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25年7月高一期末统一调研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1.A【解析】 由材料楔形文字判断考点是两河流域,A符合题意;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尼罗河流域是象形文字,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D【解析】 材料体现了平等的体育意识,一定程度上体现理性精神,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人文精神的起源是智者运动。
3.B【解析】 由巴格达、智慧宫、翻译运动等判断考点是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②④符合,故选B;文艺复兴是其影响而不是背景,①错;材料未涉及经济贸易方面,③错;排除ACD。
4.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敕令很好地协调了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有利于增强王国内部凝聚力,C正确;教会的封建统治、公民的私有财产保护、权力的制约平衡均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
5.B【解析】在遗产清单中,“呢绒和其他财产”一项占比比较大,同时货物存放在伦敦、荷兰等地,呢绒是主要货物,说明英国的呢绒业和海外贸易比较发达,B项正确;社会分工材料未体现,排除A;材料未涉及对比,不能说明最发达,排除C;工业资本属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
6.D【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体现了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正确;A项史实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建设,无法推出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史实反映的是三权分立,与君主立宪无关,故排除;1804年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排除C。
7.B【解析】 由1760年富兰克林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列颠人”可知当时美利坚人的民族认同还未产生;1776年要求“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可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民族意识逐渐形成,B项正确;富兰克林的阶级立场未改变,排除A;CD时间不符合,排除。
8.A【解析】由材料可知,普鲁士的产权改革使农民获得人身解放,促进农业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A项正确,C项错误;B项资本原始积累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故排除;北美独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
9.B【解析】材料中旧制度的分工基于神权和军事权威,而新分工强调“功能性”——以知识和生产能力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以新分工取代旧制度的分工,本质是对社会权力结构的重新设计,属于社会结构的功能性重构,B正确;题干中“实业家掌管物质生产”直接体现了对生产者(实业家)地位的重视,而非忽视,排除A;圣西门仅提出用“学者”取代“神权”的精神指导地位,并未否定宗教信仰本身的作用,排除C;材料未提及“暴力推翻”旧制度,圣西门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更侧重和平改良而非暴力革命,排除D。
10. C【解析】材料中的变化是指研究主体由个人到官方机构,研究内容由关于历史地理信息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深层次研究,反映了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殖民扩张的需求,故选C;民族国家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材料与商品倾销无关,排除D。
11. D【解析】由材料“应被授权管理所有国内事务,按照各自治领的方式,建立独立、完全负责任的政府”可知,国大党想要赢得民族自决权利,故选D。
12.A【解析】宣传画上的文字和手执锤子、铁锹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形象,表达了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加快完成五年计划的决心和目标,反映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故选A;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是在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排除B;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排除C;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与材料无关,排除D。
13.C【解析】资本主义社会萧条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就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钢铁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是16-17世纪,排除AB;石油危机引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排除D。
14.C【解析】德国企业资金自主,研发方向受市场需求与盈利预期主导;日本依赖政府补贴,研发受政策目标影响更大,C正确。德国企业也重视长期技术积累,A错误;研发补贴与通胀无直接关联,排除B;依赖补贴使日本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排除D。
15.A【解析】ICC在处理案件时对非洲国家的高起诉率和对欧美国家的低起诉率,反映了国际刑事法院在司法公正性上的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等和实力不对等的结果,而这一事件导致了非洲国家对ICC的不信任和抵制,南非政府以ICC的“选择性司法”为由退出《罗马规约》,实际上是对此种全球治理不平等的抗议和回应,争夺国际话语权,BCD正确;材料与冷战思维无关,A错误,故选A。
16.(14分)
(1)共同点:都实行中央集权体制;都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都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系统);都加强经济管控。(一点2分,任意2点给4分)
不同点:波斯帝国地方实行行省制,且有一定自治权,印加帝国全国划分为四大行政区,由贵族管理,加强集权;波斯帝国侧重利用法律和货币政策治理国家,印加帝国侧重利用宗教治理国家;波斯帝国通过统一货币加强经济控制,印加帝国通过土地国有实行经济控制。(一点2分,任意2点4分)
(2)原因:波斯帝国商品经济发达,印加帝国农业文明发达;波斯帝国地处欧亚非交界处交通便利,印加帝国位于安第斯山脉环境封闭;波斯帝国融合吸收各地区多民族文化,文明更为发达,而印加帝国对外部吸收有限;波斯帝国地跨欧亚非拥有广阔的疆域,印加帝国疆域范围仅局限于南美洲。(一点3分,任意三点6分)
17.(14分)
(1)特点:历史悠久;以中国为中心,以东亚、东南亚为主要范围;注重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友好交流是主流;通过陆海丝绸之路形成多元化的贸易网路。(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
(2)表现:金融与货币合作加强(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建立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动贸易投资增长;区域经济总量增长与地位提升(东亚地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三大贸易中心之一)。(只概述表现没有实例不给分;一点1分,任意两点2分)
意义:促进了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自主性;有利于增强东亚地区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有利于增进区域和平稳定,提升区域国际话语权;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融合;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加强国际协调;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点2分,任意3点给6分)
