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14: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2025.07
本试卷共7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中式浪漫”既是对传统的温故,又是对现代的创新,在含蓄与宏大之间,它构建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家园。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文化的本质、感受文化的魅力,齐鲁中学举行了“传承中式浪漫”的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戏曲浪漫”传承宣言甄选
校文学社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戏曲浪漫”的传承宜言,下列是小宁参加活动的宣言,请你修改完善。
千年时光的湖畔,中国戏曲的浪漫如江河奔涌,将家国大义的磅(薄 礴)与人间正道的凛然,淬炼成刻入血脉的图腾。 ,方能将个体的命运抉择熔铸为家国大义的史诗丰碑。今日,我们以传承为薪,让花脸武生的浩然之气与数字光影相得益(彰 张),在古今辉映的氛围中令古老程式迸发新声;让锣鼓声穿透霓虹,使“忠孝节义”的基因在守护与创新的共振中永续流淌。
1.宣言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pàn 薄 彰 fēn B.bàn 礴 张 fèn
C.bàn 薄 张 fèn D.pàn 礴 彰 fēn
2.小宁认为自己的宣言略显苍白,因此想将下列内容加入横线处,其中衔接最恰当的是(2分)
①纵使昆曲以《浣纱记》江山为重的抉择拓印文明刻度
②便难使程婴救孤的丹心化作民族品格的永恒坐标
③才能以巾帼烈胆凿穿历史帷幕
④倘若京剧未借《赵氏孤儿》舍生取义的悲歌浇筑忠义脊梁
⑤亦需深谋远虑的智慧与以身许国的赤诚相生相成
⑥正因如此,唯有豫剧以《穆桂英挂帅》裂石穿云的唱腔叩问山河担当
A.⑤④⑥②③① B.⑤②③①④⑥
C.⑥③④②①⑤ D.⑥③④①②⑤
【活动二】“历史浪漫”纪念册编辑
下列是同学们撰写的纪念册前言的部分内容,请你修改完善。
纪念册前言(部分):历史从不以凝固的姿态示人。那些被误认为一成不变的青铜纹饰,却在时光淬炼中历久弥新;那些看似不以为然的断简残篇,实则承载着不同凡响的文明密码。当数字光影降低驼铃与现实的千年距离,我们终将懂得:真正的浪漫,是让星河成为丈量古今的标尺,在铜绿斑驳间触摸文明心跳的永恒。
3.前言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成不变 B.历久弥新 C.不以为然 D.不同凡响
4.前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
【活动三】“服饰浪漫”手抄报制作
5.在“中式浪漫”主题下,班级决定从“服饰浪漫”的角度人手,制作一份手抄报,请你参与。(6分)
材料一
马面裙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十分经典和极具代表性的款式,其历史悠久,外观独特,工艺精美,功能合理,凝聚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美用一体、以文载道的人文思想。就造型结构而言,马面裙由一条裙腰、两片长方形裙身组成。每片裙身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裙门,穿着时,两片裙身的裙门在前身和后中部位两两重合,外观只可见两个马面裙门。如今马面裙穿越百年时光历久弥新,依然散发着独特魅力,不仅受到传统服饰爱好者的喜爱,也被西方时装品牌和设计师们重视和追捧。
材料二
山东曹县在马面裙产业上形成了一整个非常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模式。
第一,聘请设计师根据中国传统色彩、纹样书籍,专门画马面裙设计稿。
第二,工人从家里踩缝纫机来到标准化“村工厂”产业园。
第三,全村80%的村民从事电商演出服、汉服及相关行业,
第四,村里设了二十多个物流点,物流车昼夜不息地将汉服销往全国各地
而也正是凭借这样一店带一户,一户带一街,一街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全县的发展模式,曹县堪称汉服届的制作一条龙。
(摘编自《菏泽国潮文化产业引关注》)
(1)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你认为材料一缺乏生动性,想从图文并茂的角度给负责手抄报制作的小鲁提供一些具体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请结合材料一写下来。(2分)
(2)小鲁根据材料二画出了山东曹县马面裙产业链发展的导图,请你提取欠缺环节的关键词,将导图补充完整。(2分)
① 生产集约 销售集群 ②
(3)根据上列材料内容,简述马面裙的发展对传统服饰文化传承的启示。(2分)
【活动四】“典籍浪漫”名著讨论会
6.同学们以名著为依托围绕“典籍浪漫”开展讨论会,请你参与。(7分)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1)阅读小说,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请你结合以下片段,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这一人物形象加以简析。(4分)
文本: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性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 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 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探究小说主题
