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7-05 15: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用欢乐轻快的歌声演唱《牧童之歌》,表现哈萨克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草原下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能用打击乐器模仿生活中的声音,探索音源。
3、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与欣赏《牧童短笛》,对比了解各民族与地区的牧童生活以及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编写的儿童歌曲,展现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画卷。表现对家乡的真挚、热爱的情感。同时生动描绘出小主人骑马奔驰的形象。
3重点难点
1、用欢乐、轻快的歌声采用速度的变化,充分表现小牧民的喜悦心情。
2、《牧童之歌》中连续的附点演唱。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课件导入:感受新疆音乐的鲜明特征。
(1)师:同学们,欢迎乘坐本次的音乐快车,我是列车长,神气而又快乐的音乐之旅就要开始了。你们听!音乐快车要带我们去一个什么地方呢?演唱(播放歌曲《我们学校亚克西》)(老师拍节奏,学生唱)
师: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呀?(新疆)
师:今天我们来的正是时候,他们正举办歌曲艺术节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MTV)。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一个“新疆民族艺术节”的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情感积累,为下一阶段的体验进行情感储备。)
师:看了新疆歌舞,你感受到了什么吗?
(2)过渡。师:新疆真是个好地方,新疆的服饰很漂亮,新疆的人们能歌善舞,乐器很独特(冬不拉手鼓)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也做一做新疆人,先来学几句新疆话吧。(“萨拉姆”——你好(拥抱学生),“亚克西”——好。)下面我们在课堂上就伸出大拇指来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怎么说啊?“亚克西!”
(设计意图:学说新疆话是运用了兴趣引入法,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新疆有一位小牧童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
二、歌曲教学
1、师:那可要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
(播放《牧童之歌》)
1)学生回答:新疆天山
2)介绍天山
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 近距离的观察天池水,真的是清澈透底,从不同的角度和远近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的绿、有的蓝。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抚育了草原上的牧民。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快乐的奔跑着。(出示天山图片。)
(设计意图:给学生以直观的图像来让他们感受天山美景,有利于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新疆民歌( 出示课题《牧童之歌》)
这首歌曲中的牧童就生活在美丽的天山脚下, 欣赏天山美景。
3、听,草原上传来了什么声音?(出示节奏) 马蹄声
(老师用双响筒打出节奏)x x x.x| x x x.x |学生试打节奏
4、师:小牧童骑着骏马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
谁能告诉我第几个的音符读的最长,第几个的音符读的最短?
第三X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音符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音符要唱的短一些。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马跑步的声音(连续拍4遍)
师:模仿得真好,大家想想看,小马从遥远的天山向我们跑来,它的声音会越来越……(大)音乐上称为强。 当小马向远方跑去呢,声音会越来越(弱)
师:下面,听老师来表现一下,小马由弱到强(渐强),再由强到弱(渐弱)的马蹄声的变化。(板书,加上打击乐器,请学生模仿打节奏)
三、学唱歌曲
1、师:看来,骑上骏马,唱着歌,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就像歌里唱的
3 4 5. 6 | 5 4 3 .2 | 1 2 3. 4 | 3 2 1 .7 |跟着老师模唱一下
骑上 骏.马 扬起 鞭 赶着 牛.羊 下河 滩
2、用LU演唱,想一想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3、让我们加上歌词一起用中速来唱唱这首歌,跟着老师的琴声。
4、指导多种方式演唱
师:刚才我们用了中速来演唱这首歌曲,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不知道用慢速来演唱效果怎么样?我们来试试!(放悠闲版的伴奏)
师总结:用慢速也很舒服,感觉悠闲自在。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音乐速度的变化,使得歌曲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得丰满。
5、刚才我们是大家齐唱,现在我们分男女同学演唱,看谁能唱出牧童欢乐的情绪。
6、歌曲是2/4拍,用强弱为歌曲打节奏。(板书)
7、舞蹈创作与表现
过渡句: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谁能编一个骑马的动作?创编过程,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骑马动作:
举鞭(扬鞭) 加鞭 挥鞭。
学生学跳并表演。师生共同表演。
四、欣赏《牧童短笛》与捷克民歌《牧童》
1、导入,师:我们的音乐快车开到了新疆,体验了牧童的生活,接下来音乐快车又要出发了,听一听,音乐快车要带我们去什么地方呢?(出示江南水乡放牧图)
(1)初听:这段音乐分为几段?情绪有没有变化?
2、这是一位生活在江南水乡的牧童,这首钢琴曲《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贺绿汀老爷爷写的。贺绿汀爷爷时常怀念他的牧童生活,于是就写了这首曲子。我们看到了小牧童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他每天接触到的是大自然的怀抱,能够与水牛、小鸟亲近交流,而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是高楼大厦,汽车尾气,手机电脑。。。。。。
3、听到我们这里美妙的音乐,连外国的小牧童都忍不住来凑热闹了。不信你们听……(播放歌曲)
欣赏捷克民歌《牧童》
五、拓展
1、现在音乐快车要穿越时空,回到60年代的美国,我们要在那里观看电影《音乐之声》中一段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影片中女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在做牧羊人唱歌的木偶戏表演。
六、总结: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的音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觉得快乐吗?在快乐地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附点;知道了牧童是怎样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新疆真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游览游览。小牧童邀请我们一起去大草原骑马呢,我们一起去吧(《牧童之歌》伴奏)。
学生边唱边做骑马动作出教室,结束本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