18. (15分)
(1)阐释:积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在关心国际范围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2分)。消极:但是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则,使其无法采取有效行动制止战争的发生;英法将其作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点2分,两点4分)
(2)特点: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有阶段性波动;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多,非洲增长最快;与国际政治格局变迁密切相关。(一点2分,任意两点给4分)
原因: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一点2分,任意3点给5分)
19.(12分)
【答案示例】
主题:近代西方殖民扩张(1分)
观点:近代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逐步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2分)
阐释: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代西方国家通过三角贸易、鸦片战争、瓜分世界等不断加大对外殖民扩张,到20世纪初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1分)
工场手工业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催生了对贵金属的渴望,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地理的隔绝,为殖民探险提供了动力与条件。西葡荷英等国相继进行大规模殖民活动,通过建立殖民据点、掠夺贵金属、开展三角贸易等方式,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也导致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非洲陷入黑奴贸易深渊,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建立。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化大生产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急剧增长,蒸汽汽船的发明使远洋扩张效率提升,推动殖民国家全球布局。英国为首的殖民国家通过鸦片战争等武力手段打开亚洲市场,将印度、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随后,法美等国相继效仿,对外扩张的浪潮促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由此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资本对资本输出的需求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柏林会议划定非洲殖民边界,亚洲也被列强分割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全球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但殖民扩张也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同时唤醒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促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并不断发展。(论述6分)
总之,从三角贸易到鸦片战争再到瓜分世界,构成了资本主义扩张的三部曲,这种以殖民为核心的扩张模式不仅加速了资本积累,也造成了殖民地长期的经济依附与社会落后,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2分)
其他参考主题:1.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3.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4.近代西方的工业化进程襄阳市2025年7月高一期末统一调研测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阿卡德王朝时期(公元前2334一前2154年)书吏对楔形文字的使用方式进行了改
革:多数表意字不再用来表意,而是用来表音,即表音节;弃用大部分表意字,只保留一
部分表意字的表意用法。此后,阿卡德语成为官方语言。这一改革
A.适应了两河流域社会发展需要
B.有利于推动字母文字的传播
C.体现了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发展
D.形成了结构完整的文字体系
2.柏拉图提倡进行简单而朴素的身体锻炼,认为青年人,无论男女,都应该严格接受音乐
与体育教育,借以成为优秀的卫国者。这一观点
A.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B.重视通过体育来保卫国家
C.反映了人文精神的起源
D.一定程度上体现理性精神
3.中世纪,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创办了一个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宫”,内设翻译馆,重金
聘请东西方翻译家,将收集到的希腊、罗马、波斯、印度和叙利亚的古籍进行翻译。关于
这次翻译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一定程度上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②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世界文化
③使巴格达成为东西方贸易中转站
④促进了阿拉伯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繁荣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高一历史试卷
第1页(共6页)
4.843年,西法兰克国王查理颁布了《库莱讷敕令》。敕令的第一条承认了西法兰克王国
的教会上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应承担辅弼匡
正君王的职责,而国王则允诺要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此敕令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教会的封建统治
B.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C.增强王国内部凝聚力
D.实现权力的制约平衡
5.1558年,英国普通工人日工资约为6一8便士。下表是伦敦商人格里戈里·艾沙姆的财
产清单。据此可推知
财产价值(英铐)
项目
镑
先令
便士
在伦敦的财产:家具、盘子、租借物等
296
9
7
在北安特郡的财产:家具、农具、谷物、牛、羊毛等
300
7
呢绒和其他财产:在伦敦货舱里的货物、在佛兰德尔(荷兰)待
4375
16
售的货物等
别人欠艾沙姆的钱
7368
A.英国社会分工比较复杂
B.英国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C.英国商业信贷最为发达
D.英国工业资本积累显著
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的对应关系中,正
确的是
史实
结论
日本在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制、在地方
A
设国、郡、里三级行政单位
日本建立起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
B
互监督、制衡
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的思想
1791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
C
起义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拉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股份公司与证
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7.1760年,富兰克林说道“我感到高兴,不仅因为我是一个殖民地居民,还因为我是一个
不列颠人”;1776年他参与起草《独立宣言》,要求“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
“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独立国家有权去做的一切
行动”。这种认知转变反映了
A.阶级立场的变化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殖民体系的瓦解
D.法国革命的影响
高一历史试卷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