(2)在名著讨论会上,小宁准备给大家推荐《骆驼祥子》这一作品,下面是他准备的《骆驼祥子》不同版本的三个封面,请你帮助他选择一个用在幻灯片中,并说明选择理由。(3分)
【活动五】“浪漫诗词”展览会
7.在诗词展览会上,小鲁写了以下文字,请你将其补充完整。(5分)
诗中有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①“ , ”借明月向千里之外的老友致思念之忧;王维则在《竹里馆》中,用②“ , ”把明月当做知己,认为有明月相伴就不会感到孤独。
诗中有志。杜牧在《泊秦淮》中用③“ , ”表达忧虑和愤慨;李商隐在《贾生》中用④“ , ”表达对统治者不顾国计民生的讽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⑤“ , ”表现诗人以落红自比,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之情。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次韵同年杨廷秀使君①寄题石湖
范成大
仪凰当瑞九韶②成,何事栖鸾滞碧城③
公退萧然真吏隐,文名藉甚更诗声。
句从月胁天心得,笔与冰瓯雪碗清。
书到石湖春亦到,平堤梅影縠纹生。
【注释】①杨廷秀使君:杨万里,时知常州,有广东提举任命,但尚未赴任。②九韶:《韶》,周朝雅乐。③碧城:道教传为元始天尊所居,后可指仙人的居所(或隐居之所)。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写于范成大晚年退隐石湖之初,是按照原诗同韵的方式对友人杨万里寄诗的回应。
B.“仪凰”“栖鸾”指杨万里,问句实则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再度奔赴前程的鼓励。
C.颔联通过“诗穷后工”的道理抒发自己虽退居石湖、生活萧条,但不会消沉的自信。
D.颈联用冰、雪形容笔具,营造了清雅的创作场境,是对友人文风和人格的双重肯定。
9.“结句需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本诗尾联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4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江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独不然。考其理,菊性介烈高洁,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必待霜降草木黄落而花始开。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①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陶渊明植于三径,采于东篱,浥②露掇英,泛③以忘忧。钟会④赋以五美,谓“圆华高悬,准天极⑤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其为所重如此。
(节选自《史氏菊谱》,有删改)
【注释】①囊:用口袋装。②浥(yì):沾湿。③泛:浮,浮行。④钟会:人名。⑤天极:天的南北两极。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文体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与“芳草鲜美”中的“鲜”,二者意思相同,均可翻译为“新鲜”。
B.“说”与“铭”均是古代文体,“说”侧重述功纪行、警诫勉励,“铭”侧重议论。
C.“植于三径”为状语后置句,“植”为动词,“于三径”表地点状语,“于”可翻译为“在”。
D.“后土色也”与“秦王色挠”两句话中,“色”的意思相同,均可翻译为“颜色”。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开篇以“水陆……甚蕃”为“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做入题准备。
B.【乙】文中引用钟会的语言,形象、具体、有力地展示出菊花的五种美德,加深读者对菊花的印象。
C.两文语言均有骈散结合的特点,均展现出句式整齐、错落有致,节奏分明的特点。
D.两文均运用了衬托之法,【甲】文以“牡丹之爱”正衬“莲之爱”,【乙】文以“百卉”反衬菊花。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圈画出来。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苗A可以菜C花可以药D囊E可以枕F酿可以G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分)
(2)江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独不然。(2分)
14.下列是小宁为两文做的笔记摘要,请你将其补充完整。(3分)
【链接材料】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笔记摘要|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菊花,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寄托着迁客骚人的慨叹。周敦颐笔下的菊是隐逸之花,包含着作者① ▲ 的情感态度;史铁生笔下的菊是生命之花,抒发了作者② ▲ (情感主旨);乙文中的菊是花中君子,表达了作者③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1分)
井冈翠竹(节选)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⑥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俵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
......
