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选择性必修3 第十五单元 第55讲 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71 选择性必修3 第十五单元 第55讲 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4: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5张PPT)
选择性必修3
第十五单元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55讲 战争与文化交锋
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学什么 必备知识 教材融会 落实基础性
知识点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1.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历经10年征战,灭亡________,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波斯帝国
(2)“希腊化时代”
民族交 融加强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接受希腊文化
文化中心东移 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文学、 科技发展 《________》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
欧几里得编写《几何原本》;________提出著名的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精确计算了地球周长;医生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荷马史诗
阿基米德
(3)传统文化的保留: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保持他们原有的语言、宗教和风俗。
2.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西征:13世纪。
(2)西征影响: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知识点二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1.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美国文化
独立前 特征 多元化
表现 美式英语;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
独立后 背景 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表现 ①政治文化:权力制衡原则
②重要文化符号:自由女神像
③黑暗的一面:种植园经济、奴隶制
(2)拉丁美洲文化
背景 西、葡的控制;“________”的形成
特征 文化主体:西、葡文化;主要宗教:天主教;文化符号:拉丁舞
评价 ①积极性: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②局限: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形成
混血社会
2.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背景 (1)拿破仑帝国推行《__________》,传播启蒙思想 (2)欧洲各地出现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重构 诉求 民主、独立、自由、法治
概况 (1)俄国“__________”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2)华沙的起义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3)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
拿破仑法典
十二月党人
3.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手段 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被殖民地区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识
概况 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知识点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原因
①战争后期,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传播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
③____________在殖民地传播。
(2)表现:____________开始解体。
民族自决原则
世界殖民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原因
①二战期间,____________进一步确立了________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②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________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殖民主义急速衰落。
反法西斯联盟
民族自决
民族民主
(2)表现
①朝鲜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②英帝国解体;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2)新加坡、韩国:有________背景,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3)埃及: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________
____,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儒家文化
阿拉伯
文化
马其顿王国
指公元前808—前168年,位于希腊西北部的王国,在腓力二世期间,基本完成希腊本土的统一,于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不断向外扩张,领土达到鼎盛,此时的马其顿王国被后世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1.阅读教材P63“历史纵横”,思考:马卡比起义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问题:塞琉古王国的扩张及其推行的希腊化政策与巴勒斯坦发生了深刻的矛盾,人们只能用起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考迪罗制
指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统治的独裁者的专制制度。考迪罗为推翻殖民统治,争取独立作出了贡献。在拉美各国相继独立后考迪罗逐渐成为拉美经济发展的障碍。
2.阅读教材P69学思之窗,思考:如何理解这段话?
提示:由于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势单力薄,最终导致了起义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民主、自由、革命的主张,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赴后继,最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阅读教材P70史料阅读,概括该敕令的主要内容。
提示:该敕令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农奴制,解除原有的农奴制关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
民族自决原则
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普遍承认和迅速发展。
4.阅读教材P74史料阅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提示:埃及、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这些斗争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二战与殖民体系的内在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战争属于其中之一。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在古代,为了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区域、扩张领土、建立帝国等,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常会爆发战争,如亚历山大远征、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蒙古西征等。这些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新地域文化的形成。
