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严州中学梅城校区2024-2025学年新高一新生入学调研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严州中学梅城校区2024-2025学年新高一新生入学调研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物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7 12:19:55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严州中学梅城校区2024-2025学年新高一新生入学调研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物理
1.(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第13届全国运动会于2017年8月5日~21日在天津举行。运动会包括射箭、体操、田径、击剑等39个比赛项目。下列关于运动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评判击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B.在双人同步跳水运动中,评判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C.研究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过程,评判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D.研究体操运动员的体操动作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2.(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最快速度达到150亩/小时,可持续工作8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整无人机在空中的姿态时可以将无人机看成质点
B.确定无人机的位置时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C.观察无人机飞行速度时可以选取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为参考系
D.“8小时”指的是时刻
3.(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手机导航APP极大方便了“不识路”的驾车一族,如图为某车主从宿迁到南京的手机导航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242公里”指的是位移
B.图中“3小时11分”指的是时刻
C.图中“7:43”指的是时间间隔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
4.(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如图所示,某同学沿图示路径从开阳桥出发,经西单,到达王府井.从开阳桥到西单的距离为;从西单到王府井的距离为.两段路线相互垂直.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
A.、 B.、 C.、 D.、
5.(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10.2m/s C.10.3m/s D.10.4m/s
6.(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如图所示,物体沿轨迹ABCDE的箭头方向运动,每一正方形小格边长为1m,沿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比在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
7.(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质点由南向北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后静止。如图,若AC=100m,BC=30m,以B点为原点,向北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则出发点的位置为   m,B点的位置为    m,A到B点的位置变化为    m,方向   。C点到B点位置变化为    m,方向   。
8.(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墨粉纸)、带铁夹和钩码的小车、轨道,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和   (选填其中两个选项)
A.低压交流电源 B.220V交流电源 C.刻度尺 D.天平
(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释放小车的同时,闭合电源开关
B.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大
C.先闭合电源开关,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
D.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3)如图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的情况的纸带,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在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纸带可以求出打C点时瞬时速度为   m/s和E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质点
【解析】【解答】A.评判击剑成绩时,需要关注运动员的剑尖是否击中有效部位,以及身体动作是否合规。运动员的姿势、手臂动作等是关键,不能忽略形状和大小, 不可把运动员视为质点,A错误;
BD.评判双人跳水成绩时,需要关注两名运动员的动作一致性、身体姿态、入水角度等。运动员的身体形状、动作细节是关键,不能忽略,也不可将其视为质点,BD错误;
C.评判马拉松成绩时,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完成时间和跑步路径。运动员的身体形状和动作细节对跑步路径和成绩无影响,可以忽略,故评判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C正确。
故选C。
【分析】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指物体的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
当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或位置变化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影响结果,可以视为质点。当研究物体的旋转、姿态或动作细节时,不能视为质点(因为形状和大小是关键因素)研究运动轨迹或路径(如马拉松)→ 可视为质点。研究动作或姿态(如体操、跳水)→ 不可视为质点。击剑和跳水虽然涉及运动,但成绩评判依赖具体动作细节,不能简化。
2.【答案】B
【知识点】质点;时间与时刻;参考系与坐标系
【解析】【解答】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仅考虑质量。调整姿态涉及无人机的旋转、倾斜等动作,必须考虑其形状和尺寸,不能简化为质点,故A错误;
B. 无人机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水平x、y方向 + 高度z方向),需用三维坐标描述位置 ,故B正确;
C.参考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通常选择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若以摄像机为参考系,无人机相对其速度始终为0(因为摄像机固定在无人机上),无法观测到无人机的飞行速度,故C错误;
D.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如“8:00”);时间间隔是一段持续过程(如“8小时”)。“8小时”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质点模型:仅当物体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无影响时才能简化为质点(如计算飞行轨迹时可视为质点,但调整姿态时不可)。
2、三维坐标系:空中运动的物体需用三维坐标(x, y, z)定位。
3、参考系选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考系,否则无法描述其运动。
4、时间与时刻:“8小时”是时间间隔,“8:00”是时刻。
3.【答案】D
【知识点】质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
【解析】【解答】A.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直线距离),而导航显示的“242公里”是实际行驶路径的总长度(路程)。由于道路弯曲,路程通常大于位移,故A错误;
B.时刻是时间轴上的点(如“7:43”),时间间隔是持续过程(如“3小时11分”)。
“3小时11分”是预计行驶总时间,属于时间间隔,故B错误;
C.“7:43”是出发的具体时间点,属于时刻,而非时间间隔,故C错误;
D.质点是忽略大小和形状的理想模型。导航中只需关注汽车的位置(如经纬度),无需考虑其长度或内部结构,因此可视为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路程:实际路径长度(标量);位移: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矢量)。
2、时刻:时间点(如“8:00”);时间间隔:持续时间(如“2小时”)
3、当物体大小对研究问题无影响时(如位置、轨迹),可简化为质点。
