ◆出现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
◆晋商开设票号 ◆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7.九年级(1)班同学们以“清朝前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
根据史实绘制了图 7,其中图注标注正确的是
A.甲——打败噶尔丹
B.乙——戚继光抗倭
C.丙——雅克萨之战
图 7
D.丁——设驻藏大臣
28.“闭关锁国”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对沿海
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活动,起过一定的防御作用。
上面材料说明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直接目的是
A.中国的综合国力远在世界大国之上 B.防止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
C.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然经济的排他性 D.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对外延伸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其中,第 29题 8 分,第 30、31、32 各 12 分,共 44 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见图 8。
图 8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泉港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6页,共 8页
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
在图 8中①处设立了机构。小历同学根据图 8得出是“伊犁将军”的结论。而他的另
三个同学得出是“安西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和澎湖巡检司”三个不同的答案,请你
帮小历同学至少从两个角度及理由说服其他三位同学的结论。
30.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在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突破分裂
实现统一,而统一的条件也已成熟。士族衰落了、民族融合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形成
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也不是轻而易举
的事。要实现统一,还要有一个杰出的领导人物。这个杰出领导人物必须顺应历史的
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带领人民去完成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任务。
——施建中《隋统一原因再探-兼论隋文帝平陈方略》
材料二 为了把物产丰富的南方物资运往北方以应对日益增加的都市消费人
口……炀帝便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其结果,由于运河这条干线的建成,中
国的南方与北方首次连为一体。大运河凿成以后,炀帝随即命令建造一艘高达四层、
船身雕刻有漂亮图案的龙舟,以便乘此船前往扬州(江都)行幸游玩……炀帝的登场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06: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完成统一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统一的历史
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炀帝决定完成此事的目的及其造成的双面影响。(6分)
31.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自《册府元龟》
材料二 见图 9(清朝疆域示意图)。
图 9 ——摘自《中学历史参考》
泉港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7页,共 8页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唐朝与吐蕃交往的
史实,并分析这一史实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 9中①处设置的管辖机构。(2分)
(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见表 10。
表 10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朝代 历史事件
隋朝 开通大运河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 玄奘西行
宋朝 使用指南针
元朝 行省制度 发明火铳
明朝 修筑长城 郑和下西洋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表 10 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
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 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所选的两个历史事件,
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泉港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8页,共 8页2025 年春季泉港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ACADB 6-10BCCAD 11-15BDCCA 16-20BDABD 21-25CCBBC 26-28DAB
二.非选择题
29.理由:据所学可知,①处是新疆(西域)。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而安西都护府是
唐朝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机构;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是管辖台
湾的机构,不是新疆(西域),故应该是伊犁将军。(8分)
30.(1)条件:各族人民和经济发展要求统一;士族衰落、民族融合;北强南弱
的局面形成;出现顺应历史潮流的杰出领导人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
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
(2)目的:运输南方物资以满足北方都市消费需求。(2分)
影响:积极方面,连接南北,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消极方面,劳民伤财,加重民
众负担(炀帝游玩加剧灾难)。(4分)(积极和消极影响各 2分。)
31.(1)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举例: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2分)
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分)
(2)机构:台湾府 。(2分)
(3)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主题;民族交融是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与发展的主要方式。(4分)(任答两点即可)
32.[示例 1]:历史事件: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2分)
观点:我国古代重大工程成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分)
论述:隋统一全国后,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联系和
文化交流;明朝修筑了长城,以城墙为主体,设施完善,城墙规模宏大,建筑水
平高超,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中
轴线纵贯南北,均衡布局,根据北方建筑避寒采光的习惯,规划房屋朝向,形成
了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6分)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古代重大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成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的智慧和创造力。(2分)
第 1 页 共 2 页
[示例 2]:历史事件: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2分)
观点:我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2分)
论述: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为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其口
述而著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沿途的地理、历史和风俗情况,是研究中外交流
史的珍贵文献;唐朝高僧鉴真历经艰辛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书
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明朝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物品,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
地区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6分)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杰出人物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
化,也学习、吸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
(2分)
[示例 3]: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册封达赖、喇嘛。(2分)
观点: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分)
论述: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文
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和民族交
融。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
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和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
发展。清朝对西藏确立了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分)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
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符合各民族共同利益的管理措施,坚定地维护国
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分)
[示例 4]:历史事件:使用指南针;发明火铳。(2分)
观点:中国古代科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分)
论述:指南针由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
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
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传入欧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为欧
洲走出欧洲黑暗时代和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铳的发明及火药传入欧洲,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6分)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科技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所以中国科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分)
(或其他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