研什么 关键能力 教考探究 提升综合性
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材料 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抢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 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摘编自[法]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等
迁移知识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
导读:材料主要阐述了亚历山大远征带来的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的影响。
[思考] 材料中法国学者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远征的?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亚历山大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希腊和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史论形成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
(1)多元性与开放性。亚历山大帝国囊括了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的一部分,在政治上统一了地中海东部世界,由此奠定了希腊化文明多元化特征的基础。
(2)全面性与繁荣性。在希腊化时代,涌现出了繁盛的学术成就,主要成就表现在文学、史学、地理、几何、医学、天文等多个领域,为后世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沟通性与桥梁性。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帕加马等地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融汇东西方世界的不同文化。
(4)消极性与颓势性。在亚历山大征服的土地上,政治体制都是君主专制,古典的民主政治思想被专制主义代替,希腊人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日趋黯淡,城邦公民的自信和进取精神转为了被征服后的屈辱和消极。
(5)世俗性与极端性:希腊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处于动乱和不安之中,频繁的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经济资源,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因此文化呈现“世俗化”的自我意识和极端的自然主义色彩。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材料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迁移知识 蒙古的三次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蒙古西征还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导读:材料主要反映了蒙古西征的双重影响。
[思考] 根据材料,分析蒙古西征的影响。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蒙古征服战争的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被征服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欧亚大陆部分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战争在实际上消除了诸多政权彼此的疆界,这使得中西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也得到发展。
史论拓展 蒙古西征的影响
(1)积极影响: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①辽阔的帝国版图,便利了蒙古帝国内部的往来和交流,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
②通畅的交通,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③蒙古的统治者重视东西方商业往来和技术交流。
④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2)消极影响: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新航路开辟以来,尤其是资本主义兴起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掠夺财富、建立世界霸权、开辟市场等,进行了很多殖民战争和争霸战争,甚至演变为世界性战争。在这些殖民侵略和殖民争霸战争进行的同时,被征服、被压迫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进行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的斗争。在这些战争过程中,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产生了碰撞,引起了人们的反思,甚至出现了新的文化重构。
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材料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由许多民族(或种族)组合而成的民族。北美大陆地沃人稀、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早期移民靠勤奋求实的开拓精神……他们重视个人价值,提倡信仰自由……于是美国白人大肆宣扬“白人优越论”,对印第安人、黑人等有色人种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摘编自崔缨《简论早期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影响》
迁移知识 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思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当地的文化特点。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读:材料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组成及其内涵。
提示:当时的北美人崇尚民主和自由,重视工商业,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注重个体和创造精神等;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史论形成 独立后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差异
(1)美国在开拓殖民地和独立战争中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拉丁美洲种族融合现象普遍,形成了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
(2)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出种族、血缘及宗教的多源性和多样性;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性还体现在鲜明的地域差异。
(3)美国主流文化主要体现了近代以来欧洲的民主文化;拉丁美洲文化受西班牙、葡萄牙的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文化上呈现出一种混合型特点。
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的重构
材料 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摘编自杨静《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影响》
迁移知识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读:材料前半部分反映了德国人对法国大革命态度的变化,后半部分反映了德国民族主义内涵的变化。
提示:演变:从文化民族主义到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要求建立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原因: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后来拿破仑的侵略又使他们的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得到激发。