4、 导航场景中,通常关注路程(非位移)和时刻(出发/到达时间),而汽车位置研究可用质点模型。
4.【答案】D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
【解析】【解答】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是从开阳桥指向王府井的线段长度,根据几何关系可得位移大小为5km。路程则是实际行驶路径的总长度,即开阳桥到西单再到王府井的行驶距离,共计7公里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位移是矢量,包含大小和方向,位移大小只考虑起点和终点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只计算实际行驶路径的长度,在本题中,由于行驶路线有转弯,所以路程(7km)大于位移大小(5km)。
5.【答案】A
【知识点】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该运动员的全程位移是100m,全程时间为10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正确。
【点评】本题的迷惑性信息较多,所以注意区分。
6.【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解析】【解答】A.AB段位移 = 1m(边长),时间 = 1s,平均速度 = 位移/时间 = 1m/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ABC段位移 = AC的直线距离 = ,时间 = 2s,平均速度=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B点速度是瞬时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水平向右)。AC段平均速度方向是从A指向C(斜向上)。两者方向不同,即使大小相同也不能说"等于",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时间间隔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AB段时间(1s)比ABC段时间(2s)更短,更能反映A点瞬时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与位移相同。瞬时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与平均速度方向可能不同。
2、时间间隔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
3、计算位移时需用几何方法。
7.【答案】-70;0;70;向北;-30;向南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参考系与坐标系
【解析】【解答】 以B点为原点 ,A坐标为-70,则出发点的位置为x=-70m,B点的位置为x=0 m,A到B点的位置变化
方向向北。C点到B点位置变化为-30 m,方向向南。
故答案:-70;0;70;向北;-30;向南。
【分析】1、位置由坐标描述,根据坐标原点确定位置坐标。
2、位置变化即位移,是矢量,计算时应是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
3、位置变化的方向由坐标轴正负和题目约定决定(如“北为正”)。
8.【答案】B;C;CD;0.10s;0.20;0.30
【知识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解析】【解答】(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使用220V交流电源,则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是220V交流电源,故填B。
测速度的实验中必须测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和计数点间时间间隔,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由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量,则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是刻度尺,故填C。
(2)A. 应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避免纸带初始阶段漏点。 故A错误;
B. 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小(相同时间内位移小)。 故B错误;
C. 规范操作顺序为:通电→稳定→释放小车。 故C正确;
D. 频率时,时间间隔
故D正确。
故选CD。
(3)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打C点时,小车瞬时速度
打E点时,小车瞬时速度
【分析】(1)电火花计时器:220V交流电源;电磁式:低压交流电源(4-6V)。必须使用刻度尺测量点距,无需天平。
(2)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打点分析:点迹密集→速度小;稀疏→速度大。频率50Hz→每两点间隔0.02s(若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则间隔0.1s)。
(3) 在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计算瞬时速度公式:,。
1 / 1浙江省严州中学梅城校区2024-2025学年新高一新生入学调研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物理
1.(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第13届全国运动会于2017年8月5日~21日在天津举行。运动会包括射箭、体操、田径、击剑等39个比赛项目。下列关于运动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评判击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B.在双人同步跳水运动中,评判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C.研究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过程,评判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D.研究体操运动员的体操动作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答案】C
【知识点】质点
【解析】【解答】A.评判击剑成绩时,需要关注运动员的剑尖是否击中有效部位,以及身体动作是否合规。运动员的姿势、手臂动作等是关键,不能忽略形状和大小, 不可把运动员视为质点,A错误;
BD.评判双人跳水成绩时,需要关注两名运动员的动作一致性、身体姿态、入水角度等。运动员的身体形状、动作细节是关键,不能忽略,也不可将其视为质点,BD错误;
C.评判马拉松成绩时,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完成时间和跑步路径。运动员的身体形状和动作细节对跑步路径和成绩无影响,可以忽略,故评判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C正确。
故选C。
【分析】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指物体的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
当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或位置变化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影响结果,可以视为质点。当研究物体的旋转、姿态或动作细节时,不能视为质点(因为形状和大小是关键因素)研究运动轨迹或路径(如马拉松)→ 可视为质点。研究动作或姿态(如体操、跳水)→ 不可视为质点。击剑和跳水虽然涉及运动,但成绩评判依赖具体动作细节,不能简化。
2.(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最快速度达到150亩/小时,可持续工作8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整无人机在空中的姿态时可以将无人机看成质点
B.确定无人机的位置时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C.观察无人机飞行速度时可以选取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为参考系
D.“8小时”指的是时刻
【答案】B
【知识点】质点;时间与时刻;参考系与坐标系
【解析】【解答】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仅考虑质量。调整姿态涉及无人机的旋转、倾斜等动作,必须考虑其形状和尺寸,不能简化为质点,故A错误;
B. 无人机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水平x、y方向 + 高度z方向),需用三维坐标描述位置 ,故B正确;
C.参考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通常选择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若以摄像机为参考系,无人机相对其速度始终为0(因为摄像机固定在无人机上),无法观测到无人机的飞行速度,故C错误;
D.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如“8:00”);时间间隔是一段持续过程(如“8小时”)。“8小时”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质点模型:仅当物体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无影响时才能简化为质点(如计算飞行轨迹时可视为质点,但调整姿态时不可)。
2、三维坐标系:空中运动的物体需用三维坐标(x, y, z)定位。
