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选择性必修2 第十四单元 单元提升14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66 选择性必修2 第十四单元 单元提升14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4: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第十四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单元提升14
线索一 中国不同时期的疫病与防控
(1)中国古代的疫病
多发原因 ①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②战争、自然灾害使人口流动加剧,生存及卫生条件恶化;③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防控措施 ①政府减免税收,赈济灾民,节用救灾;②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③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防疫影响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②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防疫措施的普及;④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
(2)中国近代的疫病
多发原因 ①近代中国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②清政府腐朽无能,对卫生环境等管理不力;③近代医学知识匮乏落后
防疫措施 ①人们接受西方先进的医学科技和卫生知识;②清政府开始采用新的卫生防疫方法,开始确立近代卫生防疫制度;③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积极推动卫生防疫制度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防疫影响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②有利于社会经济有序发展;③有利于中国近代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
[针对训练] 
1.(2024·安徽“皖南八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书·王彪之传》谈到永和末年,疾疫流传,“朝臣家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唐宣宗大中年间,江淮大疫,宣宗令受疫肆虐的淮南、武宁军等方镇辖内,以前拖欠政府的缺额钱物摊派先放免三年,三年以后再行交纳。宋朝政府大量印行编辑医书,向各州县加以推广,向老百姓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疫病流行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经常采用医药治疗来对抗疫病,政府曾派出医生带了药品到乡村巡视。
——摘编自张剑光、王晓洁《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
材料二 “庚子国变”后,各类瘟疫流行,导致中国秩序更加混乱。许多官员用西医理念实施防疫,效仿西方设立卫生局,“专司防疫清洁事宜”“派员检疫”安置隔离染疫人员。袁世凯在大沽设立防疫院,对所有入港船只实施检疫,聘请中外医生(含女医生)和旧医官共同参与,对入港船只,不论华洋,都要强制检疫,一旦发现疫情,就立即隔离诊治。经数月努力,防疫取得成功。
——摘编自谷永清、张海林《试论清末“新政”中
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北洋地区为例》
材料三 1953年1月,政务院167次会议批准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卫生部先后颁布《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我国推行计划免疫,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了医疗卫生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治病防病的观念。
——摘编自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
——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个时期的主要防疫方法。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卫生防疫的重要意义,并谈谈对卫生防疫的认识。
[解析] 第(1)问,古代时,根据材料一“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得出对病人和接触者进行隔离,切断传染源;根据材料一“以前拖欠政府的缺额钱物摊派先放免三年”得出减轻受疫民众的负担;根据材料一“宋朝政府大量印行编辑医书……向老百姓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得出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根据材料一“政府曾派出医生带了药品到乡村巡视”得出政府提供医疗和药品。近代时,根据材料二“许多官员用西医理念实施防疫,效仿西方设立卫生局”得出设置卫生防疫机构,专业负责防疫;根据材料二“袁世凯在大沽设立防疫院,对所有入港船只实施检疫”得出开展检疫检验;根据材料二“一旦发现疫情,就立即隔离诊治”得出隔离诊治。现代时,
根据材料三“1953年1月……建立卫生防疫站”得出建立防疫机构体系;根据材料三“卫生部先后颁布《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得出制定防疫法律;根据材料三“我国推行计划免疫,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得出推行计划免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得出保护了民众健康;根据材料二“各类瘟疫流行,导致中国秩序更加混乱……防疫取得成功”得出维护了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三“卫生部先后颁布《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得出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各类瘟疫流行,导致中国秩序更加混乱”得出卫生防疫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应高度重视;根据材料三“普及了医疗卫生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治病防病的观念”得出民众应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掌握一定防疫知识;根据材料三“1953年1月,政务院167次会议……《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得出健全公共防疫体系、制度、方案;等等。
[答案] (1)古代:对病人和接触者进行隔离,切断传染源;减轻受疫民众的负担;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政府提供医疗和药品。
近代:设置卫生防疫机构,专业负责防疫;开展检疫检验;隔离诊治。
现代:建立防疫机构体系;制定防疫法律;推行计划免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意义:保护了民众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
认识:卫生防疫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应高度重视;民众应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掌握一定防疫知识;健全公共防疫体系、制度、方案;等等。
线索二 中西方的城市化进程
时期 中国 西方
古代 (1)集镇兴起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及手工业者与商人聚集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政治、军事密切相关 (2)中国古代城市分区设置,界限分明,呈现等级化特征 (3)北宋以后出现工商业者聚集的集镇,呈现更多的经济色彩,明清集镇出现了专业分工 (1)在居民中心结合的基础上产生,时间早,分布广,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2)古希腊罗马城市布局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3)7世纪英国兴起了贸易小镇,欧洲中世纪出现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
时期 中国 西方
近代 (1)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城市逐步发展为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 (2)城市的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公用事业逐步发展,但水平有限,且不平衡 (1)工业革命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了城市化的加速
(2)19世纪西方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城市的配套设施逐步改善
(3)楼房建筑技术不断提高,电梯和钢筋混凝土出现
时期 中国 西方
现代 (1)中国城市化比例开始提高,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2)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城市化提供了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社区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
(2)城市化进程存在诸多问题
[针对训练] 
2.(2024·湖南郴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纽卡斯尔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5 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座增至265座。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上升至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部分地区进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明显增加,全国城市(城镇)人口从1843年的2 070万人,增至1893年的2 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缓慢上升至6.6%。进入20世纪初后,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进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主要是通商口岸城市)以3.5%到9.8%的年增长率增长,大大超过之前的0.4%至0.5%的人口年增长率。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新的城市也不断涌现,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到1915年,人口在1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达到43个,其中开埠城市22个,占总数的51.1%。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城镇人口……到1900年上升至75%”可知,英国是最先开始和完成城市化的国家,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中国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部分地区进行”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最先在通商口岸起步,带有很深的半殖民地化烙印;根据材料二“以3.5%到9.8%的年增长率增长”“其中开埠城市22个,占总数的51.1%”及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进程总体发展缓慢,城市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极不平衡性。
第(2)问,根据材料一“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可知,英国城市化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根据材料一“一大批工业城市……等迅速成长起来”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使工业和人口分布集中化;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大批新的工矿业城市。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源于外力推动,是殖民主义扩张的产物;根据材料二“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进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主要不是由工业化来推动,而是靠商业化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社会动荡和长期战乱的影响。
[答案] (1)不同特点:英国是最先开始和完成城市化的国家,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
中国近代城市化最先在通商口岸起步,带有很深的半殖民地化烙印;城市化进程总体发展缓慢,城市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极不平衡性。
(2)原因:英国城市化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使工业和人口分布集中化;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大批新的工矿业城市。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源于外力推动,是殖民主义扩张的产物;中国近代城市化主要不是由工业化来推动,而是靠商业化的力量;中国近代社会动荡和长期战乱的影响。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