史论拓展 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重构的推动作用
(1)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3)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的觉醒。
(4)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法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5)拿破仑战争的破坏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练什么 真题研析 教考互映 强化应用性
考情微观 战争与文化交锋
(2024·江苏卷·T13)殖民侵略与民族文化
(2023·江苏卷·T16)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渊源
[示例] (2024·江苏卷·T13)近代非洲文学以使用欧洲语言创作为主流。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家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1908年出版的《心血凝成的历史》成为阿姆哈拉语文学的标志性成果。到20世纪6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以使用阿姆哈拉语为荣。据此可知,阿姆哈拉语的推广(  )
A.传承了西非的本土文明 B.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
C.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统一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价值引领:本题以近代非洲文学创作所使用的语言为学习情境,考查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通过本题,学生可以了解反对文化殖民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
命题点: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渊源
(2023·江苏卷·T16)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
国名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
起源 印第安语 印第安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含义 玉米之仓 太阳神 白银 哥伦布 之国 玻利瓦
尔之国
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  )
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多种文化同时并存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殖民色彩日益浓厚

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源于印第安语和西班牙语,其含义或是传统印第安人中流行的物产、神灵,或是殖民国家推崇的英雄人物,或是拉美国家的民族英雄等,说明现代拉丁美洲多种文化并存,故选B项;拉美独立战争前,各国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从而引发了拉美独立运动,而不是出现在独立后的现代拉美国家,排除A项;“玻利瓦尔之国”体现的是民族英雄,不能体现“农业经济较为发达”,排除C项;材料并无不同时期的对比,无法得出殖民色彩日益浓厚的结论,排除D项。]
一、依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情境
教材情境 教材P62:“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
1.亚历山大远征后,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任用波斯人为官员。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这些举措意在(  )
A.传承东方政治体制
B.营造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C.推广希腊地区文化
D.拉拢被征服地区的高层贵族

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建立统一的帝国后,为有效地统治广阔的疆域,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政策,以使其政权更易于被民众接受,因此,这些措施旨在营造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B项正确;A项表述本身有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亚历山大远征对希腊文化的推广作用,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亚历山大对被征服地区高层贵族的拉拢,排除D项。]
二、迁移教材边角知识创设情境
教材情境 教材P67学思之窗。
2.在美洲奴隶较多的地区,非洲语言、印第安语和欧洲语言融合成了克里奥尔语。到了18世纪,美国的南部占人口总数3/4的黑人都用此进行交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非洲语言在发展中消亡 B.美洲多元化文明的形成
C.美洲地区经济发展加速 D.殖民扩张带来文化融合

D [美洲新语言的形成不能说明非洲语言在发展中消亡,在非洲,传统非洲语言仍在使用,A项错误;一种混合语言的产生不能说明美洲形成了多元化文明,B项错误;美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非洲语言、印第安语和欧洲语言在美洲交融、发展为克里奥尔语,这反映了殖民扩张带来文化融合,D项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课时数智作业(五十五) 战争与文化交锋
(建议用时:30分钟,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二神驾车图像饰板(如图)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材质为今阿富汗特产青金石。图像中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高悬空中,手持
长棍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
腊自然女神,巨轮高扶手战车则具有波斯风格。对
此艺术作品的出现,合理的解释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A.波斯帝国的商人贸易范围广阔
B.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C.阿富汗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中心
D.古希腊宗教文化普及至欧亚各地

B [根据材料可知,二神驾车图像饰板出土于阿富汗,所用材质为当地特产青金石,饰板同时拥有希腊和波斯风格,创作时间为公元前3世纪,综合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多元文化特征的出现主要与亚历山大帝国曾扩张到亚洲地区有关,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2.公元前3世纪,自视为亚历山大继承人的托勒密王朝统治者广泛搜集包括环地中海地区乃至“东方”文献的“世界之书”,创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博学园。此举(  )
A.消融了不同民族的隔阂与冲突
B.表明了统治者偏好决定文明程度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D.说明了古希腊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C [根据材料“亚历山大继承人……搜集包括环地中海地区乃至‘东方’文献的‘世界之书’可知,这些活动促进了地中海文明、亚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C项;材料中的行为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但不能消融不同民族的隔阂与冲突,排除A项;统治者的偏好会影响文明程度,但生产力的高低决定着文明程度的高低,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搜集“环地中海地区”的文献,文献的具体内容没有体现,所以不能说明古希腊政治传统对托勒密王朝的影响,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3.(2024·江苏南通一模)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上面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
