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山界》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老山界》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12: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庾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越城岭
瑶山,又名越城岭,土名老山界,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境内东北—西南走向。长200千米。为花岗岩断块山。南面主峰猫儿山,号称华南第一峰,最高海拔2123米,北面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米。路很陡,绝壁上开辟的栈道、石梯宽不过盈尺。
扫清字词障碍
攀谈
峭壁
骨碌
咀嚼
呜咽
督促
灌输
苛捐杂税
蜷起来
酣然入梦
不可捉摸
pān tán
qiào bì
ɡū lu
jǔ jué
wū yè
dū cù
guàn shū
kē juān zá shuì
quán qǐ lái
hān rán rù mènɡ
bù kě zhuō mō
讲述一次翻越
任务一
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时间词、地点词,概括相应的事件,完成以下登山图。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地点:
时间:
事件:努力登山
山脚
天黑了
地点:上山路上
时间:黎明
事件:
吃饭登山
地点:
时间:
事件:
露宿冻醒
半山腰
半夜里
地点:山顶
时间:下午两点多钟
事件:
休息下山
地点:山沟
时间:下午
事件:
造访瑶民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
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老山界难翻,难在哪里?请大家跳读文章,
圈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小组合作)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战士成千上万
山路曲折陡峭
山路曲折迂回
山势高大险峻
许多“之”字形
跟星光接起来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饥饿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
山下有人送饭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路窄石硬
寒气逼人
悬崖峭壁
山高路险
粮食短缺
肚子饥饿
负重前行形势紧迫
讲述一次翻越
任务一
认识一支队伍
任务二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
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笨重
认识一支队伍
任务二
文章用“笨重”合适吗?
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并批注体现队伍笨重的地方,记下对“笨重”的理解。
行进迟缓,行动笨重。
不是轻装行军
人员冗杂
组织困难
笨重:
认识一支队伍
任务二
翻越老山界之时,正值红军遭遇湘江失利,激战之后,红军由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指战员们心情异常沉重。时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叶剑英曾吟道:“越过千山与万水,问君西游何时还?”这表达了许多人对红军前途的困惑与迷茫。战争的沮丧和失望,内心的沉重与彷徨,这些困扰着红军战士。红军战士内心的困惑和无助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唤起内心的战斗的勇气比克服眼前任何一个困难都要难。
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内心困惑、无助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
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 的队伍战胜了
……
勇敢无畏
积极乐观
团结互助
意志顽强
军纪严明
爱护群众
据统计,长征时期,红军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红军战士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的少年。
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这还是一支青春的、有理想信念的队伍
领悟一种精神
任务三
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还战胜了 。
雪山
草地
金沙江
大渡河
领悟一种精神
任务三
如果当年参加长征的将士不是这群人,中国革命是否还能成功?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何其有幸有这么一群最可爱的人护佑着祖国。
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祖国和人民,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一切的理想信念,不正是家国情怀的最好体现吗?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活到胜利这一天,没有看到新中国的诞生,没有赶上荣誉表彰,更没有机会见证今天繁荣强大的祖国。他们或许从没有想过自己的明天,但为了祖国的明天,他们穿着褴褛的军装,一往无前冲进战火硝烟,然后消失在历史帷幕后面,成为真正的英雄。
c
传承一种精神
任务四
传承一种精神
任务四
长征的时代离我们已经有些遥远了,我们是否还需要学习这种精神?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长征精神的体现呢?
传承一种精神
任务四
前路宽亦长,身在盛世的我们虽比以往有了更宽广的道路,但是我们面临的“山岳”只会更多更高,将长征之精神内化于心,在面对艰难坎坷之时保持“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之心,秉持“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怀有“我自岿然不动”的决心,在属于你我的长征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
——习总书记
课后作业
二选一
2、回忆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难以翻越的“山”,试着写出来,并结合今天的所学内容,说说你的感悟?(200字左右)
1、文章第30段写道“将来要在这里(山顶)立一个纪念碑。”你会选择哪个场景作为纪念碑上的浮雕?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