⑧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岗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15.文中第②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毛竹?有什么作用?(2分)
16.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3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18.毛竹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行动来传承“井冈翠竹”地精神呢 请结合事例说明。(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3分)
钱塘江尽到桐庐
徐则臣
桐庐在浙江,隶属杭州。从杭州的钱塘江坐船,悠悠游游,江阔水缓,雾起波清,就到了富春江段。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中游,跨建德、富阳和桐庐三地。江水中分桐庐县城。
和绝大部分中国人一样,我最早听闻桐庐大名,是在中学课本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我们背得滚瓜烂熟。诵读这文章时,我还在故乡,平原上一个偏僻的小地方,没出过远门,夹岸高山、千百成峰的轩邈之境无福见识,天山共色和奇山异水更是梦寐中的胜景,《与朱元思书》让一个平原少年对富阳与桐庐心生了神往。
后来念中文系,通读郁达夫,尤其散文名篇《钓台的春昼》,一读再读。文章无疑是妙笔,我于达夫先生彼时的颓唐、思古之幽情和现世的批判,也颇有会心,更记住的是富阳与桐庐的关系,以及严子陵和他垂钓的典故。
达夫先生与南北朝的吴均,他们两个人在同一条绵延的大水上,从同一处到了另外的同一处。如他们文中所示,富阳与桐庐,共饮一江之水。的确如此,很多年在我认知里,桐庐与富阳都是结伴在一起的:由富阳必及桐庐,见桐庐也必及富阳;哪怕只见富阳或桐庐其中的两个字,也必会想起另外的两个字。
沿江两岸美不胜收,但凡山水入诗入文入画,乃至口耳流传,究竟是取材富阳还是桐庐,实在没法严格分野。最著名的例证,莫过于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晚唐诗人韦庄有句诗,“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意思是钱塘江到了桐庐,也就是富春江沿岸,天地造化,美轮美奂,要画出那山水之大美,想都别想。
当然还要说到郁达夫。先生在文章中论及家乡,单及富阳的很少,多半放到富春江边来谈,而当他写到富春江时,你分明感到那条江是前后延伸的,在他描述的那片大水的上游,隐隐有个别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桐庐。他的富春江是涵盖富阳和桐庐的大富春江。《两浙漫游后记》(1934年12月)中写到看过浙东西的山水后返回家,“仔细加以分析与回思,觉得龚定庵的‘踏破中华窥两戎,无双毕竟是家山’的两句诗”仿佛是为他而做,因为他的“家山”,“是在富春江上”。
第一次到富阳是2020年,领郁达夫小说奖。此前我完全不知道,共一条富春江,江水是从富阳流至桐庐,还是从桐庐流到富阳。酒店邻水,富春江就在窗外浩荡流淌。12月的浙江早有冷意,江水因此沉郁,只在清早和傍晚才隐约蒸腾出水汽,一艘艘货运的铁驳船就在水汽氤氲的江面上孤独地行走。这情景像极了我写了多年的京杭大运河。事实上,我对富春江的上心,不惟它是一条历史和文化的河流,还因为它是钱塘江的一段,而对钱塘江的关注,乃是受运河的影响,我写京杭运河,与之相关的所有周边自然都会关注。京杭运河从南到北相交的东西走向的五大水系中,钱塘江是第一条。车到富阳,一看见宽阔涌动的水面,我就跟自己说,在这里,钱塘江叫富春江。
今年6月,终于来到桐庐。
接下来的两天,与师友论文学,看了严子陵钓台,更多时间是在山水之间游荡。这当真是一副大大的好山水,无需多言,此好并非只是山水自身之好,而是其雄奇秀美可以“化人”。关于严子陵隐钓桐庐,千百年来褒贬不一,褒扬者赞其高路出世、达观通透,贬之者斥其虚伪作态、沽名钓誉。多年前读到严子陵垂钓,我也疑心是文人作秀,要个三顾茅庐的矜持;所谓隐居,也不过是为了讨个好价钱。从富阳至桐庐,富春江上漂游一过,想法变了,深感自己的庸俗。真正的好山水可以醒脑,也可以洗心,甚至于改变人的三观的。
其实《与朱元思书》已经写出来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到这里,多大的野心都能让你回归平常心,多宏伟的俗世功业也都会被抛诸脑后。既如此,为什么严光就不能把汉光武帝刘秀给拒了呢?1034年,范仲淹由右司谏被贬桐庐,那会儿桐庐还叫睦州,他在睦州知州任上作有《萧洒桐庐郡十绝》,诗中有这样几句:“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范仲淹是大政治家,既鸢飞戾天又经纶世务,到了桐庐也“息心”“忘反”了,可见富春山水确有疗愈和化人的功效。
又要说到1934年的郁达夫。文人之大如郁达夫,桐君山再到之后,繁华现代的杭州城也不能令他灵魂安妥,他所“痴想”的,还是桐庐,“或是桐君山,或是钓台山的附近”。这不正是近两千年前严子陵所作所为吗?