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
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D [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上面的图案具有古希腊和古代中亚、西亚地区纹饰的特征,这印证了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推广了希腊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和西亚、中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D项;“逐渐西移”是一个过程,题干所述无法体现,排除A项;波斯帝国于公元前4世纪为亚历山大帝国所灭,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罗马帝国于公元前27年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4.(2024·山东日照模拟)1294年,统治波斯的凯嘉图汗在首都帖必力思效仿忽必烈印行带有汉文“钞”字的纸币,企图代替金属货币的流通。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波斯帝国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B.忽必烈强化了边疆治理
C.蒙古西征促进了印刷术西传
D.宋元出现民族交融热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C [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时,西亚已经采用中国的印刷术印行纸币,说明蒙古西征促进了印刷术西传,故选C项;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排除A项;帖必力思是蒙古西征后建立的伊利汗国的首都,元朝仅是伊利汗国名义上的宗主国,排除B项;“民族交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5.(2024·重庆二模)随着蒙古军队西征,大批汉人进入中亚、西亚以至欧洲各地。而随着蒙古军队东归,又有大批西亚人、中亚人、俄罗斯人和钦察人东来,被分置于蒙、汉各地。这一现象(  )
A.加剧了中原地区的人地矛盾
B.引发了欧亚大陆的人口迁徙
C.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D [根据题意可知,随着蒙古军队西征,大批汉人由东向西迁徙;随着蒙古军队东归,大批移民自西向东迁徙,这种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东西方在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故选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6.(2024·广东深圳模拟)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的遗痕。这些现象(  )
A.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
B.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迁移
C.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D.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D [根据材料“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及“巴西民间口头文学……黑人传统的遗痕”可知,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具有渊源,这说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文化的交融,故选D项;“消除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世界人口迁移带来了材料中的文化交融现象,而非文化交融促进世界人口的迁移,排除B项;根据材料“斗牛……踢踏舞……古老传说……口头文学”可知,其强调的是文化层面的影响,而非人口迁移带来的人口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7.(2024·广东珠海模拟)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的某英国历史小说写道:“这是拿破仑的侧面像,帽子是一只受伤的法国老鹰,脸庞由死尸巧妙堆积而成;一根类似英吉利海峡的布条围在他的脖子上,似乎要勒死他;肩章则是一只手,正在将象征着英法和平条约的蜘蛛网扯下去。”小说的描述(  )
A.体现出对拿破仑战争的理性认识
B.真实反映了欧洲社会的紧张氛围
C.表明了英法同盟关系已遭到破坏
D.有利于增强英国国民的民族认同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而这段文字强调的是英国对抗拿破仑,即抵抗法国的积极态度,这无疑能够增强英国国民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故选D项;这段描述并未直接体现出对拿破仑战争的理性认识,而是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方式反映出英国对拿破仑和法国的敌意,排除A项;小说的描述并没有揭示欧洲社会的紧张氛围,而是表现出对拿破仑个人和法国的敌意,排除B项;这一时期英法之间并没有结成同盟关系,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8.(2024·湖南邵阳一模)美国50个州名中有半数以上是以印第安语命名的,其中犹他等9个州名来自印第安部落名,其他州名源于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等。如今美国地名中有多个麦迪逊、多个华盛顿、多个巴黎、多个波士顿。美国地名来历(  )
A.凸显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B.承载着美国文明发展变化史
C.反映出北美文化以欧洲为主导
D.印证了美国文明的底蕴深厚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地名反映了原住民文化、欧洲殖民者的影响以及国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这些地名不仅是地理标识,也是文化符号和历史见证,故选B项;材料主旨与文化认同无关,排除A项;“主导”说法错误,排除C项;美国文明的底蕴并不深厚,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9.(2024·山东德州三模)19世纪中期起,西方经济学著作不断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并大量刊印发行,如《富国策》《富国养民策》《富国须知》《富强新书》《富国真理》《富民策》等。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加
B.学习西方成为国民共识
C.先进人士探索救亡道路
D.洋务运动目标基本实现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中国正处于被列强侵略的危机之中,先进人士为了寻找救国之路,积极翻译和介绍西方经济学著作,试图借鉴西方的经济理论和经验来振兴国家,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经济学著作的引入是为了救亡图存,且此时以西方文化单向流入为主,排除A项;当时学习西方的观念主要在知识分子中传播,排除B项;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并未实现其目标,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0.(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1918年底,威尔逊提出“民族自决”原则。在该原则之下,波兰复国,波罗的海国家朝独立迈进,捷克与斯洛伐克也拼在一起,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形成联盟。由此可见,“民族自决”原则(  )
A.完善了国际协商制度
B.保证了弱小民族权益
C.重构了欧洲政治秩序
