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部分
第01讲 感觉世界
内容导航
学
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
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
练考点 强知识:核心考点精准练
记
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
测
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
析教材 学知识
一、人的感觉
1.感觉器官与功能
(1)眼:具有视觉,能感受光的刺激。
(2)耳:具有听觉,能感受声音刺激。
(3)鼻:具有嗅觉,能感受气味刺激。
(4)舌:具有味觉,能感受食物刺激。
(5)皮肤:具有触觉、温度觉、痛觉等,能感受冷热、压力、疼痛等刺激。
(6)形成过程:环境刺激→感觉器官(产生信息)→神经(传导信息)→大脑(分析信息)→形成感觉。
2.影响因素
(1)酒精:减缓感觉和反应速度。
(2)药物:干扰神经系统(尤其大脑),影响感觉功能。
二、皮肤的感觉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不同的感受器能接受环境中的不同刺激,如触觉、冷热觉和痛觉。
2.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1)触觉: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指尖,因为指尖皮肤的触觉神经末梢密集。
(2)冷热觉:冷热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手背,手背皮肤的神经末梢对冷热敏感。
(3)痛觉:全身皮肤都具有痛觉,能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3.皮肤还具有保护(屏障作用)、散热(调节体温)、防止水分散失、抵御病菌等功能。
三、鼻和嗅觉
1.嗅觉形成:气味分子→鼻腔嗅细胞(感受器)→嗅神经→大脑→形成嗅觉
2.嗅觉的特点:
(1)嗅觉适应:长期暴露于某种气味后敏感度下降,如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
(2)年龄差异:儿童嗅觉更灵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如老人嗅觉退化。
(3)健康影响:感冒时鼻黏膜肿胀,嗅觉减退,如闻不到食物香味。
3.嗅觉的作用:
(1)辨别食物,如苹果、霉变食物的气味。
(2)避开危险,如煤气泄漏、有毒气体的刺激性气味。
四、舌和味觉
1.舌的结构
2.味觉形成:舌表面味蕾(含味觉细胞)→感受化学物质(液态更敏感)→味觉神经→大脑→形成味觉。
3.味觉种类:
(1)基本味觉:酸、甜、苦、咸,舌尖对甜敏感,舌根对苦敏感。
(2)综合感觉:麻、辣、涩是多种刺激的组合,非单一味蕾感知。
练习题 讲典例
1. 教材p6思考与讨论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数目逐渐减少,味觉敏感性也随之下降。请解释:为什么年龄大的人一般更喜欢吃味道较浓的食物? 老年人味蕾少,相同味道的刺激传递到大脑的信号更弱,导致味觉体验不明显。为了获得足够的味觉刺激,使大脑能接收到清晰的味觉信号,年龄大的人会倾向于选择味道更浓烈的食物,通过增强刺激强度来补偿味蕾减少带来的感知不足。因此,味蕾数目减少、味觉敏感性下降是老年人偏好味道较浓食物的主要原因。
2. 教材p6练习与应用第2题
人的感官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在感冒时,对气味就没有健康时敏感。这是为什么? 感冒时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减少气味分子与嗅觉细胞的接触,影响嗅觉感受器对气味的感知,导致嗅觉灵敏度降低。
3. 教材p6练习与应用第4题
两个颜色、大小均相同的圆柱体,其中一个用木材做成,另一个用铁做成。如何运用身体的感觉器官区分它们? 触觉:铁更凉、坚硬;木材较温暖、质软。 听觉:敲击时铁声更清脆,木材声较闷。 嗅觉:木材可能有自然木香,铁无特殊气味。
练考点 强知识
考点1 人体感觉的形成
1.(2025春 宁波期中)如图,指压板是常见的游戏道具。当脚踩在指压板上时,游戏者会疼痛难忍,游戏者感受板的软硬程度和形成痛觉的部位分别是( )
A.皮肤 神经 B.神经 皮肤 C.皮肤 大脑 D.大脑 皮肤
2.(2024春 嘉兴期末)为弘扬传统文化,端午节时小明在家学包粽子。将包好的绿色粽子放进蒸笼里加热,一段时间后闻到阵阵香气;剥开粽子,一口下去满嘴咸香。上述描述中不涉及的感觉是( )
A.嗅觉 B.听觉 C.视觉 D.味觉
3.(2024春 普宁市期末)我国人民币的票面上常有盲文面额标记,盲人能准确地辨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依靠的是( )
A.触觉 B.味觉 C.视觉 D.听觉
4.(2025春 宁波期中)手机可以由多种方式感知来电,其中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 觉;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 觉;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 觉。
考点2 鼻和嗅觉
5.(2024春 临海市期中)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6.(2024春 绍兴期中)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火灾发生后某特勤大队带领十多只搜救犬展开救援行动,搜救出多名幸存者。用搜救犬搜救是因为搜救犬有灵敏的( )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7.(2025春 余姚市期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形成部位在 ,这句话形容的是嗅觉的 现象。
考点3 舌和味觉
8.(2024春 宁海县期中)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9.(2024春 平湖市期中)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A.口腔
B.舌
C.味蕾
D.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
10.(2023春 路桥区期中)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道没有火锅的浓
串知识 识框架
过关测 稳提升
1.人们常从“色、香、味”三方面来评价食物的质量,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
A.视觉、嗅觉、味觉 B.嗅觉、视觉、味觉
C.味觉、视觉、嗅觉 D.触觉、嗅觉、味觉
2.(2024春 东阳市期中)在太阳底下感觉暖洋洋的,主要是靠皮肤的( )
A.冷热觉 B.嗅觉 C.触觉 D.痛觉
3.(2024秋 桐乡市校级期末)当我们在电脑键盘上输入一系列指令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PU相当于人的手,都能处理信息