我一介俗人,自是不敢效严子陵、范仲淹、郁达夫诸先贤作决绝的钓台之思,但山水的醒目与清心还是能感受到一二。钱塘江流至桐庐、富阳这一段确实与众不同,流出了一派高拔脱俗的山水,可谓“天下独绝”。山水不言,众皆趋之。
这些年因为写《北上》,在运河上颇多用力,读到了成千上万的相关诗文,其丰富与详尽,简直就是一部流淌在运河上的中国史,不由得时常感叹:欲知千年沧桑事,一条大河波浪宽。钱塘江我也感兴趣,但时间与精力都有限,无力吃透,只能星星点点地了解。碰到了好机缘,有幸到富阳和桐庐,在富春江上走了走,只这么一段,便感到了钱塘之广大和幽深。细想也正常,哪一条养育我们的大河,滚滚流淌的只是水呢?必是时与势的交错,世道和人心的纠缠,也是历史与文化的生息。
就此意义上,钱塘江尽到桐庐,这一条富春江水,就是一部磅礴流动的文化史和文学史。
1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年少时便神往富阳与桐庐,后来读郁达夫,知道了富阳与桐庐的关系,最终因领郁达夫小说奖第一次到富阳,后来又到了桐庐。
B.文章并没有用大篇幅来正面描绘富春江的景色,只是用寥寥几句描绘了酒店边富春江浩荡流淌和一艘艘货运的铁驳船行走的场面。
C.作者对于严子陵的态度前后不同,以前不以为然,疑心是文人作秀,要个三顾茅庐的矜持,后来才感觉到他拒绝功名利禄的伟大。
D.作者认为,郁达夫在《钓台的春昼》中表达了颓唐、思古之幽情和现世的批判,郁达夫和严子陵一样对桐君山和钓台山念念不忘。
20.关于文中提到作者写京杭运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关注富春江,与自己写京杭运河不无关系,钱塘江是京杭运河五大水系中的一条,钱塘江在富阳一带叫富春江。
B.作者因为写作《北上》,阅读了成千上万与运河相关的诗文,对大运河的文化史和文学史很有研究,感慨其博大精深。
C.养育我们的大运河流淌的是历史与文化,同样,富春江滚滚流淌的是时与势的交错、世道和人心的纠缠以及历史与文化的生息。
D.作者在文中插入自己写作《北上》,将运河与钱塘江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文化比大运河文化更广大、幽深,丰富了文章内容。
21.文中引用郁达夫《两浙漫游后记》和范仲淹《萧洒桐庐郡十绝》,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2.这篇散文形散神聚,意蕴深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2》强势爆火,成为影视圈热议焦点。其精彩绝伦的剧情、震撼眼球的特效,自然是吸睛关键。其系列影片中“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这般掷地有声的台词,也像一记记重锤,狠狠敲击我们的心灵,不仅瞬间点燃满腔热血,更促使我们对生活、梦想与自我展开全新的思考。
请你以“那声呐喊,唤醒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D
2.D
3.C
4.当数字光影拉近与驼铃的千年距离时
5.(1)绘制马面裙结构图:标注裙门、裙身等关键部位,直观展示其构造;添加实物图片:展示不同款式和颜色的马面裙,增强视觉效果;绘制演变过程:展示马面裙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体现历史传承;加入穿着场景图:展示马面裙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增加趣味性;配以色彩和纹样插图:体现设计灵感来源,丰富内容。
(2)①设计研发②物流配送
(3)设计创新与文化融合:结合传统色彩和纹样,融入现代审美;产业化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生产与销售;电商与物流拓展市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体系,扩大市场影响力。(任意一点均可得分,答案合理即可)
6.(1)示例:这个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再现了保尔一次精神危机的过程。他因为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内心极度绝望,甚至想过要通过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凭借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软弱的自我,以全新的面貌投入新的战斗生活。(答案合理即可)
(2)示例一:我推荐A,这张封面把洋车和祥子放在醒目的位置,表明了主人公的职业是人力车夫,暗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力车夫的故事。
示例二:我推荐B,这张封面以老北京的城门为背景,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也表明这是一部京味小说。
示例三:我推荐C,这张封面突出了骆驼和主人公,主人公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这和小说的名称相呼应。
(答案合理即可)
7.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与鉴赏(44分)
