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 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 梅岭三章 教案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13:4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
2.把握意象,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3.诵读诗歌,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难点】
把握意象,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 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 念。《梅岭三章》正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
2.把握意象,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3.诵读诗歌,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三、创作背景
1934 年 10 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 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 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兵围攻下,从 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 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 年 10 月,陈 毅率部被困梅山,在万分紧急的关头写下了这篇《梅岭三章》。
诗歌中的小序就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这一时代背景。这三首诗是诗人在“梅山 遇险”,“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虑不得脱”表明形势危急,诗人已做好了 牺牲的准备;“得诗三首留衣底”表现了诗人在生死关头从容镇定,以诗名志, 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四、诗歌朗读
1.看视频范读,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重音。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 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g)旗十万/斩阎(yán)罗。
.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xuè) 雨腥风/应有涯。
. . .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 .
2.学生朗读诗歌。
五、感知诗歌内容
1.请同学们借助注释、阅读提示等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明确:
首章:
(1)诗歌大意: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 胜利,死后必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
(2)朗读指导。
(3)教师范读。 次章:
(1)诗歌大意: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 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
(2)朗读指导。
(3)教师范读。 末章:
(1)诗歌大意: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 之花必将在人间大地遍开。
(2)朗读指导。
(3)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诗歌。
六、把握意象,体会诗情
默读诗歌,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意象 内涵 精神
泉台、烽烟、血雨腥风 概括革命征程的艰辛
明确:
意象 内涵 精神
泉台、烽烟、血雨腥风 概括革命征程的艰辛 英勇无畏、斗争到底
“斩阎罗”的十万“旌 旗”、纷飞的“捷报”、遍 种人间的“ 自由花” 不屈的革命意志、革命必 胜的信念 坚定乐观
七、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有何关联? 明确:
这三首诗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紧密呼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三首诗各自从过去,现在、未来着笔,过去是“我”革命的过去,现在是面对死 亡的现在,未来是属于全体革命者的光明未来,而三首诗整体上又各有侧重,分 别寓意必战、必胜、必成,全面的展现了诗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必胜的革命信 念。
八、拓展延伸
请你朗读以下诗歌,理解作者的理想信念和伟大人格。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suì) 密: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壁:形容刻苦钻研。
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殉身。
明确:这首诗写周恩来立志东渡日本刻苦求学,寻求真理,表达了他爱国救 世的坚定决心。
九、课堂总结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同学们,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我
们现在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知识,练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而奋斗!
九、布置作业 1.必做题: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歌。
(2)积累爱国主题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选做题:从积累的爱国主题诗歌中选择一首,写一篇 100 字左右的读后感 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