B.键盘相当于感觉器官,都能接收信息
C.屏幕相当于人的眼,都能传导信息
D.指令相当于人的神经,都能接收信息
4.(2024春 温州期中)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小新参加了百花园的花展,在百花园中小新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百花园牌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来到百花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C.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5.(2023春 温州期中)2月28日,温州市马鞍池公园第二十届郁金香节开幕,成片的艳丽春花吸引众多市民前观赏。小明在马鞍池公园观赏时不仅欣赏了郁金香丰富的花型和多变的色彩,还凑近闻到了花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B.鼻子是嗅觉器官
C.闻久后感觉不到花香了,这是由于嗅觉的适应性
D.花香是在鼻腔中形成的
6.(2024春 拱墅区校级月考)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之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部位( )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为触觉感受器和伤处附近
C.分别为手指受伤处的真皮和表皮
D.分别为手指受伤处和大脑皮层
7.“眼睛把人带进了世界,耳朵把世界带给了人”,这句话高度赞美了人体的感觉器官。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部分布在皮肤中
C.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D.味觉和嗅觉的相似之处是感受的刺激都是化学物质
8.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5~2平方米。下列有关人体皮肤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排汗和散热等不是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
B.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C.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D.皮肤内分布着多种不同的感受器
9.(2024春 长兴县月考)“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是 ,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部分
第01讲 感觉世界
内容导航
学
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
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
练考点 强知识:核心考点精准练
记
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
测
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
析教材 学知识
一、人的感觉
1.感觉器官与功能
(1)眼:具有视觉,能感受光的刺激。
(2)耳:具有听觉,能感受声音刺激。
(3)鼻:具有嗅觉,能感受气味刺激。
(4)舌:具有味觉,能感受食物刺激。
(5)皮肤:具有触觉、温度觉、痛觉等,能感受冷热、压力、疼痛等刺激。
(6)形成过程:环境刺激→感觉器官(产生信息)→神经(传导信息)→大脑(分析信息)→形成感觉。
2.影响因素
(1)酒精:减缓感觉和反应速度。
(2)药物:干扰神经系统(尤其大脑),影响感觉功能。
二、皮肤的感觉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不同的感受器能接受环境中的不同刺激,如触觉、冷热觉和痛觉。
2.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1)触觉: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指尖,因为指尖皮肤的触觉神经末梢密集。
(2)冷热觉:冷热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手背,手背皮肤的神经末梢对冷热敏感。
(3)痛觉:全身皮肤都具有痛觉,能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3.皮肤还具有保护(屏障作用)、散热(调节体温)、防止水分散失、抵御病菌等功能。
三、鼻和嗅觉
1.嗅觉形成:气味分子→鼻腔嗅细胞(感受器)→嗅神经→大脑→形成嗅觉
2.嗅觉的特点:
(1)嗅觉适应:长期暴露于某种气味后敏感度下降,如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
(2)年龄差异:儿童嗅觉更灵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如老人嗅觉退化。
(3)健康影响:感冒时鼻黏膜肿胀,嗅觉减退,如闻不到食物香味。
3.嗅觉的作用:
(1)辨别食物,如苹果、霉变食物的气味。
(2)避开危险,如煤气泄漏、有毒气体的刺激性气味。
四、舌和味觉
1.舌的结构
2.味觉形成:舌表面味蕾(含味觉细胞)→感受化学物质(液态更敏感)→味觉神经→大脑→形成味觉。
3.味觉种类:
(1)基本味觉:酸、甜、苦、咸,舌尖对甜敏感,舌根对苦敏感。
(2)综合感觉:麻、辣、涩是多种刺激的组合,非单一味蕾感知。
练习题 讲典例
1. 教材p6思考与讨论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数目逐渐减少,味觉敏感性也随之下降。请解释:为什么年龄大的人一般更喜欢吃味道较浓的食物? 老年人味蕾少,相同味道的刺激传递到大脑的信号更弱,导致味觉体验不明显。为了获得足够的味觉刺激,使大脑能接收到清晰的味觉信号,年龄大的人会倾向于选择味道更浓烈的食物,通过增强刺激强度来补偿味蕾减少带来的感知不足。因此,味蕾数目减少、味觉敏感性下降是老年人偏好味道较浓食物的主要原因。
2. 教材p6练习与应用第2题
人的感官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在感冒时,对气味就没有健康时敏感。这是为什么? 感冒时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减少气味分子与嗅觉细胞的接触,影响嗅觉感受器对气味的感知,导致嗅觉灵敏度降低。
3. 教材p6练习与应用第4题
两个颜色、大小均相同的圆柱体,其中一个用木材做成,另一个用铁做成。如何运用身体的感觉器官区分它们? 触觉:铁更凉、坚硬;木材较温暖、质软。 听觉:敲击时铁声更清脆,木材声较闷。 嗅觉:木材可能有自然木香,铁无特殊气味。
练考点 强知识
考点1 人体感觉的形成
1.(2025春 宁波期中)如图,指压板是常见的游戏道具。当脚踩在指压板上时,游戏者会疼痛难忍,游戏者感受板的软硬程度和形成痛觉的部位分别是( )
A.皮肤 神经 B.神经 皮肤 C.皮肤 大脑 D.大脑 皮肤