D.强化了美国主导地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C [根据题意可知,在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原则下,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国家,或者由原有的国家拼凑出新的国家,由此说明“民族自决”原则重构了欧洲政治秩序,故选C项;材料主要反映“民族自决”原则对欧洲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国际协商制度,排除A项;“保证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一战后的美国在国际秩序中还没有确立主导地位,“强化了”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1.(2024·广东梅州二模)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的现代化进程中,“泛西方化”是指西方文化内部资本主义的实现与资本主义的批判这对基本矛盾通过“海洋途径”(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衍生出一种畸形殖民资本主义形态)和“大陆途径”(使另一些非西方国家从封建制度和殖民体制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垒。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美苏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
B.世界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俄确立
D.世界各民族的独立冲击了西方文明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B [该学者意在强调二战后现代化进程中,非西方国家面临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径的影响和选择。这种“泛西方化”现象既包括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散,也包括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反思。通过“海洋途径”和“大陆途径”,非西方国家分别走向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但不管哪种模式,都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故选B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2.(2024·广东梅州一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  )
A.使印度直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表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
C.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斗争模式
D.丰富了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D [根据材料“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一些基本价值取向”“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等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弘扬印度的传统文化,这有利于丰富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故选D项;材料中的做法并不能使印度直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排除A项;材料“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强调二战后印度统治精英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说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并非完全西化,并且“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甘地的非暴力斗争模式,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3.(2024·山东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前后,总督威廉·本廷克推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深受“安立甘派”的影响。“安立甘派”认为印度文化是迷信粗野的,必须让英国文化取而代之。“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在其1835年的《印度教育备忘录》中主张在印度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认为“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我们和被我们统治的亿万印度人之间造就一个中间阶层,这些人的血统和肤色是印度的,但其品味、观念、道德和才智却是英国式的,再由他们用印度的语言将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摘编自莫传笈《可视的帝国》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材料二 提拉克(1856—1920)曾接受英式教育,创办宣扬民族主义的报刊。他继承了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以来的历史神话,把雅利安的文明推远几个世纪,把英国统治以前的时代描写为一个神光朗照的、统一的黄金时代。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任何政治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的“达摩罗阁”亦即神法或宗教法则的统治,所谓爱国主义、民族自治等都是宗教达摩(即神圣的宗教职责)的应有之义。提拉克强调在殖民统治面前无所作为就是背弃自己的达摩,就是怯懦行为,这是神所不齿的。
——摘编自欧东明《浅论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确立》
指出马考莱与提拉克对待印度文化的不同态度,并予以阐释。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印度文化是迷信粗野的,必须让英国文化取而代之”“在其1835年的《印度教育备忘录》中主张在印度大力推行英语教育”可知,马考莱贬低印度文化,认为英国文化优于印度文化,主张用英国文化取代印度文化;根据材料二“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爱国主义、民族自治等都是宗教达摩……的应有之义”可知,提拉克推崇印度文化,主张继承并发扬印度文化,赋予印度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英国征服了印度大部分土地,帝国版图急剧扩大,英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相对于殖民地的优势更为突出。英国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民者宣扬自身文化的优越性、贬低印度文化实际上是为殖民主义服务,马考莱的主张实际上是文化殖民的一种表现,旨在通过教育手段使印度人民接受英国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化冲击了印度社会,但印度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此背景下,提拉克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宣传民族独立思想,开展民族独立斗争以实现民族独立;提拉克的思想体现了对印度文化的尊重和自信,也反映了印度人民对文化独立和民族复兴的渴望。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答案] 差异:马考莱贬低印度文化,主张用英国文化取代印度文化;提拉克推崇印度文化,主张继承并发扬印度文化,赋予印度文化新的时代内涵。(4分)
阐释:19世纪初,英国征服了印度大部分土地,帝国版图急剧扩大,英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相对于殖民地的优势更为突出。英国殖民者宣扬自身文化的优越性,贬低印度文化实际上是为殖民主义服务。(4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英国文化侵略冲击了印度社会,但印度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此背景下,提拉克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宣传民族独立思想,开展民族独立斗争以实现民族独立。(4分)
英国在对印度殖民过程中,试图把西方文化移植到印度,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但印度的有识之士在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借助自身的传统文化来反抗殖民统治,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复兴。(2分)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