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2课时《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核心任务是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本课围绕核心任务展开三个层面的探讨:1.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用小棒代替鸡蛋数一数。2.捆一捆,认一认。3.数到一百,数一数,说一说。
《数一数》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基本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及简单运算,对数量与数的对应有初步感知。本课在此基础上,将数的范围拓展至100以内,通过数小棒、数鸡蛋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加强对数意义的理解。教材编排从直观实物到抽象数字,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数的产生与发展,为后续学习数的组成、读写及运算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
借助多种数数方式,提升其逻辑思维;在解决数数问题时,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关联,初步形成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经历从1数到100的过程,准确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理解数的意义。
2.熟练运用一个一个、十个十个等不同方法数1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十是一百。
【教学难点】熟练用多种方法数出物体个数。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探究”
一、复习巩固—引“探究”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导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出下面物体的个数吗?
预设: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2.接下去,连续数5个数。
23 29 76 95
导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汇报交流,认识一百,知道10个十是一百。】
任务一:认识一百
1.看图获取信息。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1:有的鸡蛋在盒子里,有的在桌子上。
预设2:阿姨正在将鸡蛋放入盒子里。
(2)这样放有什么好处?
预设1:鸡蛋放在盒子便于搬运,不容易破。
预设2:鸡蛋放在盒子方便数数。
……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
(1)这样放和数数有什么关系?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小棒代替鸡蛋数一数。
学生独立操作,师巡视观察指导。
(2)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预设:1根小棒代表1个鸡蛋,1,2,…,1盒有10个鸡蛋,把10根捆成1捆,十、二十……九十。
预设:接着一个一个地数,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九……
(3)九十九再添一是多少呢?(一百)九十九再添一是一百。
3.理解10个十是一百。
(1)我们继续看到第二幅图,所有的鸡蛋都装到了盒子里,大家将手中的小棒以“十”为计数单位再数一数。
预设: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1个十是10,2个十是20,3个十是30,……,10个十是100,当数到一百时,可以将10捆捆成一大捆,一大捆有100根小棒。
数到一百。
(1)图中的小棒是由几捆和几根组成的,有多少根?
预设:有7捆和4根,也就是7个十和4个1,是七十四根。
(2)再继续数一数,一直数到一百,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预设1:我先一根一根地数,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八十,然后十根十根地数,九十、一百。
预设2:我先十根十根地数,八十四、九十四,然后一根一根地数,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1.教材第47页 练一练 第1题。
2.教材第47页 练一练 第2题。
3.教材第47页 练一练 第3题。
4.十个羽毛球可以装一盒,下面的羽毛球缺几个可以装五盒?
5.如下图所示。爸爸的材料不小心散落在地上,当捡起来后发现少了两张。根据下面捡到的材料页码,你能说出少了哪几页吗?
四、总结评价—拓“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数一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整十数和一百,体会数的产生与发展。本节课的难点是“几十九根添上1是多少”的问题。在教学中,先通过向学生提问“99添上1是多少”,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将1根与零散的9根放在一起,正好是10根,捆成1捆,与原来的9捆合起来正好是10捆,就是一百,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再给学生创设一些“几十九添上1后是多少”的练习,初步渗透了“满十进1”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