【答案】C
【解答】解:脚底是用皮肤来感知板的软硬程度,皮肤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将刺激转化为电信号,传给大脑,大脑皮层经过分析,做出相应的反应,形成痛觉。所以游戏者感受板的软硬程度和形成痛觉的部位分别是皮肤、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故选:C。
2.(2024春 嘉兴期末)为弘扬传统文化,端午节时小明在家学包粽子。将包好的绿色粽子放进蒸笼里加热,一段时间后闻到阵阵香气;剥开粽子,一口下去满嘴咸香。上述描述中不涉及的感觉是( )
A.嗅觉 B.听觉 C.视觉 D.味觉
【答案】B
【解答】解:小明在家学包粽子。将包好的绿色粽子放进蒸笼里加热,一段时间后闻到阵阵香气,用到了视觉和嗅觉;剥开粽子,一口下去满嘴咸香,满嘴咸香用到了味觉;
故选:B。
3.(2024春 普宁市期末)我国人民币的票面上常有盲文面额标记,盲人能准确地辨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依靠的是( )
A.触觉 B.味觉 C.视觉 D.听觉
【答案】A
【解答】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如:我们闭上眼睛能摸出某种物体的软硬程度,靠的就是皮肤的触觉;盲人“阅读”人民币上的盲文面额标记,能准确地辨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依靠的是皮肤的触觉。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2025春 宁波期中)手机可以由多种方式感知来电,其中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 觉;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 觉;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 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所以其中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触觉;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听觉;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视觉。
故答案为:触;听;视
考点2 鼻和嗅觉
5.(2024春 临海市期中)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答案】B
【解答】解: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故选:B。
6.(2024春 绍兴期中)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火灾发生后某特勤大队带领十多只搜救犬展开救援行动,搜救出多名幸存者。用搜救犬搜救是因为搜救犬有灵敏的( )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答案】B
【解答】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如:我们闭上眼睛能摸出某种物体的软硬程度,靠的就是皮肤的触觉。搜救犬搜救幸存者靠的是嗅觉。
故选:B。
7.(2025春 余姚市期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形成部位在 ,这句话形容的是嗅觉的 现象。
【答案】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感受器易适应。
【解答】解: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使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故答案为: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感受器易适应。
考点3 舌和味觉
8.(2024春 宁海县期中)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答案】D
【解答】解:冰棍使舌头温度下降,舌头血管收缩,舌头神经短暂缺血出现麻木。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于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故选:D。
9.(2024春 平湖市期中)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A.口腔
B.舌
C.味蕾
D.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
【答案】D
【解答】解:味觉是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进食时,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觉刺激物作用于味毛,刺激了味觉细胞,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产生味觉。可见,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2023春 路桥区期中)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道没有火锅的浓
【答案】C
【解答】解:味觉的形成: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便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 胞,使其产生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原因是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故选:C。
串知识 识框架
过关测 稳提升
1.人们常从“色、香、味”三方面来评价食物的质量,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
A.视觉、嗅觉、味觉 B.嗅觉、视觉、味觉
C.味觉、视觉、嗅觉 D.触觉、嗅觉、味觉
【答案】A
【解答】解:感觉器官是带有附属结构的复杂感受器。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主要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等。眼有视觉作用,耳有听觉作用,鼻有嗅觉作用,舌(味蕾)能够感受味觉,皮肤有感觉、触觉等作用。人体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是视觉、嗅觉、味觉。
故选:A。
2.(2024春 东阳市期中)在太阳底下感觉暖洋洋的,主要是靠皮肤的( )
A.冷热觉 B.嗅觉 C.触觉 D.痛觉
【答案】A
