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十单元 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发展变化
单元提升10
线索一 工业革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针对训练]
1.(2024·山东青岛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与就业变化
材料一 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比重/%
1801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1861
产值 比重 农业 34 37 30 28 24 21 19
工业 28 27 34 37 39 40 41
就业 比重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18.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43.6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而且虽然当时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确实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 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
76 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 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业结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
[解析] 第(1)问,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01—1861年农业的产值比重由34%降到了19%,工业产值比重由28%上到41%,证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由农民占主导的职业结构向工人占主导的职业结构转变。
第(2)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依据材料二“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而且虽然当时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确实多而小”“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可知,就业领域主要在纺织业和采掘业;就业形势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失业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依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可知,就业领域更加广泛并转向了更加多元化的重工业领域;就业形势较好,失业现象变少。
[答案] (1)解读: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由农民占主导的职业结构向工人占主导的职业结构转变。
(2)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领域主要在纺织业和采掘业;就业形势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失业现象。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领域更加广泛并转向了更加多元化的重工业领域;就业形势较好,失业现象变少。
线索二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比较与历史意义
项目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原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
项目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领导 力量 原住民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代表 运动 海地独立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 巴西建立共和国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项目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运动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以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解放运动为主
意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针对训练]
2.(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印加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大多数道路,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成百成千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同众多的奴隶混在一起,被抛到西班牙人的矿井中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西班牙人还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1781年印加皇帝的嫡亲图帕克·阿马鲁(白人与美洲原住民的混血种人)领导了大规模的救世主式的革命运
动,其他英雄还有墨西哥人伊达尔哥、莫雷洛斯等。当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人试图起步时,英国人又向他们举起了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双面魔镜,就像后来的美国人挥动的民主自由变色旗——有利的一面总是朝着自己。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利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对拉丁美洲经济、政治的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可知破坏物质文化;根据材料“成百成千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可知戕害社会精英;根据材料“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可知干预风俗习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及所学知识可知深受西方影响及具有多元性。
第(2)问,就“经济”方面来说,根据材料“西班牙人的矿井”及所学知识可知掠夺社会资源、破坏传统经济结构、造成经济畸形发展。就“政治”方面来说,根据材料“图帕克·阿马鲁(白人与美洲原住民的混血种人)领导了大规模的救世主式的革命运动”“其他英雄还有墨西哥人伊达尔哥、莫雷洛斯等”可知激发民族独立运动;根据材料“举起了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双面魔镜”可知政治渗透、武力干涉,使拉美国家难以独立自主。
[答案] (1)方式:破坏物质文化;戕害社会精英;干预风俗习惯。
特点:深受西方影响;具有多元性。
(2)经济:掠夺社会资源;破坏传统经济结构;造成经济畸形发展。
政治:激发民族独立运动;政治渗透、武力干涉,使拉美国家难以独立自主。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