3、参考系选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考系,否则无法描述其运动。
4、时间与时刻:“8小时”是时间间隔,“8:00”是时刻。
3.(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手机导航APP极大方便了“不识路”的驾车一族,如图为某车主从宿迁到南京的手机导航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242公里”指的是位移
B.图中“3小时11分”指的是时刻
C.图中“7:43”指的是时间间隔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
【答案】D
【知识点】质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
【解析】【解答】A.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直线距离),而导航显示的“242公里”是实际行驶路径的总长度(路程)。由于道路弯曲,路程通常大于位移,故A错误;
B.时刻是时间轴上的点(如“7:43”),时间间隔是持续过程(如“3小时11分”)。
“3小时11分”是预计行驶总时间,属于时间间隔,故B错误;
C.“7:43”是出发的具体时间点,属于时刻,而非时间间隔,故C错误;
D.质点是忽略大小和形状的理想模型。导航中只需关注汽车的位置(如经纬度),无需考虑其长度或内部结构,因此可视为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路程:实际路径长度(标量);位移: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矢量)。
2、时刻:时间点(如“8:00”);时间间隔:持续时间(如“2小时”)
3、当物体大小对研究问题无影响时(如位置、轨迹),可简化为质点。
4、 导航场景中,通常关注路程(非位移)和时刻(出发/到达时间),而汽车位置研究可用质点模型。
4.(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如图所示,某同学沿图示路径从开阳桥出发,经西单,到达王府井.从开阳桥到西单的距离为;从西单到王府井的距离为.两段路线相互垂直.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
【解析】【解答】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是从开阳桥指向王府井的线段长度,根据几何关系可得位移大小为5km。路程则是实际行驶路径的总长度,即开阳桥到西单再到王府井的行驶距离,共计7公里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位移是矢量,包含大小和方向,位移大小只考虑起点和终点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只计算实际行驶路径的长度,在本题中,由于行驶路线有转弯,所以路程(7km)大于位移大小(5km)。
5.(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10.2m/s C.10.3m/s D.10.4m/s
【答案】A
【知识点】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该运动员的全程位移是100m,全程时间为10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正确。
【点评】本题的迷惑性信息较多,所以注意区分。
6.(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如图所示,物体沿轨迹ABCDE的箭头方向运动,每一正方形小格边长为1m,沿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比在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解析】【解答】A.AB段位移 = 1m(边长),时间 = 1s,平均速度 = 位移/时间 = 1m/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ABC段位移 = AC的直线距离 = ,时间 = 2s,平均速度=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B点速度是瞬时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水平向右)。AC段平均速度方向是从A指向C(斜向上)。两者方向不同,即使大小相同也不能说"等于",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时间间隔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AB段时间(1s)比ABC段时间(2s)更短,更能反映A点瞬时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与位移相同。瞬时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与平均速度方向可能不同。
2、时间间隔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
3、计算位移时需用几何方法。
7.(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质点由南向北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后静止。如图,若AC=100m,BC=30m,以B点为原点,向北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则出发点的位置为   m,B点的位置为    m,A到B点的位置变化为    m,方向   。C点到B点位置变化为    m,方向   。
【答案】-70;0;70;向北;-30;向南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参考系与坐标系
【解析】【解答】 以B点为原点 ,A坐标为-70,则出发点的位置为x=-70m,B点的位置为x=0 m,A到B点的位置变化
方向向北。C点到B点位置变化为-30 m,方向向南。
故答案:-70;0;70;向北;-30;向南。
【分析】1、位置由坐标描述,根据坐标原点确定位置坐标。
2、位置变化即位移,是矢量,计算时应是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
3、位置变化的方向由坐标轴正负和题目约定决定(如“北为正”)。
8.(2024高一上·浙江开学考)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墨粉纸)、带铁夹和钩码的小车、轨道,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和   (选填其中两个选项)
A.低压交流电源 B.220V交流电源 C.刻度尺 D.天平
(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释放小车的同时,闭合电源开关
B.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大
C.先闭合电源开关,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
D.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3)如图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的情况的纸带,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在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纸带可以求出打C点时瞬时速度为   m/s和E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B;C;CD;0.10s;0.20;0.30
【知识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解析】【解答】(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使用220V交流电源,则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是220V交流电源,故填B。
测速度的实验中必须测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和计数点间时间间隔,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由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量,则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是刻度尺,故填C。
(2)A. 应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避免纸带初始阶段漏点。 故A错误;
B. 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小(相同时间内位移小)。 故B错误;
C. 规范操作顺序为:通电→稳定→释放小车。 故C正确;
D. 频率时,时间间隔
故D正确。
故选CD。
(3)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打C点时,小车瞬时速度
打E点时,小车瞬时速度
【分析】(1)电火花计时器:220V交流电源;电磁式:低压交流电源(4-6V)。必须使用刻度尺测量点距,无需天平。
(2)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打点分析:点迹密集→速度小;稀疏→速度大。频率50Hz→每两点间隔0.02s(若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则间隔0.1s)。
(3) 在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计算瞬时速度公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