【解答】解: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冷热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把信息传递给大脑形成温暖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太阳底下感觉暖融融的,主要靠皮肤的冷热觉。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024秋 桐乡市校级期末)当我们在电脑键盘上输入一系列指令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PU相当于人的手,都能处理信息
B.键盘相当于感觉器官,都能接收信息
C.屏幕相当于人的眼,都能传导信息
D.指令相当于人的神经,都能接收信息
【答案】B
【解答】解: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在人体内 CPU比作人的大脑内层,负责各种数据的运算和处理,发布命令,接受感知。键盘相当于感受器,是接收信息的器官。
故选:B。
4.(2024春 温州期中)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小新参加了百花园的花展,在百花园中小新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百花园牌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来到百花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C.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答案】C
【解答】解:A、嗅觉的的特点:嗅觉具有适应性,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A正确。
B、嗅觉的的特点: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不同,B正确。
C、嗅觉的的特点:嗅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C错误。
D、嗅觉的的特点:嗅觉具有适应性,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D正确。
故选:C。
5.(2023春 温州期中)2月28日,温州市马鞍池公园第二十届郁金香节开幕,成片的艳丽春花吸引众多市民前观赏。小明在马鞍池公园观赏时不仅欣赏了郁金香丰富的花型和多变的色彩,还凑近闻到了花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B.鼻子是嗅觉器官
C.闻久后感觉不到花香了,这是由于嗅觉的适应性
D.花香是在鼻腔中形成的
【答案】D
【解答】解:A、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故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A正确;
B、鼻子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通气,嗅觉等功能,属于嗅觉器官,B正确;
C、人的嗅觉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闻久后感觉不到花香了,这是由于嗅觉的适应性,C正确;
D、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神经是传入神经能将物质的气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故花香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6.(2024春 拱墅区校级月考)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之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部位( )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为触觉感受器和伤处附近
C.分别为手指受伤处的真皮和表皮
D.分别为手指受伤处和大脑皮层
【答案】D
【解答】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手指不小心被针扎后感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D正确。
故选:D。
7.“眼睛把人带进了世界,耳朵把世界带给了人”,这句话高度赞美了人体的感觉器官。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部分布在皮肤中
C.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D.味觉和嗅觉的相似之处是感受的刺激都是化学物质
【答案】B
【解答】解: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A正确。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B错误。
C、舌头的不同部位上的味蕾,对味觉的感受程度又不尽相同:舌尖上的味蕾对甜味最敏感,舌根部的味蕾对苦味、辣味最敏感,舌头及两侧的味蕾对咸味最敏感,舌尖两侧的味蕾还对酸味最敏感,C正确。
D、味觉和嗅觉都属于化学感觉,刺激物都是化学物质。D正确。
故选:B。
8.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5~2平方米。下列有关人体皮肤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排汗和散热等不是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
B.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C.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D.皮肤内分布着多种不同的感受器
【答案】A
【解答】解:A、排汗和散热等是皮肤的重要功能,错误。
B、人的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正确。
C、与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测试病人额头温度一般用手背,正确。
D、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如冷热觉、触觉、痛觉,正确。
故选:A。
9.(2024春 长兴县月考)“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是 ,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答案】鼻;大脑皮层.
【解答】解:人们常用鼻来感觉各种物体的气味,花香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花香。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故答案为:鼻;大脑皮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