8.(2分)C(颔联“公退萧然真吏隐,文名藉甚更诗声”并非抒发诗人自身境遇,而是对友人杨万里的赞美。“公退”指杨万里公务之余的隐逸生活,“吏隐”体现其超脱官场纷扰的洒脱,“文名” “诗声”则赞其文学成就。此联未涉及“诗穷后工”的感慨,也未表达范成大退居后的自信,而是聚焦于对友人才华与境界的称颂。)
9.(4分)(1)意象清雅,余味不尽。“平堤梅影”以梅花高洁之姿暗喻友人品格,“縠纹”以轻纱般的水波纹烘托静谧氛围。画面清丽空灵,未直言情谊,却借景传递对友人的思念与共赏春景的期待。
(2)以景结情,境界开阔。结句定格于石湖春景,将情感寄托于梅影波光中,避免直露,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暗含对隐逸生活的恬淡自适与对友人的遥相呼应,深化了“吏隐”主题。
(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
11.D
12.CDF
13.(4分)(1)(2分)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2分)江南气候温暖,各种花卉不分季节地竞相开放然而只有菊花不这样。
14.(3分)①不愿消极避世②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③对菊花刚正劲直品质的赞美之意(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5.第②段运用了排比(“有的……有的……有的……”)和拟人(将竹子比作“岗哨”“奇兵”“亭亭玉立的竹子”)的修辞手法。排比增强了节奏感,拟人使竹子形象生动,既表现了毛竹的不同姿态,又寓含革命精神,为后文抒情铺垫。
16.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生活物资(如帐篷、斗笠、竹罐等),用于军事防御(如竹钉阵),象征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如坚守、顽强)。它不仅物质上支援革命,更精神上象征革命气节,故称“革命的竹子”
17.(1)远近结合,运用排比与拟人。“郁郁苍苍”写远观之景,“修直挺拨”“究密麻麻”“亭亭玉立”写近观之态。将竹子比作“岗哨”“奇兵”“新生力量”,表现其革命象征意义。
(2)设问与夸张。,“哪里只是粮食”反“挑的是中国问,突出扁担承载革命重任。无产阶级革命”将意义升华,体现革命者勇挑重担的精神.
18.毛竹象征井冈山革命精神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坚韧、挺拔、不屈。中学生可:①勤奋学习,不畏困难;②困结协作,共同进步;③勇于担当,乐于奉献;④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如,面对学业压力,坚持努力;在团队项目中主动配合;参与志愿服务,帮助他人。这些行动皆可体现“井冈翠竹”精神。
19.C
20.D
21.①引用郁达夫《两浙漫游后记》,说明郁达夫心目中的富春江是涵盖富阳和桐庐的大富春江,同时丰富文章意蕴,家乡的山水才是绝妙无双的风景,寄寓了郁达夫对故乡的怀念。
②引用范仲淹《萧洒桐庐郡十绝》,说明范仲淹到了桐庐也“息心”“忘反”了,更突出强调了富春山水确有疗愈和化人的功效。
22.①本文不仅写到了钱塘江的美景,对郁达夫、吴均等文化名人的追忆,还有对自己如何认识并逐步了解钱塘江、桐庐、富阳的概述,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
②文章始终抒发对富春江一带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了钱塘江流至桐庐、富阳这一段的雄奇秀美之景可以“化人”、醒脑、洗心的特点,展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史和文学史,体现散文“神聚”的特点。
③文章于描写中加入联想、议论,引用文化名人的语句,多处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思考,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三、作文(50分)
24.参照2025年山东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江南气候温暖,各种花卉不分季节地竟相开放,然而只有菊花不这样。推究它(生长的)道理,(是因为)菊花性格独特刚正、高尚纯洁,不和其他花卉一同盛放、凋零必须等待霜降(到来),草木枯萎零的时候菊花才开始盛开(菊花)应当被崇尚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幼苗可以做菜,花可以做药材,(花朵可以)用口袋装起来做枕头,花瓣)可以酿酒喝。所以(对于)高人隐士(来说)(他们的)篱园畦之中,不能一天没有这种花。陶渊明在多条小路上种植(菊花)在东篱采摘(菊花),被露水沾湿(衣襟)拾取菊花,(让菊花)浮(在酒里喝下去)就(可以)忘却了忧愁。钟会在赋中(称赞菊花的)五种美德,(他)说“圆形的花高高悬挂着,测量着天的南北两极;纯净的黄色,没有一丝杂色,是大地的颜色;早早地(和其他花一块)种植,却(无意与其他花卉斗艳而)晚开放,(具有)君子的德行;冒霜绽放,刚正劲直;菊花在杯中很轻,是神仙的食物”。它被(世人)看重到了这种程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