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单元提升6 讲义(教师版)-《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24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单元提升6 讲义(教师版)-《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7 14: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提升6
线索一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认清革命的任务。
①中共一大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要消灭资产阶级,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②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指出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③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国民革命时期:认清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建立武装。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解决革命的道路问题。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4)抗日战争时期: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解决民族独立问题。
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基本完成民族革命任务。
(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从农村再到城市,解决民主建国问题。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召开人民政协会议,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针对训练] 
1.(2024·广东佛山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2月,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错误指示起草的“二月来信”在红四军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实行“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民主;军队是否只管打仗,要不要积极做群众工作。同年9月,陈毅根据中央最新意见起草了“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2月,红四军党的九大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最后形成“古田会议决议”。主要内容包括:必须确立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地位;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红军除了打仗,还要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和党组织;强调对红军要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
材料二 1942年,中共中央把红四军党的九大决议作为整风学习的内容。1944年,八路军总部要求各部队深入讨论“古田会议决议”。新中国成立后,古田会议决议仍是指导全党全军的锐利武器。2014年,习近平在纪念古田会议时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连花《党和军队政治
建设的伟大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概括古田会议的核心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田会议精神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92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对红军展开“围剿”;根据材料一“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出,毛泽东等人领导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一“共产国际错误指示起草的‘二月来信’在红四军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得出,共产国际错误指示引发红四军内部激烈争论;根据材料一“陈毅根据中央最新意见起草了‘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出,党内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和“九月来信”的推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强调对红军要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得出,必须统一思想,加强思想建党;根据材料一“必须确立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地位”得出,军队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筑牢军魂;根据材料一“强调对红军要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得出,军队属于无产阶级性质,必须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根据材料一“还要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和党组织”得出,军队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2)小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42年,中共中央把红四军党的九大决议作为整风学习的内容”得出,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古田会议决议仍是指导全党全军的锐利武器”得出,推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党和军队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得出,有利于筑牢军魂,维护祖国统一和国防安全;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实事求是、勇于批判和团结一致、勇担重任等角度分析总结。
[答案] (1)历史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对红军展开“围剿”;毛泽东等人领导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共产国际错误指示引发红四军内部激烈争论;党内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和“九月来信”的推动。
核心精神:必须统一思想,加强思想建党;军队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筑牢军魂;军队属于无产阶级性质,必须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军队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历史影响: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党和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现实意义:有利于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批判的精神;有利于继承团结一致、勇担重任的精神;有利于筑牢军魂,维护祖国统一和国防安全。
线索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时期 政策 作用 变化及依据
土地 革命 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开展土地革命 (1)农民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翻了身 (2)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1)变化:由消灭封建剥削变为限制封建剥削,再到消灭封建剥削 (2)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首要任务的变化
全国 抗战 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人民 解放 战争 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使解放区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针对训练] 
2.(2024·陕西安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内战爆发后,广大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彻底废除封建制度,要求中央制定适合时宜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印发“我党历次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若干文件作为参考”,会议后期着重讨论土改政策问题,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一大纲于同年10月10日公布并被各革命根据地采纳。《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鉴于过去土地法中“左”的错误,明确规定地主及其家庭成员,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甚至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在乡村,未参与犯罪行为,也与农民同样对待。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第一次总结报告中提出“决议不能长……原则上明确,具体办法不肯定,给各地机动”。中共中央肯定了这一原则。土地法大纲公布后,各地大都制定了补充办法。
——摘编自郑志廷等《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会议印发‘我党历次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若干文件作为参考’,会议后期着重讨论土改政策问题”可知,继承与发展;根据材料“《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可知,具有鲜明的民主革命色彩;根据材料“明确规定地主及其家庭成员,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甚至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在乡村,未参与犯罪行为,也与农民同样对待”可知,注重公平公正;根据材料“决议不能长……原则上明确,具体办法不肯定,给各地机动”可知,内容简洁,原则明确。第(2)问,根据材料“《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可知,成为指导农村土地改革的纲领;根据材料“土地法大纲公布后,各地大都制定了补充办法”可知,推动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结合所学知识从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贡献、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借鉴等角度分析。
[答案] (1)特点: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民主革命色彩;注重公平公正;内容简洁,原则明确。
(2)历史地位:成为指导农村土地改革的纲领;推动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贡献;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借鉴。
1/5
同课章节目录